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50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 【转帖】让学琴活动丰富起来 (学琴点滴 十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16 14:06: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p align="center"></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p class="text">在我自己学钢琴的时候,就听到过这样的话:不许自己随便弹教师布置的作业之外的东西,否则会弹出毛病。至今许多家长心中仍然保持这个信条,不敢越雷池一步,生怕孩子自己弹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弹出毛病。 <p class="text"> 总的来说,这种观念和我们一直反对的&ldquo;学琴过于专业化&rdquo;的追求是一脉相承的要求最正规的弹奏技术,最规范的专业化训练。这种观念作为一个大的背景对学琴活动整体状态的影响非常大,它使得学琴活动始终笼照在一种严肃的氛围中(当然,有些家长就是想让孩子通过学琴而对生活严肃起来)。 <p class="text"> 学琴活动到底是一个严肃的学习活动,还是轻松的娱乐活动,是一个甚至关系到家长人生态度的大问题,在此不去讨论。我们这里所强调的是,即便它要求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它能不能同时也是一个轻松、快乐的娱乐活动。这样一个基本的态度定位直接影响着孩子甚至家庭生活的氛围。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曾经提到过。学琴是儿童童年时期接受的最复杂、最困难的技能训练,它的困难本身已经使很多孩子对学琴活动产生畏难心理,而这种严肃的氛围无疑使学琴活动更加上了&ldquo;苦行&rdquo;的色彩。 <p class="text"> 其实,家长希望孩子严肃对待学琴的目的是为了学好琴,但忽略了学琴活动本身所可能带来的快乐则使学琴活动失去了最大的动力。其实学琴所包含的音乐美的体验与熟练驾驭操作乐器的快乐是大家看得很清楚的,但&ldquo;不能随便弹&rdquo;(小提琴等是&ldquo;不能随便拉&rdquo;)的教条成了阻碍学琴活动丰富性的障碍。家长们觉得,孩子的学琴阶段主要是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时不要想什么快乐的问题,自娱自乐是将来的事。这样家长们就下意识地把学琴活动中同时包括的严肃、艰苦与轻松、快乐的因素摆成了时间上的先后关系。这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先苦后甜的生命态度在学琴活动上的反映。而我们在此则要强调让孩子在当下的学琴活动过程本身获得快乐。 <p class="text"> 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建议家长和教师要让孩子&ldquo;随便弹&rdquo;、&ldquo;随便拉&rdquo;。 <p class="text"> 第一、担心&ldquo;随便弹&rdquo;会导致出毛病的顾虑是完全不必要的。学琴中的技术动作的毛病是长期不规范的操作导致的,如果孩子有一个能够指导他正规技术要领的老师,那么那么孩子的演奏就经常地在技术规范的指导下进行,这种指导会自然地体现在所有的演奏活动中。家长们可能要说,在老师布置的作业中孩子尚且不能按教师的要求练习,更何况自己随便弹奏的东西。其实孩子在随便弹奏时出现的技术问题,并不比教师布置的作业中更多,因为技术动作的稳定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并非短期就能达到,只要在孩子始终有正确的技术指导那么就不会由于孩子弹奏作业之外的乐曲而出现毛病。这是有实践证明的。出现技术毛病的孩子更主要的原因是长期得不到正确的技术指导,而不是由于弹奏什么样的乐曲。 <p class="text"> 当然,我们这里要再一次指出,对于相当数量的孩子来说,他们没有条件得到正规的技术指导,另外一些孩子由于操作控制能力的限制而难以完全达到正规化的技术标准。那么他们是不是就一定要永远陷入技术训练的苦海中呢?其实只有以专业化为目标时,技术的正确才需要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去考虑;而对于业余学琴来说,技术训练是否规范仅仅影响他所能够达到的技术程度,而他能够达到的演奏程度更多地受整体音乐能力(见以前的文章)的影响,而不是肌肉运动的能力。所以对于业余学琴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技术的正确,而是活动的丰富,进而是对身心发展的良好影响。演奏技术当然是越高越好,但对于业余学琴来说,要考虑&ldquo;代价回报比&rdquo;的问题。孩子教育不是不计成本与代价的,而家长们在学琴的问题上经常忘了这一点。 <p class="text"> 第二、&ldquo;随便弹&rdquo;是完全必要的。我们这里用&ldquo;随便弹&rdquo;来泛指孩子自己演奏一切非教师布置的音乐,比如孩子自己找的乐曲,自己听到的旋律,在学校中为同学唱歌伴奏,家人、朋友之间的钢琴卡拉OK等等。 <p class="text"> 它的必要性来自于几个方面: <p class="text"> 首先是来自现有乐器教材方面的问题。应该说目前没有一套教材适合于所有孩子,而很少有教师会广泛地采用与参照很多教材去安排一个学生的学习曲目,这就导致了教材曲目的局限,甚至枯燥。 <p class="text"> 其次,教师往往并不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征求学生意见布置乐曲的教师并不多,更由于训练内容的要求,有时学生也必须练习自己不喜欢的作业,因此孩子自己找些作品来演奏或练习是对练琴活动的很好调剂。 <span class="text">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在琴上找出自己听到的所喜欢的旋律,在学校的音乐活动中弹弹伴奏,为家人伴奏唱唱钢琴的卡拉OK等等,这些纯粹娱乐性的活动,使得孩子觉得学琴活动真正地进入到了他的生活之中,丰富了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中扮演的是增色添彩的角色。学琴活动的这一角色才是真正发自孩子自身的学习需要,因此它会比任何家长为孩子设立的远大目标更能激发孩子的学琴动机。研究也表明,孩子是否自己演奏一些教师布置的作业之外的音乐是孩子学琴动机水平特别突出的表现。 严肃对待学琴是为了学好琴,结果会使孩子对学琴产生畏难心理;而以轻松、娱乐的态度对待学琴反而会激发孩子的学琴动力,结果会把琴学得更好。 如果家长让孩子学琴的目的是为使孩子多份爱好、多份调节生活的技能,为了孩子生活的幸福,那么就请家长从现在起就让琴给孩子带来快乐。学琴的快乐就在当下的过程中,而不在未来的结果中。让学琴活动丰富起来,让学琴使孩子的生活丰富起来。 </span>此帖由 annete 在 2005-11-16 02:36 进行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6-1-7 21:07:03 | 只看该作者
、“随便弹”会不会不利于手型?特别对手型还没练好的孩子来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4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0:22 , Processed in 0.121849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