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372|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迷茫的母亲想知道现在上学前应该学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9-8 08:29: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surprised.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9-8 13:45:28 | 只看该作者
先说说孩子的特点吧,知己知彼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9-8 14:09:26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60" border="0"><tr><font color="#05006c">谈大班幼儿的入学前准备</tr><tr><td><hr /></td></tr><tr><td align="center" height="20">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2日 08:49 <font color="#a20010">快乐天地</td></tr><tr><td height="15"></td></tr><tr><td class="l17"><font>  一、做好上小学的心理准备 从幼儿园生活到小学学习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大的转折,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心理准备比如,与孩子聊天时有意识地聊一聊小学校的事情,要由衷地祝贺孩子长大了,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从家长的中吻中感受成长的自豪,从而增强自信心,内心产生羡慕小学生、想当小学生的愿望。家长在特别注意的是,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如:&ldquo;你再不听话,让学校的老师管你。&rdquo;&ldquo;学校的老师可厉害了。&rdquo;家长这种恐吓的话会造成孩子对上学的恐惧感,产生心理压力。  二、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学校的学习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生活护理是很精细的,孩子的学习也是在游戏中进行的,一天的生活是松散型的。而上小学以后,学习的模式成为课堂教学,课间休息时要自己整理书本,自己喝水,自己上厕所等,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决。因此,家长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再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要慢慢地学会生存、生活、学习和劳动。  三 、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简单劳动的能力 在入小学前的这一段时间里,家长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在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逐渐减少父母或其它成人的照顾,也就是说要学会生存。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学会自己铺床叠被,自己起床,脱穿衣服、鞋、袜,学会洗脸、洗脚、漱口、刷牙,自己大小便,学会摆放、洗涮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等。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擦桌椅,会自己取放玩具、图书、其它用具等。  四、孩子学习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 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学会削铅笔、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工具,并能按老师的要求制作简单的玩教具等。经常听到家长说:孩子不会整理书包,书包里乱得像&ldquo;纸篓&rdquo;,家长只好每天帮他整理书包。小学生这种毛病形成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学前期家长包办一切,未能培养起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在上学前的这段时间里,家长要让孩子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书包和生活用品等,以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五、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 培养孩子有意注意很重要,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往往并非智力落后,而是由于注意力涣散,精神集中不起来,我们知道,对于学生来讲,听讲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在上学初期不能形成良好的听讲习惯,对他以后的学习生涯会千万很大困难。因此,家长要在学前期多与孩子一起看看书,下下棋,玩玩拼图游戏,这些活动都是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进行的,对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很有益处。  六、培养孩子生活规律化 幼儿园的生活相对来说比较松散,孩子来园时间虽然有要求,但也不是很严格,这主要是从方便家长的角度考虑的。但是,孩子即将上小学开始正规的学习生活了,那么,从现在开始,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做好,什么时间不该做什么事情,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如该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收拾利索才能去看电视和玩。要让孩子早起、早睡,按时吃饭的习惯,使生活有规律忙适应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节律。  七、要让孩子学会承受挫折、学会忍耐、分享、合作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既然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就必须培养孩子随挫折的能力。比如,在学校里,因为某种原因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之间产生了摩擦,因自理能力的欠缺遭遇尴尬而受到同学嘲笑等等,这些小挫折都是有可能遇到的,怎么办?学会随要让孩子知道,谁都会遇到这些事情,爸爸妈妈小的时候也遇到过这些事情,它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必太在意。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有越来越多的同伴,要让孩子慢慢懂得,与同伴相片要学会分享、合作,不可能凡事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几乎每个孩子都是在一大堆成人的簇拥下成长起来的,分享、合作的意识普遍较差,这不是孩子的过错,而是客观环境造成的。因此,我们成人要尽早明白这个道理,在平时制造一些机会,培养孩子的忍耐、分享和合作能力。比如:晚上,孩子看完动画片还想看,家长要制止他,告诉他今天不可以看了,明天再看;吃东西时要想到别人,要与家中的其他人一起吃等等。  总之,家长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教育,不是仅仅指提前教会他们汉语拼音,让他们多认识几个字,会算几道算术题,而应从心理、情感、自理等方面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的培养和教育。</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9-8 14:10:15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60" border="0"><tr><font color="#05006c">入学准备应该准备些什么</tr><tr><td><hr /></td></tr><tr><td align="center" height="20">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 07:02 <font color="#a20010">北京21世纪实验幼儿园</td></tr><tr><td height="15"></td></tr><tr><td class="l17"><font>  家长的困惑:  家长A:&ldquo;孩子要进入小学了,我们家长想提前帮孩子做一些准备,可是又感觉无从做起,心里挺着急的。&rdquo;  家长B:&ldquo;我们孩子现在能做30以内的加减法,还会认识许多汉字,这样进入小学没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r><td><!--ADS:begin=PDPS000000000799:{691041D5-BB50-42B8-800F-BF4DE8865878}--><!--BF4DE8865878--><!--$$ nwy/2005-6-10 ~ 2005-6-10/A $--><!--ADS:end--></td></tr></table>问题了吧!&rdquo;  家长C:&ldquo;在幼儿园孩子玩的时间长,可到了小学要连续地上课,孩子能适应的了吗?。&rdquo;  家长D:&ldquo;孩子不喜欢上学,一说到上学就不高兴去,怎么办呀?&rdquo;  相关链接:  1、入学准备的核心是什么?  对于幼儿入学前应做哪些准备,存在几个比较片面的观点:有的人认为&ldquo;准备&rdquo;是物质方面的准备,如准备好书包、文具等;也有相当多的教师及家长认为:幼儿入学准备应是提前让幼儿学习一部分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如认拼音、做数学题等,以为这样可减少幼儿入学后的学习难度和学习量,幼儿能较快地适应小学学习。但是&ldquo;幼小衔接&rdquo;(国家教委&ldquo;八五&rdquo;重点科研课题)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幼儿入学后学习感到困难的真正原因是幼儿能力发展水平低,即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差。表现为学生对小学的学习内容──符号学习(文字,拼音、数字均为符号)感到听不懂、不理解、没掌握。第二,幼儿入学准备不足的另一个方面是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得差,即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发展水平低,这直接导致一部分幼儿入学后不能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等。(人民教育出版社)   2、怎样才算幼小衔接好了呢?  检测的敏感指标可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ldquo;学习感兴趣&rdquo;,即对学习内容本身充满着好奇和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懂就问;二是&ldquo;活动能合群&rdquo;,就是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能与家人、亲友、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三是&ldquo;生活有条理&rdquo;,也就是能独立自主地安排妥帖包括学习在内的基本生活起居,不必大人催着、盯着才去完成。(摘自《幼儿教育》)  3、孩子能提早入学吗?  最好不要提前入学。因为孩子的发展除智力的因素外,还有身体的因素,单纯以一方面的因素决定孩子的入学时间,是不妥的。如果孩子的身体很高大,但身体动作的协调性较差,即使上小学,仍然会与其他同学产生差异。有些孩子虽然认识很多字,但其思维方式仍以动作、形象为主,上了小学,数学等方面的学习就会出现不适应。提早入学的最大不利是:孩子的发展在原有的年龄段是较好的,但跃一级台阶后,就成为发展一般甚至较差的,这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压力,产生&quot;我不如别人,我真笨&quot;的感受,时间长了,自信心就会降低或丧失,以后,恶性循环。(崔利玲)   4、怎样帮孩子适应小学的作息规律?   在入学前几个月,可以按照小学的时间表为孩子列出一份作息计划,例如,早睡早起,家长最好能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从7月开始,可逐渐安排孩子进行午间活动,让他(她)习惯不午睡;家长每天晚饭后都要看报,可让孩子看自己喜欢的书,孩子上学后,很自然就习惯了晚上做家庭作业。(厦门晚报)  幼儿园的建议:  进入小学前,要帮助孩子在四个方面做一些准备:第一,情感方面。通过谈话、参观小学等活动帮助孩子喜欢小学,避免使用&ldquo;让小学老师来管你&rdquo;、&ldquo;上小学后看你还怎么玩&rdquo;等负面语言使孩子形成对小学的反感与恐惧。 第二,生活习惯方面。帮助孩子了解小学一日生活,提前作些准备,提高孩子自我照顾和保护的能力。第三,学习习惯与能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接触抽象符号的学习,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比如:记住老师留的作业并能完成)。第四,社会性方面。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  幼儿园会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孩子这四个方面的培养,如:我们会组织大班孩子参观小学,和小学生一起活动;让孩子自己整理衣物、用品、书包;进行安全教育;延长集体活动的时间,尽量与小学接轨;发展幼儿空间及方位知觉,让幼儿在活动中分辨上、下、左、右;教认&ldquo;田字格&rdquo;、&ldquo;四线格&rdquo;,做判定方位的练习;加强幼儿手的小肌肉协调性的训练,培养正确的执笔姿势。通过绘画活动,提高幼儿划线条的流畅性,提高对手的控制能力和手眼协调的能力;平时给孩子留一些家庭作业;实行值日生制度,帮孩子形成责任感;教给孩子与人交往的方法、技巧等等。希望家长能够给与支持和配合,也希望我们提供的这些资料能给您一定的帮助。   幼儿从学前大班进入小学,已是一个从学前期进入学龄期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他们要从以游戏为主的活动内容进入以学习为主;从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的约束到必须按照严格的作息时间来约束自己;从没有读写任务到必须做的读写作业。环境的转变,时间的转变,任务、规则的意识的约束等等,都会给幼儿带来一些不适应。  因此,家长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对孩子进行关注,教会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自己整理书包、学具;自己能够根据天气的变化,临时穿脱衣服;接受新的老师,与新的同伴相处能够学会谦让、分享。定时起居等,来适应新的生活节奏和环境的变化。  为了使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家长应该从现在开始就放开幼儿的手脚,不要再包办代替,将包办的&ldquo;爱&rdquo;变为理智的&ldquo;爱&rdquo;,冷静的&ldquo;爱&rdquo;,无私的&ldquo;爱&rdquo;真正为幼儿做一些必要的入学前的准备。</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9-8 14:10:52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31"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valign="bottom" align="center" height="64"><font color="#05286a" size="3"><font color="#016452">做好入学准备,孩子适应得快<font color="#ffffff">2005-8-24 17:12:13 </td></tr><tr><td align="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3%" border="0"><tr><td height="50"><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5" width="97%"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class="td_text" valign="top" align="left" height="280">  9月临近,许多父母都在担心,如何为孩子作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使他能顺利度过入学的难关。专家表示:父母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准备&mdash;&mdash;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    一、物质准备    在家,父母可以为孩子创建一个属于他学习的空间,一张写字台、一盏台灯、书包、文具等,还要为孩子多准备看图认字的书和拼音卡片,平时让孩子多动一动、多看一看、让幼儿感兴趣。    二、精神准备    这是最重要也是最难把握的,它包括两个方面:父母的准备与孩子的准备。    &middot;父母的心理准备:孩子上学与上幼儿园不同,要多给他们讲道理,最好带他们到学校看一看,培养孩子良好的常规习惯,要从心理上重视起来,和他们共同完成,但不能是包办代替,要起到指导,提醒,鼓励的作用。    &middot;孩子的精神准备:但不论怎样准备,都不应脱离以下四个方面: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身体方面和自我服务能力。    智力因素的准备    入小学后,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学习,这需要智力的参与,智力因素的准备情况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接受能力,如果智力水平高则接受能力强,智力水平低则接受能力弱。智力因素中又是注意力,观察力,方位知觉,语言能力,思想能力最为重要。    1、注意力:在学习活动中,即需要儿童具有稳定的注意力,又需要儿童能够灵活地转移注意力,使得他的思维方向始终跟着老师,但无疑对孩子这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父母和老师配合起来,不断地训练和培养。    2、观察力:汉字中有许多形近字,如:晴,睛,情,请,清,倩&hellip;&hellip;它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即:能够敏锐地观察到字与字之间的差别,把它们分辨得很清楚,如果不能够,那么就会在形近字中间发生混淆。    3、方位知觉:不论汉字,字母或是数字,每一个符号都有严格的方位规定,厂字不能写反了,而且汉字中的合体字更给孩子的方位知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在这方面不做好准备,就会出现汉字左右部首乱套的现象。    4、语言能力:语言能力中准确,清楚的发音能力是首要的,这是因为字母,文字和语言之间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如果某儿童发音不准,那么在学习读写过程中他会比别人更多一层困难。    另外,语言能力中语言理解能力也十分重要,现在我国正把语言视为我们教研的项目,因为小学教师的语言与幼儿园教师的语言有本质的不同,小学教师的语言是逻辑性较强,非生活化的语言,语言的内容是传授知识,这种语言要比幼儿教师的语言难理解得多,如果儿童语言理解能力不强,那么他将很难听得懂教师的讲课内容。语言理解能力的高低和儿童掌握的词汇数量有直接联系。除此之外,语言能力中语言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相当重要。    5、数学能力:数学能力中要求儿童:有连续量的概念;认识数字,知道数字和量之间的对应关系;C,会比较数之间的大小;D,知识基数和序数之间的区别;E,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知道整体可以被分解为部分,部分可以组成整体。    6、思维能力:这时的儿童应有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萌芽,因为学习过程本质上是利用符号建立一系列条件反射的过程,它具有抽象性的特点。  非智力因素的准备    在儿童上学之前,应让他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向往上学;还应有较强的自信心,独立性,自认为能够把学习搞好;他还应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坚持性,因为学习是一件比较枯燥,劳累的事情;同时他还应具有规则和任务意识,学习活动有许多规则,如:字的读音规定,字的图形规定,写字时笔划的方向和笔顺,数字的实际意义等,这些规则必须遵守。另外,上学学习是国家对每一个儿童提出的任务,儿童必须按质,按量地完成这个任务,具体到每一天就是完成作业。    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儿童相比,交往对象有变化。在幼儿园幼儿较多地由教师照顾,交往频率较高,入小学后,教师与儿童的交往方式主要是传授知识,这就需要儿童会和同伴交往,同时,如果儿童不能和同伴友好相处,不被别人所接纳,也会引起他惧怕上学的情绪。    身体准备    儿童上小学后普遍感到疲劳,困倦,这是因为他们的脑力活动增多,脑内耗氧量加大所致,所以,初入学的儿童有易生病的现象,因此,这时儿童应具有健康,强壮的身体,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除此之外,儿童还应有较强的小肌肉控制能力,如果这方面发展不好,儿童手对笔的控制能力会很差。    自我服务能力    儿童入学后,许多事情要孩子自己照顾自己,如:自己走去上学,鞋带开了自己系,下雨则自己打伞,自己削铅笔,自己背书包,按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天气热了知道脱一件衣服,天气冷了知道多穿一件衣服等,这些都需要儿童有自我服务的能力。    还有,儿童入学前应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握笔,有正确的坐姿,会正确地阅读,认识页数等。    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父母和老师运用多种方法合理,科学地教会他们,对于个别&ldquo;困难户&rdquo;,还要不断鼓励和正确地引导他们。    由此可见,儿童入学前的准备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任务,这需要父母和幼儿园老师有十分明确的目标意识和准备意识,及时地为儿童入学作好准备工作,使他们能够愉快地,顺利地度过初入小学的不适应阶段,在小学里健康、幸福地成长。</td></tr></table></td></tr></table></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9-8 14:11:35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2%" border="0"><tr><td align="center" width="100%"><font>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准备 </td></tr><tr><td align="center" width="100%" height="15"><img src="http://www.qzwb.com/img/white.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td></tr><tr><td width="100%" height="1"><img src="http://www.qzwb.com/img/white.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td></tr><tr><td width="100%" height="1"><img src="http://www.qzwb.com/img/white.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td></tr><tr><td align="center" width="100%" height="20"><div align="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font color="#ffffff">http://www.qzwb.com</td><td width="8"></td><td><font color="#ffffff">2005年08月25日 00:00:00 </td><td width="8"></td><td><font color="#ffffff">来源:泉州晚报</td><td>[url=http://java script&#58; d=document;t=d.selection?(d.selection.type!='None'?d.selection.createRange().text:'')d.getSelection?d.getSelection():'');void(keyit=window.open('http://www.365key.com/storeit.aspx?t='+escape(d.title)+'&u='+escape(d.location.href)+'&c='+escape(t),'keyit','scrollbars=no,width=475,height=575,left=75,top=20,status=no,resizable=yes'));keyit.focus();]<font color=\"#ffffff\">收藏此页到365Key[/url] </td></tr></table></div></td></tr><tr><td width="100%" height="15"><img src="http://www.qzwb.com/img/white.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td></tr><tr><td width="100%"><div align="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width="100%"><font><!--enpcontent-->  过惯幼儿园的孩子进入学校会面临许多困难。如果未做好上学前的准备工作,有的孩子可能高高兴兴上学,回家时却垂头丧气,感到上学不自由,干脆不愿意上学。那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好上学前的准备工作呢?为此,记者采访了泉州第三实验小学赖老师。   赖老师介绍,幼儿教育属于学前教育,主要以游戏为主,不考试,没有作业;小学属于学龄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有平时考查,学期考试,有作业(包括课堂作业)。作息时间也不一样。幼儿园每节课最长25分钟,没有上下课的铃声,不一定很准时,而小学每一节课都是40分钟,每节课都准时上课准时下课。因此,家长要注意训练孩子多方面的心理素质和能力。   首先,要训练孩子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以适应较长的上课时间。比如家长可以在他画完一张画后让他紧接着再画一张比这一张更好看的,然后给予奖励。此外家长还应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在入学前的暑假期间,就要试着让孩子执行上学时的作息制度,以使孩子逐渐适应和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其次,从生活中那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ldquo;三心&rdquo;&mdash;&mdash;&mdash;学习责任心、进取心和恒心。比如,在生活中,有意识地交待他在一定时间内做力所能及的小事,然后一定要跟踪他是否完成。及时完成给予表扬、奖励。无法按时完成则应了解原因,提出要求。鼓励他去做。这里要强调的是按时。这样有意识地训练,久而久之,孩子的责任心就培养出来了。然后,在即将进入小学之际,家长要让他觉得上小学,每天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其他任务,受老师表扬是很神圣、很了不起的,让他把生活中养成的责任心自然而然地迁移到学习中来。   再次,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家长要在孩子身上确确实实体现&ldquo;自己的事情自己做&rdquo;这句话。比如书包一定得让他自己整理,什么东西放什么地方要有规律,长期坚持下去。每天晚上休息前,一定要把老师交待明天要带的书、作业本、学习用品整理完毕,才能上床睡觉。另外,生活中诸如穿衣、洗脸、刷牙、吃饭等自理能力也要重视培养。要训练孩子做事快的动手能力。这里强调一个&ldquo;快&rdquo;字。要让孩子把学习课本知识的时间尽量节省下来,然后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另外去多看课外书,或者学一种技能,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回避孩子一个又一个的&ldquo;为什么&rdquo;。孩子平时的一些稀奇古怪的举动,实际上正埋藏着创造的潜力和宝藏,应该保护、挖掘而不是扼杀、践踏。此外还要重视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其他能力的培养。   有的家长问,要不要提前教给孩子小学知识?赖老师认为,提前教给孩子小学知识弊大于利。提前学习非但不能让孩子领先一步,反而会让孩子对上课感到不新鲜,进而让他在课堂上养成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或讲话、开小差等坏习惯,贻害无穷。   总而言之,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个衔接过程中,家长们注重的不是知识的传授,而应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各方面习惯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记者李雅琴实习生李瑜 </td></tr></table></div></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9-8 14:12:12 | 只看该作者
<table width="98%" border="0"><tr><td class="ftitle" align="center">小学入学准备不完全手册之物质篇</td></tr><tr><td class="fsubtitle" align="center"></td></tr><tr><td class="fwriter" align="center"></td></tr></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8%" border="0"><tr><td colspan="3"><img src="http://edu.people.com.cn/img/newcontent2005/spacer.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td></tr><tr><td class="t12l14bl" width="3%" height="25"></td><td class="t12l14bl" valign="top" width="42%">2005年08月23日10:11</td><td class="t12l14bl" valign="top" align="center" width="55%">【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td></tr></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5" width="95%" border="0"><tr><td class="fbody"><font><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r><td></td></tr></table>  新学期马上就要开学了,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们就要背起书包,开始全新的生活。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生活方式、活动范围和人际交往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如何让孩子们迈好入学第一步,更好地适应环境?对于家有准小一生的众家长来说,心中不免忐忑。为此,晨报记者专门采访了海华小学校长朱勤、上海实验学校东校校长王玮航等校长及心理辅导老师,用他们丰富的经验,从物质上、心理上、学业上入手,来为准小一生的爸爸妈妈们点拨一二,顺利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如何应付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  【学生适应篇】  多种不良反应如何对症下药  不良反应一:有些孩子不愿意上学,每天进校门前都要抱着妈妈大哭一场,拉着妈妈的衣角不愿放手。还有人找借口,说这里痛,那里不舒服。  [原因]  生活中,有的家长喜欢拿老师吓唬孩子,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ldquo;再不听话,就让老师把你关起来&rdquo;,其实,这样很不利于孩子进步。  [解决办法]  要让孩子热爱学校和老师。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一般而言,孩子向往小学仅停留在表象:背新书包,穿校服,戴红领巾等。这种入学的愿望虽幼稚但很可贵。家长应当保护这种积极性,因势利导,让孩子感到上学是一件光荣的、值得骄傲的事。  不良反应二:面对一大群陌生的孩子,孩子成了个&ldquo;闷葫芦&rdquo;。怕和其他孩子玩耍逗乐,完全是个&ldquo;独行侠&rdquo;。每天在学校,最热衷的是放学,将近放学时眼睛骨碌碌盯住门口,等待下课铃响就冲出去找父母。上学已有一两个星期,在班上还是一个朋友都没有。  [原因]  现在的家庭大部分为独门独户,孩子回到家大门一关,就与外界&ldquo;鸡犬相闻,不相往来&rdquo;。父母忙于工作,给小孩创造的社交活动很少,这样一来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的接触大受限制。当他们进入小学的集体环境中,面对的同学和老师都是陌生人,难免会产生一种孤独感。  [解决办法]  为了让孩子在新环境中不怕生,家长要鼓励他们在住宅区内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多带他们参加集体活动,教导他们交往的本领。目前有些家庭存在教育误区,把小孩困在家里学这学那,这是消极的做法。父母要把小孩放出牢笼,让他们和邻居小孩多沟通。  不良反应三: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孩子会在上课时站起来,在教室后面走一圈,或者在自己的座位上玩书包。  [原因]  教学内容改变了,幼儿园以教养为主,以游戏为主的学习形式,而到了小学后将被正规课程代替,是以学习为主。每节课的时间也不一样,幼儿园一般是20分钟一节课,小学则是35分钟。孩子再也不能像在幼儿园那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须老老实实地坐着。  [解决办法]  现在家长可以训练孩子安静地坐一段时间,时间的长度可以从20分钟慢慢过渡到40分钟。在这段时间内,可以让他看看书,画画,也可以给他讲故事等等,让孩子习惯倾听,这对将来提高他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不良反应四:上课的时候,不积极主动,不愿出声,不举手,老师提问也不回答。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  [原因]  这是孩子思维懒惰的一种表现,不勤于思考。还有些孩子即使会思考,但是怕回答错误,怕出丑,不敢回答。  [解决办法]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给孩子提些&ldquo;开放性问题&rdquo;(即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激发孩子去思考。同时,家长也应积极鼓励孩子主动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的思维过程更复杂,更有难度,长期如此,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但要注意提的问题要符合孩子的生活经验。  不良反应五:孩子一开始对功课有好奇心,可是好奇心过后,就会觉得是种负担,要么不想做,要么很磨蹭,花大量时间在并不困难的功课上。有些孩子对自己要求过高,比如写一个字,如果觉得不满意,会反复擦掉重写。  [原因]  幼儿园里很少会布置作业,即使有,也很少是学习上的。而进入小学后,就是要习惯回家有功课的生活。  [解决办法]  这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mdash;&mdash;&mdash;一开始就给孩子布置一个固定的、安静的区域,让他做功课。应该保证让孩子在他同意的时间和地点做功课。一段时间后,观察一下孩子做功课的习惯,看看有什么问题,并及时做一些调整,找到能让孩子更安心做作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不良反应六:孩子不知道老师到底布置了多少作业,交去的作业经常会比布置的少或者多。  [原因]  小学老师的语速普遍要比幼儿园的老师快,而且对于作业的布置,不会一遍遍的重复,因此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孩子经常会漏记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且小学每个班的人数也多,老师对于孩子的关注肯定不如在幼儿园,而且不再像幼儿园里大家围成半圆坐,师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解决办法]  家长和孩子说话要注意语速,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要循序渐进地提高讲话的速度,现在起就开始训练孩子用笔记一些东西,比如早上起来给孩子布置任务的时候,可以让他记下来。另外要使孩子养成善于提问题的习惯。  不良反应七:经常有学生会在下午的课里打瞌睡甚至睡着。孩子贪睡,不能按时起床,上课迟到。  [原因]  作息时间上有很大的区别,孩子在幼儿园里习惯了天天有午睡的生活,可是,小学就没有那么&ldquo;舒服&rdquo;了,小学没有午睡时间,中午只有短暂的休息时间。小学早上上课时间比幼儿园要早。  [解决办法]  现在家长就应开始试着在家里调整孩子的作息,慢慢减少直至取消午睡时间。找到让孩子按时起床的方法,如用闹钟或轻音乐提醒孩子、早锻炼、适当奖惩等,逐步让孩子适应早睡早起的生活,让他养成按时起床、用餐、学习、游戏、就寝的习惯。  不良反应八:有些孩子中午不吃饭,或者吃从家里带来的零食;经常丢三落四,比如上美术课时忘记带蜡笔。  [原因]  小学里对生活自理能力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比如幼儿园里,孩子吃饭是用勺子,而小学里是要求学生用筷子;去幼儿园,父母可以把孩子送到老师手里后离开,可是小学里一般规定校门口十米或二十米内家长不能送孩子;每天要带去学校的东西也比幼儿园要多。  [解决办法]  从现在开始就训练孩子用筷子自己吃饭;家长要有意识培养孩子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让孩子学会整理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出去时要让他自己拿东西,家长切不可觉得会累着孩子而让孩子什么都不干。  不良反应九:有时候家长有事不能送孩子上、下学,有些孩子就会不去学校,老师和家长一起找才能找到,孩子回答说,自己找不到路。  [原因]  孩子依赖心理很强烈,他认为什么事都有人带着他,他自己用不着去记些什么,还有些孩子从来没一个人走过路,所以一旦独自一人要去学校,就会产生恐惧感。  [解决办法]  认识上学的路线,进而能够自己上下学,是孩子小学生活的目标之一。如果家与学校离得很近,那么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从家步行到学校,边走边告诉孩子走哪条路可以到达学校或者回家,一定要多走几次,这样孩子才记得住。平时让孩子一个人出去买报纸或者拿牛奶,让他一个人走路也不会害怕。在带孩子认识路线的同时,家长还要让孩子记住家里的地址或者是联系电话,以防万一,并加强安全教育。  【家长对策篇】  家长不要对孩子各方面施压  症状之一:言语施压&ldquo;马上就要读小学了,要收骨头了哦&rdquo;&ldquo;小学不像幼儿园,读书很辛苦的哦&rdquo;&hellip;&hellip;类似的言语在一些家中屡见不鲜,虽然说此话的父母出发点各不相同,但是对于孩子来说,造成的后果很可能是相似的。那就是,孩子们会在潜意识里对小学产生畏惧心理,产生不愿意去上学的表现。  [点评]这种做法在开学之前对家长来说是最要不得的,因为无论家长是开玩笑的调侃,还是有意识地给孩子加压,都会给孩子造成小学是可怕的错觉。这对孩子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无论这个新环境是好还是坏都会让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不信任感,导致孩子对入学产生恐惧。  [对策]多多鼓励无所畏惧要多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意识到成为一个小学生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相反是他长大的一种表现。让孩子对入学有一种憧憬和期待,减少孩子对新环境的畏惧感。这样,孩子更容易适应学校的制度和学习氛围。  症状之二:学习施压孩子还未进小学就要求孩子学这学那,进入小学之后将孩子的课余时间全部排满,不是用来学习奥数,就是用来培训英语口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纷纷提前给孩子进行学科教育。  [点评]低年级孩子的学习压力并不大,家长也没有必要过度加压。因为孩子也会有自尊心,家长要善于发掘孩子的优点,通过鼓励教育带动其它薄弱方面的培养。不要给孩子太多学习上的压力,每个孩子情况不一样,家长要区别对待。即使自己的孩子在最开始的学习有点不适应,家长不要急躁,要弄清楚原因后再作判断。  [对策]适当安排勿给压力刚进入小学读书的孩子或多或少会有些不适应的现象产生,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家长陪读会是一个不错的做法。要注意的是,陪读不是监督。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一道学习的这种形式,让孩子学会怎么学习,如何合理地安排利用时间。  症状之三:生活全包只要学习好,其余什么事情都可以别管的做法在如今的4-2-1家庭中屡见不鲜。于是出现了带着保姆去上大学的事情。这对于孩子来说绝非乐事。  [点评]家长的一手全包的做法实不可取。这样长久下去,孩子的责任心无法得到培养,以后踏上社会还是会不适应,让孩子接受一定的生活锻炼是必须的。不能让孩子从小就被&ldquo;只要学习好就什么都好&rdquo;的概念环绕,毕竟学习只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部分。  [对策]顺其自然有意锻炼刚入学的小朋友常常会有各种遗忘事件发生,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心急火燎地给孩子送去。这个时候,应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粗心造成的后果。只有经一事,孩子才能长一智。碰到类似的事情他也会作出自己的判断。  【学前准备篇】  物质与非物质要准备些啥  主要是学习用品的准备。主要有:双肩书包,文具盒功能不要太多,每天有五六支削好的铅笔,还应备好尺、橡皮、卷笔刀和一个16K的垫纸板,以及必要的练习本等文具用品。橡皮最好是绘图用的较软的那种,并教会孩子怎样使用卷笔刀。另外,家长要多准备一些包书用的挂历纸或者专用的包书套。要注意所购买的文具用品都应简单实用,不可过分花哨,以免分散孩子的学习注意力。  非物质准备远比物质准备重要,准备到位了,孩子才能健康开始求学路。记者了解到,每年小学新生入学都会碰到一系列因适应不了环境变化而引起的情绪不良反应,如哭闹不肯上学、胆小自闭不和他人交往、自私自利没有集体观念等。因此非物质方面的准备极为关键,过好这一关,对孩子一年级的学习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都是有益的。</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9-8 14:12:50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65" border="0"><tr><font color="#05006c"><h1>家长和孩子如何作好小学入学准备</h1></tr><tr><td><table border="0"><tr><td width="58" height="55"><img src="http://www.yanhan.com/img/sc/news.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td><td><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8%" border="0"><tr><td width="461" height="21"><font color=\"#0000cc\">资讯前沿 <font color=\"#000000\">http://news.Yanhan.com</td><td colspan="2"></td></tr><tr><td height="21">来源: 2005-8-22 14:34:20 </td><td width="23"><img src="http://www.yanhan.com/img/sc/biz_zui_1.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td><td class="163s" width="60">【去BBS】</td></tr></table></td></tr><tr><td colspan="2" height="1"></td></tr></table></td></tr><tr /><tr><td height="15"></td></tr><tr><td class="l17"><font><!-- 正文 -->再过几天就要开学了,从幼儿园到小学,这是儿童经历的一个重要转折,对儿童的身心将产生重要影响。抓好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关键是要帮助儿童迈好学校生活的第一步,使他们比较快地自觉适应学校生活。    <font color="#0000ff">作好入学准备   孩子要入学了,家长 <table align="left" border="0"><tr><td></td></tr></table>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据《文汇报》报道:家长要给孩子树立&ldquo;上了学我就长大了&rdquo;的观念。孩子上幼儿园时不想去就可以不去,但进小学后,不去上学就会耽误功课。因此,家长要让孩子把上学当成一个转折点,从此不能任性而为了。家长应利用孩子对上学充满渴望的心情,经常给孩子提一些要求,对孩子的一些缺点进行纠正。   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说,就是家长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ldquo;坐得住、听得懂、表达得清&rdquo;。比如看电视时,要求孩子坐下认真地看20分钟,再给孩子提提问题,看看孩子听懂了吗,听听孩子的回答,听他是否表达得清楚,口齿是否伶俐。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让孩子养成定时看书、定时喝水、定时入厕的习惯,这样将有利于让他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家长要引导孩子适应集体生活。校园中儿童的地位不像在家庭中那样,孩子不仅要收敛以自我为中心的作风,还要养成助人为乐、关心集体的品德,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父母不能给孩子灌输&ldquo;不能吃亏&rdquo;的观念,而应教育孩子礼貌待人,让孩子尽快地适应新的集体,这对他们学习兴趣、良好性格的培养都十分有益。   家长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初入学的孩子往往稳定性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当孩子看书写字时,家长应尽量避免在旁大声讲话或看电视,最好坐在孩子身边和他一起看书,既能起到督促作用,又创造了学习气氛。小学一年级不留家庭作业,因此,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并给予辅导。  家长应鼓励孩子与其他同学比一比,但不要过分苛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家长过分看重学习成绩,经常对孩子进行批评指责,容易使儿童产生挫折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家长对孩子要多鼓励,多肯定,多与孩子沟通,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精神。  <font color="#0000ff">谨防三种误区   现在的孩子在智力因素上没有太大差别,差别主要在非智力因素上,这种差异主要是习惯培养造成的。孩子的表现取决于父母的投入,而父母在对待孩子入学这件事上常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家长不够尽责。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找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级或一个好老师,就万事大吉了。尤其是一些事业型的父母,两人工作都很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认为由老师全权代劳就行了,平时也不与老师沟通。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就急了,再打骂孩子,如此教育往往适得其反。   误区二:父母对学校的期望值过高。许多家长给孩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这样做其实是拔苗助长,孩子会感到压力很大,学习起来反而有负担,所以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适度。  误区三:忽视孩子习惯的养成。说到底,孩子的差异是由于家长对孩子习惯的培养造成的。如有的家长在孩子不听话时会说:&ldquo;上了学,让老师管你。&rdquo;这样孩子会对学校产生惧怕感,上学后表现为事事胆小。   <font color="#0000ff">新生三个变化   六七岁的儿童上学了,他们的生活将发生三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主导活动的变化。入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玩,他们常常做游戏,没有任何学习上的压力;入学后主导活动是学,他们的心理发展起了重大变化,游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学习成了最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活动。  二是社会角色的变化。学龄前儿童是贪玩的,是寸步不离成人照看的孩子;一入学就不同了,他们是集体的正式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和班级的一切纪律,如按时上学、认真完成作业等,学生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为学校和班级争取荣誉。所以,一年级小学生看到自己角色的转变又高兴又自豪,家长要十分关注孩子这一心理发展,对&ldquo;入学&rdquo;给予高度重视。  三是人际关系的变化。儿童入学前与家庭成员的依附关系密切,一举一动都是成人指点;入学以后,儿童每天都要离开家长在学校独立生活,这将进一步促进儿童从依附向开始独立生活转化。他们的交往圈子,不再是家庭内有限的几个成员。<font color="#0000ff">   新生三种表现   新生入学要经历三个时期,每个时期的表现各不相同。  第一个时期是兴奋期。儿童入学前心情激动,兴奋得睡不着觉,充满自豪感,都有当个好学生的愿望。  第二个时期是厌倦期。开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新鲜感逐渐消失,加上在学校生活感到纪律上受到了约束,生活上又紧张,学习知识不如想象的那样容易,有一部分学生感到负担重而不想上学。  第三个时期是适应期。开学两个月后,如果学校与家庭教育跟得上,就能使孩子较快地适应并喜爱学校生活。<!--NEWSZW_HZH_BEGIN--><!--NEWSZW_HZH_END--></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5-9-8 14:59:0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了,这么多好心人,早上我的机器有毛病打不上字,所以想说的话没说出来。其实我也认为上学之前得培养孩子自理能力,自立能力。我不主张过早的识字,写字,但我们这里的孩子都会很多呀,认识千字100以内的加减法对答如流,我姑娘就显得差得很多了,9月1日上学前班,别的孩子都会只她不会急得直哭。老师讲得还很快因为别的孩子都会了,不用教。我姑娘还不会写a呢,别的孩子已经学了好几年书法了。老师也对我这个不称职的家长没什么好脸色,告诉回家辅导。真是让我不明白了,反思我自已难道是我错了?难道我的教育有问题?我记得我们上小学哪时候只会查100个数就上学了。现在上学为什么这么高的门砍?问了别的家长也说不教不行呀,小学讲得更快,孩子一开始跟不上就厌学了。不知道现在是家长教还是老师教?而且每天都是4篇作业呀。各位家长们你们家的宝宝上学前班了吗,也这样呀,能说说你们都教什么了,什么时候教的,怎么教的吗。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9-8 15:35:02 | 只看该作者
jmsyyx+2005-09-08 14:59-->引用:jmsyyx @ 2005-09-08 14:59 谢谢了,这么多好心人,早上我的机器有毛病打不上字,所以想说的话没说出来。其实我也认为上学之前得培养孩子自理能力,自立能力。我不主张过早的识字,写字,但我们这里的孩子都会很多呀,认识千字100以内的加减法对答如流,我姑娘就显得差得很多了,9月1日上学前班,别的孩子都会只她不会急得直哭。老师讲得还很快因为别的孩子都会了,不用教。我姑娘还不会写a呢,别的孩子已经学了好几年书法了。老师也对我这个不称职的家长没什么好脸色,告诉回家辅导。真是让我不明白了,反思我自已难道是我错了?难道我的教育有问题?我记得我们上小学哪时候只会查100个数就上学了。现在上学为什么这么高的门砍?问了别的家长也说不教不行呀,小学讲得更快,孩子一开始跟不上就厌学了。不知道现在是家长教还是老师教?而且每天都是4篇作业呀。各位家长们你们家的宝宝上学前班了吗,也这样呀,能说说你们都教什么了,什么时候教的,怎么教的吗。谢谢了。
优势心理我比较认同自然发展的问题,孩子就一定要学这么多东西吗?小孩学过几年书法,就可以成为书法家?学过几年围棋,就一定可以成为九段?学过少林拳就可以横行天下?...事事没有绝对,当学校或者教师具备一种优势心理后,他们对待落后的学生就会出现偏见,如果你是当地政府的首长,这个老师还会这样对待你吗?罗嗦这么多,主要是想说明一个社会风气和心态的问题,了解风气的成因,自己就需要调整自己的位置,使自己适合大的潮流,实现目标的方法很多的,别人报学习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其他的解决办法,只要达到教学目的就可以了。我看,现在学习班成风,主要由于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一些误导造成的,物质丰富了,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在物质的交换下,换来智力的提高。但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全面的发展阶段,学习班的现象类似于大学中的选修课,我不选修也可以毕业,也不见得比其他人差,关键是如何处理这些事情之间的关系...说一千道一万,家长的心血是最重要的,教育已经向引导发展,不是以前的填鸭了,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比孩子多会几道题目要强的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2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8:34 , Processed in 0.091111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