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927|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的最高境界---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22 16:2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u>下面的这段话不是我写的,我恨呀,我没有田妈那样的古文功底,写不出来。这是我正在看得一篇期货投资的文章,是一个叫&ldquo;少尉&ldquo;的炒客写的,但是我却发觉,这简直就是写的教育。世界万物的规律都是相同的。也许我们该创造一个教育流派叫&ldquo;无为&ldquo;教育,呵呵。大家多多讨论,没准哪天和蒙氏华德福一样齐名!大家把里面的期货换成&ldquo;教育&ldquo;,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u>http://bbs.chaoke.com.cn/bbs/dispbbs.as...replyID=&skin=1上面谈到操盘的最高方法如何修练。因为期货炒的就是个性。只有将它与你的个性结合起来,你才能做到收发有如,达到心剑合一,炉火纯青。至于操盘的最高境界,则是:无!&mdash;&mdash;无招胜有招,摘叶当飞镖。如果你现在的操盘还是停留在:一招一式上,或是那些死套路上,则可肯定,这些一招半式的迟早会让你吃上苦头。而最高境界应是:套用《庄子》的话,则是:无为,而无不为。因为操盘方法,无固定模式,&mdash;&mdash;正如期市中的走势,没有固定模式一样。各位也许会问:我能否再具体描述?可是:正因为这种最高操盘方法,没有固定模式,所以也无法确切的描述。试问:佛教的经书浩如烟海,谈佛论悟的书汗牛充栋,要谈的也就一个&ldquo;空&rdquo;字,但是还是没能将&ldquo;佛理&rdquo;阐明清楚。一部《道德经》,要谈的也不过一个&ldquo;道&rdquo;,但是大道无形,大言若拙。再谈具体点就是&ldquo;道法自然&rdquo;。至于何为&ldquo;自然&rdquo;,如果才能达到道?道可道,非常道。再看一下:《孙子兵法》,此兵法名震中外,但是里面也没谈具体固定模式的兵法,因为:兵形如水。水因地而制宜,兵因形而制宜。但是:水无常势,兵无常形。呵呵。所以,没有具体的方法,如果有具体的方法,则不是真正的方法。正如禅理:不可说,一说就是错。套用佛经的格式说:最高操盘方法,非最高操盘方法,是名最高操盘方法。(有关文字可见《金刚金》) 最高操盘方法在哪?还是在心!用佛经的话说: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操盘时,要用自己的眼睛看,是对的。但是这只是肉眼。而在佛经中,更有法眼,天眼等等。所以,看行情时,你更应用自己的心眼去看。(我的方法又与大多数人的不同。呵呵)华尔街有句名言:我们都是在交易自己的信念。而这个信念,就是你的&ldquo;心眼&rdquo;,而非肉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12-23 00:58:43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royalblue">  师傅说:你跟我学就是要学不跟我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12-23 00:59:53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royalblue">  师法不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3 11:09:47 | 只看该作者
hq1966:是你给加的&ldquo;精&ldquo;吗?哈哈 随便转转,却能得到。费了劲的却不讨好。这叫什么得来全不费功夫阿!师法不法!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12-29 16:04:43 | 只看该作者
太专业,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1-10 11:44:46 | 只看该作者
谁说中国人不聪明?先是玄乎又玄,然后是左右逢源,无懈可击,就是没有大实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1-10 12:58:43 | 只看该作者
万物同缘,万物同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2-11 10:15:02 | 只看该作者
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应该是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最终能力,过多干预肯定不好,我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父母对哥哥赋予很高的期望,对我只要求考上个中师就可,但最后的结果是我总是班级的佼佼者,当别人问到父母经验时,他们就说两个字“不管”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2-25 03:15:21 | 只看该作者
过去一年,我本人也是在“为与不为”之间纠缠。有时,觉得应&quot;不为“,自由的孩子多好啊。有时,觉得应”为“,既然儿子想探索的范围已打开了,就应'&quot;系统的,科学的&quot;学。现在,我认为:既为,也不为。不为:因为孩子天生所具有”吸收力的心理“;故,孩子不必进行刻的”为“,而应以身作则。所有的秩序、规则都从大人身上修得的。为:因为对孩子的成长环境是”有准备的“,而敏感期,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说,一定会”来临“的。所以,我理解:家长应敏感期而”为“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7-16 22:01:2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3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8:04 , Processed in 0.08937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