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jerryh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一位很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讲的一些小事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6-8-21 10:35:12 | 只看该作者
少儿教育真的很难,也没有一门专门的课程来学习,由于家庭的原因,老人们都比教溺爱孩子,我家宝贝才上2年级,现在脾气比较大,有时还说一句瞎话,真的拿她没有办法,老人又不让训她,难啊,真怕下一代会毁在自己手里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6-9-4 13:59:35 | 只看该作者
种瓜种豆, 平生自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6-9-5 01:01:17 | 只看该作者
好父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6-9-12 15:51:51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楼,直接刺激我的心灵,孩子其实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们能直接或间接的照出自己的模样\思维\和行动,我们有时候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可能都会影响他们,而在这个时候自己却没有意识到,所以我现在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反思,为什么我没有成功,我不想把这些一些潜意识再灌输给孩子,让他也不成功.我的父母在教育我时的缺陷,我不想再给我 的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6-9-20 17:14:11 | 只看该作者
再富不能富孩子。不过在县级,你们的收入还是很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6-11-23 20:38:42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给我敲了一记重重的警钟。文中的妈妈好象是有点过了,可能 我也有点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6-11-24 00:00:1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所谓的教育确实有很多缺失的方面。就拿这位家长孩子每月的生活费来说,月月超预算,我看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明知家庭的财务状况,还透支甚至严重透支,难道就不知道这样做只能导致父母生活水平的下降?这属于孝敬的问题;二、如果确实是有超过预算的需要,你已经19岁了,应该自己想办法去挣钱,现在大学生有很多的打工机会。父母供你上大学的学费,已经尽到自己的责任了,其它额外的东西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
      在国外,很多孩子16岁就开始到咖啡店、游泳池等地打工了。有一个朋友去她女儿的朋友家去接女儿,发现人家很富裕的家庭(是个老外家庭)里孩子做项目用的文具都要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而且是去一元店买。我那个朋友临走时,帮助女儿收拾了一下东西(因为孩子们在做一个项目),这在中国家长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女主人却非常惊讶,问她你怎么能替孩子做这种事情。
      
       理财和独立能力的培养,有多少父母会重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6-11-28 11:48:03 | 只看该作者
当我们讨论一个结果时,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无论我们讨论多少次,这个结果始终不会改变,它是实事。我们只能在其中讨论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6-11-28 23:54:34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有些原因是看不到的。
孩子就是讨债鬼,报恩的孩子极难得。
这个孩子只不过表现得典型罢了。

从孩子方面来看,一个小县城里的孩子考上了一类名校,她所面临的各种压力父母是否觉察到?在这种学校环境里,显富的显富,摆谱的摆谱,不是人人有能力去处之泰然的!
当年我上大学时,同宿舍里有几个小县城、农村的孩子,有几个南方大城市的孩子,各方面的差异是明显存在的。我不知道她们内心是怎样平衡的,直到有一次寒假。那年放假后我回到广东,有一些孩子好象因为实习的问题而留在学校。开学回来之后,我发现我放在床下皮箱里的一件在我眼里不算太漂亮但还算时尚的毛衣被人穿得象鱼网,还有一双原来是干净的旅游鞋沾满了泥巴!


其实,孩子所要求的东西,在现今大学的那个环境里几乎都是必备的硬件。你可以从另外一种价值观里去批评那些虚荣、攀比,但在大学那个特定环境里,孩子的要求并不显得过份。孩子向父母伸手解决这种问题而不是自己想法子“捞快钱”已算是万幸了!!!
问题的暴露只缘于父母的支付能力有限——也幸亏这二位父母不是富翁,要不这父母还不知道会有这样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dawnch 于 2006-11-29 09:0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支付能力有限,父母只负一部分责任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6-11-29 09:06:2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孩子每月六百元钱的生活费,不知这对父母除了讨价还价之外有没有给孩子作过成本核算?
——孩子在学校生活一个月,会产生哪些开支,这些开支的数额是多少?
如果没有这些基础数据,怎么能够确定孩子的生活费标准?
父母如果不了解这些情况,沦为象买菜一样与孩子讨价还价,这么做一来当父母的掉价,二来孩子反而觉得父母只在乎钱不体贴。总之是两头不讨好。

我当年读书的时候,家里每月只给我五十元钱,其中三十元就是伙食费,那时候还是没有什么花花肠子的朴素时代,但每月的开销还是紧紧的。有阵子为了省钱,天天吃青菜和腊八豆(这样每顿伙食费是几毛钱,能省一半)。

在我成长过程中,父母不知多少次“语重心长”地和我谈钱的问题,帮我算家里的帐,我听着心里直翻白眼(只敢在心里翻啊!):
一、我的开销占家庭收入与支出的百分之几?
二、你们总是算你们的帐,有没有考虑过我自己的需求(注意,是需求,而不是欲望)?

[ 本帖最后由 dawnch 于 2006-11-29 09:3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1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4:11 , Processed in 0.076474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