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jerryh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争鸣][原创]爱你的孩子,请不要用中医

[复制链接]
851#
发表于 2007-5-15 16:34:53 | 只看该作者
对中医不科学理解不敢苟同,对中医过分的迷信又岂非亵渎,上下求索去其糟粕承其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2#
发表于 2007-5-17 11:06:3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是不是吃过中医庸医的亏啊?
我感觉中医没有楼主说的那么差吧,我儿子前两年老是感冒发烧的,一次西医就是好几百,效果还不好。自从吃了一个老中医开的几付药(只要是调理脾胃的,味道也不太难喝,我尝过酸酸的,放点糖孩子就喝了),到现在基本没发过烧,他们班同龄的孩子还时常有生病请假的。
我觉得西医对付小孩发烧感冒就那么几招,看大夫开药我都替他们着急。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dawnch + 2 + 2 别被中国的西医蒙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3#
发表于 2007-5-17 13:08:4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帖子太长了,从2005年持续到2007年,真是神奇呀,我女前段时间不爱吃饭,看了一个老中医,开了四天的药,说基本就好了,能吃饭了,结果这段时间饭吃的真不错。还有就是我怀孕不到3个月时,一个老中医给摸脉,说不是女孩你可以来找我,结果我真生了女孩。奇准,不到3个月,西医用设备也检查不出来是男还是女。我本人相信中医,但世界上的事都具有两面性,不能一概而论,要辩证的看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dawnch + 2 + 2 他们没办法理解中医,才说中医的是非。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4#
发表于 2007-5-19 16:19:24 | 只看该作者
下面这个贴就是争论的结果了吧。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 ... page%3D3&page=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5#
发表于 2007-5-19 16:53:56 | 只看该作者
看看毛泽东的态度吧。


铭记毛泽东对中医药的伟大贡献
  发布时间:2006-12-31   有效期至:2007-12-31



  我作为一名在中医药领域长期工作过的记者,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中央重申党的中医药政策之后,多次采访过毛主席生前身边医务人员,名老中医路志正、唐由之、李介鸣,医史专家李经纬以及时任卫生部部长的崔月犁、陈敏章、张文康等领导同志。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后,又学习了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辑的自1949年以来的《中医工作文件汇编》,对毛泽东关爱中医药的往事感受颇深。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缅怀他对中华民族伟大贡献的同时,更要铭记他对中医药的伟大贡献。

  对中医药的深刻认同
  毛泽东对中医药的关注绝非偶然,而是来自他对祖国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对中医药的深刻认同。
  他曾对身边的医护人员说,一谈到中国的特点,人们往往用“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来概括,这些多和中医药有直接关系,由于“地大物博”,才有那么多的植物、动物和矿物成为“中药”。中国历史上有数不尽的天灾人祸,但最后还是以“人口众多”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是由于有了中医药的防病、治病、养生、保健,才使得人民身体健康,繁衍生息。这都是中医药的功劳啊!
  有一次谈到鲁迅时,毛泽东说,鲁迅在《父亲的病》这篇文章中,对清代名医叶天士用梧桐落叶做药引不以为然。其实,正是从叶天士用梧桐落叶做药引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中医懂得人的疾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叶天士把人体的病变和气候、环境、地域联系起来是很高明的,这种认识即使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也是很先进的。中国人口这么多,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生活习惯和各地人民的体质,都有差别,不能以偏概全,而中医正是重视这种差别,才派生出各种学派、各家学说。而各个学派的不断发展、百家争鸣,才汇成了中医这个整体的渊源巨流,这对现代的自然科学也有借鉴之处。所以我说,中国对世界有贡献的,中医可能是其中的一项。
  毛泽东还说过,中医的一个特点是不拒绝接受外来的好东西,比如“胖大海”这味药材,实际是进口货,中国不产,但中医拿过来了,它就成了“中药”,现在谁能说“胖大海”不是中药呢。
  毛泽东还非常赞赏中医的带徒方法,一边言传医学理论,一边身教临床看病,带一个,出师一个,所谓“名师出高徒”不是一句空话。

  对中医药的强力挽救
  建国之初,中央就制定了“团结中西医,正确发挥中医的力量,为人民的健康事业服务”的方针。但是,当时的主管部门并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反而在实际工作中对中医采取了歧视和限制。如:医院不吸收中医参加工作;公费医疗吃中药不报销;对中医的进修只讲授简单的西医知识,以此改造中医;没有中医医院和中医病床;限制和取缔某些确有疗效的中成药、鲜草药;中华医学会不吸收中医做会员;对中医的考试,条件苛刻等等。主管部门某负责人甚至散布“中医是封建医,应随着封建制度的消灭而消灭”的奇谈怪论。当时中医的数量大为减少,很多中医药工作者哀叹,中医药快完了,看不到一点光明前途。
  就在这关键时刻,毛泽东挽救了中医药,对主管部门歧视中医的做法,于1954年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并对有关负责人做出组织调整。
  毛泽东指出,这一状况如不加以彻底改变,不但将使我国人民保健事业受到重大损失,长此以往,我国这一部分文化遗产就有散失的危险,这是绝对不能容许的。今后,要大力号召和组织西医学习中医,整理祖国医学。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药政策的正式提出,卫生部接受毛主席的正确批评,各级领导分别召开会议,向广大党员、干部、医务人员传达党中央、毛主席关于中医药工作的意见。毛主席还提出:
  一是抽调100~200名西医院校毕业生,交给有名的中医去学习他们的临床经验,为了学习中医,要成立高级的中医研究机构,除号召有名的中医参加外,有基础的西医也要吸收进来。
  二是各医院要有计划地请中医来西医院看病、会诊,允许住院病人服中药,制定出尊重中医的各项制度。
  三是保护发展中药,对中药研究不能光做化学分析,应做药理实验和临床实验,特别是对中药的配合作用更应注意。
  四是整理中医古籍。组织有学问的中医,有计划、有重点地先把一些有用的古籍医书译成现代文,到时机成熟时,应组织他们整理自己的经验,编出一套系统的中医医术来。
  卫生部根据党的中医药政策和中央对中医药工作的指示,提出了《加强中医药工作方案》。主要措施有:卫生部成立中医司;组建中医研究院;吸收中医参加大医院工作;加强对中药的管理,有关部门成立中国药材公司;整理出版中医典籍;举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成立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第一批四所中医学院(大学),发展中医带徒;废止某些歧视、限制中医的规章。从此,中医的医、教、研、药都有了立足之地,这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可以说是破天荒的创举。
  中医研究院成立之时,经周恩来总理批准,从全国各地遴选了30多位名医来院工作,他们当中有蒲辅周、赵锡武、岳美中、王文鼎、杜自明、黄竹斋、韦文贵、朱仁康、钱伯暄等,都是各有所长、造诣精深的中医名家。中医研究院成立的同时,“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也正式开课。这个班有70多人,包括西医主治医、高年住院医和部分西医院校毕业生,学制两年,专攻中医。蒲辅周、秦伯未、赵炳南、赵心波、哈玉民、朱颜、杨树千、关幼波等名家都来讲课。1958年10月11日,毛泽东在卫生部关于学习班结业的报告批示中指出,培养中西医结合的高级医生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闲视之……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对中医药的身体力行
毛泽东不仅关心着中医事业的发展,自己有了病也乐于请中医治疗。名老中医刘惠民、章次公、赵炳南生前都为毛泽东看过病、把过脉、开过方。
  1975年,中医眼科专家唐由之也被毛泽东请去治病。毛泽东患老年白内障,中医传统方法中有一种“金针拨障法”失传已久,那时该方法已由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继承下来并有所发展、改进,唐由之是主要负责专家。毛泽东很关心其他同志的健康,但对治疗自己的疾病却不大积极,但眼疾使嗜书如命的毛泽东不能看书,这才决定请唐由之治一治。
  唐由之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有一天晚上,他请示毛泽东可不可以做手术?毛泽东问,都准备好了吗?唐由之答,准备好了。毛泽东又问,音乐也准备好了吗?这一问把唐由之问住了,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一点。多亏了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张玉凤,立即找来弹词开篇《满江红》唱片,毛泽东大手一挥,做。这一极富感染力的动作,给唐由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回忆起来仍恍若昨日。
  整个手术过程非常顺利,周恩来、邓小平都在手术过程中隔窗观看。手术后不久,毛泽东睡着了。第二天早晨,睡在毛泽东卧室外的唐由之听到屋里有动静,就走进毛泽东的屋中,这时毛泽东仍然看不见什么,但听力很好,听到脚步声就问,谁来了。工作人员说,是唐由之来了。毛泽东听了自言自语地喃喃道:由之,由之。接着念了一首诗。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由于毛泽东的湘音很重,唐由之听不懂,在看不见的情况下,毛泽东用铅笔把这首诗摸索着写下来,签上自己的名字送给唐由之。还说,这诗里有你由之的名字呢。
  这首诗是鲁迅在1936年6月20日为追悼杨杏佛写的,杨杏佛曾任东南大学教授,1932年协同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人组织中国民权同盟,反对政府当局的法西斯统治。1933年6月18日被特务暗杀。
  进行过白内障手术后需要休息几天,但毛泽东只隔了一天,就忙着看书,唐由之劝阻不住,俩人“争论”起来。毛泽东看了一会儿,果然眼睛不舒服,便停下来说,唐由之啊,我们的争论,你胜利啦!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做了一个V的手势。唐由之说,主席,您也胜利了,是您倡导了中西医结合,才有了这么好的手术。

  对中医药的伟大贡献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伟大的,对中医药的贡献也是伟大的。就连海峡彼岸的台湾方家同道也赞叹说,共产党、毛泽东为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立了大功。
  谈到毛泽东对中医药的伟大贡献,崔月犁、陈敏章、张文康等领导,路志正、唐由之、李经纬等专家都认为:
  毛泽东关于中医药是一个伟大宝库的论断;
  毛泽东对中医药政策的制定;
  毛泽东号召西医学习中医;
  毛泽东倡导中西医结合,使中国出现了一个新的学科———中西医结合医学。
  这都是毛泽东对中医药、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中医药事业尽管在“文革”中遭到了严重的摧残和破坏,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医药却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中央批转了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邓小平特别批示:“要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
  由于中央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卫生部在1980年召开了“全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总结了党的中医政策的基本要点。
  1982年的“衡阳会议”正式提出,中医机构要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
  1982年全国人大将发展我国传统医药载入《宪法》;
  1985年中央书记处在《关于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指出:“要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中医药学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所独具的特点和优势,中医不能丢,必须保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中医必须积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手段,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要坚持中西医结合的方针”;
  1986年,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中医管理局;
  1988年,国务院在成立国家中医管理局的基础上,组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1年,全国人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将“中西医并重”列为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之一;
  1991年,江泽民同志为中医药题词:“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兴中医中药事业”;
  1991年10月18日,国务委员李铁映代表中国政府在“国际传统医药大会”的开幕词中指出:
  “《宪法》第21条,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的规定是中国政府发展中医药的根本法律依据;
  “中西医并重是中国政府卫生工作的一项基本方针;
  “继承发展中医药是中国政府的一贯政策”。
  2001年江泽民同志又强调:“中医药学是我国医药科学的特色,也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中西医并重,共同发展,互相补充,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
  2003年4月7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374号令,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
  《中医药条例》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标志着中医药从此走上了全面依法管理的新阶段。为《中医药法》的早日出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我国从事中医药工作的职工、医务人员和技术人员已有百万之众,中医院(包括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医院)2864家,中医病床27.2861万张,高等中医药院校27所,中医药科研单位98个,中医药科研硕果累累,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目前,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尽管还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但中医药有着光明的未来。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将永远地照耀着中医药事业不断前进的步伐。


http://classad.163.com/html/advert/727/2006-12-31/1167544083.html

[ 本帖最后由 小米爸爸 于 2007-5-19 16:5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6#
发表于 2007-5-19 16:56:3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好不好看毛泽东态度不就成了,难不成堂堂毛泽东,也是个楞头青。

[ 本帖最后由 小米爸爸 于 2007-5-19 17:1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7#
发表于 2007-5-19 17:12:21 | 只看该作者
再看看一大强人鲁迅的前后态度:他可是骂过:“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
                                            
                                              鲁迅与中医药

  对于中医药,鲁迅在早期曾有过相当片面的看法,那是因为他在少年时,父亲连年遭受疾病的侵害,鲁迅有4年多曾常常出入当铺与药店,为父亲筹钱和请医买药。可是,他父亲的病还是没有医好而与世长辞,这使鲁迅对当时家乡的中医极为反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鲁迅逐渐修正了自己的认识,在回忆自己早期对中医那种片面的看法时说到:“其中大半是因为他们耽误了我的父亲的病的缘故罢,但怕也很挟带些切肤之痛的自己的私怨。”(《坟·从胡须说到牙齿》)
    鲁迅后来对待祖国医药学的正确态度,从他的实践和他的一些文章以及日记中,可以得到证明。在日记中,鲁迅多次写到服用中药的经历。1912年11月10日,“饮姜汁以治胃痛,竟小愈”;同年11月23日,“下午腹痛,造姜汁服之”;1916年4月22日,“晚因肩痛而饮五加皮酒”;1930年8月30日~9月6日的8天日记里,有4次写到为儿子海婴往仁济堂买中药。从鲁迅的日记中还可看出,他很重视祖国医学的古籍并进行了收藏。1914年9月12日记录了“买《备急炙方附针灸择日》共二册”;1915年2月21日“买景宋《五叔和脉经》一部四本”;同年2月26日“购到《巢氏诸病源候论》一部十册”;4月27日“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部二本”;1927年8月2日“买《六醴斋医书》一部二十二本”。鲁迅不仅亲往书局购买中医书,而且还自己动手修补中医书籍。1927年8月12日的日记写到:“下午修补《六醴斋医书》”;8月17日“下午修补《六醴斋医书》论”。还应提到的是,鲁迅对国外出版的有关中医的书籍也相当注意。1930年,他先后买了《汉药写真集成》与《食疗本单之考察》,从中了解日本学者对中医中药的研究情况。此外,鲁迅对于有关中国医学史与医学辩证法的书籍也进行收购研究。1933年4月25日花了九块银元买了日本出版的《支那中世医学史》一本;同年11月5日买了《临床医学辩证法的唯珠论》。以上的记录,都足以反映出鲁迅对中医学的广泛兴趣和重视。
  鲁迅通过对祖国医学文献的研究,以及自己接受中医治疗的经历,对中医的科学价值越发信服。1933年6月他在《南腔北调集·经验》一文中,谈及《本草纲目》时写道“含有丰富的宝藏”,“是极可宝贵的”。他正确地论述医药学是人民群众的无数次实践所发现的事实,鲁迅写道:“古人所传授下来的经验,有些实在是极可宝贵的,因为它曾经费去许多牺牲,而留给后人很大的益处。偶然翻翻《本草纲目》,不禁想起了这一点。这一部书,是很普通的书,但里面却含有丰富的宝藏。自然,捕风捉影的记载,也是在所不免的,然而大部分的药品的功用,却由历史的经验,这才能够知道到这程度,而尤其惊人的关于毒药的叙述。”他在这篇文章里,举出令人信服的实例,否定了积久相传的“神农尝百草”的唯心主义论调,肯定了医药也是由“历来的无名氏所逐渐的造成”。他一再强调人们现在能够懂得药物的性能,乃是古代劳动人民付出血的代价而取得的经验。“……先前一定经过许多苦楚的经验,见过许多可怜的牺牲。本草家提起笔来,写道:砒霜,大毒。字不过四个,但他却确切知道了这东西曾经毒死过若干性命的了。”(《伪自由书·推背图》)
  平时,鲁迅先生不但“随便翻翻”这本书,而且常和一些对《本草纲目》研究有素的人谈论它。许广平回忆道:“记得他在上海活着的时候,常常和周建人先生相见,兄弟俩在茶余饭后,总要谈话。谈话内容,其中就会从植物学谈到《本草纲目》。”(《略谈鲁迅对祖国文化遗产的一、二事》)可见鲁迅对这部祖国医学典籍有不同一般的重视。

http://blog.sina.com.cn/u/3f475c22010007gb

[ 本帖最后由 小米爸爸 于 2007-5-19 17:1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8#
 楼主| 发表于 2007-5-20 15:30:27 | 只看该作者
  西医学难能可贵的是,它最终摆脱了中世纪封建神学的束缚,彻底屏弃了古代朴素医学理论的条条框框,以临床解剖学为突破口,建立了整套严密的、可论证的实验科学体系,现代医学得以突飞猛进。而中医,则继续羁袢于古代朴素经验、徘徊于取类比象简单思维方法、脱离临床解剖以至于无法建立严密的科学实验方法和科学理论,中医学彻底被现代科技所抛弃。如果说中医的局限是由于当时生产力落后造成人们认识科学停留在朴素唯物主义还有历史的合理性,但在科学如此昌明、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还固守古代医学的简单理论,甚至把它神化为中国几千年医学宝库、人类永远都解答不了的科学神殿,则是完完全全的欺世之言。在古代,中医或许是古代中国人们对付疾病的唯一武器,不管这个武器实际能起到大多的作用,至少它的初衷还是想替人治病。但现代的中医,则完完全全堕落为一个靠坑蒙拐骗的江湖巫术了。中医把《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从古代棺材底拿出来散发着腐尸气息的破书当成今天中医界的“圣经”,一些老中医以摇头晃脑能背诵这些符咒为荣,真是可笑之至。可以说,今天的中医之所以能继续行尸走肉,混迹于中华大地完全是长期的左的思潮统治医学界,迷信思想盛行、威权思想盛行的结果。巫术中医之在中国能与科学西医分享半壁江山,与毛主席提出的中西医结合指示有很密切的关系。毛主席是一代伟人,对中国革命的真知灼见不是常人所能比拟的。但毛主席也不是神,对自然科学的具体领域,他还不能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中医的认识,更多的是处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巨大政治热情和对个人早期中医治疗经历的感受出发的。 如果毛主席是一个医学专家,以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他是绝对不会支持中医的。毛主席能打倒孔老二、能除四旧,这样的唯物主义革命家的胸怀,中医一定会被废除。可惜,毛主席不可能在每个领域都是专家,就象在人口理论上,最后证明马寅初理论是正确的。同样,绝对不认为毛主席在中医药路线上的指示是完全正确的。相反,中医界的有意和无意的骗子利用了毛主席的失误。为中医摇旗呐喊。但历史就是历史。正义的东西、科学的东西终究会要战胜错误的东西、非正义的的东西。
  
  当今的中医骗术已经发展到世界之最,其广度和深度超过任何一门伪科学,总结如下:
  1、 中医的所谓偏方,几乎都是假的,包装上神秘色彩,作为自己千秋万代敛财的工具
  2、 大医院的名老中医,对来自社会各界的吹捧照单全收,以积累骗人的资本。那些以XXX国家领导人保健老中医自居的,其骗术到了登峰造极。以XXX几号方形式,将成本不过几块钱的简单中药,变卖成几千块的高价,简直比贩毒利润还高。如果这些大教授开的药房中加些“人参、灵芝、虫草之类,那就成了只有天上才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了”
  3、 各种报纸、电台、网站成为鼓吹中医骗术的堡垒,这些媒体经常以各种方式介绍名老中医、或者中药。各种治疗肿瘤、疑难杂症、不育不孕都是治疗方法或者药物,都是表面上以中医中药,暗中施用西医方法、或者西药蒙骗患者。挂羊头、卖狗肉。
  4、 有关中医的理论研究、中医药的研究,基本上包括中科院,中医研究员,基本95%以上都是皇帝新装里织布骗子。这些所谓的研究完全都是欺世盗名,其研究结论恐怕连自己都不能信服。这些研究结论根本得不到世界公认。美国FDA曾经对中医中药进行过专门研究,最后的结论是中医是一种传统医学经验、巫术、古代哲学于一身的学科,跟现在自然科学有本质区别。在德国,中医被归类于传统自然疗法,根本不能登现代医学之殿堂。
  5、 有关国家药监局每年申报的中药新药,和传统名方,几乎95%都是毫无任何疗效的所谓新药。其药理作用,完全是杜撰出来,而不是实验做出来的。如果有人不信服的话,可以把国家所有的所谓中药新药、传统中药复方送到国外独立机构,做双盲对照试验。剩下5%如果还有点疗效,可能就是那些中药化学提取物,已经不是真正意义的中药了,而是西医化学药物了。
  6、 国家名牌中药,象同人堂的安宫牛黄丸、六味地黄丸等,根本就是狗屎丸,根本没有任何疗效,不信同样可以送到国外独立机构检验。
  7、 中医的所谓搭脉,是不折不扣的经典骗术。因为中医的脉象完全意会,没有任何客观可以重复的检验标准,它是中医骗人的招牌骗术。象中医的所谓“雀啄、屋漏、弹石、解索、鱼翔、虾游、釜沸”怪脉,都已经将人的感觉忽悠了好几圈了,只有弱智的人才会相信。
  8、 中药的复方是彻头彻尾的白骨精,不断改头换面。一个简单的四物汤,成分不过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各9克。随便再加上另外几味中药,就变成另外一个中药复方了。难怪,在国家中药新药目录中,很多的中药复方一旦申请新药成功了,便可以衍生出无数个子子孙孙复方。真的是只要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了。象国内的某某美容口服液,不过是几块钱的活血简单中药,经过广告吹嘘,红遍大江南北。变成美容圣品。美国1年才一共100多种新药,而中国,仅2004年一年,药监局便受理了10009种新药。从中药复方的任意化裁不难看出这其中的原因了。
  9中医是国家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质的巨大障碍。由于长期受中医思想影响,广大老百姓对西医知识相反知道更少,农村落后地区更是如此。科学和迷信从来是不破不立,正确的东西树立不起来,错误的东西不然要占领这个阵地。很多中国人都有“吃什么补什么”的传统观点,这就是中医典型毒害,在华人的地方,人们有吃死婴、吃国家保护动物等令人发指现象。社会上甚至发生把流浪病人的阴茎砍下,补身体的荒唐事件。这些大量偶人现象,背后的深层社会原因,就是中医的长期愚昧思想结果。由于中医在生理和病理上的盲目性,使得中医关于“药”的概念相当混乱,其中最令人发指的是推行异物、污物、毒物入“药”。
    a、污物入药。尽管没有人确证过将狗屎绞汁口服可以“解一切毒”、治疗小儿霍乱、心绞痛、月经不调、发背痈肿等疾病,但《本草纲目》却在兽部第50卷推荐了这样的方剂。〔11〕这样的污物入药在《本草纲目》的“水部”(如磨刀水、三家洗碗水、古冢中水、洗脚水、溺坑水等)、“土部”(如蜣螂转泥、鞋
  底泥、猪槽垢、香炉灰、粪坑泥、尿坑泥等)、“服器部”(如裹脚布、月经布、内裤、篦梳、炊帚等)各卷中最为多见。
    b、毒物入药。中医以毒物入药已经在“中医现代化”研究中得到了不少揭示。其中以滥用矿物,让患者吞服大量的重金属或其它有害成分最为普遍。除中医推荐用来治疗精神性疾病的朱砂、辰砂含汞,密陀僧、禹余粮含铅以外,国内已有临床报道证明,中医成药的天王补心丹、牛黄解毒片、大活络丹、至宝锭、
  紫雪散容易导致肾中毒,甚至双肾萎缩;六神丸、六应丸、喉症丸等,可引起洋地黄样心律失常;云南白药、小活络丸、附子理中丸等中毒可出现口唇麻木、头晕恶心、最终可致心律紊乱以致死亡。如此等等。目前的临床统计表明,在所有中药的毒性作用中,以肝中毒最为多见。值得特别提醒读者注意的是,由于中医入药的原理不清,方法上相当混乱,不可能指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所有中医药物进行药理分析,和对其毒性进行一一甄别。因此,中医究竟选择了多少毒物入药,至今还是一个未知数。这一点与西医在药品投入临床之前,事先阐明其毒副作用及其用药限量是完全不同的。所谓“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的正确解读是:“纯中药制剂,尚未阐明其毒副作用”。
    c、异物入药。几乎所有的中药方剂,真正起作用的可能只有一味,甚至所有的药都没有用,真正起作用就是所喝的水。于是,在多味入药的方剂中,“多余”的药物就成了穿肠而过的异物。患者花费大量的钱财购买一些穿肠而过的异物,对患者所造成的坑害是可想而知的。“中医现代化”研究已经证明,即使是“上好的”人参,对于所有的疾病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可见,中医的异物入药是何等的触目惊心!  患者花钱买回的“药物”中,竟然不乏污物、毒物和异物。它们不但不能解除患者的痛苦,反而还要使患者不明不白地忍受各种危害。这样的“仁术”是道德的吗?
    古人入药混乱限于古人的认识水平。现代人明知其有害,却要竭力去维护它,这种不道德的文化欺骗行为,难道是可以容忍的吗?
  d、以严格的“奇方”追求“奇效”为难患者,并为医生的无效施治开脱责任。
    古代立方大多凭经验,没有什么理论。16世纪中叶,瑞士医生巴拉塞尔苏士(比李时珍大35岁)根据当时的化学思想,首次指明了草本医学中所使用的药物,真正起作用的是药物中的“精素”。为此,他通过结晶升华获得了人类第一个化学药物:愈创木酚。与这种寻求药物内在起作用的“精素”不同,中医立方则通过从药材的选择、药物的炮制、药物的收藏,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严格规定来追求“奇效”。细辛要水渍令直,蜈蚣要足朱为上,黄精要七蒸七晒,螵蛸要胶于桑树者,上党的人参,川西的当归,齐州的半夏,毒蛇含过的石头,总之,所有中药必须“产之有地,采之有时,制之有法”,才能奏效。此外,还有将药物分成上、中、下 “性三品”以应天适时,把握君、臣、佐、使和“五味”“四气”的宜忌、标本、升降、沉浮的配伍法式以相宣摄。到了唐朝,气象变化也被引入了用药法式,于是又有了“四时宜忌”和“五运六气用药式”。此外,还有“不得违越”的剂型规定。甚至熬药用的水,烧火用的柴都是使中医方剂创造“奇效”的严格规定。
    这样严格而奇异的立方不为别的,只为追求“奇效”。显然,这样严格的规定是很难做到的。于是就有“良方易得,好药难求”一说。立方如此严格,见效了自然是“奇方”的“奇效”;如果不见效,当然就是没有“好药”或“真药”了。由之,医生无效施治的责任被开脱得干干净净。而患者为了疾病的好转,不得不按照这些严格要求,爬山涉水、劳民伤财去寻求“真”“奇”的药物。现在我们知道,这些“真”“奇”的追求没有任何医学意义。
  e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消耗人参最多的国家,其基本消耗目的是用它来改善人的活力,消除疲劳。19世纪,欧洲人依据中国人的这个习惯开始研究人参真实的药用价值。其结果,居然是否定性的。20世纪,美国人也开始了对人参的研究。但是,所有的研究都没有发现人参有任何确切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于是,经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 )严格审查确认,人参属于“一般认为安全”(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GRAS)的食品,而不是药品。1970年代以来,医学界陆续发现了人参的许多副作用。由之,这个被列入“一般认为安全”的食品陆续有了一些安全防线,它告诫人们,重感冒,咯血,过敏,失眠,便秘,高血压患者不宜进食人参。
  
  10、每年中医学院培养的中医学院的大学生,这些人被强行灌输中医思想,强行洗脑。国家每年在这方面的投入惊人,而这些人大好青春年华学习的却实伪科学。人才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
   鲁迅先生在《父亲的病》(朝花夕拾)中曾经非常辛辣地讽刺了一位中医大夫开的“蟋蟀要原配的”的药方――如果蟋蟀有过不正当地男女关系,则连入药的资格也将被取消了。这的确具有很高的可笑性。中医在阴阳五行理论的指导下越来越向玄学和隐语化方向发展了。中药和中医一样,都和喝香灰、跳大神一样,都是故弄玄虚。馒头也可入药,但是要沾上人血,然后烤成黑炭,如此服下才可以,总之越怪越好。鲁迅先生笔下的人血馒头还有人在继续吃。而造人血馒头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则继续招摇撞骗,国家卫生部则继续睁眼闭眼,得过且过。我相信国家卫生肯定有对中医有清醒认识的知识精英,但在目前的环境底下,他们的声音被某些骗子的学术权威所压制。骗子也利用了国家错误的政策继续混迹江湖。但这种日子不会持续太久,相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在这个发贴,公开控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部连带责任),陈晓旭是吃了你们制造的人血馒头而永远离开了我们。也许她到死都不明白到底是谁害死了她。给全国人民一个说法,中医到底是不是伪科学?希望他们的答复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否则,给出这个答案的人,要么流芳万世,要么永久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同时,我也在此呼吁陈小旭的家人早日从悲痛中走出来。化悲痛为力量,化悲痛为慧眼。您的女儿死的冤,她患的虽然是绝症,但是,如果当初不是迷信中医,绝对不会是现在这个结果。早期发现,完全有治愈的可能。现在她走的这么匆忙,难道就没有那些中医骗子的功劳吗?为了您门的女儿,也一定要将那些中医骗子的骗术暴露于天下。也在此呼吁善良的人们,善待你们和家人的生命,睁大您门的眼睛,防止中医骗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9#
 楼主| 发表于 2007-5-20 15:33:06 | 只看该作者
方舟子:鲁迅晚年改变了对中医的看法吗?

鲁迅《〈呐喊〉自序》一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使得其中对中医的论断——“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在中国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并经常被人提起。这使得一些中医支持者非常尴尬。有人说,这是因为鲁迅的父亲在患水肿后被“庸医”——其实是当时绍兴著名的中医——用经霜三年的甘蔗、原配蟋蟀一对、败鼓皮丸之类稀奇古怪的中药治死(《朝花夕拾·父亲的病》),痛恨中医而产生的“偏激”看法。其实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得明明白白,他对中医的这个著名论断,是在新学堂接触到现代医学,与中医进行比较之后,理性思考的结果:
“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生理学并不教,但我们却看到些木版的《全体新论》和《化学卫生论》之类了。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
因为这一理性思考,所以鲁迅到日本留学时,先是去学习现代医学,“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鲁迅文章中处处可见对中医的批评、否定。1925年孙中山患肝癌晚期,协和医院宣告束手无策时,他仍然不愿服中药。鲁迅对此十分感动,写道:“那时新闻上有一条琐载,不下于他一生革命事业地感动过我,据说当西医已经束手的时候,有人主张服中国药了;但中山先生不赞成,以为中国的药品固然也有有效的,诊断的知识却缺如。不能诊断,如何用药?毋须服。人当濒危之际,大抵是什么也肯尝试的,而他对于自已的生命,也仍有这样分明的理智和坚定的意志。”(《集外集拾遗·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鲁迅后来也说:“中医,虽然有人说是玄妙无穷,内科尤为独步,我可总是不相信。”自称“只相信西医”。(《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
有人认为鲁迅后来改变了对中医的看法。有一篇文章如此说:“随着阅历的增长、思想的趋向成熟,鲁迅对中医的见解,渐渐发生了质的变化。他曾作《经验》一文,其中对《本草纲目》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部书‘含有丰富的宝藏’。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对秦始皇在‘焚书坑儒’中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加以肯定。在杂文《我的种痘》中,他称赞了我国中医学上的一个重大成就——古代的种痘法。一九三0年,鲁迅还翻译了日本的《药用植物》一书。这部书吸收了当时生药研究的最新成果,对丰富、促进中医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黄征辉《鲁迅·中医及其他》)鲁迅的儿子周海婴也在回忆录《鲁迅与我七十年》一书中批驳“曾有人著文,说鲁迅反对中药,更不信中医。实际似乎并不如此”,证据是:“母亲当时因过度劳累,白带颇多,西医让用冲洗方法,没有见效。她遂买‘乌鸡白凤丸’服了,见效很快”。“后来父母亲还介绍给萧红服用,因她也是体弱劳累,生活不安定,以致患了妇女的月经不调症,结果也治愈了”。
实际上,鲁迅称赞《本草纲目》含有古人宝贵的经验,不等于是在称赞中医。我们也不否认《本草纲目》中含有古人宝贵的经验,当然,里面也含有许多臆测、妄想。使用某种中成药,也不等于是在肯定中医,因为在当时即使是最激烈的反对中医的人士,也持“废医存药”的观点,承认某些中药是经验的结晶,有其治疗价值。
鲁迅在《集外集拾遗补编·我的种痘》一文中介绍过他小时候中国人给小孩的三种种痘法:一种是让“痘神”来种(即听天由命),一种是采用古代种痘术,还有一种是种西洋传入的牛痘。文中对古代种痘术没有任何评价,更没有“称赞”。他本人则种的是牛痘。古代种痘术也是一种摸索出来的经验,其他国家也有过,即使称赞古代种痘术,也不等于是在赞扬中医。至于鲁迅翻译日本《药用植物》一书,更与其对中医的态度毫无关系。
鲁迅至死没有看过中医,也没有发表过任何赞扬中医的言论,说明他在晚年并没有改变对中医的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0#
发表于 2007-5-22 12:02:07 | 只看该作者
方舟子算哪根葱, 你的资料引用可靠么, 要不你去拿聊斋志异或上古神话来作资料,你是没看过鲁迅全集的,你敢否认吗?看完了再来说,你说的那个《呐喊》?哈哈,更可笑,就在从前中学课本你引用的那个课文的注脚就讲了鲁迅晚年是认可中医的,你去看看啊,去看啊,去看啊,去看啊,就在课本上,哈哈,看是你语文死记得好还是我死记得好。我可是当着论坛中成千上万的父母负责任的说的。
    没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看完鲁迅全集再来说鲁迅吧


[ 本帖最后由 小米爸爸 于 2007-5-22 12:0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小灰熊 + 5 + 5 哈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4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1 05:02 , Processed in 0.100339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