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156|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专家:中国学生的思想是“世界上最短视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2-23 08:3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籍政治经济学家龙安志最近在媒体撰文说,“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努力进行教育改革。在20多年的改革过后,中国在面对与发达国家在教育科研上的差距还是只能望洋兴叹。他援引中国教育部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中国学生的思想和见解是“世界上最短视的”。   龙安志认为,中国迫在眉睫的危机是缺乏善于思考的人才,政府规划者们对此忧心忡忡。尽管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层的注意,但进展似乎很缓慢。  香港的英文《南华早报》日前以《短视的教育》为题刊登了龙安志的这篇文章。文章一开头就讲述了以下3起触目惊心的事件:  贵州一对16岁的孪生姐妹用老鼠药毒死了父母,原因是中考成绩不理想怕被父母责骂。之后,她们带着父母的两部手机和从父母口袋里翻出的2000元钱到城里闲逛; 河北一个少年和朋友一起用绳子勒死了母亲,因为他母亲要求他放学后仍要学习,而且不允许他去游戏厅玩游戏;河北另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因逃学受罚后,用铁棍砸向 了熟睡中的母亲。  文章称,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民众和官员们对此沮丧不已,他们指责失败的教育制度是学术秩序濒临瓦解和青少年犯罪激增的罪魁祸首。 龙安志认为,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教育科研上的差距,根源可归因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将教育与金钱挂钩。在今天的中国,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当某些经济学家称“教育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时,他们指的是教育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而不是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资源的价值。教育让高分学生获利,学生上学交费让学校获利,然后买通教授来获得高分,如此循环往复。人人都从这个金钱循环链中获益。 教授们现在把科研当作副业或是个人嗜好。 二是中国缺乏一技之长的不合格毕业生过剩。这是因为职业学院都已经升格为大学,尽管大部分达不到相应标准,不少地方官员还把学院升格为大学作为自己的政绩 工程。升格为大学后,以前的学院就可以提高收费和扩大开支。 大部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企业招聘不到有技能的员工。另外,毕业生虽然不能胜任工作,但骄傲自大,被称为“学无所用的废料”。招聘会上甚至有企业打出“ 名牌大学毕业生一概免谈!”的牌子。这些顶尖大学的毕业生只能进入政府机关,在这里只要不犯大错误,就能保住终生的饭碗。 三是升格后的大学在“越大越好”的思想的驱动下合并成风。地方政府忙着建设巨大的校园,但却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 此帖由 changshan 在 2006-03-07 09:21 进行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6-2-28 13:39:58 | 只看该作者
晕!内容喃?我很认可此提法嘞。。。此帖由 八根儿 在 2006-02-28 13:40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2-28 13:48:22 | 只看该作者
<table id="artic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8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搜到一篇,补充进来:<font color="#21447d">时评:中国教育何以“种瓜得豆”</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2月21日,新华网专稿介绍了美籍政治经济学家龙安志对中国教育的批评:虽经过了20多年的教育改革,中国面对与发达国家的教育科研差距,还是只能望洋兴叹。失败的教育制度,使缺乏善于思考的人才成为中国迫在眉睫的危机,且造成学术秩序濒临瓦解和青少年犯罪激增的严峻局面。其在文章中援引中国教育部门的研究报告称:中国学生的思想和见解是“世界上最短视的”,一些名牌大学生成为“学无所用的废料”。 如此言辞及结论,或许过于偏颇。不过,同一天的新华网上另一则报道说:“目前我国翻译人才缺口高达90%”,国家外文局有关人士披露,翻译能力的薄弱,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一个连中医晋职都要考外语的国度,竟会出现翻译人才的巨大缺口,的确是个不折不扣的笑话。我想,仅此就已说明了教育的某种失败。不免又想到清华大学程曜教授在《救救清华大学的这些孩子吧》中的批评:“他们只是会考试的文盲,几乎什么都不会动手;不但对知识不感兴趣,对文化也十分陌生……”。 说中国的家长是世界上最“望子成龙”的家长,大概不会有人反对。与国外的家长相比,中国家长一般不会教育孩子“做平凡的人即可”。说中国的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是世界上学习最累的,大概也不会有人反对。小学生累出颈椎病的事情只在中国听说过。此外,由于中国的教师待遇往往与学生的考试分数挂钩,所以中国的教师也最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 以最殷切的期望、最刻苦的学习、最远大的理想教育,何以却造就出如此不济的学生?中国教育为何“种瓜得豆”? 是中国的学生天资愚钝吗?不是的,中国学生的聪颖有口皆碑。是中国学生无论学好学坏一个样,导致动力不足吗?也不是的,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尚欠发达,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加倍努力。是中国的学校条件特别差,导致教学受到影响吗?也不是的,虽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相对不高,但在多年的收费政策之下,学生家长所掏出的钱已经使许多中国学校具有了世界一流的硬件条件。 中国教育之所以“种瓜得豆”,原因可能有很多,笔者认为,以下两点或为主要原因: 考试制度的不当害了教育。由于不当的考试内容和方式,导致多数中小学采取填鸭战术、题海战术,大打时间战、疲劳战,使天资卓越的好学生也被拖乏,而能力稍差些的学生就被拖垮,由此导致一些学生的厌学情绪。如此疲倦的学生,丧失理想乃至“最短视”,并不意外。 其次,长期对教育乱收费的纵容或默许,害了教育。因为乱收费的被默许,学校的办学目标逐渐异化,一位重点中学的学生处负责人曾私下告诉笔者,现在学校在决定招生特别是分数不太高的学生时,首先想的并不是要将其培养成什么样子,择校费才是第一考虑。而教师们在看到缴纳了巨额择校费而成绩比较一般的学生时,内心甚至充满不屑,至少责任感已经大为降低。 对教育乱收费的默许乃至鼓励,还使学校逐渐充满世俗的铜臭气,远离了理想色彩,不再是一块净土。培养什么人已经不再重要,“收钱”才是“硬道理”。正如龙安志先生所批评的那样,许多人关注的是教育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而不是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资源的价值。 在这些负面因素的夹击下,虽然我们有着“望子成龙”、“望生成龙”的良好教育传统,然而造就出“世界上最短视的”学生确实也毫不奇怪。(中国青年报)</span></td></tr><tr><td align="left"></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3-1 10:42:00 | 只看该作者
<span id="copyid1" style="FONT-SIZE: 9pt">新华网专稿:美籍政治经济学家龙安志最近在媒体撰文说,“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努力进行教育改革。在20多年的改革过后,中国在面对与发达国家在教育科研上的差距还是只能望洋兴叹。他援引中国教育部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中国学生的思想和见解是“世界上最短视的”。    龙安志认为,中国迫在眉睫的危机是缺乏善于思考的人才,政府规划者们对此忧心忡忡。尽管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层的注意,但进展似乎很缓慢。     香港的英文《南华早报》日前以《短视的教育》为题刊登了龙安志的这篇文章。文章一开头就讲述了以下3起触目惊心的事件:     贵州一对16岁的孪生姐妹用老鼠药毒死了父母,原因是中考成绩不理想怕被父母责骂。之后,她们带着父母的两部手机和从父母口袋里翻出的2000元钱到城里闲逛;     河北一个少年和朋友一起用绳子勒死了母亲,因为他母亲要求他放学后仍要学习,而且不允许他去游戏厅玩游戏;河北另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因逃学受罚后,用铁棍砸向了熟睡中的母亲。     文章称,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民众和官员们对此沮丧不已,他们指责失败的教育制度是学术秩序濒临瓦解和青少年犯罪激增的罪魁祸首。     龙安志认为,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教育科研上的差距,根源可归因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将教育与金钱挂钩。在今天的中国,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当某些经济学家称“教育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时,他们指的是教育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而不是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资源的价值。教育让高分学生获利,学生上学交费让学校获利,然后买通教授来获得高分,如此循环往复。人人都从这个金钱循环链中获益。教授们现在把科研当作副业或是个人嗜好。     二是中国缺乏一技之长的不合格毕业生过剩。这是因为职业学院都已经升格为大学,尽管大部分达不到相应标准,不少地方官员还把学院升格为大学作为自己的政绩工程。升格为大学后,以前的学院就可以提高收费和扩大开支。     大部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企业招聘不到有技能的员工。另外,毕业生虽然不能胜任工作,但骄傲自大,被称为“学无所用的废料”。招聘会上甚至有企业打出“ 名牌大学毕业生一概免谈!”的牌子。这些顶尖大学的毕业生只能进入政府机关,在这里只要不犯大错误,就能保住终生的饭碗。     三是升格后的大学在“越大越好”的思想的驱动下合并成风。地方政府忙着建设巨大的校园,但却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 </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3-1 11:45:28 | 只看该作者
JERRY早就说过,中国的学校教育就是教孩子考试。这样的教育就不要要求太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3-1 13:01:56 | 只看该作者
培养的是人,而不是造一台机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3-1 20:26:35 | 只看该作者
咱学校培养的就是考试机器。知识、学问、能力,那是副产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3-2 16:06:01 | 只看该作者
中西方的教育差异已经不用争议了,我觉得存在就是合理的,我们目前的现状就是这样的,未必按照西方的教育观就能把我们的子女教育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3-3 21:53:08 | 只看该作者
mxz_1973+2006-03-02 16:06-->引用:mxz_1973 @ 2006-03-02 16:06 中西方的教育差异已经不用争议了,我觉得存在就是合理的,我们目前的现状就是这样的,未必按照西方的教育观就能把我们的子女教育好。
存在就是合理的?!咋这么多人把这句话当理由哦~~呵呵,照此一说,敢情人类社会就不该发展哈<img src="images/smiles/teeth.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3-6 09:00:14 | 只看该作者
问题在于:行政部门、社会及家长认为高考上线人数多,高分考生多的学校就是好学校,能教出高分的学生的老师就是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0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5:54 , Processed in 0.08195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