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3573|回复: 4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转贴]读一百篇英文经典之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2-4 15:25: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因高考完无事,便在母亲的劝说下,拿起《儿童西方经典导读》的课本进行读诵。
    母亲说每篇读诵一百遍就算完事,但我没有办法如此了事。我除了查字典对每个生字标注外,还试图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以弄明白句话的意思。但那些古奥复杂的句子绕得我头晕乎乎,往往连下手处都找不着。无奈,我只得求助于大学英语专业毕业且翻译出版过几本书的父亲。父亲接过书看了一会儿,随即还给我说:“不行,一时半会儿搞不懂,我没时间陪你磨蹭。”

     自己看不懂,又无处问,走投无路,只好傻读了。奇怪的是,每当我将文章读到八、九十遍时,就对原本不懂意思的句子有所感悟,渐渐趋于理解。

     每篇一百遍这么读了十几篇后,我参加了一个雅思考试培训班。在学习之中,除了感觉生词量太大外,还有另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语句的理解挺容易。譬如一个以前并不常见的语法构成的句子,只要单词知道了,不经过语法分析,便能明白句子的意思;即使不懂,再多看两眼,也就明白了。我心里嘀咕:是培训教材简单了,还是自己的领悟力增强了?怀着这个疑问,我翻开高中最后一册课本——哈,那些一直困扰我的难句,现在已变得一目了然。

      这种经典读诵的方式,虽然并没有使读法分析能力得到训练,却由于耳熟能详的作用,渐渐增强了我们对英语的感知力。其实,我们在讲中国话、读中文书时,有谁会使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4-2-4 15:34:52 | 只看该作者
::::::lol::lol:
那是学习英语呵
别把英语经典弄成”语经“了
:lol::lol::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4-2-4 15:37:34 | 只看该作者
读经包括中文经典与英文经典,难道你没好好看我写的文章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4-2-4 15:45:19 | 只看该作者
经典
经?
妙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4-2-4 15:46:06 | 只看该作者
尹飞舟博士

语言学习,找到语感最为重要。没有语感,就是瞎折腾,没入门。有了语感,那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什么考试都可以对付了。人们在英语学习上花去了过多的时间,还是找不到语感,一是因为没有找到经典英文,二是因为没有掌握诵读的法门,三是没有从小学习。这三句话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从小背诵经典英文,进展神速,毫不费力。就这么简单。从小背诵英文经典,只需三年左右功夫,就可以通过英语托福考试。因为,有了经典诵读的童子功,托福考试那点点技巧根本算不得什么。但是如果不背经典,专门去搞什么四级、五级、六级英语考试,在语法、词汇、阅读、理解上穷费功夫,那就是本末倒置,一辈子陷在英语考试里头出不来,始终找不到语感。我们有一个儿童经典英语托福计划,就是首先要求把心思完全集中在经典英语背诵默写上,经典听多了、背熟了、说多了、默写了,烂熟于胸,语感好极了,再训练做题能力。你会发现,哇塞,原来这么容易!酷必耶!

下列问题,也有人提过,你可能也遇到过——

第一问 在今天这样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还用得着读这些古书吗?

    人们用“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时代”、“信息时代”来称呼今天,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今天这个时代里似乎是越来越快了。知识、信息每天都在增长,技术每天都在更新。前人有诗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到了今天,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这句诗得改一改了,“江山常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只几年”。生在这个时代,孩子们得努力去接受新信息,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哪有闲暇去读这些古代经典呢?

    不过、朋友,你是否注意到,在我们追求创新的时候,工作和生活都显得有点技术化、程序化;在人类整体的知识空前增长的同时,人类个体的知识都趋向于专精;我们每天要接受大量的信息,其中大多是资料性和操作性的。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也越来越忙,有时忙得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此时此刻,不妨暂且放慢脚步,驻足于人类历史上一些先圣们的像前,聆听他们许久以前发出的智慧的声音,或许会获得新的灵感。

    对于人类今天的进步,我们当然感到喜悦和自豪。我们要像旅行家品味异地风情一样,观赏天地万物的更新。的确,孩子们的主要精力要用来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他们将来也许会成为电脑天才、网络专家或者股市分析大师,但如果他们满脑子的“软件”、“红利”,除此之外所知甚少,那将多么遗憾。如果他们能够在天真的孩提时代,读一点先圣们留下的经典作品,一定会终生受益。因为这些经典所讨论的宇宙、人生方面的问题,是亘古以来人类所思考和探索的,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每一代人都要自己的体验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新的探索和回答。

    所以啊,在关注知识更新、技术进步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人文关怀。

   

第二问  读母语写成的经典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读英文经典呢?

    本来,能够读经典就是好事,的确不一定要读英文写成的经典或者翻译成英文的经典。虽然今天的人们为了交流的需要在努力学习外语,许多人能会一门乃至几门外语,但毕竟用母语阅读理解更为方便。人类历史上许多经典并不是用英文写成的,而是用汉文、德文、法文、梵文、希伯来文或者其他文字写成的。如果能够直接读古汉语的《老子》、《论语》,希伯来文的《旧约》,古希腊文的荷马史诗当然好,甚至更好。

    不过,仔细想想,也不尽然。我们读经典是为了领悟其中的伟大思想,为了和先圣们进行心灵的交流和对话,至于经典是用何种文字写成的或译成的并不重要。所谓“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我们读经典,贵在因言会意,会意而忘言。明白这个道理,也就不会执着于只读母语写成的或者译成了母语的经典。

    况且,今天的时代已经是双语的或是多语的时代。今天的书许多是双语或者多语对照的,今天的媒体也是双语的或多语的,今天的孩子们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就学习外语,他们将来会成为双语人或者多语人。而英语是目前世界上最通行的语言之一,让孩子们读读英文经典,何尝不是一种好事?

   

第三问  英文经典很难吧,孩子们读得懂吗?

   母语经典者没读过几种,还别说英文经典了。那应该是大学生、研究生们读的吧,孩子们怎么读得懂呢?

    孩子们读经典与成人读经典的方式是不同的。成人们往往从训诂入手,对经典的含义逐字逐句地进推敲解释,这对于孩子们来说,当然太难了。但孩子们读经典可以有自己的读法啊。读经,读经,讲究的就是“读”吗。孩子们把经文拿来,张口就读,琅琅上口,久而久之,这些经文就在脑海中打下了难以磨去的印记。日久生慧,孩子们生活经验丰富起来,会对经文有所领悟的,正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要说成人读经典比孩子们容易懂,那倒未必。成人们经验多、阅历广,对事物与人生往往有着比较成熟的看法,就容易追求对经典作刻意、确定的解释。其实,经文是“死”的,而经义却是“活”的,不同的人对经典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孩子们心田纯洁无瑕,人生旅途才刚刚开始,他们的人生感受还远未确定,更有可能赋予经典新的解释。

    所以,对孩子们读英文经典,不要抠字眼,要他们当时就理解,只要他们能跟着读就行。多读,反复地读,读得烂熟于心,自然会懂的。

   

第四问 经典这么多,该读哪一些呢?

    “吾生有涯,而学无涯”。人类的经典很多,恐怕一个人穷一生之力也难以全部读完。我们当然不会也不能追求读完所有的经典,只要在课后工余选一些经典来读读,就很好了。

    既然只选读一些经典,那何妨就选一些本国本民族的经典来读呢。这当然亦无不可。只不过今天的人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是网络时代、或称地球村时代。今天的人们应该不囿于一地一俗,要接触各国的文化,世界上所有的文化遗产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都是我们所要继承的。这些经典所体现的思想,是人类的大智慧,大智慧面前,如何分得出彼此呢?

    中国古代有过“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思想,也有过“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情怀,即便是到了近代西方的国家观念输入的时候,还保存着天下大同的世界主义理念,只是列强环伺之下感到自己的落后,才又萌生出民族振兴的心情。到了今天,回首往事,对此应该有更高的认识了。

    实际上,世界主义和民族主义是所有的人民都会遇到的问题,重要的是如何去认识和处理它。那么,不分国界,不分民族,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选读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一些经典,就是最好的方法了。

   

第五问  天真烂漫的孩提时代,读这些经典不会枯燥吗?

    孩子们是应该愉快、应该玩的。人生有许多愉快的事情,但最大的愉快应该是求知。这里说的“求知”当然不只是狭义的接受书本知识,而应该包括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感悟和认识。今天的孩子们有很多指定的书要读,还有许多考试要应付,完全没有必要再给他们加上新的学习任务了。读这些经典完全不应该成为一种负担,而应该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享受。

如果读经典不能带给你愉快,最好不要去读。“条条道路通罗马”,你大可以用其他方式去感悟人生。法度有缘人。你今天没有心情读经典,就不必勉强自己去读,明天心情好了,明天再读。能够在娱乐玩耍之中读一读经典,也是很好的。

你也没必要刻意地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没必要追求速度,规定自己何年何月读完。这些经典的智慧是永远都在那里的,备有一套经典,就像是请来一位随时都可以轻松交谈的极具智慧的朋友。

    汽车、房子、花园什么的,都可能是个人的财产,而经典中的思想智慧却完全是人类公有的。它就在那里,只要你高兴,随时都可以接触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4-2-4 15:47:36 | 只看该作者
从实用性说,语文是沟通的工具,多学一种外语外文,即是多了一项才华。从教育的立场说,人类的任何一种语文,都是非常复杂的,语文学习,即是开发儿童潜能的最好方式。语文能力好的儿童,在各方面的表现也往往比较特出。

    虽然学习任何语文,对潜能开发的功效,大体相似,但“英语英文”在国际上,至少尚有四五十年的通用性,当今我国国民的外语教育,宜先学英语英文,行有余力,再兼学其它。

    要学好外国语文,和学本国语文并无两样,即是愈早愈好。人类本有极强大的“语文天赋”,可以轻易学得多种语文。这种“天赋”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零到三岁,是完全饱满时期,学什么像什么,一学就会,不费吹灰之力,轻易地奠定了一生基础。第二阶段是三岁到六岁,其天赋便减低了一半,然犹虎虎生风,一日千里。六岁到十三岁,又减去其一半的一半,但如善加把握,尚有可观。唯若错过了十三年关键之期,则“天赋”丧失殆尽,永不再得。

    把握这种时机的责任,完全在儿童的父母及老师身上。所以,负责任的父母老师,应该及早注意儿童的语文教育了!以多样的高度的语文,开发孩子的高度心智,并为人类培养融通文化之国际性人才。

    有关语文教育的内容,可分“语”“文”两方面。“语”为“文”的基础,“文”是“语”的升华。所以教材也可分为两方面:

    第一,“语”的部份,一个民族的语言,其基本句法只不过数十句,常用语句也只不过数百句。当地的人,两三岁之内,就耳熟能详,一生所说的话,不过是这些句子的扩充应用而已。身为外国人,其实只要熟练“常用语句”约一千句,则发音自在其中,语法自在其中,民情风俗自在其中,其语言基础也就够深够广了,辅之以广播媒体,随其年龄经验,累积变化,则将应对自然,宛如土生。

    第二,有关“文”的教材,一个民族数千年文化,其精华只不过几本经典之作而已。经典之中,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不朽范例,也可以精选出数十百短篇以作代表。如能熟透这数十百篇,则单字自在其中,文法自在其中,文艺自在其中,思想自在其中。由此立下根基,则无书不可读,无理不可通矣,此执简御繁之道也。从外文经典入手,方是培养外文能力吸收外来文化的正途。

    至于熟习之道,则唯在“背诵”一法。背诵之道,唯在“反复”一途。反复与背诵,又是儿童之专长。况且儿童对声音极为敏感,十三岁之前,只要所听者正确,即能发正确之音;儿童对视觉图案的记性也特别灵敏,一个字只要多看几次,即能牢牢记住。又,儿童天生直觉能力极强,只要有千百句语句常在口头绕心头转,久而久之,自能融会旁通,进而应用自如。

    教任何语文,首先,要相信如果儿童是“活的”,则其耳朵自有听的能力,其舌头自有说的能力。只要听的是正确的,其说的也自然正确。所以,“发音”,是不必费心教的,教发音是徒劳无功的。现在国内的英语教学,不相信儿童是活的,不教学生多听标准的英美人讲英语,却由老师一点一滴地教不甚标准的发音,这就是国人的英语一直讲不标准的主因。

    其次,要相信如果儿童是“活”的,则其心智本来是灵敏的,只要累积的句子够多了,自能领悟文法文意,而通过“领悟”的,才是最真实的了解。所以,“文法”,是不必费心教的,教文法,往往弄巧成拙。现在的国内的英语教学,因为不相信儿童是活的,所以一直不愿意多放点东西在学生肚子里,让他去自然消化。却把学生看成机器,由老师一点一滴的教文法。这就是国人英语反射反应建立不起来的主因。

    总之,选取“英语句型”约一千句,“英名名作”约一百篇,录出正确读音,即是吾人的教材。反复让儿童或听或读,约五十遍即会跟着念,一百遍即熟练,三百遍,至于琅琅上口终身不忘,即是吾人的教法。以上的教材教法,简称“英语英文读经教学法”。不需专业老师,不需特别教室,不需特定时间。任何家长任何幼儿园小学教师,只要会按录音机,说一句:“小朋友,跟它念!”就是最理想的专业老师;任何地点,只要有一本书,一架录音机,即是最适当的专业教室。任何时间,只要拿着书,或听到声音,一分钟两分钟或十或二十分钟,就寝后、起床前、游戏时、洗澡时,都是最好的教学时间。

    依照近年的实验观察,若从幼儿园中班起,每天半小时的学习,第一年,每周平均可背十五条语句(每句十至十五个字),或半篇文章(每篇约五百字)。一年之后,背完七百句型,或二十余篇名作,即可看字读音,语音正确,略能与外人交谈,并认得数百单字。以后背诵速度及融会能力加倍,则小学一年级时,识字量达到一千以上,即可自行阅读英文课外读物。而全部英语英文背诵教程,在小学三年级之内可以完成,奠定一生的英语英文程度。若自胎儿或婴儿教起,只要大量地、反复地听,不必背,自然熟,教法更简单,效果更好。

    只有正式的直接的“英语”“英文”教育,不须要绕道“儿童英语”“儿童英文”。浅度无聊的教材,只是在浪费儿童的生命。须知,英美的儿童,三岁就学会一生的“英语”了,因为他们从没学过“儿童英语”。但是美国青少年“英文”程度低落,乃是由于他们从小只学“儿童英文”,错过了一生学“真正英文”的时机。吾人不要再重蹈美国人的覆辙了!直接学会了成人的“语”,儿童的“语”也会了。直接学会了深度的“文”,平浅的“文”也会了。

    一直注意“懂不懂”的问题,于是,“从浅到深按部就班,零零碎碎分析讲解”的教学法,已造成八十年来我国英语教育的严重失败。要改善英语教育,吾人应该改弦更张了。“只要多听多读多背,不要管懂不懂,听多读多背多了,自然就会懂。”这是吾人的新主张。

    资质好的儿童,可以同样方法,同时教其法文、德文、日文、希腊文等。

    “外文经典诵读”的基本前提是“中文经典诵读”。如果只侧重外文,偏废了中文,最多只成一个洋奴而已。不仅迷失了自己,对世界也无所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4-2-16 22:09:26 | 只看该作者
请问里仁有没有好的外文经典诵读资料推荐?
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4-2-17 08:52:07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ertong.org/news/ReadNews.asp...2&BigClassName=中心服务&SmallClassName=合作推广&SpecialID=0

北京四海英文导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4-2-27 21:13:56 | 只看该作者
有启发,可以一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4-2-28 01:34:43 | 只看该作者
里仁是北京四海的代言人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1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1 12:22 , Processed in 0.108886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