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11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普通高中择校费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27 08:14: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普通高中择校费问题大庆广播电视大学 商江内容提要: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根据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颁发义务教育等四个教育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财[1996]101号)文件规定,高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学费。学费标准根据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不同地区学校的学费收费标准可以有所区别。关键词:浅谈; 普通高中; 择校费; 问题;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我1974年毕业于师范学校。屈指算来,从事教育工作已经30年。由于没有专门研究教育成本,也没有从事教育经费管理工作,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隔行如隔山,对普通高中择校费问题知之甚少,不大敢枉言,惟恐对公众形成误导,担心难于消除不良社会影响。实在是惭愧。当然,对社会各方面对普通高中择校费的议论,我也无权说三道四。最近,有新闻媒体报道认为,择校费是教育腐败,已经动摇了义务教育的根基。“择校费”之风越演越烈,已成为教育腐败的一个催化剂。治理教育腐败应从取消择校费做起。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有必要澄清某些模糊认识。我想说明:我国择校费主要发生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发生在重点(示范)高级中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很少发生。重点(示范)高级中学会动摇义务教育的根基?我无法解释。我国公办重点(示范)高级中学收取的择校费是经过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不属于乱收费。我国公办重点(示范)高级中学收取的择校费是按“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上缴地方财政的,即使有人将此算腐败,也不能称之为“教育腐败”。普通高中收择校费,符合国家政策。不仅不属于乱收费,也不是治理教育腐败的突破点或突破口。在反腐败工作上,中央有统一部署,社会各方面应围绕中央部署工作,不可以另搞一套。新闻媒体也不要搞什么新提法。当听到社会上有各种不同声音的时候,要因势利导,不可以盲从。更不要误导。新闻媒体报道应当在吃透了精神之后再下结论。下面,我用事实说话。一、中国普通高中招生不断增加, 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不断增加我国实行6周岁入学,初中毕业生一般19周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初中毕业生升学率逐年提高,普通高中在校生不断增加。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998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359.55万人,在校生938万人。1983年出生人口20065048人,15岁人口升普通高中的入学率为17.92%。1999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396.32万人,在校生1049.71万人。1984年出生人口20313426人,15岁人口升普通高中的入学率为19.51%。2000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472.69万人,在校生1201.26万人。1985年出生人口20429326人,15岁人口升普通高中的入学率为23.14%。2001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557.98万人, 在校生1404.97万人。1986年出生人口23190076人,15岁人口升普通高中的入学率为24.06%。2002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676.70万人,在校生1683.81万人。1987年出生人口25282644人,15岁人口升普通高中的入学率为26.77%。2003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752.13万人,在校生1964.83万人。1988年出生人口24576191人,15岁人口升普通高中的入学率为30.60%。2003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752.13万人,在校生1964.83万人。1988年出生人口24576191人,15岁人口升普通高中的入学率为30.60%。2004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821.51万人,在校生2220.37万人。1989年出生人口25137678人,15岁人口升普通高中的入学率为32.68%。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全国普通高中招生不断增加。2004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821.51万人,比1998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359.55万人增加461.96万人。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不断增加,2004年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2220.37万人,比1998年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938万人增加1282.37万人。15岁人口升普通高中的入学率从17.92%上升到32.68%。2004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全国平均每万人口普通高中招生63.20人,平均每万人口普通高中在校生170.81人。二、全国普通高中经费逐年提高,各县在普通高中经费方面的负担逐渐加重。《教育部2004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报告》:2004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专)招生1369.65万人,比上年增加101.77万人,增长8.03%。在校生达到3607.63万人,比上年增加364.23万人,增长 11.2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62.9%,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47.55%,比上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有步骤地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争取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60%左右。国家计委编制完成的《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指出,到2005年,我国初中入学率将到达90%以上,城镇初中毕业生基本进入高中,高中在校生将从2000年的2700万人增加到4600万人。建设普通高中,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每安置一名高中生,建设投资大约一万元以上。据《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1998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1248.25元,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227.69元;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为1475.94元。1999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1269.31元,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227.22元,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为1496.53元。2000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1314.99元,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212.08元,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为1527.07元。2001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1471.12元,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237.98元;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为1709.10元。2002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1565.25元,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231.79元;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1797.04元。 2003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1606.58元,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264.83元;全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1871.41元。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全国普通高中经费逐年提高。为了保证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成本只能提高,不能降低。1998年全国普通高中预算内教育经费为1475.94元×在校生938万人=14287099200元,占1998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策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为1565.59亿元的9.13%。1999年全国普通高中预算内教育经费为1496.53元×在校生1049.71万人=15709225063元,占1999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1999年为1815.76亿元的8.70%。2000年全国普通高中预算内教育经费为1527.07元×在校生1201.26万人=18344081082元,占2000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为2085.68亿元的8.79%.2001年全国普通高中预算内教育经费为1709.10元×在校生1404.97万人=24012342270元,占2001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为2582.38亿元的7.97%.2002年全国普通高中预算内教育经费为1797.04元×在校生1683.81万人=30258739224元,占2002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为3114.24亿元的9.72%。2003年全国普通高中预算内教育经费为1871.41元×在校生2220.37万人=41552226217元,占2003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为3453.86亿元的12.03%。2003年全国普通高中预算内教育经费41552226217元,是1998年全国普通高中预算内教育经费14287099200元的2.9倍,即五年翻了一番多。全国普通高中预算内教育经费占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的比重已经超过10%。这说明,全国各级政府在不断增加对教育事业的投入。由于普通高中经费以县为主。各县在普通高中经费方面的负担逐渐加重。今后负担还会继续加重。每多招一个普通高中学生,县财政将要在预算内每年多支付近2000元,多培养一个普通高中毕业学生,县财政将要在预算内多支付6000元。2001年8月19日大洋网讯 所谓高中平均教育成本,就是培养一名普通高中生每年所需的费用。前两年广州市高中教育成本的平均值,即个别省级高中学生教育成本每年每位学生15853元,普通一般高级中学生教育成本每年每位学生约为10126元。人民网南京2003年5月5日电 最近,南京市教育局对中小学校的教育成本进行了调研和测算。据调查,南京市中小学生每年人均教育成本是:省级重点高中校,每年每位学生人均教育成本为7432.07元,另外每年每生房屋折旧费125.08元;市级重点高中校,每年每位学生人均教育成本是6267.24元,另外每生房屋折旧费为86.64元;普通高中、示范初中、普通初中生人均教育成本、房屋折旧费两项合并是5162.26元、3853.30元、3482.77元;实验小学、示范小学、普通小学两项合计分别为2326.94元、2147元、1887.16元。如果按每生每年教育成本一万元测算,到2005年高中在校生4600万人时,全国用于高中的教育经费需要4600亿元。2003年,全国教育经费为6208.27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办中小学支出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为3850.62亿元,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为3453.86亿元,全国教育支出2937.34亿元。按预算内教育经费包含城市教育费附加的口径计算,2003年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24650亿元(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数)比例为14.68%。目前,我国政府没有能力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即不具备普及高中义务教育的条件。政府预算内拨款有限,只能靠家长掏腰包了,择校费就是学费。三、全国普通高中收费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监控之下,不是胡作非为。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实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按照教育成本的一定比例向学生收取学费。1996年12月16日国家教委发布《普通高级中学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教财[1996]101号) 规定:高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学费。学费标准根据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不同地区学校的学费收费标准可以有所区别。教育培养成本包括以下项目: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教职工人员经费等正常办学费用支出。不包括灾害损失、事故、校办产业支出等非正常办学费用支出。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和标准的审批权限在省级人民政府。由省级教育部门提出意见,物价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办学条件和居民经济承受能力进行审核,三部门共同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教育部口执行。学费标准的调整,由省级教育、物价、财政部门按照第五条规定的程序,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物价上涨水平和居民收入平均增长水平,提出方案,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学费是学校经费的必要来源之一,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统筹用于办学支出。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学费的收支情况应按级次向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物价部门报告,并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2003年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59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办高中严格执行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的通知》(教电[2003]280号)为进一步落实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和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教育部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公办高中严格执行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严格执行“三限”政策,指高中招收择校生要限人数、限钱数、限分数,这一政策是2003年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重点工作之一。为此,教育部明确,各地 “择校生”的招生比例和最低录取分数线要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最高收费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要将“择校生”纳入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统一向社会公示招生比例、招生人数和收费标准,统一按分数择优录取,统一办理入学手续。严禁学校擅自扩大“择校生”招生比例、降低录取分数线、提高收费标准或在限定金额外收取其他有关择校的费用。教育部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制订严格具体的“三限”政策的实施办法,同时尽快将实施办法向社会公示,并在普通高中招生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要组织力量进行专项检查,教育督导部门要将落实“三限”政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对公办高中的综合督导评估。招生结束后,要对所有“择校生”的分数进行检查,对收费情况进行审计。对不落实的地方及时促其整改,凡违反“三限”规定的公办高中,不能评为示范性高中,已评上的要撤销其称号。对顶风违纪的,要严肃处理当事人,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新华网北京2004年1月14日电(记者 齐中熙)学校收费资金今后将全部用于教育事业,严禁用来搞房地产开发、从事股票或期货交易以及滥发奖金、实物、组织公费旅游等。 财政部、教育部日前联合发出《关于严禁截留和挪用学校收费收入加强学校收费资金管理的通知》,坚决纠正挤占、截留、平调、统筹、挪用学校收费资金行为,确保学校收费资金全部用于发展教育事业。通知说,各级政府举办的各类义务教育学校收取的杂费、借读费、住宿费收入;各类普通高级中学收取的学费、住宿费、委托培养费、短训班培训费收入;各类函大、夜大、电大、远程教育学校收取的学费、委托培养费、短训班培训费收入等,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全额上缴同级财政或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要将学校收费资金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及时足额核拨学校经费。各级财政部门不得将学校收费资金用于平衡财政预算,也不得以任何形式集中学校收费资金。一些地方财政部门按比例集中学校收费资金以及一些教育部门统筹学校收费资金的做法,要立即予以纠正。严禁将学校收费资金转交非财务机构管理、账外设账、私设“小金库”和公款私存等。 今后,凡违反学校收费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以及截留、平调、挪用、集中学校收费资金的行为,除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经济处罚外,还要追究有关单位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以上事实说明: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是政府行为不端,不是学校行为,不是教育部门行为。四、各地政府规定的普通高中择校费标准信息收集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纠风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意见》(国纠办发[2001]10号)要求:大中城市对择校生收费要做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必须坚持就近入学的原则,不准招收“择校生”,严禁把捐资助学同录取学生挂钩。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应按照省级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接收符合条件的借读生并按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借读费。借读生缴纳借读费后,不准再向其收取杂费和其他费用。高中招收择校生,不准违背“三限”政策,即:限分数(不准违反规定录取低于最低录取分数线的新生)、限人数(不准超过国家规定的班额,不得挤压招生计划指标,变相扩大择校生人数。即择校生数量不得超过省级政府规定的比例)、限钱数(择校生交费标准,由教育部门提出,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学校不准超过规定标准收费,不得向择校生收取赞助费或建 2002年9月14 红网(稿源:湘潭晚报) (作者:周通)《高中择校费为何这么高 谁来为现代教育买单?》高中择校收费其实由来已久,最初基本上为暗箱操作,比如托关系、递条子、打招呼。择校生公开化应该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1996年,全国一些城市出现了采用以分数为标准,线内公费生和线外自费生与借读生并存的局面,择校收费也逐渐为家长们所接受。应该说高中择校收费有其合理的一面,有教育专家认为择校收费的实质是通过部分引进市场机制,对目前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供不应求关系起到一种修正作用,一方面可以补充公立学校教育经费的不足,还可以促进学校之间的竞争,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供给,另一方面也可以制约消费者以优质教育资源的盲目需求。2003年3月24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教育系统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教监〔2003〕1号)严格执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严掌握、具体制定公办高中择校生的招生比例、最低录取分数线,并会同有关部门确定最高收费标准。各公办高中要严格控制择校生比例,招收择校生的人数占本校当年录取新生的比例不得超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上限;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择校收费限定金额之外,不得再以任何借口和方式收取其他择校费用;不得擅自招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择校生最低录取分数线以下的学生。严禁各个学校自行其事,擅自扩大择校生比例、提高收费标准或超高乱收费、降低录取分数线。对招收择校生的高中,各地在安排财政拨款时,要视择校生收费收入适当调整拨款金额,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教育审计部门在每年招生结束后要对择校收费的学校进行专门审计。新华网贵州频道2003年8月29日电据了解,一类省级示范性高中招收择校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11-27 08:45:55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太长择校费该交还要交,我儿子上私立幼儿园还要交赞助费,西西,大环境无法改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0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1:43 , Processed in 0.08009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