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43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 学习钢琴时应注意的坐姿和手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9-24 01:1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们常说:<span>&ldquo;</span><span>站要有站像,坐要有坐像</span><span>&rdquo;</span><span>,就是说无论干什么事,包括最起码的站立、坐势也要讲究正确、自然的姿态。弹钢琴也要有正确的姿势。我们要感谢钢琴乐器的发明者和制造者为钢琴演奏提供的最符合人体生理自然放松形态的演奏姿势;人可以以最轻松的状态坐着,以肩、臂、肘、腕自然放松的状态进行演奏。</span> <p class="MsoNormal"><span> 那么,什么是弹奏钢琴的正确姿势呢</span><span>?</span><span>对于初学者来说。钢琴弹真的正确姿势还是有其要求的、它包含以下一些具体内容。弹奏钢琴的正确姿势要在自然、放松的基础上使坐势、脚支点、于支点三个重力支点的平衡、协调。以求最终服务于手在弹奏时力量运用的准确和力度色彩变化的敏锐,有利于演奏技巧的发挥和艺术表现的白如。而三个重力支点的平衡协调则问坐势高度。坐位置与钢琴的距离,手和脚的正确放置等密切相关、只有摆好这三个重力支点的关系,才能求得适应演奏需要的正确姿势。琴凳高度至关重要出于少儿年龄不</span><span>&mdash;</span><span>,个头高矮各异,躯干和手臂比例不问</span><span>(</span><span>实际上成年人也</span><span>&mdash;</span><span>样</span><span>)</span><span>,要适应</span><span>&mdash;</span><span>个固定高度的钢琴,只能靠坐凳的不同高度来加以调整。因此,坐凳高度足影响弹奏姿势正确与否的关键因素之</span><span>&mdash;</span><span>。匈牙利钢琴家约瑟夫&middot;迦特告诫说:</span><span>&ldquo;</span><span>直到现在,仍有许多人轻视地势高低的意义。但实际上。坐姿高度对一个钢琴家在弹奏技巧方面产生的影响,并不亚于小提琴家如何持琴。</span><span>&rdquo;</span><span> 由于我们是以变化的人</span><span>(</span><span>正在发育成长的孩子成生理长势各不相同的人</span><span>)</span><span>去适应不能变化的琴,因此,不可能有每一个坐凳高度的统一标准,却有一</span><span> </span><span>个确定坐势高度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坐凳的高度应以孩子坐上琴凳,双手置于琴健时,肘部与健面基本在一个平面上,自然下垂于手侧身的上臂与肘部形成略大于</span><span>90</span><span>度的钝角为宜。这种状态有助于手指完成各种技巧。在制作和调整琴凳时。如果过高一定要调换或锯掉,过低则应加垫硬物</span><span>(</span><span>不可用软垫</span><span>)</span><span>,使坐势高度适合以上要求。不可忽视踏脚凳</span><span>(</span><span>脚垫</span><span>)</span><span>幼儿习琴时,会出现坐势高度合适而脚不着地的情况。这样孩子的身体没有稳定的支撑点,极易引起紧张为了保持平衡,有时不得不</span><span>&ldquo;</span><span>扶持</span><span>&rdquo;</span><span>钢琴,增加了手指的负担:推动支点的躯干的活动变得没有把握、还十分不利于力的运用,会酿成不良的弹奏姿势。幼儿和高度不够的儿童都必须使用踏脚凳。踏脚凳高度也要讲究,尤其不可过高过低会造成重心后仰。不利于力传送到指尖。掌握踏脚凳适宜的高度是:在孩子坐稳之后,视其大腿根到膝盖处略呈坡状下斜。琴凳和踏脚凳的高度还应根据孩子发育成长的变化,腿、脚、臂长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以保持正确的坐姿</span><span>,</span><span>如何确定坐位同钢琴的最佳距离正确掌握琴凳的置放距离是保证弹奏姿势正确的又</span><span>&mdash;</span><span>关键问题。琴凳置放距离因人而异,主要根据各人的臂长来定。理论上,坐位间钢琴的最佳距离以既保证手臂上下两部分能灵活动作,又保证身体可做前后左右的自由运用为宜。坐得太近,身体贴近钢琴,手的活动受限制,躯干失去活动余地;坐得太远,伸直胳膊弹琴,既不自然又不方便,还耗费力气。</span><span> </span><p class="MsoNormal"><span> 可供家长掌握孩子坐位距离的具体要点是:让孩子坐上琴凳。双手放在键盘上、双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掌握确定坐位距离的标准,需要我们的家长能针对孩户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以做必要的调控。踏脚凳的置放适当,以膝弯处的角度不小于直角,双脚略自然前伸为宜。坐凳深浅有讲究前面讲到三个重力支点的平衡协调关系。其中坐位足身体重力的主要承受点。在钢琴演奏中它还是移动重心的立足点。当弹奏需要更大力度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以坐位为支点的躯干的倾向传送出身体的重力。反之,也可以灵活地撤回重力。因而,坐位必须保证身体自由倾向的灵活性。这</span><span>&mdash;</span><span>点需要以坐凳的深浅来掌握。家长们应注意不能让孩子像坐沙发或靠背椅那样坐在琴凳上。也就是说,坐凳不宜太深。坐得太深、首先会妨碍脚的支撑作用。躯干没有双脚的支撑。活动会失去稳定性,而变得没有把握。再则。坐得太深使身体重心全部移到座位上,弹奏易失去平衡,造成紧张。身体的自由倾向受阻会妨碍力量的传送。我们需要身体的重心前移躯干略向前倾,支撑点放在脚上、以便弹奏需要时,移动重心,将重力运送于指尖。为此,坐凳宜稍浅一些。当然,也不能坐得过浅。如果坐在凳缘边,又会使身体的大部分重量落在双脚上,而无法调整重心,弹奏音域较宽的曲子时容易失去平衡。弹奏的不良姿势和弹奏姿势中存在许多怪形象,怪动作。并且养成习惯,很难去除。不仅外观不美,更重要的是不良姿势所得致的紧张和僵硬会危及正确演奏。孩子学琴伊始就必须注意防止和纠正。比如:弓腰驼背。大多出于坐凳过高造成。是极其不雅观的</span><span>&mdash;</span><span>种弹奏姿势。端肩吊臂。这是极其紧张的</span><span>&mdash;</span><span>种不良姿势,对力量的运用危害极大。坐登过低容易造成这种毛病。绞脚绕腿。常见不用脚垫的孩子弹琴时,把脚绞在一起,使本来身体欠缺支点的情况。更加严重化。若遇音域较宽的时,身体倾斜而无支撑。会因重心不稳歪倒下去。僵硬直立。这可能出现在坐凳过深的情况中,伸直胳膊,紧张僵硬。人琴分离,运力不畅。无法灵活自如地适应弹奏要求。弹琴中,有的孩子还懒散地跷起</span><span>&ldquo;</span><span>二郎腿</span><span>&rdquo;</span><span>;有的过多摇晃和扭动身体;有的还有咬嘴唇、伸舌头等不良习惯。所有这些弹奏中出现的不良姿势和不良动作习惯,首先必将直接影响正常的弹奏;其次,钢琴演奏是</span><span>&mdash;</span><span>门表演艺术、不能忽视其直现的美感。因此,从孩子入门学琴起,家长应在孩子练习中,坚持培养正确的弹奏势。</span><span> 关于手型,钢琴弹奏的第</span><span>&mdash;</span><span>线工作是由手指完成的。根据人手的生理形态和乐器制作的键盘结构形态,必然产生出适应弹奏需要的手指触键的态势。这就足我们通常所谓的</span><span>&ldquo;</span><span>手型</span><span>&rdquo;</span><span>。正确手型的根本概念与一般概念正确手型并没有一个绝对概念。苏联钢琴家伊贡诺夫指出</span><span>&ldquo;</span><span>几乎任何一种手的姿势都可以说得通,只要是这种姿势合适,符合于的构造,符合音乐组成的高低起伏,更主要的是不破坏动作的统一。</span><span>&rdquo;</span><span>客观上钢琴演奏中没有某种固定不变的手的姿势&mdash;&mdash;手型。每一首新的乐曲都会产生新的任务,对手的弹奏姿势有所影响和要求。不问的钢琴家演奏同</span><span>&mdash;</span><span>首乐曲时手的姿势也会是各种各样的,由此可以说没有</span><span>&mdash;</span><span>种绝对的正确手型模式,也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固定手型模式,对适应音乐表现需要的任何演奏手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应该说。这是关于正确手型的具有根本意义的概念。然而,对于初学钢琴的孩子。正处在学习钢琴演奏的基础阶段,我们又非常强调培养</span><span>&mdash;</span><span>种正确的基本手型。这是因为,为适应钢琴键盘的排列结构和弹奏技巧,需要人的手和手指具有</span><span>&mdash;</span><span>种有利于弹奏动作和弹奏力的运用与传送的正确状态。这种状态要最符合人丁的天然长势和手指动作的生理机能。于是,我们把这样一种于的弹奏状态叫做基本手型。我们在入门和基础阶段强调的所谓正确手型、就是从特定阶段意义上广讲的一般概念,不可视为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东西。我们希望家长们了解这一点因为,我们希望大家不要把某种手型,或者说某种基本手型视为一种绝对的东西,认为只有某一种手型才是正确的。不应同正确手型的概念混淆或对立起来。这种概念的区分非常重要。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再回过头来具体地讲正确的基本手型的基本要求,就不至于产生误解和形成错误概念了。</span><span> </span><p class="5"><span> 手型的基本要点:</span><span> 1</span><span>、手指自然弯曲、同手掌</span><span>&mdash;</span><span>起构成</span><span>&mdash;</span><span>一个半圆形,呈空握球状球状;</span><span> </span><p class="MsoNormal"><span> 2</span><span>、掌骨关节</span><span>(</span><span>通常称第三关节</span><span>)</span><span>及所有手指关节都应凸起。应避免和纠正最易出现的手指第一关节和第三关节</span><span>(</span><span>指掌关节</span><span>)</span><span>塌陷呈凹状;</span><p class="MsoNormal"><span> 3</span><span>、手指应自然分开原则上刚好</span><span>&mdash;</span><span>个指头对准</span><span>&mdash;</span><span>个琴键;</span><p class="MsoNormal"><span> 4</span><span>、整只手</span><span>(</span><span>从整个前臂到手</span><span>)</span><span>应以水平位置摆在琴键上、应使手指摆正,与琴键排列平行、大指应同样放在琴键上面;</span><p class="MsoNormal"><span> 5</span><span>、手指触键的基本位置应取在白键与黑键距离的约三分之一处。当触按黑键时,整只手应向黑键位置前挪,手指应弹奏在黑键前端位置。</span><p class="MsoNormal"><span> 法国著名钢琴家玛格丽特&middot;隆说:</span><span>&ldquo;</span><span>人的手特别理想地适合于弹奏琴。</span><span>&rdquo;</span><span>反过来也可以说,这是由于钢琴的设计制作特别适应了人手的自然条件。不足吗</span><span>?</span><span>将</span><span>&mdash;</span><span>支文完全放松的于放上琴键、几乎就是我们上面所述的基本手型形状。这实际上仅仅足</span><span>&mdash;</span><span>种非常自然的适应。我们不必把弹钢琴的基本手型看成时太困难的事。不良手型的形成与纠正放松的双手摆上琴键就八九不离十的符合基本手型形状,但正确手型并非仅指</span><span>&mdash;</span><span>种静止的外形,它包含了在弹奏过程中、要能够利用正确手型创造的科学合理条件来操作弹奏动作和运用力量。它还要求弹奏钢琴的正确手型内部具有必须的手的张力、手指的支撑力和手指正确的挥动动作能力等。这样,运用正确基本手型进行弹奏当然就不会像摆</span><span>&mdash;</span><span>个手型样子那么容易了。幼儿术经训练的柔弱小手在不具备弹奏需要的肌肉能力时、极易形成弹奏手型的不良姿势和不良动作习惯。对种种不良手型。不在此一一例举。概括起来。不良的手型主要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span><span>&mdash;</span><span>是指甲关节</span><span>(</span><span>通常称第</span><span>&mdash;</span><span>关节</span><span>)</span><span>和指掌关节塌陷呈凹状,这个问题的主要危害足影响力的传导、不能获得正确的发音、以后会影响到手指快速跑动;二是出于弱指的软弱使它们在站立和弹奏时会产中某些手指的多余动作和多余紧张。它可能表现为某些手指相互依靠、或某些手指伸直、卷曲等。这会直接影响正常弹奏,造成弹奏的不均匀、僵直中硬和能量的浪费。纠正不良手型主要依靠加强手指的独立支撑能力来解决。用一个极普通的例子可以说明:凡站立有困难或缺陷的人、走路的姿势必定不正常,出怪相。手指也是一样,只有当肌肉能力发展到每个手指不依赖其他手指帮助而独立支撑,不牵动其他手指产生多余动作和多余紧张而独立动作时、基本手型就形成并真正得到了巩固。</spa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6-1-7 21:14:41 | 只看该作者
好的习惯是养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0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0:21 , Processed in 0.075639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