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08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女儿是我的博士后导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4 11:2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表日期:2005年3月14日 出处:《母婴世界》 作者:李文渊



袁鸿林,47岁,浙江海盐人,北京大学硕士毕业,拥有南开大学博士学历;国学深厚,懂英、日、法、德、俄等多门外语,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防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后下海做外贸生意。

具有如此辉煌经历的人之所以吸引我们眼球的却是他的女儿袁小逸。袁鸿林于2003年6月把4岁女儿袁小逸从幼儿园领回家,开始用自创的教学法进行私塾式教育……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袁鸿林让5岁女儿的英语达到初中生的水平,能用日语进行简单的谈话,同时在小提琴和绘画方面也取得很好的成绩。取得这些成效出乎他自己的意料,也坚定了他自己完成对女儿后续教育的信心。按照他的教学计划,女儿9岁小学毕业,13岁高中毕业,16岁大学毕业,19岁硕士毕业,21岁可博士生毕业。

袁鸿林提出这种个性化“超前五到十年”的教育方案冲击了当前的教育体制,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关注1袁小逸快乐吗?

袁鸿林的早教遵循四个原则:让女儿感到安全、感到愉快、感到兴趣和感到容易。其实,袁小逸曾入园一年,可是她对幼儿园陌生的环境缺少安全感,过得不愉快,这种低落的情绪导致她经常生病,也无法跟其他小朋友正常交流,更谈不上学到什么东西,而且还把原来学的十几首古诗忘光了。在袁家每天的入园仪式就像一场战争,女儿的激烈反抗让袁鸿林意识到:敏感幼弱的小逸不适应幼儿园这种教育方式。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女儿领回家自己教。

他博览中外有关早教的书籍,发现0—6岁的儿童强烈而主动地想感知这个世界,而且有惊人的接受能力,家长如果不创造条件,让她接触外语、音乐、绘画等能刺激大脑发育的信息和知识,她的大脑同样也会寻求其他毫无意义的感知,并且潜能会在这些微不足道的接触中逐渐萎缩,退化。某种意义上说,家长给孩子提供的有益接触越多,孩子就越有成就感,越自信,越快乐。孩子永远不会被知识所累,关键是要寻找孩子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只要她喜欢,感兴趣,那么所有的学习都不是难题。“我不强迫她去做什么,而是慢慢引导她这方面的兴趣。”袁鸿林的诀窍很简单。

他把女儿的课堂设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公园里,一边玩,一边给女儿上课。在亲近自然的氛围中,小逸很放松,接受知识也就相对容易。无论打算教什么,袁鸿林都是先想办法勾起女儿的兴趣。他利用幼儿对声像刺激敏感的特点,先教唱一些英美儿歌,简单优美的乐曲让女儿感兴趣,然后选择了洪恩软件的《Go Go学英语》VCD,《迪斯尼神奇英语》VCD等词汇量较少,句子简单的教材让小逸视听、跟读。发觉孩子有疲惫的迹象,就让她跑跑步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或者更换另外一种学习内容,比如绘画,日语,拉小提琴。翻开他为女儿制定的每天学习和活动安排表:英语两小时,日语、汉语、小提琴、绘画、各科知识(含算术、讲故事)各半小时,文化娱乐(含看电视、碟片)一个半小时,户外游戏及体育活动3小时。这样,各种学科交叉安排,小逸就不会产生厌倦感。

为了不让女儿觉得拉小提琴枯燥,他始终给小逸灌输一种观念:拉小提琴只是在玩,小提琴只是她的一个特殊的玩具而已;并且他自己也买了一把小提琴陪孩子一起玩。这样小逸很快渡过学习乐器的最初难关。拉了一段时间以后,小逸对音乐有了一定的感觉,一次可以拉上半个多小时,这种“玩”实际上已经进入比较正规的学习阶段。同样还是以快乐学习为主,2005年袁鸿林考虑要教女儿第三门外语:法语。他认为6岁以前孩子的学习应主要围绕语言学习和思维训练进行;在8岁以前教孩子外语,才有保证它成为孩子的第二、第三母语,否则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效。



关注2袁小逸将来能成功地融入社会吗?

女儿不能适应幼儿园你可以把她接回家自己教,但是当有一天她不能适应社会怎么办,难道老爸要像影子一样遮住女儿的一生吗?对此,袁鸿林也有自己的解释,小孩子,特别是幼儿,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时,家长应该耐心细致地创造条件让孩子自然成长,成熟起来,不必要立刻采取强制纠正措施,操作不好会造成幼儿心理受到扭曲,创伤,甚至带来一生的负面影响。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和特定的心理成熟季节,别的孩子这个年龄能适应,不意味着你的孩子也应该在此时适应。那些不应该在孩提时代承受的压力,可以等到他心理慢慢成熟以后再让她面对。

其实,小逸的成长不像大家想像的那么单调,封闭。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袁鸿林发现女儿在与一些比她稍大几岁的孩子一起学习时,会格外来劲,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特别长,还显示出一种争强好胜的劲头。他受此启发,去年暑假专门张榜招收了五六个比小逸年纪稍大点的孩子,到他家学习英语,不仅不收学费,而且还免费招待饮料、零食。结果,效果非常不错,女儿的学习劲头可高了。同时他还鼓励小逸在自己创办的哈利英语角充当他的亲密助教,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辅导任务,比如担当领读任务,这样不仅有益于小逸自身的学习,还能保持她与同龄孩子的正常交往。见过小逸的人都会发现这个孩子比一般的孩子都活泼,开朗得多。

他选择《论语》,《古文观止》,《鲁迅杂文集》作为完善女儿人格和气质的教材。他认为小逸会从不求甚解的朗诵到理解记忆的过程中,逐渐接受比如尊重他人,热爱国家集体,谦让等一些人文伦理观念。其实这些跟孩子的年龄不相符的理念,不能单纯依靠讲解灌输,只能慢慢熏陶。具备了这些优秀品格,无论将来在哪里,她都会是个受欢迎的人。袁鸿林准备等女儿学完《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后,就教会她上网,以方便学习,也鼓励她与远程的朋友进行一些有益的交流。以后的初中,高中,大学教育也可以在网上购买一些名师的教材自学,然后参加有关学校的单项或学历考试。他现正致力于慢慢把女儿由单纯学习状态加好的学习方法的良好状态。总之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让小逸成为社会人的手段可以是多样的,不必非得坐在大工业时代的标准间(教室)里才能成为被社会认可的人。那种教育让学校摆脱不了管理者的角色,存在教材相对滞后、抺杀个性等问题,不可能为某一个学生量身订做合适的课程和管理方案。而小逸接受的早教已经使她比同龄人超出一大截,显然已无法跟常规的教育接轨。不过,如果有一天她对学校感兴趣,袁鸿林会让她去尝试一下,喜欢的话可以呆下去,不喜欢还可以回到他身边继续接受他的袁氏教育。



关注3小逸21岁博士毕业以后干什么?

这是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可是袁鸿林每次都坦然回答,并用回答赢得更多人的尊重。

“袁先生,您为女儿设计了很好的人生目标,就是考取博士,可是您是否想过她博士毕业以后做什么。难道像您这样在家带孩子?我认为国家培养一个博士不仅是为了让他在家带孩子。”这是一个观众的现场提问。

袁鸿林回答:“有一个故事:一个家庭很困难,有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可是他们只能供得起一个孩子读书,最终他们的母亲把机会给了女孩,因为女孩将来要做母亲,承担着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当然我不是母亲,可是我认为自己同样有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和义务。很多年来就有这样的口号:‘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可是究竟有多少人想过花心血为孩子做些什么呢?我除了学历高一点,没什么了不起的,怎么就不能为孩子做点事情?相比国外,国人的态度略显不足。我不觉得自己是在做牺牲,我觉得女儿教育了我,某种程度上,女儿是我的博士后导师,她带着我感受这个时代需要迫切回答的问题:如何进行早期教育?如何改革现有教育体制的不足?早期教育绝不是简单的提前教育,不是生硬地把小学的知识提前到0-6岁教授。如果每位家长都能重视进行科学的早期教育,那我们的国家将是什么状况?如果小逸长大后认为像我这样教孩子很好,只要她觉得快乐和幸福,我不会阻拦她的选择。”

当然袁鸿林提出过,可能的话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同声翻译的国际综合型人才。可是他解释这也仅仅只是希望而已。他从现在就保护女儿独立思维的权利。比如当有人问小逸你长大后想当一名女博士吗?小逸总是说:“NO,博士都是男人当的。”原来小逸见到过的博士都是男性,她就认为世界上没有女博士。对此,袁鸿林从来不加纠正,他认为自己从未告诉过小逸博士只能是男人,这是小逸自己从她所见到的现象中得出的抽象思维,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思维能力,应该给予鼓励,而不该生硬盲目地纠正。等哪天见到女博士,她就会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女博士,会自行修正的。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父亲是一个像英雄一样的人物,袁鸿林利用这种心理教女儿要怀疑和批判。他总是告诉小逸这只是书上这么说,DADDY也这么认为,你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可以不赞同。我们相信这种民主的早期教育会在小逸的心中扎根,开花,结果。毕竟,能许给小逸一个美好未来的,除了老爸,还要靠她自己。



TIP袁鸿林为女儿袁小逸准备的精读和主要泛读书

《新概念英语》第一、二册,《剑桥少儿英语》共四级。

《新日本语基础教程》(上、下册,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法语》(全国高校统编教材)

《三字经》、《论语》、《古文观止》及《续古文观止》、《鲁迅选集》。

这些在成人眼中看来很难的教材,在袁鸿林的教学“魔棒”下,袁小逸学得津津有味。



看过这篇文章,作为一名家长,你定是心有所思,恨不能自己也辞了工作,去培养一个“神童”。其实,从早期教育的本质来说,是要“尽早地给孩子多元、丰富的刺激”“让孩子在兴趣中快乐地学习”,这是博士爸爸和目前的早教专家都在遵循的。只是在给孩子丰富的刺激、让孩子快乐学习的过程中,博士爸爸有着他独特的、超前的、个性化的方式,而早教专家实施的则是大众化的、传统的、流程化的方法。博士爸爸确实成功地培育了他的女儿,难不成早教专家就培养不出一个“哈佛博士”来?为此,在明确了早期教育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的同时,每一位家长都需要根据自身的家庭条件,为孩子打造一个适宜的早教环境。然而,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论你是亲历亲为,还是将孩子托付给早教机构,千万别忽视了你自身的价值,必要的时候也该为了孩子给自己“充充电”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6-1-16 19:44:21 | 只看该作者
是要把快乐放在第一位,其他的都是次要的。这也是我看日本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姑娘》时深受感动的原因。现代的民主、自由并不是那么不可企及,当然没有纯粹的民主、自由,在爱的名义下可以延伸出不同的教育理念:要么包办一切、要么鼓励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2-21 16:37:36 | 只看该作者
我也看过《窗边的小姑娘》这本书,觉得快乐的确是孩子最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8-17 10:09:46 | 只看该作者
请问是否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早教方案啊?期待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3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0:36 , Processed in 0.080382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