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erryhao+2005-12-14 11:48-->引用:jerryhao @ 2005-12-14 11:48 呵呵,这个玩意呀,我天天能看到,北京晚报连载。出了一本书,为了吸引眼球,题目吓死人,叫做《一场波及全社会的教子改革大实验:父子协议》,我最初看到这个题目,不禁哑然,波及了全社会,不得了呀,居然我还不知道。北京晚报连载的时候,大概也觉得这个题目不太恰当,在题目后面又加上了“个案”两个字,变成了“一场波及全社会的教子改革大实验个案”,更加显得不伦不类了。
其实个案是实,波及则夸张了,其实就是像我们坛子里的袁博士一样,针对具体问题,采用了一些非常规的手段和实验,没有什么普遍意义。大家当小说读读就是了。
其实像郝丁那样的孩子,其实还有很多,大多数成年后也都有了自己的道路,很多幼年时顽劣的孩子,最后也都浪子回头,现在都人模人样的活得很好呢。 首先请各位原谅俺冒犯号称本坛子第一辩手被众多MM视为偶像的老鼠君.
看来北京晚报的编者确实为报纸销的快下了不少功夫,估计商业吵作成分居多,编者们认为读者都没有学过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但俺这乡下人都知道的东西想来北京这大地方的人都清楚的很.不过俺只知道一个土道理:处处留心皆学问.任何书"全盘西化"囫囵吞枣般一味地按图索骥让人感觉可笑,但"全盘否定"高人一等般一笑叱之也让人感觉无知.这两种对待读书的态度俺不赞成,因为俺感觉这样的读者比编者们更加显得不伦不类了.
见老鼠君签名档"以不读书为通"与俺想法相通景仰之,故学着改一签名档"以读书为不通".想来老鼠君是不以为杵的.
看老鼠君的帖子感觉此人确实不一般,但居然说出"很多幼年时顽劣的孩子,最后也都浪子回头,现在都人模人样的活得很好呢。"确让俺大跌眼镜,老鼠君居然还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想法,俺确只知道"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温顺的还是顽劣的孩子,只要长大成人后人模人样的活着肯定比狗模狗样地活着要强.
hq1966+2005-12-14 14:08-->引用:hq1966 @ 2005-12-14 14:08 <font color="royalblue"> 终于看完这份协议。
不造成这种休克疗法。
自立是迟早的事,中国的国情与欧美国家不同,不靠父辈的收入贴补,孩子自立是午睡做的梦。
比较一下有多少毕业生和工作岗位,再比较一下30岁以前的年轻人总体收入与实现成家立业需要的投入,很明显目前不可能整体实现自立。
两不找协议的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不拔尖,但有读万卷书的爱好,有潜质,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潜质和心理素质。
对这位父亲的做法有点害怕,报道没有说明他对自己的孩子了解多少,如果就现有文字来看,他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
家长在实施这样的休克疗法以前,应该对孩子有深刻的了解。如果盲目实施,可能报纸和口水新闻又要多几条这样的报道:“本台(报)消息:今天XX点,家住XX小区XX楼的XXX,今日一早起床遭蛛丝封路,上午出街过马路被司机臭骂,下午在人才招聘会场受冷遇,晚餐被父母抢白,最终选择了由窗户出户的捷径……据知情人士透露,该青年是因为对履行XX协议绝望而……据统计,这样的案例本月已经……”
最好的方法还是从小培养自立精神,不必到大了再用协议这种休克疗法。
看HQ兄不象按图索骥的读书人啊,怎么也得出这么个结论,悲矣 <img src='images/smiles/cry.gif' smilietext=':cry:'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cry:' /> <img src='images/smiles/cry.gif' smilietext=':cry:'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cry:' /> <img src='images/smiles/cry.gif' smilietext=':cry:'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cry:' /> 幸好最后一句俺才顺过气来 <img src='images/smiles/agree.gif' smilietext=':agree:'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agre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