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huaqf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来推荐一本儿童心理健康的书

 关闭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5-9-24 19:4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5-9-25 16:36:2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5-9-26 10:28:23 | 只看该作者
<span class="normalname"><font color="#000000" size="3">毛毛妈:我给你发短信了.你先咨询试试.</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5-9-26 10:39:15 | 只看该作者
[quote=huaqf,2005-09-22 14:13]非常感谢寒风版主的鼓励!关注特殊教育的并不很多,尽我所能,能做点是点吧.<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怎样鼓励孩子?鼓励是改善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的最重要技巧之一。这一技巧的运用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使之成为能正视现实,克服困难,而不是追求完美主义的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作为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完美无缺,他们的注意力不是放在孩子的行为上,而是放在孩子的错误行为上,总是对孩子的表现不满意,正如有一位家长甩言:&ldquo;孩子一天当中只有极少的时间能让人觉得愉快,大部分时间都让人烦得要死!&rdquo;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孩子而在家长。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家长期望孩子懂礼貌,尊重别人,但他们自己却总是大声训斥孩子,粗暴地对待孩子。他们期望孩子自信,自立,却总是邦孩子做这做那,使孩子觉得自己无能,自卑,没有机会去完成困难的任务。因此,重要的是,家长应该变消极态度为积极态度,在孩子失败或遇到挫折时,变训斥为鼓励,变嘲笑为指导。当然,在具体做时,还应掌握以下几条原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第一, 不要给孩子消极的期望。当一个家长要求孩子第二天早晨自己收拾书包时,应该说:&ldquo;我相信你能做到这一点。&rdquo;而不是说:&ldquo;你能做好吗?&rdquo;后一种表示,会使孩子自己也怀疑自己是否有完成这个任务的能力,在具体做的时候就不是努力去做,而是容易气馁,半途而废,招致失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第二, 不要对孩子提出不合理的高标准。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孩子上课能时时刻刻专心听讲,每天都能做到作业本整整齐齐,穿着干干净净,然而,这对于上小学的孩子来说大多数人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家长不能对孩子期望过高,不要使孩子觉得他们始终达不到预想的标准,这样的孩子会过早的失去童真和快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第三, 不要设置双重标准。很多家长对孩子要求很高很严,却对自己用另一套标准。例如,有些家长要求孩子东西从哪里拿的就是放回哪里,可自己却常常乱丢东西,他们要求孩子一回家就做作业和家务,而自己一回家却可以歇一歇,什么也不做。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感到不服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第四, 家长必须学会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他们的缺点。举例来说,当孩子做作业错了几道题后,家长往往不能容忍,他们不是注意到孩子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道题中做对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道,而是紧紧盯住错了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道题,如果家长想帮助孩子进步,又总是着眼于他们的缺点,那就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心。试想一下,如果有人总是在提醒你记住你的缺点,那会怎样?你会有自信心吗?只有当人们认识到自己总体上讲得不错,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进的时候,才可能改善自己的行为。所以,作为家长,对孩子出现错误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出错是每一个正常孩子都会有的事,首先要肯定孩子好的一面,然后再帮助孩子改进不足的一面,让孩子感觉到,错误是应该改正的,错误是能够改正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第五, 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态度,而不是代替干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长对正在洗衣服或做饭的孩子挑三拣四,嫌孩子干得不好,最后干脆自己动手,不让孩子插手了,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越来越懒。家长代办多,会养成孩子好吃懒做,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责任感等诸多问题。因此,当孩子正尝试着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正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家长不要干预,更不要包办代替,因为干预表达了一种暗示:&ldquo;你没有能力把这件事做好。&rdquo;如果孩子请求你帮助他,那你应该有建议的方式表达你的意见,而不是开&ldquo;处方&rdquo;式的,给孩子现成的答案,你可以这样陈述你的意见&ldquo;如果。。。。。,你想想会发生什么呢?&rdquo;&ldquo;你有没有考虑过。。。。。?&rdquo;&ldquo;我发现。。。。很有帮助。&rdquo;等等。如果孩子为了得到你的注意,不愿意独立思考和行动而请求你的帮助时,你就应告诉他,你对他的能力充满信心:&ldquo;你以前就做得很好,所以,你现在也一定能够做好。&rdquo;<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 />只有你相信孩子的时候,孩子才会相信自己。不要总是说:&ldquo;你能做好吗?&rdquo;&ldquo;你要是做不到怎么办?&rdquo;如果家长不相信孩子,孩子就难以培养出自信心,家长就学会少看孩子的错误,多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就机敏地指出孩子所做努力的积极的一面。第六<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要重视孩子的贡献,自身价值和优点。要想使孩子感觉良好,就要使他感觉到自己是有用之人,并且知道他们的贡献确实有用,受到重视。很多家长说自己孩子时,总是把他们说得一无是处,在家里又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因为孩子做什么都难以达到父母的高标准。要想使孩子觉得自己有艇,家长应客观地说评价孩子,肯定孩子的长处,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特长为家里做出一份贡献。例如,孩子擦玻璃擦不干净,但擦车可能做得很好;扫地可能扫不干净,但取牛奶买馒头却很麻利。。。。;我们总能发现和培养出孩子做某件事的特长,使这件事成为孩子的&ldquo;专利&rdquo;,常常赞扬他,鼓励他越干越好。这样,孩子当然会为自己在家中的&ldquo;重要位置&rdquo;而感到自豪和自信。第七,鼓励每一个进步,而不是关注最终的成就。家长常常关注孩子的期终考试,却忽视平时的每一个微小进步,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索性不去尝试每一个微小的努力,因为他一下子看不到长远的后果,又缺乏耐心和意志,因此,家长需要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进行鼓励,使他们的直爽行为得到强化。总之,鼓励应着重地内在的评价和个人的贡献,在鼓励中教会孩子接受和认识自己的不足,充满自信,在做贡献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 />[/quot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5-9-26 10:40:21 | 只看该作者
<p class="MsoNormal">三,逐步提高对孩子的要求。既不要急于求成,提出过高的要求,也不要长时间地停留在低水平的要求上。如果你要求孩子做到上课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那么一开始时,孩子能做到认真听讲<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分钟,就给予奖励,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能认真听讲<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分钟给予奖励。每次奖励都要使一个行为持续巩固一段时间,然后再提高要求,这样可以稳步地前进。<p class="MsoNormal">四,定出新的标准后,就不能退回去。孩子有时可能不能一直子适应新的标准这时不要因孩子可怜巴巴的样子而放弃新的要求。如果第一次不能给予奖励,对孩子说:很遗憾,第二天再努力,还有机会得奖,然后让孩子赶快去做。<p class="MsoNormal">五,逐渐取消每日的奖品。孩子的新习惯巩固了之后,不再需要每天给孩子奖励,家长可以这样向孩子解释:&ldquo;今天你做得很好,用不着每天都得奖,可以为你积累起来换一份大奖&rdquo;然后你可以从两天奖励一次变为三天奖励一次,再到一周奖励一次,最后改为不定期的奖励。<p class="MsoNormal">六,用其他的鼓励方式和表扬代替奖励。在孩子的新行为巩固下来后,家长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取代奖励。例如,当孩子养成了在饭桌上用餐的良好举止时,对他的鼓励可以采用带他去一家他喜欢的餐厅吃饭,并在餐桌上对他进行表扬。此帖由 huaqf 在 2005-09-26 10:40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5-9-27 13:06:22 | 只看该作者
4.怎样和孩子沟通?
&quot;这孩子真是有主意!&quot;&quot;这孩子真倔,真不听话!&quot;家长们经常抱怨孩子不愿和家长交谈,即使有交谈,也难以愉快地进行。
父母和孩子能够顺利地交流思想对于相互之间保持良好关系非常重要。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讲出自己的思想感受,这样父母就可以理解和帮助仓他们。同时,父母也希望能用适当的方式而不是顶撞的方式来表达感情,并且接受父母的忠告。
但是,孩子并不是生来就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感情的,也不是一开始就不愿和父母交流。孩子的许多行为都是从父母那里习得的,父母的态度,习惯对孩子的行为方式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我们问家长:&quot;你经常与孩子交流呣?得到的回答常常是:&quot;当然啦,我们经常说,可他一点也不听!&quot;其实,家长所谓的交谈,其中很大一总分是唠叨,提醒,批评,哄骗,威胁,说教,质问,忠告,评论探查,奚落,等等,这些做法不管出发点是多么好,都只是减少而不是增加真正交流的成份,只会使相互间的关系更加紧张和充满敌意。如果你总是板起面孔教训或批评你的朋友,你会从朋友那里得到什么呢?你们的友谊还能维持多久?那么,与朋友之间的关系一定会恶化。
将心比心地想一想,当你心烦意乱的时候,你希望别人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你呢?有时,你会希望有人听你讲话并努力去理解你,接受你的感情,你的孩子难道不会这样想吗?因此,做父母的要学会与孩子交谈的技巧,同时也教会孩子表达自己思想与倾听别人意见的方法。父母同孩子谈话应注意以下原则:
第一,谈话要有针对性。一次谈话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家长不要动不支就摆出一副讲大道理的架式,无论你多么善于讲道理,也无论孩子看一去多么认真地听你讲话,谈话都不能解决所有的行为问题。孩子需要知道他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单靠解释是不够的,很多家长特别喜欢指教或说服孩子,他们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那些理由,意义和原因等等他们认为重要的东西,希望孩子一下子长大成人,事事正确无瑕。其实,这样做一点儿效果也没有,只能使孩子厌烦,变本加厉。最好的做法应该是采用温和的语气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如果孩子已做了什么事,也要明确告诉孩子应受怎样的处罚,不能啰嗦一大篇,干打雷不下雨,孩子想干什么还干什么
此帖由 huaqf 在 2005-09-27 13:08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5-9-28 10:32:24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楼主,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5-9-29 00:44: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潜心修炼?群里的妈妈们都在想你呢。不过,还是听你的。继续努力!我会一直关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5-9-29 08:47:20 | 只看该作者
[quote=寒风独立,2005-09-29 00:44]
呵呵,潜心修炼?群里的妈妈们都在想你呢。不过,还是听你的。继续努力!我会一直关注的。
[/quote]
感谢寒风及群里的妈妈们的惦记!更谢谢你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5-10-14 18:51:5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很受启发。看来,表扬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5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6:58 , Processed in 0.11204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