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4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为e世代青少年的父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0-21 23:00: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一直在学习割舍,一直在学习信任;但心中却又害怕着孩子 无法像他们所保证的,自己承担起责任来,更害怕他们受伤害。

“但是,我能因为我的担忧害怕,在这时候便介入他们的生活, 帮他们承担什么吗?不能!不是我不愿意,而是他们拒绝,他们拒绝父母介入的方式是很残忍的,残忍到我若继续关心,我就会从孩子那里受到伤害。他会彻底地让我醒觉到若孩子不要,那么你为他所做的一切,他都会明确地让你知道他并不珍惜、并不感谢,甚至他会让你知道,你让他厌烦。

“于是我心想,那么,放他出去给他一片天空,我们父母便如同不存在吧!但是,万一他惹祸了呢?我能置之不理让他自己去善后吗?有哪个母亲真正做得到置之不理呢?可是帮他善后?他当时不愿我介入、甚至不愿理会我的意见,此时我却得出来善后,我能没有怨言?我是否会助长他的问题——只想享受自由,但责任却要父母承担?

“我觉得自己真像个夹心饼干,当我做孩子时,从父母到老师,对我们的态度都是权威、擅长体罚的,如今我们为人父母,过去那一套管教全都不管用了,孩子不停在冲击、在挑战我们,我们只能一步步地退,否则就被伤害得体无完肤……”

这是我认识的一个母亲的心声,但她不是特例,她只是善于表达,因此帮很多母亲说出了母亲们的心声。

现在的父母,一旦孩子到了青少年,没有不恐慌的。因为现在的青少年比我们当年有主见得多,更敢反叛反抗,更敢独闯自己的路,他们更容易吸收信息、更容易找到物以类聚的同伴。当年我们只有两条路——对与错、黑与白,现在突然几十条岔路横在青少年面前,每一条对我们来说都是场冒险,已经不再能用评估是非对错的方式来看待,条条都很崎岖,条条都有风险,条条也都独特。

偏偏最糟糕的是,孩子有自己的秘密同伴关系,青少年特有的义气,让他们彼此承诺守口如瓶,父母根本不知道孩子脑袋里正预备选择走上哪条崎岖风险之路。孩子不愿父母干预、不给父母机会关心,父母的角色慢慢退成给零用钱、给学费、闯祸了出来收烂摊子,于是,孩子的状况,父母永远最后知情。

孩子还小,还没有到青少年前期反抗阶段的,对父母的角色、教育孩子的理论,都很有自信,也会对管制信息管道有充分的信心;但一言不语,面露焦虑之色的,我便知道,他的孩子够大到开始站在几十条岔路之前,边徘徊抉择,边慢慢地封锁自己的秘密不让父母知道。有的孩子选择用力的冲突、大力的伤害亲子关系,来争取不让父母介入的自主权;但另一个文静乖巧沉默不语的青少年,秘密可能更多。父母就算有天大的本领,在家中隔绝孩子跟外界接触的信息管道,仍无法隔绝孩子的同伴世界,同侪与同侪带出来的信息,是比父母的循循善诲,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孩子到了青少年,我们这一代作父母的都很焦虑。一方面跟自己说:“陪着他,信任他,过得去的!”另一方面跟自己说:“万一过不去,他受到无法挽回的伤害呢?”一方面跟自己说:“如果他要的是独立自主,就放手成全吧!”另一方面又恐惧着:“我怎么知道他半夜一人上网,是进到怎样的世界去?我怎么知道哪次报纸上的青少年社会新闻,主角不是我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他们这么早就开始反抗?这么早就要求独立?这么早就想闯自己的路?我们措手不及。

我们焦虑,是因为当年我们在青少年成长期,信息没有这么多、也没有可以跨时空交友的网络系统;服从,就对了;反抗,就错了。

常听到家长说:“我其实一直在退,我一直在放弃我所坚持的原则,孩子常常是不讲话的,但每当他一讲话,就在挑战我……或者说是挑衅我。”
这就是我们的惶惑。在权威的环境中长大,面对着不接受任何权威的e世代孩子。

很多家长在问,怎么办?

我从没有办法给出答案。我也有e世代青少年孩子,我仅只是将心比心、懂得每一个作父母亲的心,也懂得分析网络e世代的文化;但我无从将这已存在的世代差距化于无形,无从解除父母的焦虑,更无从改变在e世代中成长的孩子。
  
但我看过太多父母用父母之爱,走过这一切。因着爱,是父母弃守一切自己曾坚持、曾执着的要求;因着爱,当孩子不能改变时,是父母先让自己改变;因着爱,当爱被裂伤幻灭时,是父母继续生出爱;因着爱,当父母苦心无法被理解时,是父母沉默着等待孩子长大,希望有一天他们能明白。
在爱中等待、在爱中相信、在爱中盼望。没有比看不见出路、却继续盼望继续相信拥有更大的力量,这力量来自爱。

圣经上说,“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没错,能在幻灭绝望中继续死里复活般拥有信心与盼望,只有爱能做到。
最后,当e世代青少年面对数十条、数百条独特、危险而崎岖的路,秘密的走着他们让父母惊险担忧万分的路,竟然造就出数十种数百种独特的为人父母心、为人父母的经验;这是为自己孩子量身打造的父母,是在爱中煎熬出来的父母;尽管我们曾被权威塑型,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从未享有多元与独特,但现在,我们却都成为独特的父母,我们多元到已无法被简单的教育、亲子理论,或简单的他人经验勾勒。我们可能交换经验,但最后回到家中,面对自己的孩子,我们走自己为人父母的路,多元而独特的,我们在爱中改变被权威塑型出来的自己。

除了孩子,还有谁有这样大的力量,逼我们改变着自己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8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2 08:25 , Processed in 0.217816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