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249|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大学教授批评“知心姐姐”作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8-25 15:4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table width="100%" border="0"><tr align="center"><td colspan="2"><div class="title">大学教授批评&ldquo;知心姐姐&rdquo;作秀</div></td></tr><tr align="center"><td colspan="2"><div class="bt_date">(2004-08-07 14:14:31)</div></td></tr><tr valign="top"><td colspan="2"><div class="bt_content"><font face="宋体">卢勤表示这仅是一家之言,希望厦门读者通过本报《教育周刊》各抒己见 本报讯 (记者吴慧泉)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研所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a name="0">[/url]赵忠心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文章,抨击全国著名&ldquo;知心姐姐&rdquo;卢勤总结和推广的&ldquo;快乐人生三句话&rdquo;。 &ldquo;知心姐姐&rdquo;对此有何回应呢?4日,本报记者拨通了&ldquo;知心姐姐&rdquo;卢勤的手机。卢勤首先表示,她不愿意就此事发表太多看法。她认为,这仅是一家之言,无须太在意,否则就会陷入像媒体炒作明星一样的&ldquo;花边新闻&rdquo;中。 卢勤说,可以肯定的是,长期在高校工作的赵教授并不了解广大少年儿童的心理,更缺乏深入了解少儿工作的实际经验。实际上,对于孩子的品德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找到简单、可操作的方法和途径,而&ldquo;快乐人生三句话&rdquo;是从实践中来,又得到实践验证,特别是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这种教育方法与在高校书斋里总结出来的教育规律有着本质区别。 她专门为家长、孩子们写的《写给年轻妈妈》、《写给世纪父母》、《做人与做事》、《告诉孩子,你真棒》等专著,总发行量高达五六百万册,从另外一方面也很能说明问题。 赵教授的文章见报后,尽管有许多媒体希望采访卢勤,但她都谢绝了。作为本报《教育周刊》的重点特约作者,卢勤算是首次&ldquo;破例&rdquo;有所声明。她特别强调,对于&ldquo;快乐人生三句话&rdquo;的看法,她相信读者自有公论,希望厦门读者通过本报《教育周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u>新闻链接</u><font face="宋体, MS Song">教孩子做人,还是教孩子&ldquo;作秀&rdquo;?<font face="宋体">■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赵忠心 近来,社会广泛流传着一套几乎&ldquo;家喻户晓&rdquo;的&ldquo;快乐人生三句话&rdquo;:面对生活,要微笑着说:太好了!面对困难,要敢于说:我能行!与人相处,要主动说: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 这是某儿童工作者&ldquo;送给孩子们的一份人生礼物&rdquo;。在各地做报告时,她让家长们把这&ldquo;三句话&rdquo;原原本本地传递给孩子们,教孩子们把这&ldquo;三句话&rdquo;作为人生的座右铭。 第一句话:说&ldquo;面对生活&rdquo;,什么样的生活?难道不管面对什么样的生活都要孩子们微笑着说&ldquo;太好了&rdquo;吗?比如,上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考试门门不及格,因违反学校纪律受到公开批评、甚至处分,父母打架、闹分居,家里遇到了自然灾害,父母因违法犯罪被判刑等等。难道面对此类&ldquo;生活&rdquo;,也要&ldquo;微笑着&rdquo;说&ldquo;太好了&rdquo;吗? 第二句话:&ldquo;面对困难&rdquo;,什么样的困难?困难多种多样,有大有小,有难有易。比如说,让小孩子过个公园里的天桥,鼓足勇气是可以做到的。假如让孩子面对体育场上1.5米的跳高横杆,恐怕让孩子说一百遍、一千遍&ldquo;我能行&rdquo;,他也是不可能超越的。 第三句话:与人相处,要主动说: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有的困难,孩子们是可以帮助解决的,比如一个孩子不慎跌倒了,可以把他扶起来;老人过马路有困难,孩子可以搀扶过马路。有的人困难很大,难以克服,就不能随便说&ldquo;我来帮助你&rdquo;。而如果是做不到的事,也要孩子拍着胸脯说&ldquo;我来帮助你&rdquo;,那不是开&ldquo;空头支票&rdquo;吗? 我所列举的事实可能有些极端。但是,孩子们生活中所面临的环境,难以完全预测,类似上述情形是完全有可能遇到的。 在悉尼奥运会上,中国年轻的射击运动员蔡亚林内心默默地说&ldquo;我能行&rdquo;,便一举摘取了奥运会射击金牌。然而,绝对不能说是&ldquo;我能行&rdquo;这一句话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他平时的技术素养,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著名的&ldquo;神枪手&rdquo;。假如随便让一个从来没有训练过射击的年轻人去打奥运会的射击比赛,你让他说多少遍&ldquo;我能行&rdquo;,也不可能拿到金牌。本身就是&ldquo;著名的射击运动员&rdquo;这个条件,是说这句话的必要条件,是说这句话的&ldquo;底气&rdquo;。 话说回来,教小孩子学会这&ldquo;三句话&rdquo;,且能身体力行、躬行实践,的确能给孩子以鼓舞,也有可能给孩子这一段&ldquo;幼年人生&rdquo;带来一些快乐。因为孩子的生活范围有限,平时所遇到的情况也不会像成年人那样纷繁复杂,相对来说解决起来不太困难。而笼统地说这&ldquo;三句话&rdquo;是所有人&ldquo;整个一生&rdquo;的&ldquo;快乐的源泉&rdquo;,那是不科学的,不确切的。 我们是应该教育孩子对生活充满信心,不要悲观失望;遇事要有勇气,不怕困难;要扶危济困,乐于助人。但是,必须要讲究科学,讲究实事求是,讲究求真务实,而不要教孩子虚头巴脑,任意吹牛皮、说空话、说假话。 在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中,提出一些口号、格言、警句,一定要斟酌、斟酌再斟酌,慎重、慎重再慎重。要让孩子树立自信心,不是单单靠&ldquo;口号&rdquo;、&ldquo;格言&rdquo;和&ldquo;警句&rdquo;就能奏效的,而主要是靠修养和实力。古人说:&ldquo;腹有诗书气自华&rdquo;,俗话说:&ldquo;艺高人胆大&rdquo;,俗语还有:&ldquo;没有金刚钻,别揽那瓷器活&rdquo;。这都是唯物主义的思想。要让孩子们增强自信心,还是要通过科学的扎扎实实的培养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的能力、实力和修养。具备了这些条件,自信心自然会有,并且绝不是&ldquo;泡沫&rdquo;的自信心。<font face="宋体">编后 对于&ldquo;知心姐姐&rdquo;卢勤的&ldquo;快乐人生三句话&rdquo;,北师大教授赵忠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那么,厦门的广大读者,您对此又有什么看法?对于当前正在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致信本报教育周刊或通过<a name="2">[/url]电子邮件(whq9@sohu.com),积极参与讨论。<font face="宋体, MS Song">(厦门晚报)</div></td></tr></t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8-29 17:26:11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大家需要更多的理性,认真思考一下教育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9-7 11:28:30 | 只看该作者
父母都有判断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9-8 14:47:43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卢勤说的话是对的:长期在高校工作的赵教授并不了解广大少年儿童的心理,更缺乏深入了解少儿工作的实际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9-8 14:51:51 | 只看该作者
另外,这个教授也太僵化了吧?连我这个做妈妈的都知道不同的时候采用不同的处理,比如教授提到的一些事情:&rdquo;比如,上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考试门门不及格对孩子来说,这不是困难吗?应该说的是&ldquo;我能行&rdquo;,树立能够克服困难的信心,而不是&ldquo;太好了&rdquo;,有什么&ldquo;好&rdqu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9-8 15:08:56 | 只看该作者
唉,这个论坛,不知道怎么中文打了半就总是变成英文了。只好另起一贴。bu xie le ,qiao bu liao han z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9-8 16:13:49 | 只看该作者
  
刘宝宝妈+2005-09-08 15:08-->引用:刘宝宝妈 @ 2005-09-08 15:08 唉,这个论坛,不知道怎么中文打了半就总是变成英文了。只好另起一贴。  bu xie le ,qiao bu liao han zi.
  试试用鼠标在刚才输入的文字后点一下再接着输入汉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9-8 17:36:58 | 只看该作者
这不是明摆着抬杠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9-8 17:43:41 | 只看该作者
好像那个大学教授在作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9-9 11:07:59 | 只看该作者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各取所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0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5 19:04 , Processed in 0.31595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