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5268|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推荐好书《为孩子立界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8-29 17:5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给周围很多朋友推荐过这本书,非常的实用。不谦虚地说,我还算是一个好学的妈妈吧,教育孩子的书,只要有人推荐介绍的,或者在图书馆,书店看着不错的,我都会借来买来,努力学习。偏偏老大遇上的是康儿那么一个孩子。有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有点绝望了。康康很固执,做什么就一定要做,动辄哭得惨不忍睹。康康还比较愣,没有安全意识,一个不小心,就摔个跟头或是被什么撞到,康康还胆小,蜗牛都能把他吓得咿哩呜噜的大哭大叫。。。。最重要的是,康康记性非常的好,而且酷爱恶作剧,明明是交待不许可的事情,他会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方式,一次一次的挑战我的忍耐极限,最后让我发狂为止。我不想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想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又想给他建立一些规矩,学会保护自己。。。。更糟糕的是,不久我就有了乐乐,我就要在保证两个孩子都得到足够的爱的同时,也要给他们建立不同的规矩并尽量公平。。。但是。。。。很多的时候,我都感觉比较盲目,完全没有方向。更多的时候,我非常的沮丧,觉得自己教子无方,不够耐心。还好,还好。。。。我最近读了几本非常好的书《按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英文市(different children ,different needs),这本是国内的朋友带来的,也是很不错的一本书,它教给我怎么去了解孩子的天性,真正的去接纳孩子的特点。《为孩子立界限〉,这也是非常棒的一本书,想黑暗中的一丝光线,让我看到前面的希望<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smile.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今天正好看到其他坛子的姐妹也在介绍这本书,就转了一些过来,介绍给大家:http://www.amazon.com/exec/obidos/tg/de...=books&n=507846的中文翻译片断。转过来大家看看。<img src="http://www.wxsj.net/images/emot/00/5.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http://www2.bbsland.com/child/messages/43032.htmlZT:教以規矩成方圓 送交者:丁页2005年8月15日07:36:16于[儿童成长]http://www.bbsland.com  就从这天起,布鲁及爱丽在孩子管教的方法上,作了重大的改变。那天晚上与他们的客人柯博士用餐之后,布鲁正在全神贯注的讲一通很重要的电话,爱丽随着离开去忙着清理,没一会柯博士见她正在收拾他们十四岁孩子的房间,大吃一惊的说: &ldquo;妳这是在作什么呀?&rdquo;他问道。 &ldquo;为儿子收拾房间啊!&rdquo;她回答,却接着问:&ldquo;你为什么如此大惊小怪,脸上满是问号呢?&rdquo; &ldquo;啊!我只是替妳未来的儿媳妇感到难过罢了。&rdquo; 爱丽错愕了片刻走出房间,在走廊上伫立好久,才打破沉寂对柯博士说:&ldquo;我好像从来没想那么远过。&rdquo; [教会孩子不逾矩] 其实没想到那么久远未来的人,真的不只她一个,我们不也都这样吗?单顾眼前,而不见未来,我们一边在培育孩子成熟、教导他们负责任,而另一边却又替他们收拾房间,帮他们赶作业等等,不自觉的与我们的理想背道而驰。 那作父母的到底应当如何教导孩子,传授他们什么,才能引导他们踏上成功之路呢? 多年辅导所堆积的经验,使我领略到问题的症结是在如何教导孩子了解他们的疆界在那里,就好像你家的房地产一样,有一条无形的线画出来,清楚的标明了你的地盘何处止,那也正是隔壁应于该处起。所以一个人能明白他的疆界,就知道如何自律,因此也就能对他自己的情绪、举止及态度等负责。 对子女在这方面的培育并不那么容易,因为没有人生来就明白自己的界线画在那里,为了要教会孩子如何领会他们的角色及责任,作父母的就必须为自己先画出一条细线,然后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去示范如何遵循,来帮助孩子学习,只是说来容易做来难啊! [画出三个疆界] 在这里不妨建议先为你的孩子画出以下三种不同的界线(或法则): 一、种瓜得瓜法则 这个法则是示范&ldquo;后果&rdquo;,只是有人把惩罚误认为就是&ldquo;后果&rdquo;,一般说好比:怒气、责骂、唠叨,什至有时还会威吓的说:&ldquo;&hellip;&hellip;我就不爱你了&hellip;&hellip;&rdquo;。真正的后果是一个教训,例如罚扣零用钱,罚扣玩耍的时间,而且最奏效的就是最心爱哪件,就盯着专扣哪件最管用。原因何在?这种最切实际的后果可以用&ldquo;深痛&rdquo;来比喻,惩罚性的怒骂则是&ldquo;浅痛&rdquo;,以下几种建议供你参考试用: 1)、去了解他们越轨的动机: 许多孩子的行为实际上反映了他们家庭的危机与压力,小自搬家迁移,大至父母离异等等。可以借对话来找出导火线,例如:&ldquo;我希望知道为什么你有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受到什么伤害?心中有什么愤怒?下次如果再有这些事烦扰你,让我们一起研究看看有什么对策。&rdquo; 2)、小错幸免,大罪难逃: 虽然人人都需要弹性及谅解,但是如果对所有的过错都可以套上一个堂皇的借口,久而久之,这些借口就不再是脱罪的说词,而是越矩的合法化的挡箭牌了,所以如果在教之以理,训之以言,诫之以令后,仍然不见效果,就必须处之以罚了。 3)、惩罚与过错需相称: 举几个例子,如果每次吃饭总是拖拖拉拉,对付之道就是那次拖过了头,就没得吃的;如果从不作份内的家事,好玩的事就扣掉几项;如果外出,讲好去那儿,却随兴溜去别的地方,下回就那儿也别想去! 4)、说罚就罚: 孩子愈小,愈必须说罚就罚,不可拖拉,对他们而言,最有效的就是说不可以,就是不可以,绝不妥协;可以罚他们不可以去玩,罚坐,甚至小屁股上轻拍两下,等等。 二、权利与义务画分法则 当我们研究孩子的情绪、态度以及行为时,就发现在他们眼中并没有办法区分什么是&ldquo;不太可能&rdquo;以及&ldquo;非常困难&rdquo;,于是作父母的就夹在权利与义务之间进退两难。 可是孩子们常会把那些自己该尽的一般义务,好像工作、学业,以及对家人或朋友当尽到的责任等等,看作是千斤重担;心里唯一的盘算就是扮出可怜兮兮、眼巴巴的坐等爹娘来营救解围,作父母的这时必须要抵挡这种&ldquo;诱惑&rdquo;,还要更进一步抓住机会教育他们:只有那些远超过他们能力的千斤重担,父母亲才会伸出援手,例如开车接送、赚钱养家以及遇有重大危机等等。而另一方面,更要告诉孩子那些是他们自己该担的担子,好像成绩、行为举止、一般家务等,就非自己担不可。 三、能力分辨法则 我们更盼望孩子们能学会分辨,哪些是他们能力范围内可以控制或左右的事,而哪些不是。 不巧的是大部份孩子弄不清楚,因此苦苦搏斗,总是要左右那些无法控制的(别人),而忽略了左右那可以控制的(自己)。 采用种瓜得瓜,权利与义务画分以及能力分辨三项法则去教你的孩子,实际上等于在他们步向成人之前好好装备他们,在教导的过程中,切记保护好你自己的疆界,还有,别忘了:你只能影响你的孩子,并不能控制左右他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8-29 20:57:26 | 只看该作者
小巫的新书《和孩子划清界限》就谈的也是这方面的问题。

不过新书的书名起得不好,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文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3-27 13:02:46 | 只看该作者
正在看这本书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3-28 11:22:4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了。非常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4-12 23:01:44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学习一下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9-25 17:02:47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学习一下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9-25 17:03:23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学习一下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9-25 17:03:55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学习一下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9-25 17:04:22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学习一下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9-29 01:13:56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学习一下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4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7 16:55 , Processed in 0.384466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