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莉、茉莉丛书》是我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从新西兰引进的一套儿童读物,是我社2005年的重点图书。我们引进这套书的投资是比较大的,相应承担的市场风险也是比较大的。对于我们的决定,很多同行是不太理解的,在这样一个盗版书猖獗,伪书横行的年头,花这么多钱引进一套儿童读物,值得吗?找几个人把公共版权的图书包装一下,不就可以卖钱了吗?托个人在国外买套书,模仿着画一下不也可以堂而皇之地上市吗?就算正版引进版权,为什么不引进目前市场上卖得正火的科幻、探险、刺激的那种儿童读物,偏偏要引进这样一套反映儿童生活、培养儿童品质观念的《米莉、茉莉丛书》呢?
事实上,这些问题,我们在决策引进这套《米莉、茉莉丛书》的过程中都思考过,还进行过激烈的辩论。我们最终决策引进这套《米莉、茉莉丛书》,是基于以下这样一些考虑: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我们中国人是最关心孩子教育的,中国的家长是为孩子操心最多的家长,但是,国内市场上却非常缺乏满足家长需要的、富于时代特色的优秀儿童读物,就我们视野所及,《米莉、茉莉丛书》应该是国内第一套同步引进的国际儿童教育读物;
我们的世界正在急剧变小,我们的孩子们一定会有更多的国际交往的机会,和全世界的同龄伙伴共享同样的精神食粮,将为他们的国际交往打下好的基础;
我们认为《米莉、茉莉丛书》是一套非常优秀的儿童读物,我们有责任把她介绍给我们的孩子们。
《米莉,茉莉丛书》是新西兰作家吉尔·比特(Gill Pittar)专为四岁至八岁的孩子创作的一套儿童读物。以米莉和茉莉这两个不同肤色的小女孩为主人公,作者讲述了她们与不同族群、多元文化背景的朋友们友好相处的故事。丛书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主题,一个内在的培养目标。在这些以新西兰乡村生活为背景的生动有趣的故事中,作者希望能够培养孩子们自信、自尊、坚强、勇敢、诚实的个性,并让孩子们逐步了解各种共同生活、和谐共处的能力和素质,如忠诚、责任、信任、宽容、相互尊重、接受差异、爱护自然、不欺凌弱小、辨别危险等等。作者认为,这些个性和素质,对于即将共同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中的世界各地不同族群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她说:“我想要传递这样一种信念,即:我们看起来不一样,但我们心是相通的。”
作家吉尔·比特的理念在画家克莉斯·莫瑞(Cris Morrell)的帮助下得以体现乃至升华。吉尔·比特的创作理念引起她的共鸣,激发了她的创造力和纪律感,让她为绘制《米莉,茉莉丛书》倾注了全部热情。她为《米莉,茉莉丛书》创作的画面线条简单,色彩鲜艳,人物表情生动,非常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能够激发孩子丰富的想像力。
作家吉尔·比特和画家克莉斯·莫瑞的创作理念和辛勤劳动得到了应有的回报。《米莉茉莉丛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市场的不同凡响的认可和欢迎。
在短短的三年里,已经有104个国家以24种语言出版发行了该系列丛书。《米莉茉莉丛书》的迅速走红畅销,被称之为世界童书出版界的“米莉茉莉现象”。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儿童书市场,一套以教育观念为追求,而不是以惊险刺激为特色的儿童读物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非常不容易的。
《米莉茉莉丛书》是一套优秀的国际儿童教育读物,但是,这套丛书是否符合我们国家的国情呢?能否得到我们中国家长和老师们的认可呢?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更是祖父母的掌上明珠。“听话”就是好孩子,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大人,甚至要求孩子“卧冰求鱼”、“割骨疗亲”等传统教育观念基本上已经失去效用。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智育第一,拔苗助长,要求孩子两岁背唐诗,三岁学写字,恨不得十岁就送进耶鲁、哈佛,忽视孩子的性格教育和情感教育,酿成很多家庭和社会的悲剧;也有很多家长过分溺爱、纵容孩子,要星星给星星,要月亮给月亮,这些孩子长大后,往往责任意识淡漠、社会交往能力差,也很难取得出色的成就、享受成功快乐的人生。
根据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发展趋势预测,再过10年,到2015年,中国人的平均年龄将达到44岁,我国将很快步入老龄化社会。现在备受关爱的这一代孩子,长大后将成为责任最重的一代人,现在他们一个人享受六个人的呵护,将来他们将一个人赡养六个人。奢望一代从小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意识、不懂得关心体谅的人长大后能够立即成为中国社会的脊梁,显然是不现实的。
同时,随着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我们的孩子们肯定将生活在一个更加国际化的社会,是否具备国际交往的能力,将成为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更重要的因素。但国际交往的能力不仅仅是外语水平,还包括对文化心理、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方面的理解和把握。
因此,清理我们教育观念上的诸多误区,重新定义新世纪的“好孩子”的内涵,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当我们把共性、听话、纪律、服从作为“好孩子”的主要标准的时候,孩子的个性、特色、进取心、创造力容易被抹杀,容易导致小绵羊、小老人、乖孩子现象。当我们重视个性、差异,鼓励进取、创造的时候,很多孩子自私、任性、骄傲、孤僻的问题又会多起来。那么,有没有可能在这两者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呢?我认为是可能的,这就是《米莉、茉莉丛书》所倡导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和谐共存的理念。
我认为米莉茉莉格言“我们看起来不一样,但我们心是相通的”蕴涵的正是这样一种理念: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发展个性、自我实现对每一个人来说,既是权利,也是责任;虽然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但人与人之间是有很多共同点的,是可以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每个人在发展自己个性的同时要尊重别人的权利,宽容别人的差异性,大家共同组成一个丰富多彩、和谐美好的社会。
在倡导儿童个性、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鼓励儿童积极、勇敢的进取心方面,《米莉、茉莉丛书》保持了西方儿童读物的一贯的风格。
比如《你是特别的》一书,讲的是米莉和茉莉帮助一只小天竺鼠建立自信心的故事。花园里住着天竺鼠一家人,天竺鼠妈妈知道每一只小天竺鼠名字的故事——除了参宿四。这让参宿四非常伤心。一次偶然的机会,米莉和茉莉发现了参宿四名字的故事,她们赶快跑去告诉天竺鼠妈妈。当参宿四知道自己的名字是天上最闪亮的一颗星星时,他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奇妙的感觉,他感觉自己是最特别的。
又比如《米莉、茉莉和小乔伊》一书,讲的是米莉和米莉与小乔伊相互激励的故事。小乔伊是一个非常乖的孩子,他对谁都非常友好,非常喜欢笑,也非常招大家喜欢,但是,他什么都不喜欢做,除了吃饭和睡觉。有一天,小乔伊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他决心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他和米莉、茉莉一起制订了严格的锻炼计划。
另外,还有《亨利就是亨利》讲的是有个性的亨利的故事,《野兔比利》讲的是野兔比利不甘人后,刻苦训练,终于取得赛跑冠军的故事,等等。
我认为,鼓励孩子积极、勇敢、向上的个性,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于我们中国的孩子们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虽然我们已经意识到尊重个性的重要性,但几千年的传统惯性的改变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我们很多成年人仍然在不知不觉中做着很多压制、强迫孩子的事情。如前所述,如今的孩子们长大后将承担非常重的社会责任,还要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坚强的个性、坚定的自信心、积极勇敢的进取心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米莉、茉莉丛书》最大的特色还在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共同生活的素质方面。
比如《米莉、茉莉和万万网》,讲的是一只名叫万万网的友好的蜘蛛的故事。它通过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告诉米莉和茉莉一个很深刻的道理:“试着穿一穿别人的鞋子,就能理解别人的感受,就能把偏见和歧视踩在脚下。”
如今,电脑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很多家长都很担心电脑网络对孩子的影响。怎么办呢?重新把孩子隔离封闭起来恐怕是不现实的,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脆弱。有没有可能教给他们一些网络的伦理规则,让他们学会既保护自己、又不伤害别人的本领呢?《米莉、茉莉丛书》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再比如《新同学阿尔法》,讲的是米莉和茉莉班上来了一个新同学,这个叫阿尔法的同学是一个难民,阿尔法非常奇怪,他没有鞋子,也从不梳头,他没有书包,也没有游泳衣,无论干什么,总穿着那条黑色的短裤。他没有宠物,也没有特别的爱好,他不哭也不笑,并且从不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感受。但米莉和茉莉非常喜欢阿尔法,主动带着他干这干那,她们发现阿尔法身上有很多优点。到了学期末,阿尔法赢得了全面优秀奖,他终于裂开嘴笑了。 在个性培养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之外,《米莉、茉莉丛书》中有很多故事是针对孩子们生活中的其他问题的。比如,养成好习惯、讲究卫生、控制情绪、识别危险、爱护自然,等等。
必须说明的是,所有这些主题,都是蕴涵在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之中的,这些故事,配上克莉斯·莫瑞生动幽默的插图,能够吸引孩子阅读的兴趣,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带他们进入米莉和茉莉的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世界。
为了让我们的孩子们更容易理解《米莉、茉莉丛书》,在北师大教育专家的帮助下,依据文字和内容的难度,我们把总共48本(分8辑)的丛书分成两个难度等级,把前4辑定位在4-6岁儿童,后4辑定位在6-8岁儿童。为了保持丛书的原汁原味,我们保留了丛书的英语原文。另外,为了方便老师和家长辅导孩子读书,鼓励更多的家长和老师陪同孩子一起读书的习惯,丛书为每一本书编排了“阅读指导”。
我们相信,我们的孩子们会喜欢《米莉、茉莉丛书》的,在这个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世界里,他们能变得更加自信、勇敢,更有个性,也会更加宽容,更加开朗,学会共同生活的技巧,体会国际交往的经验,成为新世纪自信、自强、有世界眼光的新一代中国人。
我们也相信,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们在陪同孩子们一起阅读《米莉、茉莉丛书》的过程中,也能暂时忘掉生活中的诸多烦恼,在这个丰富多彩而又天真美好的世界里与孩子一同体验成长的快乐,深入地思考教书育人、为人父母的一些基本问题,以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为米莉茉莉丛书责任编辑)
[ 本帖最后由 江湖 于 2007-4-7 17:1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