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61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别错过孩子给我们上的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9-27 10:3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iv align="center"><table cellpadding="0" width="543" border="0"><tr><td><p class="MsoNormal"><span>[</span><span>转帖</span><span>]</span><span>别错过孩子给我们上的课</span></td></tr><tr><td><span>答疑课</span><span> </span><span>  作为家长,我们往往不愿回答孩子们的提问。一来我们觉得没有必要,觉得这问题实在太天真;二来我们马上拿不出正确的答案。我们对这个世界也几乎所知甚少。</span><span></span><span>  有个很小的女孩,她看到秋天来了,树叶开始凋落,就想:树叶和花儿是不是从天冷了的国家,飞到了天正暖和的国家里呢?每个听到她这番话的成年人都捧腹大笑。小姑娘耐心地等到大们笑声渐歇才问:&ldquo;那秋天的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rdquo;除了二三个平常的句子之外,大人们再也想不出用什么话来回答她。因为大人也并不知道!因此有时我们知道得越少,就越容易被孩子旺盛的求知欲所激怒。</span><span></span><span>  另外,孩子对待物品的态度与大人的不同,他们不了解物品的价格,对物品的态度总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我们作为家长,其实您不必买贵重的礼品给孩子,因为对他来说,东西值多少钱并无所谓,关键是得到他的喜爱。孩子的一天就好像一年,他珍爱的东西总在不停地变换。也许早晨他还是喜欢瓷小鹿,把它藏在枕头下生怕摔坏,而到黄昏时分,他的注意力很可能又被其他东西吸引去了。</span><span></span><span>  在家长看来,搞坏了玩具的孩子简直如同是</span><span>&quot;</span><span>人民公敌</span><span>&quot;</span><span>。实际上,从不</span><span>&quot;</span><span>破坏</span><span>&quot;</span><span>玩具,搞坏了玩具,从不想搞清楚玩具里面有什么秘密的孩子,才应该赶快去看医生。而医生的诊断大概会是:没有求知欲。但真正患有这种所谓的</span><span>&quot;</span><span>求知欲缺乏症</span><span>&quot;</span><span>的成年人在社会中已经不计其数。</span><span></span><span> 榜样课</span><span></span><span>  孩子们非常需要他们的父母,或者在自己生命中扮演其他主要角色的成年人有各自重要的颇具情趣的生活,这就意味着,在这个偌大的世界上,他的爸爸或者妈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仿佛就连天体的运行也有他们的功劳。这和虚荣心毫无关心。</span><span></span><span>  渐渐地孩子会发觉,父母心中都有个旁人不得进入的禁区。受宠的孩子很容易产生这样的念头:这世界上没有什么父母拥有、而他却得不到的东西。可当他意识到,父母也有自己的精神生活的时候,他与父母间就出现了一种崭新的关系。孩子会发现:啊!原来不光我有自己感兴趣的事,他们也有。</span><span></span><span>  游戏课</span><span></span><span>  大人们常爱重复一句令孩子不安的话:都那么大了,还像个小孩似的玩。应该明白,这是一种骂人的话。另外,孩子迷故事也被某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视为发育不良的标志。</span><span></span><span>  一个作家写道:</span><span>&quot;</span><span>重要的不是玩什么,而是怎样玩,玩的时候有些什么想法和感受。玩洋娃娃这样简单的游戏,可能玩儿得很巧妙;下象棋这种看似&ldquo;高等&rdquo;的游戏,却可能玩儿得很蠢,并且很孩子气。救火、打猎或者假扮印度人的游戏,玩起来都可能颇为有趣,且充满了生动的想像力;相反,在不当的方式里,读书有时也会毫无意义。</span><span> </span><span>  一个著名建筑师的回忆录中的一些章节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父亲送给他一盒做工精致的工具小兵。幼时的他常常几个小时地玩这些精巧的玩艺。他总在和小兵的交战中战胜它们,然后&ldquo;照料&rdquo;伤员:把损坏的小兵粘起来,再重新上色。数年之后,这些儿时游戏里的想像跃然于他气势磅薄的剧院设计草图上。</span><span></span><span>  或许,有些人只在童年时代是胜利者。而另外一些童年时养成的扮演胜者角色的习惯,可以受用终生。直到鬓发斑白,他们依然会得益于童年的教益。</span><span></span><span>  当家长大声呵斥孩子们的时候,他们未必明白,他们的怒吼会使生活发生怎样细微的变化。有时这是不可避免的,但不一定有效。事实上,你尽可能的让孩子在玩儿的过程中学会最复杂的东西。试着掌握它!</span><span> </span><span>  </span><span></span><span>观察课</span><span></span><span>  孩提时代,人能够敏感地注意到一切事情。</span><span></span><span>  魔术师演出服上闪光的亮片,硕大的气球,滑稽可笑的小狗――这一切都可以带给他们突如其来的欢乐。</span><span></span><span>  为什么小时候看到金龟子会惊喜得连心都紧缩起来?对多数成年人来说,童年逝去,但有关金龟子的记忆却留存下来,和童年时光一起逝去的还有敏锐的观察力。</span><span></span><span>  我尊重那些看到一片彩色玻璃都能现出会心微笑的孩子。这样的玻璃总是在柏油路上闪闪发光。大人们常常问:为什么孩子要挣脱大人的手,返回到走过的路上去?这全都因为大人们没有向地上看一眼,或许那儿躺着一块彩色的玻璃,是那种很罕见的发紫罗蓝色的玻璃。</span><span> </span><span>  </span><span></span><span>撒谎课</span><span></span><span>  撒谎是我们在孩子幼年时教给他们的。最不伤人的谎言是:&ldquo;你就说我不在家。&rdquo;通常是懒得去接电话。孩子们对说出的每句话都认真负责,而我们呢?大人往往想说就说了,而后又反悔。</span><span></span><span>  妈妈早晨信誓旦旦地向孩子保证,午饭后他们一起去散步。而午饭过后,妈妈却说,她没劲儿了。那当初为什么要许诺呢?要知道,这些微小、毫无恶意又有理由可解释的诺言正一点一滴积攒起来。于是孩子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大人都随便说话。他们的言行之间根本没有相互联系。因此,孩子们当然会相信那些保证自己言出必行的人。</span><span> </span><span>  </span><span></span><span>惩罚课</span><span></span><span>  我们经常在互相惩罚:我们惩罚孩子,孩子们又反过来惩罚我们。</span><span></span><span>  有人会反驳说,惩罚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家长时常蛮不讲理而毫无顾忌地教训孩子,轻则高声叫嚷,重则粗话连篇、谩骂不休。这使有过失的孩子觉得自己真是犯了大错。但自以为行为高尚的父母,是否相信这种侮辱性的打骂算是有益的行为呢?</span><span></span><span>  他们用另外的方式来惩罚我们这些成年人。他们不再相信我们,更要命的是,他们不再对我们抱以希望。</span><span> </span><span>  我的书桌上放着一页纸,每次我要伏案工作的时候总能看到。它一直摆在那儿,看到它,我的精神就会为之一振,上面摘录的同样是一位智者的一段话:&ldquo;难道你不害羞吗?你还真的发怒了。看吧,孩子那么娇小、单薄、孱弱而无助。这不是指他将来会是什么样,而是他今天的样子。在他刚会开心地喊叫并绽放出灿烂微笑的时候。孩子知道自己的不完美是何等重要,他们能够猜测得到。这是让他们多享受这懵懂无知的时光吧!&rdquo;</span><span></span></td></tr></table></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9-29 10:29:59 | 只看该作者
不错,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8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2 08:21 , Processed in 0.184177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