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297|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长学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4 20:5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婴儿呱呱坠地,做父母的喜悦心情是难以言表的。但喜悦过后,多数父母承认,每当想到有一个孩子时,心情是极为复杂的。  你的担心是自然的  首先,父母总是担心自己能否合格,能否成为带孩子的行家里手。而最为担心的是如果自己是个外行,能否让孩子幸福。  其次,经济上也有担心,即使父母都有工作,原来足够两个人的花销,现在则要满足三个人的需求。因此,花钱要节省些,不得不放弃华贵而舒适的生活,如高消费的度假,买新车或装修房间等。  第三个担心便是失去自由。夫妻两个人不能再随心所欲,参加舞会,晚归或超期度假。  所有这些担心都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可以消除的,所以也不足为奇。如果你能意识到你与孩子一样都是在变的,那么你也就能处理好这些方面的心理问题了。  家庭这个细胞,以及它的形成,它所带来的情感变化,都是微妙的,家庭就是处于这种不断变化之中的。有时一切都好,充满了和谐与融洽;有时你会因缺少和谐而感到压抑。这是整个人际关系的正常变化过程,特别是在家庭这个特定环境中。  你对孩子的爱不时会伴有怨恨、辛酸、气愤、敌意或失望。这与人际关系一样,也无法避免。所不同的是,孩子将会给你带来任何人都带不来的报答。作为父母,我总能看到这种现象,无论你为孩子做什么,你都能得到百倍的回报。随着孩子的长大,你不仅得到了更多的自由,而且也从孩子那里得到了更多的快乐。最令人激动的是你已经看到孩子不再依赖于别人了,变成了美丽而又有思想的人,既是自己的伙伴又是朋友。<font color="#800000" size="3">助手,在你帖子测试一下新功能<font color="#800000" size="3">咱也来一下子,哈哈哈此帖由 jerryhao  在 2006-01-05 15:22 进行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6-1-4 21:04:58 | 只看该作者
<span class="unnamed1">  新时代的父亲对孩子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今天,几乎没有人想成为自己孩子不认识的人,他们不想丢弃家庭的天伦之乐。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不想失去看到孩子成长的过程。新时代的父亲是主动式的,而不是被动式的。他会把工作安排好,尽早一些回家,看看自己的孩子,多和孩子们呆上一会儿,给他们带些新的东西,和他们一起做他们喜欢的事(如果孩子愿意)。父亲会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参与照顾孩子,无论是换尿布还是午夜起来给孩子喂奶,无论是洗澡还是讲故事,无论是与孩子做游戏还是哄孩子入睡。新时代的父亲是全日制的,而不是业余的陌生人。父亲这样做给全家人都带来了好处。  凡对妻子怀孕极为关心的父亲一般都在孩子出生后对孩子很关心,关心的程度决定了孩子出生后6周内父亲抱孩子的次数,也决定了孩子啼哭时父亲做出反应的次数。自然地,这种态度也加大了妻子怀孕和做母亲的快乐感。如果怀孕时越高兴,妻子也就越乞盼早日做母亲,也更能感受到孩子出生后的快乐。父亲表现得越好,父亲的作用也就越大。</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1-4 21:06:56 | 只看该作者
<span class="unnamed1">  新时代的父亲对孩子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今天,几乎没有人想成为自己孩子不认识的人,他们不想丢弃家庭的天伦之乐。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不想失去看到孩子成长的过程。新时代的父亲是主动式的,而不是被动式的。他会把工作安排好,尽早一些回家,看看自己的孩子,多和孩子们呆上一会儿,给他们带些新的东西,和他们一起做他们喜欢的事(如果孩子愿意)。父亲会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参与照顾孩子,无论是换尿布还是午夜起来给孩子喂奶,无论是洗澡还是讲故事,无论是与孩子做游戏还是哄孩子入睡。新时代的父亲是全日制的,而不是业余的陌生人。父亲这样做给全家人都带来了好处。  凡对妻子怀孕极为关心的父亲一般都在孩子出生后对孩子很关心,关心的程度决定了孩子出生后6周内父亲抱孩子的次数,也决定了孩子啼哭时父亲做出反应的次数。自然地,这种态度也加大了妻子怀孕和做母亲的快乐感。如果怀孕时越高兴,妻子也就越乞盼早日做母亲,也更能感受到孩子出生后的快乐。父亲表现得越好,父亲的作用也就越大。</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6-1-4 21:10:38 | 只看该作者
孩子对父母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他们需要安全感和爱,他们需要体会新的东西,他们需要像任何一个人一样被承认与被爱。如果孩子能得到这些,特别是爱,其实也是你能给予最多的东西,孩子就会正常发育,从而形成了孩子未来人际关系的基础。  除了爱以外,你应给予孩子的就是刺激。小孩子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对每一个新的想法和新的体验都是吸收起来。孩子具有极大的发展与学习的潜能,他们急于获得各种机会。所以作为父母,把孩子带入一个充满神奇与令人激动的世界里吧!首先由你来带领,然后再由你的家人带领,最后由所有人的带领。  一定要让孩子们感到大人在爱着他们,特别是自己的父母,表示出对孩子满意的做法就是表扬他们。研究表明,孩子对于表扬的反应远远好于批评,用积极的方法教育儿童,效果远远好于消极被动的方法。得不到爱的孩子,教育是无效的。孩子在这种环境下的反应是不知如何是好,会形成逆反心理。  尽管孩子有需要,成人也有需要,这并不是说,有了孩子的需要,父母的需要就消失了。如果一切都围着孩子转,你有了孩子的兴奋感很快也会消失。所有的父母都在为孩子做出奉献,但这绝不是说要你做牺牲者。如果与孩子的需要平衡不好,你们之间就会筑起一道怨恨的深谷,于是很难形成幸福、关怀、体贴的气氛。  涉及到父母的需要时,我们应把父母与孩子的需要同时考虑。在今天,年龄没有别的意义,只是要求我们平等。不管是做父母的,还是做子女的,都应相互理解。作为丈夫和父亲,你对妻子的妊娠负有责任,你也有养育与照顾子女的责任。有可能丈夫与妻子早已分配好各自的任务,但是单单让妻子做奶妈、看孩子、做家务和过单调的生活,也并非是好事;同样,丈夫每日早早离家,到孩子入睡后才回来也不好。  理想的做法是父母与孩子间要互补,也就是说父母要爱护并照顾孩子,孩子也依赖于这种翔。如果这种配合不协调就会发生家庭内部矛盾。其原因在于孩子的需要超出了父母能力所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6-1-4 21:13:56 | 只看该作者
作为父母,要为孩子做很多的事情。你要做孩子的第一个朋友,也可能是终生最好的朋友。过去人们认为,在孩子未能对周围世界做出明显反应时,意识不到这个社会。今天我们知道,孩子成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时间要更短一些。孩子从降生之时起就开始就接收环境中的信息。孩子在6个月内不能把目光固定于某一物体,这并不等于说孩子就看不到东西。新生儿完全可以看到20至25厘米处的东西,你可以把脸或手放到这一位置,让孩子看清。  孩子出生时就能对光、声、味、刺激、言语和环境等做出反应。如果父母认真地对待这一点,就能积极地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也就是说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启蒙老师。  父母不仅是孩子的教师,而且还是他们的顾问、导师和思想教育家,你们对孩子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孩子从自己父母身上学到了一切情感:友谊、敌意、幸福、悲伤、满足、不满、人间友爱的基本框架和谈话的模式(如果你观察孩子说话,你就会发现甚至刚刚出生2周的婴儿就能与你交谈)。所有早期的技能,如走路、说话、交往、智力的发育等都出自于父母之手,如果真的出了毛病怨不着别人。也就是说新时代的父母必须从孩子一降生开始就主动参与、主动关心孩子,做孩子的老师,既严格又要有奉献精神。  孩子从一出生起就需要有一个早期生活的可靠的、长久的情感支柱。如果给予的爱、同情与鼓励不足,就会造成这一支柱的消失,可能孩子早期的安全感就会彻底瓦解。  作为父母,还应该教育孩子要尊重他人的权力和财产,这方面还需要做严格的训练来强化。保证训练有效的首要一点是要做得坚决,同时还要合情合理、富有同情心,而且还要充分理解孩子。大多数的儿童犯罪都可以追溯到父母与孩子缺少交流这一原因。与孩子交流很少的人,自然也不会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如果密切关注孩子成长中的每一步并且接受孩子的个性与失败,那么你就能与孩子很谈得来。  研究表明。孩子并不喜欢没有规矩,没有规矩对孩子的发展很不利。事实上,如果早期给孩子定出其行为的规范,他们会为此做出最大的努力。你有责任为孩子设立一套行为标准,并且根据孩子的年龄加以实施,建立起一个孩子相对自由的活动框架。研究还表明,无论是过严还是过松的方式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最理想的父母,应该温和、有爱心,承认孩子、理解孩子并鼓励孩子走向独立。  做父母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为孩子做个表率。男孩子很快就能学会观察爸爸,他会模仿爸爸。女孩子也一样,会模仿妈妈。在家庭内部环境与行为中,孩子通过模仿,通过理解父母的期待,学习社会行为与社会角色。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单身父母也完全可以满足孩子一切的学习需要,但最好还是有两个不同的人给孩子挑选,孩子在比较中有所选择。当然在行为规范上,涉及到重要问题时,父母的态度与决定必须是统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6-1-4 21:15:57 | 只看该作者
<table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32" border="0"><tr><td valign="top" width="625" background="images/wen.gif"><span class="unnamed1">新生儿最先从妈妈的胳臂中体验到爱,第二就是妈妈的声音。我认为孩子紧紧依恋着这两个东西,孩子从妈妈的爱抚、气味和声音中知道自己被喜欢,被接纳,并因此感到安全、快乐和幸福。  建立起爱的关系的第一步就是抚摸,这是温柔、喜欢和防护的综合体现。  在婴儿监护中心,需要护理的都是早产儿。婴儿常常被放到羊毛毯上,这样婴儿便有一种被抚摸的感觉,更为惊奇的是放在羊毛毯上的婴儿比放在平整的床匍或棉被上的婴儿长得更健康,而且体重增快。  上述这一切的内容对于父母都很重要。如果希望自己孩子幸福、长得快,极为重要的就是给孩子爱抚、爱抚、更多的爱抚,尽可能多地给予孩子触摸、爱抚和其它表示爱的动作。如果你能经常抚摸孩子,并伴以温柔、充满爱意的声音,用笑脸面对孩子(在20至25厘米的位置),那就是说你正在给予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开端。</span></td><td valign="top" width="20"></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6-1-4 21:18:37 | 只看该作者
不久以前,人们还认为母子关系是一种必然的联系,并且认为母子的紧密、健康的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只需妈妈一个人对孩子完成全面的照顾。这种观点还认为孩子只能对一个人,即妈妈形成依附关系。  研究表明,上述这种情况与事实不符,孩子不仅仅依恋于一个人。当孩子到了形成依恋心理的年龄时,他也能做到同时依恋多个人,大多数儿童形成单一依恋的同时,也形成了多人依恋,可达5人以上。孩子长到18个月的时候,大约1/3的孩子已经依恋上了邻居、爷爷,奶奶,但更主要的还是依恋爸爸。研究还表明,一个孩子同时依恋多人并不意味着孩子感情不专深,孩子依恋性的情感与蛋糕不同,不是越切越少,孩子的爱是无限的。  基于上述思想,认为妈妈的角色不能被多人分担也是错误的观点。实际上,妈妈也不完全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妈妈。没有迹象证明孩子与不相关的成人不能形成依恋关系,如果这个成人收养孩子并尽父母的责任,孩子便可依恋他。孩子完全由妈妈照顾,从医学、心理学和生物学角度来看是没有任何根据的。父母双方共同照顾孩子是一件无可争议的事。孩子能产生多重依恋性。研究表明,依恋性的基础是平等和相互作用,而不在于时间的长短。人们不再争论妈妈是否应该与孩子朝夕相处这一问题了。当然,接触的时间越长越好,但是时间长短并不是十分重要,最重要的是成人所表现出的品质和与孩子的交往过程。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妈妈与孩子一天分开一段时间也是完全可以的(如妈妈上班或是孩子需要送出去托人看管)。  这里还有一句要说的话就是托人照看婴儿的稳定性与质量的问题,如果照看人员总是变换,孩子可能会感到不知所措。孩子其实并不一定只需要一个人照看,他需要的是照看的一致性,这就是你们的责任,无论是谁在家,都得保证一致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6-1-4 21:21:40 | 只看该作者
新生儿出生后,马上对他进行初步的检查,包括体重、头围和身高。这些数据将作为今后评价孩子发育的基础。但是你不应该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医生和接生员都不这样做。如果真的要比的话,你只能把孩子与他自己不同的发育阶段相比。  孩子出生时的平均体重是2500克到4500克,但如果孩子体重偏小,你也不必担心。孩子的正常体重范围很广,有很多因素都能影响体重,如遗传、种族和营养状况等。  孩子出生时的平均身高为45厘米到51厘米,但是大个子或小个子也很常见。  孩子出生后,身体的比例与成人比,很不均衡。由于肌肉初期无力,腹部接近于圆形。头部与身体其他部分相比,明显过大。与身体的其他部分相比,四肢与小棍子相似。上述这些“异常”,在婴儿身上都是正常的。  生理特点 <a name="1">[/url]<div align="center">头部</div> 大小:新生儿平均头围为35厘米,与身体的其他部分相比头部明显过大,为身体的1/4,而成年人的头为身体的1/8。    形状:孩子出生时,头不是很圆,但是无论看起来多么臃肿,孩子的大脑都没有受到损伤。这是因为出生时,头部的骨骼在挤压下可以重叠,出生后,头很快恢复成圆形。 有时,孩子头部的一侧或双侧有一个大的、硬的隆起,是生产时子宫肌肉强烈收缩所致,不会给孩子颅内带来影响,无须治疗,几天后便可消失。 头部受伤在使用产钳接生时更为常见,头部的两侧留有浅压痕,这种情况在几天后也会全部消失。  <a name="2">[/url]<div align="center">囟门</div>   囟门位于婴儿的头顶,为骨骼尚未结合好的部位。一般在孩子2岁后才能全部闭合。孩子囟门的皮肤比较硬,但是请你不要用力压这个部位。如果你发现囟门部位皮肤绷紧、突出或是凹陷,这时需要马上看医生。  <a name="3">[/url]<div align="center">眼睛</div> 外观   大多数婴儿的眼睛由于正常生产时的挤压,看起来有些肿,一般几天内即可消失。 不要把婴儿眼睛的分泌物当作正常现象,孩子可能患有中度的感染,应该找医生治疗,而不是你自己处理。不要自己随便给孩子使用眼药水或药膏。  眼功能 你会发现孩子刚出生时的眼睛睁不开,但不能用手扒开孩子的眼睛。 孩子睁开眼睛后,你可能会发现孩子的眼睛有些斜视。这点不用担心,孩子还没有学会将双眼协调起来,不能同时把视线聚焦在同一个物体上。一二个月后,随着孩子学习聚焦,斜视会渐渐消失。如果3个月的孩子仍然斜视,需要看医生。  眼泪 婴儿是不会流泪的,你会发现婴儿大哭时不流泪。孩子需要在4-5个月的时间才能产生泪水。  <a name="4">[/url]<div align="center">口腔</div> 口唇水泡 水泡一般出现在口腔的中部,为吮乳汁引起。水泡对孩子不会带来不良影响,会自行消除。  结舌 婴儿的舌头如果全部固定到了口腔的底部,请你不必担心,孩子在一岁内,舌头的生长主要体现在舌前部。  <a name="5">[/url]<div align="center">皮肤</div> 新生儿皮脂 新生儿的皮肤外很可能有一层白色、粘稠样的物质,称为胎儿皮脂,主要分布于面部和手部。胎儿的皮脂具有保护作用,皮脂可以在几天内被皮肤吸收。但是,如果皮脂过多地积于皮肤褶皱内,最好还是加以清理,以防对皮肤产生刺激。  脱皮 婴儿皮肤上可能有一层干性的脱皮(主要分布于手掌与足底),这不是说孩子患了皮疹,或是一生将永远是干性皮肤。大多情况下,干性的脱皮几天会消失。  颜色 你可能会注意到孩子的手脚,特别是在躺下时,变得发紫,其原因是血液循环不良造成的。如果你再次抱起孩子时,手脚颜色便会恢复。请将室温保持在16--20℃。青色的斑迹(叫胎斑),外观与瘀伤相似,多出现在下肢,整个下肢的皮肤略呈深色。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会自然消除。  黄疸 黄疸表现为皮肤与眼白黄染的一种现象,在新生儿儿很常见。许多健康的婴儿出生后第三天开始便会出现黄疸,称为生理性黄疸。这种黄疸不是疾病。正常喂养的婴儿的生理性黄疸,一周内就会消失。但要首先请医生鉴别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  斑点 经常可以看到孩子鼻子上出现白色的斑点,属于正常现象。千万不要挤它。这是由于汗腺与皮脂腺暂时阻塞所致,几乎都会在几天内消失。   体毛 婴儿出生时,体表有不同程度的体毛,叫做胎毛。有些孩子出生时只在头上有一层浅浅的绒毛,而有些孩子会在肩上一直到脊背都有一层浓浓的毛。这两种情况都属正常现象,体毛很快就会退掉。  <a name="6">[/url]<div align="center">脐带</div> 1脐带的残余部分在7天内会干枯、脱落。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脐疝,请向医生咨询。  <a name="7">[/url]<div align="center">乳房</div> 男婴和女婴在出生时的乳房都有肿大,有时可能会有少量的乳汁分泌,这是由于母体中激素作用于胎儿所致,稍后会自然恢复正常。请不要挤压。  <a name="8">[/url]<div align="center">生殖器</div> 男婴和女婴在出生时的生殖器与身体的其他部位相比,都比较大,睾丸或阴部发红,这是正常的,是母亲的激素通过胎盘影响胎儿所致,有时还会引起女婴的阴道内流出少量的血液。这同样也是正常现象,几天后自然恢复。但是,如果你不放心,可以向医生咨询。  <a name="9">[/url]<div align="center">粪便</div> 婴儿出生后的粪便一般为深绿色,粘稠,无气味,称为胎粪。胎粪一般在出生后一、二天内排出。三、四天后,婴儿排出的粪便渐渐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婴儿粪便的质地和外观与婴儿是否母乳喂养或是用什么牛奶配方喂养有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6-1-4 21:25:12 | 只看该作者
孩子出生后,如果你连续3天认真观察孩子,你便能熟悉孩子的正常行为,并能习惯于孩子的行为特点。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孩子向你发出的各种信号,做到这一点你需要尽可能多地与孩子呆在一起,多观察他,多照顾他,和他一起玩耍。  如果认真观察孩子,你会发现孩子常常会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有时他会毫无原因地发抖;有时会发出鼻塞声,你可能会认为孩子可能鼻子不通气了;有时孩子可能突然停止呼吸达几秒种等等。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  <a name="1">[/url]<div align="center">声音</div> 呼吸 新生儿的肺脏特别的小,所以其呼吸与我们比起来,显得浅而快。当你第一次接触到自己的孩子时,你可能注意不到孩子的呼吸。请不必为此担心,婴儿的呼吸机能会随着身体生长越来越强大起来。所有的新生儿都有奇怪的呼吸声音。有时呼吸快而有噪音,有时没有规则。有时孩子的呼吸像有阻塞。通常,随着孩子的鼻梁骨升高,这种阻塞音也会渐渐消失。  如果阻塞确实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吮奶,要请医生帮助,医生会在喂食前向孩子的鼻内点上几滴药水,滴鼻药水,必须在医生的监护下使用。  如果孩子的呼吸费力,特别是当胸腔随着呼吸明显牵拉,或是呼吸频率超过每分钟60次以上时,必须马上就诊。  打喷嚏 婴儿对强光非常敏感,出生后的头几天里,有时一睁开眼睛就会打喷嚏。其原因是光线同时刺激了眼睛和鼻部的神经。尽管婴儿喷嚏很多,但并不说明他患有感冒。婴儿的鼻粘膜非常敏感,喷嚏有助于将鼻内的异物排出,可以防止灰尘进入呼吸道。  打嗝 新生儿常打嗝,这也是正常现象,无须紧张。打嗝由膈肌的突然、不规则的收缩引起,表明与呼吸有关的肌肉间的协调尚不完善。  <a name="2">[/url]<div align="center">反射和运动</div> 新生儿都具有天生的反射能力,这有助于自我保护。有些反射一直持续到3个月左右,直到婴儿具备了主动的运动能力。  寻觅反射 如果轻轻碰孩子的脸颊,孩子会将头转向你的手指,并且张开嘴巴。婴儿就是靠这种反射寻找乳头,开始吸吮乳汁的。  “走路”反射 如果支撑住新生儿的腋下,将其立起,并使之双脚着地,婴儿会做出走路和抬腿的动作。这种反射并不是要求孩子站立或是走路;如果抱起婴儿,使其双脚触及硬物的边缘,孩子会自动抬起脚来,做出抬腿动作。  抓握反射 如果将物体轻压在孩子的掌心,孩子会自动捏紧手指。他的抓握比较有力,在刚出生后,抓握反射非常强大,以至于在婴儿抓握时,可以抬起他自己的身体抓握反射一般会在孩子3个月时消失。如果你轻触婴儿的脚底,你将发现孩子的脚趾也会向下弯曲,好像在抓东西。  惊吓或紧抱反射 如果婴儿听到附近有较大的声音,或孩子受到粗暴对待,婴儿会张开双臂和双腿,张开手指,好像要抓到什么东西,然后孩子会将四肢收向身体,收膝、握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1-4 21:27:51 | 只看该作者
刚出生的孩子在头几天内,大多数时间都在睡觉,所以你应该在孩子醒来时,多和孩子呆在一起。研究表明,婴儿出生后的头几天内,与你的身体接触、你的体味、你的声音对他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孩子与你形成了一种依附关系,如果这种依附得以加强,母子之间就建立起了独特的、牢不可破的关系。  正常的情况下,无论你采用母乳还是牛奶喂养婴儿,你都能在给孩子喂食、换衣服或是抱孩子时,与孩子自动地建立起他所需要的关系。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孩子需要上医院观察或需要特殊护理,你应该尽可能与婴儿多接触。即使当婴儿处于保育箱中,你也可以通过小窗孔触摸、爱抚孩子,和孩子讲话。如果可能的话,还要给孩子喂奶。最重要的是要尽量缩短与孩子分开的时间。  <a name="1">[/url]<div align="center">眼睛的接触必不可少</div>  所有的研究表明,母子间的身体接触应该从孩子出生后尽早开始。眼睛的接触也应马上开始。过去的婴儿发育学家认为,婴儿出生后由于眼睛不能聚焦,所以看不清楚任何东西,但是婴儿却能分辨出形状和轮廓,婴儿会在出生后36小时内辨认出你面部的形状与轮廓。研究表明,婴儿在辨认出你的面部后,主要寻找的中心就是你的眼睛,这也是他的注意中心。实际上,婴儿在出生后几个小时内,就能做到这一点。  <a name="2">[/url]<div align="center">早期的身体接触</div>  在婴儿出生后,你应尽可能多地与孩子接触,我所指的接触是身体的接触,例如用吊带。人们几十年前就知道,背在背上的婴儿,如印度人、爱斯基摩人和一些非洲人是很少啼哭的,孩子感到母亲就在身边,有一种安全感。母亲温柔、温暖,气味亲切。当孩子把头靠在母亲的身上时,他可以感到母亲的心跳,与他在子宫内听到的心跳是相同的。婴儿对周围的环境感到安全。把孩子背在母亲的背上,能唤起他在子宫内的记忆。  <a name="3">[/url]<div align="center">气味的重要性</div>  婴儿与你建立关系的第一个纽带就是气味。对于你身体所发出的气味,婴儿非常敏感,这种气味会引起婴儿做出生物学的反应。每当你走进婴儿的房间,他会从熟睡中醒来。而别人,甚至你的丈夫走进他的房间,婴儿仍旧熟睡。这是因为孩子可能识别出你身体发出的特殊化学物质,叫做外激素或信息素。孩子之所以醒来,是因为他能辨析出安慰、快乐和食物的源泉。  <a name="4">[/url]<div align="center">声音及其效果</div>  新生儿不喜欢噪声。请跟孩子用温柔的、抚慰的语音就话或唱歌。牛津大学的研究表明,新生儿对频率较高的女声比对频率较低的男声做出的反应要好。对于婴儿来说,母亲的声音是一副良药。当你和孩子在一起时,你可以对他讲话、对她歌唱。令人惊讶的是很小的婴儿就能欣赏童谣和简单的歌声,特别是歌声中带有明显的节奏或韵律时效果更好。一些研究表明,孩子如果早期就能听到歌声,会有较快理解单词、掌握单词的能力,比其他儿童更早地具备讲话与读书能力。  <a name="5">[/url]<div align="center">母爱</div>  大多数的母亲在孩子出生后,很爱孩子,而有的母亲对孩子没有什么感觉。我们现在知道,孩子出生后,母亲脑内马上会产生出一种激素,即催产素或催乳素,会引起乳汁的分泌,也能引起母爱的反应。不同的妇女对激素的情绪反应是不同的,所以有的妇女对孩子的爱比较滞后。影响母亲对孩子的感受还有很多因素,例如,分娩的过程,自己对孩子出生和其他的期待等。孩子的出生常常是一个高潮,虽然这个过程非常短暂,非常顺利,但是阵痛也是一件大事,很令人忍受不了。如果阵痛带来了疼痛,而且时间很长,或者使用了药物,母亲可能会过度疲劳或是变得麻木,对孩子感受不到爱的冲动。而且,母亲也可能对自己的反应有不实际的期望,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骨肉,期望孩子从生理上与自己和丈夫很相似,这当然不大可能,如果这样想,只能带来更大的问题。  大多数的妇女都会在48-72小时后渐渐开始对婴儿萌发出爱,到了第3天,能明显地感觉出对孩子的爱。如果母亲两周后才对孩子产生爱,也不算什么怪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0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3:21 , Processed in 0.116930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