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774|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几件育儿的小事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0-14 01:17: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Jerry住院几天,做一个小手术,在医院陪了几天,同屋的几个小孩子,和Jerry年纪都相仿,几天下来,每天在一起,也观察了几个孩子的情况,特记录几件小事情,和大家探讨一下育儿的辛苦。1床:1床住的是个小男孩,很活泼,不认生,父母基本属于撒手不管的类型,孩子基本属于可控制的情况,偶尔会闹一点,但基本不过分,睡觉吃饭都很好。当妈妈的属于性格比较温和的类型,说话细声细语,爸爸主见多一些,医生决定做左眼,他也会去反驳医生。但对孩子,属于基本不管。但做妈妈的抱怨比较多的是公公婆婆,说他们不该来的时候都来了,最辛苦最需要人的时候,却一个不来。对于孩子性格影响最大的,还是他最亲近最熟悉的人,那个做妈妈的性格,直接影响了孩子。尽管这对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也并不过多关注,但孩子的培养基本很正常。所以想起来,那么多整天用心培养孩子的父母,却最终使孩子的行为有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真应了我那句话,有知也许还不如无知。2床:2床的一家来自大同,孩子不大说话,但逆反性却很强。越是父母不允许的,他越要做。和父母说话很不客气。当妈妈的基本不陪孩子,似乎对孩子有些厌倦,偶尔说话却也基本是训斥。父亲一直陪着孩子玩。第二天一家子换到了单人病房,据做父亲的说,是怕孩子看到当天3床孩子手术后的样子害怕,于是换了病房。这个男孩和Jerry同一天手术,他第一个,Jerry第二个。手术出来的时候,孩子一直在哭,回去后也没停止,一直哭到晚上,做父母的心力憔悴。后来聊起来,那个做父亲的告诉我,因为怕孩子害怕,进手术室的时候告诉他,只是去打一针,马上就出来。这个父亲基本属于纵容型的,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但孩子却从来不听他的。父母做事情的时候,不爱多费心思,习惯于用简单的方法解决眼前的问题,对孩子是能哄就哄,能骗就骗。碰到出问题的时候,就无法控制局面了。父母怕孩子害怕,就用各种方式去哄骗孩子,孩子对手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最后结果是要费更多的心思去收拾残局。3床:3床的孩子吃饭很好,能力很强,不挑食。妈妈经常的去给孩子提要求,这个不许、那个也不许。爸爸每天来,但孩子总赶他走。夫妻见面几句话就要伴嘴。孩子不太服从父母的安排,总是找些麻烦,言辞上对父母极不尊重。Jerry玩一天后,困了,吃完晚饭,倒头就睡,临睡还不忘记把病号服脱掉,穿着裤衩背心,也不盖被子,斜趴在床上就睡了。隔壁的这位妈妈就很惊异,问我们难道不怕孩子着凉。他的孩子这个季节已经绒衣绒裤,几件衣服了。据这位妈妈说他的孩子怕冷,衣服穿的一少就感冒,因为感冒节前住进来又出去了(其实Jerry节前也因为感冒而推迟了住院)。孩子手术后,特别想回家,因为手术有点小麻烦,医院让他们多住了一天观察。和他们住得近,聊得更多,孩子从小是长辈带大,每天都是很厚的衣服捂着,身体调节能力就偏弱了,本来是怕孩子感冒,反倒导致孩子一有天气变化就感冒。这也算好心作了坏事情吧。那个妈妈最喜欢用的控制孩子的方式就是恐吓,一不许孩子做什么,就拿不能出院来吓唬他。这种方法用的时候很有效,长期来看,等孩子能独立思维了,再也就难了。夫妻之间当着孩子面不互相尊重,也导致孩子不尊重父母。2床新来的:原来2床搬出去后,又来了一位河南的孩子,是个女孩。这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说话永远很大的声音,但却很难控制。做妈妈的是个急脾气,父亲偶尔才出现,没多大印象。妈妈基本上是那种强势的妈妈,入院那天下午去检查,结果孩子不配合,没检查成。回来后当妈妈的把孩子按在那里打,一边打一边说“医生给你检查,你不配合,你怎么那么不懂事”,“医生说你不配合,妈妈多丢人”,“你不配合我们就不治了,让你的眼睛瞎了算了”……,每天点眼药,孩子也不点,就在那里哭,妈妈还是急的没法子做妈妈的要更细心,孩子那么小,你不跟他讲该怎么做,他应该懂什么呢?把自己的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却从来不考虑孩子的感受。除了抱怨却做不出任何实质的事情来,唯一解决问题的手段就只剩下打了。看你能打倒那天呢?其实呢,在几位同室的人的帮助下,孩子后来并不怕检查了。给孩子点眼药,我给了他一张纸,教他把留下来的药水擦掉,孩子不觉得难受,自然要顺利了。我们出院的当天,孩子动手术,不知道这位母亲还要经受多少考验了。其实呢,孩子很小,父母应该把各种情况和如何解决都告诉他,不要因为他小,就去偷懒隐瞒,不能因为他小,就用各种经不住推敲的借口欺骗。孩子做不到,是因为他不会,为什么不去教他呢。几天时间,有机会和几个孩子接触,也让自己更深入的去体验问题,草草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10-14 07:22:31 | 只看该作者
总的说来,大多数的父母很少学过如何培养孩子的书,都是凭着一种本能在带孩子,有些碰巧方法基本对头,但多数人就未必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农民伯伯喂猪都要看书学习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10-14 08:49:30 | 只看该作者
仔细地看下来,怎么就没写Jerry呢?他哭了吗?

还有2楼的小灰熊,绝大多数喂猪的农民伯伯(应该是农民大娘)是凭经验喂猪,很多都大字不识一个,更别说看书了。你所指的可能是养殖专业户吧。此帖由 小意0523 在 2005-10-14 08:50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10-14 09:21:53 | 只看该作者
或许是本能吧其实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 的孩子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10-14 10:47:56 | 只看该作者
每一个孩子生下来就象一张白纸,你在上面写什么,他就有了什么。现在绝大多数家长教育小孩凭经验,几千年来的教育没有多大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10-14 11:12:11 | 只看该作者
  真该建立家长学校了。  有些关键性的东西是要有人提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10-14 11:34:45 | 只看该作者
好细心!祝Jerry早日康复!想到美琳凯在中国赞助女童的原因:教育一个男孩, 只教育了一个人。 培养一个女童, 就教育了一个家庭或一代人。妈妈们对孩子的影响真是很大!谢谢Jerry的分享!此帖由 fchn608 在 2005-10-14 11:58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10-14 13:07:36 | 只看该作者
手术出来的时候,孩子一直在哭,回去后也没停止,一直哭到晚上,做父母的心力憔悴。后来聊起来,那个做父亲的告诉我,因为怕孩子害怕,进手术室的时候告诉他,只是去打一针,马上就出来。可怜的小孩。他怎么还能感觉到安全和信任!让他一个人怎么面对如此的打击。有点感觉的父母应该直接向他做出深深地道歉,让行动和语言也慰平小孩心灵的伤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4 16:00:31 | 只看该作者
小意0523+2005-10-14 08:49-->引用:小意0523 @ 2005-10-14 08:49 仔细地看下来,怎么就没写Jerry呢?他哭了吗?
谢谢惦念Jerry,因为想写育儿的问题,所以就没描述Jerry的情况,从结婚以后,就一直在考虑孩子的问题,那时候就很关注身边的孩子,成长过程中都遇到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这些问题?然后就想自己应该提前做些什么来避免此类问题。这些事情考虑了10年,才开始进行育儿的实践。现在看来,在前期多做些准备,后期确实就比较的省心了。这次有条件在几天内和几个孩子一起生活多天,也正好是一个近距离观察孩子的机会,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昨天有人问起来,就想起把这几天的所见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故有此文。Jerry也哭了,在手术的时候,太太问我Jerry出来会不会也哭,我说没准,因为里面的事情我们都没有经验,大人去手术尚会恐惧。Jerry也是哭着出来的,不过到了病房就好了,他们都以为Jerry没哭,实际上不是的。后来了解,手术时是要把四肢固定的,估计那些医生比较猛,而Jerry脾气比较倔,是不喜欢别人强制的所以有些委屈。这个可是以前没想到的,下次做手术,会把这个情况提前和他说明。顺便说一个选医生的故事,这次是在北大医院,因为那里的小儿眼科国内比较好,临去之前,拜托八戒公子打听了一下哪里医生的情况,告诉我有个姓刘的主任,还有姓郭和姓牛的,都不错。等进去一看,肯定八戒搞错医院了,一个都没有,于是自己观察。一个姓甘的,大约是主任,名气非常大,脾气也非常大,将近60了的一个老专家。一个姓李,女的,也是专家,应该4、50岁左右,干事清看起来很利落。还有一位专家没看到,估计休假了。一位主治医生,37、8岁,是男的,姓朱;还一位是我儿子的主管大夫,30岁左右,姓肇。研究了一下,觉得眼的手术,最好经验多些,手术这东西其实也许男的比较好,手利落。但最终还是选了李教授主刀。甘教授名气最大,所以3床的就选了甘教授,我们考虑她年纪太大了,就没选她。1床的本来安排了李教授,可是他们坚决要求朱大夫给主刀(点专家,要400元点名费)。3床的早一天手术,有点不太成功,术后有些分泌物过多,多住了一天院。手术后,Jerry的效果最好,他是两只眼做,居然40分钟就出来了,出来的时候我们都没有思想准备,当时我们坐一边聊天呢,术后只说眼睛有点痒,根本既没有觉得疼过。其他的孩子做单眼的,都要一个多小时,还有做1个半小时的。后来看,那几天手术的,甘教授做的几个多少都不尽如人意。那个姓朱的大夫做的,其实也不错。所以后来来的那个河南的女孩,本来也是慕甘教授的名而来的,看了情况,却换了李教授。当然手术这东西比较复杂,还涉及麻醉、助手等各个环节。不过呢,也不见得需要迷信专家,如果那位医生责任心更强些,也许会更好一些吧。此帖由 jerryhao 在 2005-10-14 16:02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10-14 17:23:08 | 只看该作者
老鼠,你是比较注意观察辨析的人,可不管你在论坛如何提出许多警示,但在某些教育榜样范例和引导影响力下,妈咪们的论坛实际已形成了.... 俺是觉着一些妈咪们的执拗也挺..... 所以提了这个话题:妈妈带孩子和爸爸带孩子都有什么重大的利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7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2:14 , Processed in 0.091282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