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黄志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科学看读经教育 [原创]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4-3-31 19:27:44 | 只看该作者
引用:google发表于2004-3-27 21:15:
不敢说大部分(至少相当一部分)“婴儿”的学识都很高,看来不用寄希望于“跳级升班”去获取更多的知识,我们婴儿相互交流也收益非浅!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
========<font color="Green">那你来此论坛的目地无非2个----1〉给予他人更多的。。<font color="Red">2〉把水搅浑,,,,,,,,〈〈〈〈〈〈〈〈〈前者我还没有看到,至少在目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4-3-31 20:37:07 | 只看该作者
google的气还没消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4-4-1 13:04:25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4-4-1 13:23:13 | 只看该作者
小孩子闲着也是闲着,没事的时候,让他背背论语也不错,至少多认识几个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4-4-4 21:21:53 | 只看该作者
U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4-8-15 20:59:12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正在教小儿(3岁)读三字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4-8-16 08:24:15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中国留学生的孩子在美国学校都那么出人头地?
如果说中国的教育很棒,为什么中国的科技落后?
如果说美国的教育很好,为什么中国留学生的孩子一回到中国就无法跟班?
如果说美国的教育不好,为什么美国是公认的科技强国?

首先,告诉你一件事情,中国留学生的孩子在美国完全称不上那么出人投地,很多时候是一些科目比较强,但全面的项目则只能说很一般。比如说这里的学生很小就做presentation, 做一个这样的项目要收集很多资料,要能说会道,要考虑怎样吸引听众等等。我的presentation的水平可能及不上一个小学生的。
其次,中国留学生的孩子回到中国无法跟班与教育方法的不同有关,有教育的着重点也有关,完全不能代表中国的基础教育优于美国.
你可以说读经如何好,但如果你为了宣扬读经而歪曲事实的话,俺就看不过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4-8-17 00:19:0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青年报发表数学大师丘成桐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否定性评论之后,又刊登了一些讨论“中美基础教育孰强孰弱”的文章。与此同时,搜狐网站也为此设立了一个讨论专题,讨论帖子近千条,可见这是一个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的话题。有3526名网友以自己的判断投票:其中认为中国基础教育较强的占15.8%;认为美国基础教育较强的占63.2%。

这个结果当然不是什么权威认证,至多是一个“民间认识”的缩影。不过这个话题的意义,并不是要在中美两国的基础教育上比出个高低,而是促使国人重新思考我国的教育究竟缺失了什么,是不是应该加以变革,如何变革等等。

在讨论中,有一种代表性的观点:在教育评价上,“美国不是中国的参照系”。而问题首先在于,中国的教育评价究竟需不需要有参照系?

从历史上看,中国教育确实是没有,也不需要什么参照系的。中国古代文化是如此辉煌,不仅不需要向别人学习,相反还是文化教育的输出国,外国“留学生”之众,也没有哪个国家能比。1840年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言以蔽之,四书五经打不过坚船利炮,中国于是丧权辱国,创深痛巨。这时,中国才醒悟过来,认识到必须要向外国学习,中国留学生,自此开始大批走出国门。而废除绵延千年的科举制度,代之以现代学校,就更是“参照”的结果。

100多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如此剧烈的变化,“地球村”、wto,这些都意味着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表面上表现为市场份额的争夺,底蕴却是教育、科技和文化,是国民的素质,谁在创新上占优,谁就会是最后的胜利者。中国作为一个第三世界国家,此时反倒不需要“参照”了吗?------这是一个不需要辩论的问题。

接下来的问题是,以谁为参照系?在这次讨论中,以中美两国作比较有一定的偶然性,因为起因是著名美国学者对中国基础教育做了评价。实际上,国别在这个讨论中并没有什么重要意义,拿美国说事儿,不过是现成的例子较多罢了。如果我们承认现代教育有共同的理想和规律的话,“参照系”是哪个国家是无足轻重的。

其实,如同“科学无国界”一样,教育,也早已不是一个国家可以孤芳自赏的系统工程,而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谁的教育质量高,谁的教育更符合人的发展需要,谁就可以吸引其他国家的优秀人才和资金。

不具有现代教育的理念,就不会有科学、健全的教育评价标准。不客气地说,中国基础教育近10年来,畸形的功利化追求愈演愈烈,以攀比升学率为惟一目标,以覆盖性大量解题为惟一教学手段,文科教育更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这种教育方式导致的结果,是使受教育者对学习极度厌恶,像走出高考考场,考生即当众焚毁装满教科书和考试卷子的书包的新闻,或许只有在中国才会发生。

正是对于教育功能和教育成功的标准认识不同,才会对中美两国基础教育孰强孰弱有不同的评价。在这方面,也许亲身经历过两种教育的人才最有发言权。略引一二。

受过国内从小学直至研究生教育的高钢,记录了10岁开始在美国受基础教育的儿子的经历。儿子在美国小学的第一篇论文是《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要求写出祖国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她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第二篇论文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儿子6年级快结束的时候,老师留的作业是关于“二次大战”。“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这些论文,是查阅了诸多文献,以标准的研究生论文的模式完成的。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缩微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像资料了。

高钢问儿子的老师弗丝女士:“你们怎么不让孩子们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

弗丝老师说:“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既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

具有这种教育理念并付诸教育实践的老师,不论在哪个国家,都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的教育,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最好的教育。

中国教育所存在的严重弊端,应该说从上到下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远远没有达到可以撼动当前应试体系的程度,主要原因是现代教育理念没有得到普及,教育评价标准没有制度意义上的根本改变。从1998年到今年,短短5年时间里,中国科技竞争力的国际排名已经下滑了12位;连续6年,中国自然科学一等奖竟一直空缺,这与中国的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难道没有关系吗?

(来源:中国青年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6-1-9 21:00:05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太好了,蹦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9-11-23 16:55:4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2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8 03:30 , Processed in 0.144501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