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56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宝宝发烧的中医辨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0-12 20:26: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贴一篇都市熊的blog,给父母们增点知识: <font color=\"#000000\">http://www2.tianyablog.com/blogger/view...dWriter=0&Key=0 [中医科]宝宝发烧的中医辨证 2005-9-17 星期六(Saturday) 晴 宝宝发烧的中医辨证 都市熊  如果自己的宝宝发烧了,作为父母,要多着急有多着急,恨不得病痛都转移到自己身上来。看着宝宝无精打采在医院打吊针,要多心痛有多心痛。可怜天下父母心。  都市熊同样作为父亲,很能理解天下父母的心情。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经验,以供大家参考。小孩得病,自己说不清楚,特别是2岁以下小孩,不会说话,更无法表达自己哪里不舒服。历代医家对小孩得病,都非常谨慎,详细辨证才能下药。而且创造了很多专门针对小孩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从中医的角度看,宝宝发烧最常见的原因有四种: 一、 风寒感冒 二、 内热发烧 三、 长牙齿 四、 食物中毒  我下面分别对这几种情况分别阐述。 一、 风寒感冒: 顾名思义,就是受凉感冒发烧啦。一般情况是,身体出汗,没有及时换干的衣服,吹上冷风(或者空调),很容易就受凉感冒。风寒感冒,《伤寒论》称之为太阳经症,太阳开机受阻。中医一般称风寒束表,治宜辛温解表。风寒束表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会引起发烧感冒呢。我们知道人体的皮肤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当体温高的时候,可以通过出汗来降温。出汗后吹空调,身体肌肤处于舒张的状态,此时吹冷风就很容易为寒邪入侵体内。首先的表现就是皮肤的出汗功能受到抑制,皮肤不能起到调节体温作用,当然要发热啦。当宝宝发热无汗,再结合他是否有吹冷风,就得考虑是否风寒感冒啦。 风寒感冒的判断: 有吹到冷风(特别是出汗吹风)或者穿衣不够,天气突然变冷的情况 发热无汗(有的会出现微汗) 流清涕 看看舌头:一般无舌苔或薄白苔。如果出现黄色舌苔,就得考虑是否内热发烧,如果宝宝几天没有大便,大多数情况是属于内热发烧,下文再详叙之。 全身发热,手脚也热 怕冷,怕风 后脑袋疼、后脖子疼 小儿指纹色红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古代医家诊断小儿疾病的高级技术,望小儿指纹诊病,是我们祖先创造的针对小儿诊断方法。其先进性和科学性,我认为比之现代的CT更为先进。小儿指纹诊法,始见于唐&middot;王超《水镜图诀》,是由《灵枢》诊鱼际络脉法发展而来,适用于三岁以内的幼儿。小儿不会说话,把脉又把不上,靠什么诊断阴阳,就是靠这望小儿指纹诊法。 望指纹的方法:抱幼儿向光,用左手握患儿食指末端,以右手拇指蘸水推小儿食指掌侧,从指端向手掌方向推几次,用力要适中,使指纹更为显露,便于观察。正常的指纹在食指本节附近,隐隐显露,色淡红略紫。指纹诊病的基本原则:色红表示内寒,色篮表示内热。这是每个父母都可以学习可以掌握的简单法门,下次你宝宝病了,看看他的指纹,你心里也就有数了,不需要惊慌失措的。 风寒感冒的治疗方法:  治疗风寒感冒有很多方法的,关键是让小孩出点汗(微汗即可)。大一些的宝宝可以煮点红糖姜水,放三颗红枣(去核)一起煮给宝宝喝,让宝宝出点汗。 可以给他喝点粥,不要吃太油腻难消化的东西。 宝宝开始出汗后,多给他水喝。 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是&ldquo;风寒感冒颗粒&rdquo;,我在深圳药店能看到的是两个牌子的,一个是三九药业德阳厂产的,另一个是通化长青药业的,这两个牌子都可以,注意小孩份量不要太大,每次是成人份量的1/5~1/2。 小一点的小孩,可以用姜煮水给宝宝洗澡,稍微热点,可以放点米酒。注意保暖,不要让宝宝再吹风受凉。 多给宝宝按摩按摩后背。  都市熊善意提醒:无论宝宝是何种感冒发烧,都不要给他用三九药业出的&ldquo;小儿感冒颗粒&rdquo;。中西药制剂,弊大于利。  二、 内热发烧: 内热发烧,《伤寒论》称阳明经症。原因是由于大便不通。宝宝三五天没拉大便,就容易出现喉咙痛,发烧等症状。 内热发烧的判断:  宝宝几天未拉大便  舌苔发黄  发烧而且出汗很多  很渴,喝很多水  宝宝没胃口,吃不下东西  肚子和头比较热,四肢不太热 内热发烧的治疗方法:  首先是想办法让宝宝拉大便,可以使用市面售的&ldquo;小儿开塞露&rdquo;。也可以将肥皂削成铅笔样,一头尖一点,塞入宝宝的屁股,很快宝宝就将大便拉出来了。  宝宝拉完大便后让他喝点清热解毒的药品,一致药业出的&ldquo;健儿清解液&rdquo;的效果不错。但不要多吃,宝宝没这些症状了,就别再吃了,宝宝吃太凉了也不行的。  多给宝宝揉揉肚子。  三、 长牙齿 宝宝长牙齿或将长牙齿的时候,也可能出现低烧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判断,首先是时间段,3个月~2岁的开始长牙的宝宝,4岁~9岁换牙的宝宝。宝宝要长牙齿了,通常会出现爱咬东西,爱吃手指等症状。发烧一般是低烧,小孩自己一般都不会觉得很不舒服,胃口也好,也很精神,也爱玩,除了体温有点高以外,没有别的异常症状。 判断小宝宝是因为长牙齿而发烧,不能让他打抗生素和退烧针,因为这是他正常生理过程,你非给他吃药打针,对他身体生长发育影响很大的。 这是正常生理过程,不需要给宝宝吃任何药物和打针,过了这阶段自然就好啦。  四、 食物中毒 某些情况下,食物中毒也会引起宝宝发烧。仔细了解宝宝是否吃了不洁或有毒的东西。食物中毒通常伴有腹泻,严重的也会呕吐,甚至发烧&hellip;&hellip;&hellip;。当宝宝出现腹泻,肚子痛的症状,就得考虑是否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可以让宝宝喝绿豆汤(要带皮的绿豆。现在市面上有种去皮绿豆,是不能用来解毒的。)来解毒。所谓绿豆解百毒,对大多数的食物中毒,绿豆都是很有效的解毒药。这种情况下的腹泻,不能随便止泻,要让宝宝排空肠胃里的东西,病才能好。宝宝腹泻,要注意给他补充水份,不要让他身体缺水。  都市熊祝愿天下的宝宝都健康成长!  &gt;&gt;引用社区地址 # posted by 都市熊 @ 2005-09-17 21:06 评论(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20:47:45 | 只看该作者
再转一篇更详细的。来自青岛信息港育儿论坛。地址忘了。 ----------------------------- 中医观点连载&mdash;&mdash;发烧! 我们鼻子呼吸的空气是热热的,我们的皮肤亦在呼吸散热,排散水分、出汗。呼吸、排汗所排出的热气,并非身体的发炎,乃是心肾的君火、相火上升所产生的体温,即消化营养,产生体能所产生的余热之排放。五行调和不周,体热排放不良,乃造成发烧,即余热被蓄积而成,故发烧的原因可列举如后: 1.感冒: 感冒发烧,因五脏调理五气产生体能而生体温,若五脏调理五气,热不能排,为皮肤毛孔被风、暑、寒、湿、燥火之气蔽塞,即肺金毛孔收敛(肺主皮毛),致体温、热气无法从皮肤毛孔排出'即是发烧的感冒为最多。 感冒发烧,不是外来的细菌或病毒侵入体内,更不是调节体温的中枢神经失控,只是身体的表皮、毛孔被蔽塞而已,分为伤风、伤寒、伤(中)暑、湿、热'等中医学谓之表证,细菌、病毒根本未进入体内,经曰:&quot;寒邪外束,阳不得越,郁而为热(发烧)&quot;。 2.伤食: 饮食不当,脾胃虚弱致食物蓄积肠胃,无法消化在胃肠堆积发酵而产生热能的发烧,以婴幼儿为最多。此发烧四肢掌心热,不像感冒的四肢冷,消食即烧退而痊愈。 3.虚劳: 因身体虚,水火(心肾)不能即济,风木动摇,时憎寒壮热,乃体温外越,不能为身体产生体能,并非发炎,是今日妇女更年期,身体衰弱,故须辨别心虚发热、脾虚发热、肝肾虚发热而调治,不可退烧,是为虚损发烧。 4.瘀血: 受伤时因气血循环受瘀血阻滞,瘀积的瘀血将体温升高而发烧,只要化瘀血,发烧即可痊愈。许多受伤而成植物人者,乃因瘀血阻滞,或被用冰块冰瘀血致血凝不散,或被强力消炎,消炎即伤心、肾,因心肾同为少阴经,肾主骨、骨主髓、脑为髓海,受伤植物人的造成,乃因心、肾的衰弱,更被消炎而心的循环无力将瘀血排出,并非脑受伤害的问题,化瘀血烧即退,心肾补强,瘀血排出植物人亦能恢复健康。 许多十三、四岁的少女,月经初来时,被打德国麻疹疫苗,或感冒月经来,被消炎伤心肾,致经来不止,或经血逆行至鼻、齿流血,被止血致瘀血内结,复又感冒再被消炎,乃为今日十二、三岁学童血癌、瘀血发烧不退的主因。 5.出痘疹: 出痘疹发烧是在促使病毒产生免疫功能,如谷子、各种种子发芽时的产生温度,痘疹必发烧才能促使病毒发挥排除尽净,产生免疫功能,使五脏调适五气不致产生障碍,故出痘疹发烧不须退烧,唯须注意发痘疹时的饮食,避免并发症之发生,痘疹发透烧即退而痊愈,身体免疫功能即建立而不易再生病。麻疹和小儿急疹属于这种情况。 6.药物中毒: 三合一疫苗造成的药物中毒、头痛、呕吐、发烧,西医称为&quot;无菌性脑脊髓膜炎&quot;或白血球升高至三、五万而烧不退为白血病,解毒烧即退,白血球数据亦降而康复。 7.孩子长牙齿发烧: 齿为骨之余气,而肾主骨,婴儿长牙齿时,脾土虚不能制肾水,土不能制水乃因脾虚而非感染(发炎),只要调理脾胃,发烧即可痊愈,不可消炎、退烧。 8.惊吓: 七情不顺,如孩子受惊吓而腹胀发烧,只要收惊即愈,情志不顺,抑郁忧思伤脾而发烧,消胀气烧即退。 9.妇女坐月子感冒: 妇女坐月子感冒,发烧称&quot;月内风&quot;,与一般感冒不同治,此时气血大虚,须调理气血兼祛风,退烧始痊愈,不可以感染(发炎)治。 10.变蒸热: 这是中医的一种说法,目前没有明确的原因,认为是小儿不断长大的一个蜕变过程,变蒸热的特征是没有特别原因发烧,除了发热没有其它症状,可以看上嘴唇内有白色小豆,称为变蒸珠子,这种发热正常,不用治疗。 退烧: 发烧的治疗并不困难,只要找出发烧的原因,如感冒发烧,只要使汗流出发烧即退。发烧本身不至于伤害孩子,所以退烧是否必要,长久以来一直有争议。主张不必退烧的学者认为,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可以帮助白血球抵抗细菌。发烧的型态可以帮助诊断病因,一味退烧反而误导。 发烧是因各种疾病引起的身体防卫性反应。研究显示,身体负责吞食细菌的白血球,在体温升高时(38℃~39.5℃)其吞食能力加强。因此当小孩因感冒或其他感染疾患引起体温升高时,运用各种可能的方法,要把体温立即降到正常范围,并非明智之举。因为这样可能降低病童本身的抵抗能力。 不过,温度高,适度退烧也是必要的。因为发烧会增加新陈代谢,造成内在的消耗,病人头痛,倦怠,心跳加速,非常不舒服。婴幼儿容易脱水,发烧造成水份蒸发,更是恶性循环,婴幼儿热性痉挛的比例较高,放任发烧,引起次发的伤害是不必要的。 有些父母会使用民间流传的一些退烧方法,例如冷水或酒精拭浴来为孩子退烧,这是不适当的。宝宝发烧时烫热的皮肤突然碰到冷水酒精,宝宝反应会很剧烈,可能会造成抽搐;而酒精的气味又会使幼儿昏睡,像喝醉了一般。 此外,传统老一辈的&lsquo;寒到&rsquo;的观念,造成一般误以为发烧时必须多穿衣服,其实刚好相反,发烧时全身能散热的地方以皮肤的表面积最大,散热效果最好,假使能将过多的衣服剥除,大量身体的热可经由宽松清凉的外表排除,体温很容易下降。 发热时推荐用物理降温的方法,用温热水擦拭,然后用干毛巾擦干,每次5-15分钟就能达到较好的降温效果。 发热时看医生是正确的,但看了不负责任的医生就麻烦了,所以特别注意。 1/ 抗生素:发烧是体内正邪较浚股睾孟裨拥旁谡匠。桨芫闵耍账渫耍蠊上攵2皇撬蟹⑸斩际怯醒字ⅲ?0%的发烧不能使用抗生素,乱用抗生素反而造成病情延误、病情转化、体内菌群紊乱、抵抗力下降、器官粘膜受到损害等综合问题增加,最后无法治疗。而很多家长还以为是自己宝宝得了奇怪的病开始就无法治疗呢。特别提示,很多抗生素对小儿十分有害,甚至造成身体永久性损害,如庆大霉素、红霉素、阿齐霉素等都有可能造成听力丧失,请务必注意。 2/ 点滴:稻草垛里的谷子太热了,是铺开散热还是用水浇谷子好?点滴就是用水降温的方法,500ml凉水加到血液里,温度降了,病却深入体内,心肝肾都要为这500ml凉水承担巨大压力,自身的免疫系统也被冲垮。温度降了,但病还是不好。 3/ 冰枕:除肺的呼吸外,皮肤也在呼吸,受外邪侵犯无法呼吸的时候就发烧,汗出烧退,乱用冰镇,反而帮助外邪阻止皮肤呼吸,邪气不出,攻入五脏六腑,病情变化加重。 4/ 乱服中药:中药副作用小,但用错一样造成病情恶化,发烧有很多情况,虚寒火燥都可以引起感冒发烧,虚寒用凉药,反而寒彻入骨,不可收拾,所以必须辩症施治,不要轻易用药。 5/ 退烧药:退烧药麻痹中枢神经系统使体温下降,同时也促进汗液增加排出,这样很快降低体温,但免疫系统被麻痹,无法知道身体出现毛病,完全不抵抗,使外邪在体内积存,也增加了诊断的困难。很多人被用退烧药后反复发作,一次比一次更高,皆因体内病因未能去除,中枢神经系统醒来后再次加强抵抗,如果反复如此,后果不堪设想,很多家长以为真的是自己孩子得了不治之症呢。 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气血未充,脏腑未实,脾常不足,如喂养不当或感受外邪,容易引起脾胃功能失常,运化失司,由脾胃虚弱,上咳嗽痰多,感冒发烧,下腹泻便秘,营养不足,贫血等各种小儿疾病。而使用抗生素对脾胃的伤害极大。很多宝宝经常感冒发烧,而且一病就要打点滴、抗生素才能治好,其实长此以往,反而大大损害了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小儿疾病进入恶性循环。 病例一: 宝宝13个月,非常健壮,食欲很好,一天突然感冒咳嗽,上儿童医院诊断为病毒性感冒,吃药不见好,后打点滴,使用头孢类抗生素(错误)和抗病毒药,发烧持续7天,后一直咳嗽,流鼻涕,迁延一个月,诊断为喉炎,其间吃消炎药,川贝止咳糖浆,小儿桔红丸一直不好,嗓子哑哭不出声,无食欲,体重急剧减轻。 看中医,诊断虚寒之症,开汤药以健脾胃,促食欲为主,停止消炎药,3天后,嗓子好了,只剩流鼻涕,多喝水吃饭,1周病好。 感冒是万病之首,要特别注意,感冒发烧开始,是体内免疫系统和外邪激烈斗争的时候,应当以增强免疫能力为主,不能随便使用抗生素将双方一起杀死,也严重破坏体内其它机能,本来没病的部位也因免疫破坏而受外邪侵害。小儿感冒之初,辨别虚实寒热,正确用药,很快就能好,用药错误,迁延不好,病情还会不断复杂。其它病情严重也要想到脾胃是小儿根本,注意首先调理。 病例二: 小儿14个月,夏天吹空调睡觉,当天晚上发现不出汗,没有在意,第二天开始发烧,最高40.5'没有汗,也不爱喝水,中医判断为暑热外感,西医判断为病毒感冒,用物理降温'高温情况下用退烧药降温,使用退烧药后仅出少量汗,退烧效果不好。喝藿香正气水。一直拒绝喝水,用药也不出汗。不爱喝水造成血浓度低,所以输液生理盐水和葡萄糖,加炎珀宁,打针的时候大哭,大汗淋漓,汗腺打通,点滴后烧不退,当晚依旧高烧,但有汗出,用物理降温。次日,吃健儿清解液,中午烧渐退,时有汗出,每次温度升高就会出汗(说明身体自我调节功能起作用了),傍晚退烧。 暑热退烧和其他很多无汗型发烧因血相不高,在西医看是病毒感染,中医看是毛孔闭塞,汗出即好,可以用藿香正气发汗,此例用大哭法发汗,效果挺好,只是对小儿心情有影响,但总比各种药物点滴有效。之后用清解液清热消食即好。要注意的是,小儿发汗不能用过多热气食物,不能捂,出一次大汗后就不要再催汗,以皮肤微潮为好。西医看这种情况是病毒,用物理降温和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就可以,到病毒限制期就会好一般3-9天,可以借鉴,但如用中医思想治疗能更快治愈。其间配合吃王氏保赤丸、益生菌,以保证脾胃和肺健康,没有引发支气管炎。 很多父母,看到宝宝感冒,不看医生自己找来感冒药吃,有些好了,有些却迁延不好,日趋严重,皆因为用药不当,越治越重。 中医认为感冒是因为人们感受了外邪,如风寒、风热暑热等邪气,侵犯人体而产生的一种疾病,由于风邪是主要邪气,由此,人们又把感冒称之为伤风,或伤风感冒。感冒的症状,一般比较轻浅,在治疗中,中医多主张疏风解表,通过发散祛邪,就可达到治愈的目的。感冒一般分为三型: 1/风寒感冒:多发生在初冬至冬末初春之时,表现为头痛、怕冷、无汗、发热、鼻堵、流清涕,咳嗽一般不重,但喉咙发痒。此时病人咽部一般不红,化验白血球不高。治疗时采用疏风散寒之法。中成药可以选九宝丸、风寒感冒冲剂。 民间有用姜糖水治感冒,或吃一大碗热汤面后,捂汗退热等方法。但要注意此二法只适用于风寒感冒初起。若有热症,咽红肿痛,流黄涕,舌红等,切不可滥用此法。 2/风热感冒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它的症状是发热较重,一般不怕冷,有汗,流黄涕,咳嗽,吐黄痰,咽红肿痛,口渴,大便干,尿黄。中成药可以选小儿感冒冲剂、风热感冒冲剂。 发热较高时,可用牛黄清热散,或紫雪散与汤药同用此型要注意饮食,尽量少食或不食鱼、肉等食物。以清淡流食或十流食为宜。并保持大便通畅。 3/暑热感冒:多发生于夏季气候炎热之时。主要症状为高热,口渴,烦闷,无汗或大汗出,头晕目昏,精神出倦,无食欲,呕吐或腹泻等等。 中成药可用藿香正气丸等药。食物亦以清淡为主,可多吃些西瓜等果类。也可用鲜芦根煮水频服。 宝宝发烧的处理: 1/ 发烧初起:首先要根据最近发生的事情判断原因,可能与着凉、受热、吃多伤食、流行病、婴儿急疹等有关,很多并不需要特别治疗。发烧说明身体还有一定免疫能力,这时候千万不能退烧,要用辅助身体散热、提高免疫力、去毒化积的方法治疗。 散热:用温水(与体温同)擦身,也可以用温毛巾绑两个小腿,15分钟一换; 用食物散热:葛根、葱白(含根须)、生姜煮红糖水可以解表发汗,适用于寒症,但不能用于热症发热; 提高免疫力:补充维生素、益生菌; 去毒化积:中药消积泻毒能很好退烧,推荐王氏保赤丸,发烧初起按量服用,对多数发烧有效。也可以根据风热或风寒情况用金银花、藿香、板蓝根等感冒药清热。 2/ 发烧中期:发烧38到39之间是免疫力活动最强的时期,这时候不要用药物退烧'采用物理降温法最好。同时应当去看医生,密切关注是否有其他症状发生。特别小心不要让医生随便用药(这点只是根据现状而提)。如果用药,家长要记住,抗生素只是对细菌有效,而发烧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如病毒等,如果可以用中药双黄连、板蓝根等对消炎和杀毒都有效果,这时候吃健儿清解液也可以起到健脾退烧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必须多喝水。这时候最好看中医,记住,中药的效果并不慢,况且我们是要治病,不是治症状。 3/ 高烧:发烧39.5度以下是安全温度,超过39.5就很容易上升,容易引起惊厥反应,超过41度有可能对大脑造成损害。 物理降温:温水擦拭,2岁以上高烧可以用酒精(普通情况不要用酒精)加温水擦拭,控制体温在39.5左右。 用退烧药:注意不可常用,退烧药会麻痹中枢神经系统,3岁以上的宝宝可以用柴胡针退烧'三岁以下不要用肌肉注射治疗。 中药灌肠:中药灌肠只有大型中医院可以做,主要是控制温度发展,去毒化积,直接用药,提高药物吸收能力; 抗生素和抗病毒药:如果使用这类药物治疗,首先要做细菌培养,一般细菌培养要24小时,所以在去医院治疗,就要先做,不要等到病情严重再做。目前只有30%的医生在使用抗生素前做培养,家长要特别提醒,以免不必要地使用抗生素或广谱抗生素。同时要注意一旦使用抗生素,之后2-8小时内一定补充益生菌,保证消化系统健康。 小儿感冒的主要症状有发热、流鼻涕、鼻塞、咳嗽,有时可伴有呕吐和轻度腹泻。尤其周岁以内的患儿全身症状重,多为高热、不吃奶,甚至还有抽风等。看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十分着急。那么,该怎样给患儿合理用药呢?以下几点,供使用时参考:   (1)不要急于退热。不急于给小儿退热有几方面的原因:   ①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低热或中热有利于小儿成长发育。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发育。   ②不到高热不用药。体温达到39度以上就必须用药,而且刻不容缓。高热持续过久,可使身体的许多重要功能失调;由于氧气和营养素消耗大而加重心脏血管的负担;大脑兴奋过度而导致高热惊厥或过度抑制而引起昏睡;消化功能紊乱;抵抗力减弱,合并肺炎等。   ③退热药副作用大,非万不得已不用。无论是扑热息痛、复方阿司匹林(APC),还是其它五花八门的退热药,都离不开由阿司匹林、咖啡因、非那西汀来合成。因此,退热药都有较大的副作用:刺激胃粘膜,破坏食欲,使胃溃疡加重甚至出血,引起胃肠长期少量出血并由此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引发血液疾病;损害肝脏和肾脏;严重过敏反应者,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合并肝肾中毒而致死。   ④可酌情采用物理、药物降温。   (2)合理用药:小儿感冒不要随便使用抗菌素,应选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因感冒是由病毒所引起。小儿常用抗感冒病毒的药物有:   ①病毒灵(吗啉胍),服用量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0毫克,分3次口服。   ②板蓝根冲剂,每次半袋,每日3次,白开水冲服。   ③金刚烷胺,每片0.1克,小儿用量按年龄折算,允许连续服药时间为3~5日,最长不可超过10日。   ④抗病毒口服液,每次半瓶,每日3次。   ⑤健儿清解液,每次半瓶,每日2次,仅用于热型感冒。   (3)可合用抗菌素的指征:   ①服用抗病毒药物后仍不退热时。   ②防止6个月以下月龄婴儿发生继生性细菌感染。   ③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   ④经常患扁桃体炎者。   ⑤出现气管炎(咳嗽、脓痰)或肺炎征象者。   (4)应用抗病毒药、退热药、抗菌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太久。   ②多喝开水,促进药物的吸收与排泄。   ③3岁以下小儿肝肾尚未发育成熟,故不宜使用扑热息痛。   ④小儿本人或其家族有解热类药过敏史者,勿用退热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10-20 21:27:13 | 只看该作者
正在寻觅,奉若至宝;THANKS A MILLION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5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11:12 , Processed in 0.141330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