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dyl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什么时候学什么(ZT)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6-1-16 09:54:21 | 只看该作者
豆豆2岁3月了, 现在还未读幼儿园. 下一阶段该做什么, 读不读幼儿园? 学什么?怎么学?请各位老师指点!此帖由 豆豆007 在 2006-01-16 10:42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6-1-16 10:24:20 | 只看该作者
"但这个事,靠的是家长的自身素质、言传身教。如果家长的自身修养较好,则孩子有福;否则,即使有法,亦很难做到。因为,这需要家长首先改造自己。但否定自己、改掉自己的习气,是世界上最难的事!这才是儿童心智发展最大的障碍!"对于这几句话我很赞同,确实是这样的。我的性格有时候对孩子就很不利,可是让我改又很难,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10:58:41 | 只看该作者
老虫,从那个帖子里转到这个帖子里,有些观点还得回到那个贴。首先,你的观点我也承认认同,从来不反对,我们需要在早期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环境来发展他们的能力。我也从没有完全反对给孩子教识字,音乐,跳舞等等。但是怎么做,做的强度适度是什么样的?除了做这些,其他的是不是还有更重要的我们会忽视了?难道你现在没注意到,以早教的名义给孩子的刺激是太多了吗?可能给孩子造成的危害呢?又有多少人提呢?家长的改造自身提高自己就真的比给孩子做卡片买钢琴难吗?呵呵,你能不能再回到那个贴子,怎么看待心理学家对早期教育干涉带来的可能的负面的作用呢?孩子的认知能力的提高真的那么重要吗?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6-1-16 14:13:35 | 只看该作者
没有给儿子系统训练过什么,所以还什么都不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6-1-16 16:46:46 | 只看该作者
dyly+2006-01-16 10:58-->引用:dyly @ 2006-01-16 10:58 老虫,从那个帖子里转到这个帖子里,有些观点还得回到那个贴。首先,你的观点我也承认认同,从来不反对,我们需要在早期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环境来发展他们的能力。我也从没有完全反对给孩子教识字,音乐,跳舞等等。但是怎么做,做的强度适度是什么样的?除了做这些,其他的是不是还有更重要的我们会忽视了?难道你现在没注意到,以早教的名义给孩子的刺激是太多了吗?可能给孩子造成的危害呢?又有多少人提呢?家长的改造自身提高自己就真的比给孩子做卡片买钢琴难吗?呵呵,你能不能再回到那个贴子,怎么看待心理学家对早期教育干涉带来的可能的负面的作用呢?孩子的认知能力的提高真的那么重要吗?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呢?
能够天天坚持强压着孩子坐着“上课”,这样的家长真的不多。一个系统能坚持做下来的人也不多,你看看江湖书屋跟贴就知道,很多家长都担心买回去的书都闲着了。包括你,杜曼不是也下马了吗?坚持就两个字,连这个都做不到,更别说狠批私心一念间的改造自我了!中国的家长的确更强调认知的重要,但从过去到现在来看,孩子的问题并不在于家长强化了对孩子的认知训练而忽略其它,而是成年人从根本上没有认识儿童。这个状况与蒙台梭利发表“童年的秘密”时代情况差不了多少。而对学龄儿童,老师和家长则强调分数、强调学习而忽略了孩子的思维特点、感情心理需要,这个现象才是非常严重的。你去小学版会会那些家长就知道个大概了。而学龄阶段发生的很多问题,又是根源于早期教育中忽略了生活习惯的培养以及认知能力的培养!“对早期教育干涉带来的可能的负面的作用”,这种讨论的问题在于,总有人先把问题极端化、条件单纯化、分析扁平化,然后再把结果普遍化。这样研究的态度及方法,与市井小报的手法同出一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18:21:17 | 只看该作者
总有人先把问题极端化、条件单纯化、分析扁平化,然后再把结果普遍化。这样研究的态度及方法,与市井小报的手法同出一辙!呵呵,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说我。那我首先声明,我连研究也称不上,但是现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态度只是源于希望其他的父母们和孩子们不要走了弯路。方法也没讲究过,也只是把我知道的一些知识和心理学脑科学家在早期教育方面的看法告诉大家。如果你或者其他的人有这个“化“的感觉,那真的可能是我表达能力的笨拙。确实,我没有坚持doman,原因肯定有我自己恒心毅力,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不再想坚持,我改变了对这种教育方法的观念。这里有很多我敬佩的能够坚持的父母,所以我更觉得有义务把我知道的告诉他们,我相信他们会自己做出正确的对孩子有利的判断。我周围有一个男孩子,可以成为神童,如果不是家长老师考虑到他的心理,他13岁就可以跳级直接上大学了。现在他只是跳级上高一。但是我和他的妈妈都明白他的心理有多脆弱多敏感,虽然不能将他的现在的心理状态完全归因于他妈妈对他进行的过多的早期教育刺激,但是他妈妈却已经很后悔了。这一个特例也不能就说明什么,但是大家如果有心,可以多放点时间在心理和脑发育上面,先研究研究那些科学家们在这件事上是什么样的态度和观念,而不只是了解doman和七田真。在北大那个研究项目里有一道题目,是“你有什么对其他的父母和准备做父母的人讲的?“我脱口而出的答案思考了很久以后,仍然没有改变。那就是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最重要的是借此机会改变教育自己,了解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将会发现生活原来是这样美好的。这样的自我改变过程中,我相信孩子会得到最好的教育。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而且又是谁说的,改变自己真的就那么难吗?那是我们尝试的太少,了解的自己不够,付出的时间和方法都不对。非常有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6-1-17 01:08:39 | 只看该作者
看了老虫和dyly的辩论,过瘾,长见识,dyly的这些砖头引出了老虫不少玉呢.在早教这方面,老虫真的是理论和实际兼备啊,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6-1-17 15:13:05 | 只看该作者
早与不早之间总是要找个平衡点的,而这个点就只能自己掌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6-1-17 21:59:15 | 只看该作者
“总有人先把问题极端化、条件单纯化、分析扁平化,然后再把结果普遍化。这样研究的态度及方法,与市井小报的手法同出一辙!”举例说明:水是宝贵的资源,水对生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总之水是一个好东西!于是某人从此啥都不吃,光喝水。有专家发现了这个事情,立即振臂疾呼:“为喝水叫停”、“为喝水泼冷水”。并撰文,痛陈水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从东南亚海啸,写到美国新奥尔良水灾;从哈尔滨水污染,写到醉茶、醉酒,当然也没忘了引用上述某人的事情。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喝水有害!。。。。。。在这个浮躁的世界,如何能听到平静如实的声音?PS:“你有什么对其他的父母和准备做父母的人讲的?“对曰: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09:38:01 | 只看该作者
老虫:我会引以为鉴,避免成为你说的这样的专家。但是也更要避免谨慎说出一些可能自己还没有把握,却有可能给信任我的人带来不能改变的危害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3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7:25 , Processed in 0.112119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