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笑笑宝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只在乎你(笑宝宝0—5岁记录)

[复制链接]
3651#
发表于 2009-8-11 11:20:15 | 只看该作者
鱼鱼妈,你也别着急,鱼鱼只是稍显矮一点,体重在正常范围内,排除遗传的话,孩子在每个时期发育不一样,有的先长身高,有的是体重,我是这么想得:就那么一点营养补了这里就补不了那里,新月4个月开始出牙,9个月时同时长了9颗牙,但1岁才开始走路,而她哥哥,1岁了还没有出牙,家里都急死了,可牙板很厉害,哥哥10个月就会走路,会说英文单词了。这就是说身体发育有早有晚,我做这些就是让你放心,没啥大不了的。

“因为不走路,所以不饿,不饿,就不吃饭,不吃饭,就长的很瘦弱,”你说这是恶性循环,我给你改动一下“因为没力气,所以不走路,没力气,就想抱,抱得多了就是习惯”这样原因是不是明显了,抱跟吃饭没有多大关系,增大运动量有很多办法,运动多了,饿得就快,吃的多了,就不想让人抱了。

说句不好听的话,你和鱼鱼爸间接的把孩子推给奶奶,鱼鱼就会老缠着奶奶,在爸爸妈妈那里得不到,她就会找老人,这个时候长抱抱,形成习惯,可以很大程度缓解孩子不好的情绪,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做:当鱼鱼让奶奶抱时,你可以把孩子接过来,并不是非要把孩子放到地上,可以和孩子做游戏,让孩子主动喜欢下地走路,比如:有太阳时和孩子玩踩影子,带孩子在路边寻找东西,分散注意力,慢慢走动,然后惊讶的发现,适度的表杨鼓励,让孩子快乐,买个氢气球,一边走,一边弹着玩,这样次数多了,孩子觉得走路比抱有趣,有很多玩的,就不会要求抱,很多时候我们要适应孩子,而不是让孩子适应我们,我们觉得她该走路就非要她走?自从看过《阿信》给我的感触很大,我在对孩子做出某项决定,先从孩子角度想想,她有难度吗?

家庭统一意见是很重要,但先要从自己做起,非要正儿八经和老人说吗?只怕老人嘴上答应,从心底并不接受,你们都当面和老人反着来,示威,老人能接受吗?肯定要吵你们。我弟媳就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她从来不和老人争辩,老的说啥就是啥(说穿了,老的也是很爱孩子的),不对的她纠正孩子,所以在家里任何人管孩子,其他人都不插嘴,到后来就形成习惯了,自觉行动,靠和老人讲是行不通的,你得拿出本事让老的服你。之后一切都好办了,毕竟以后牵扯的多了。

我们没有老人带,都是我一个人,其中的酸甜苦辣,不是三言两语解释的清楚的,我特别希望有老的帮一把“家有老人是个宝”

鱼鱼胃口差,我来说几个原因,你看是不:1,6-7月时添加肉类辅食了,3个月内喂果汁,5个月前添加辅食;2,没有以上原因,孩子是不是很早就和你们吃一样的饭菜了;3,经常在孩子面前说咋又不吃饭,

有个说法,说出来你会觉得是迷信,听了就一笑而过吧,不能在孩子面前说矮,瘦之类的话,会妨碍发育,我是经常说新月你咋又长了呢,衣服又穿不得了,孩子的个头倒是长的很快,我觉得这就是暗示,会刺激孩子生长。长让孩子开怀大笑,新月是笑个不停,我常说“笑一笑,十年少,你再笑就要回到妈妈肚子里了”

乱七八糟说了这么多,凑合着看吧。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8 金币 +8 收起 理由
结绳记忆之然然 + 2 + 2 好爱你呀
鱼鱼妈 + 2 + 2 精品文章!
笑笑宝宝 + 3 + 3 好爱你啊!
兜兜豆豆 + 1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52#
发表于 2009-8-12 09:53:03 | 只看该作者
梧桐雨,你的话于我太有启发了,尤其是游戏那段,真的,我们以前一直认为,和奶奶在一起要求抱是由于大人抱惯了,从来没想到孩子是觉得走路没趣,而孩子跟我们在一起时就不怎么要求抱,当时我也没想到是因为做游戏的关系,她觉得好玩,才不要求抱,我的想法是因为我们不太妥协,所以她也不要求,看来我真的没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啊。

家庭统一的确重要,所以,对了,我是先看了笑妈的博客,刚在博客上给你留言了,其实婆媳关系好还是很重要的,关系好了,你说的话老人才能听呢。其实你误会咯,我从来没有和老人反着来哦,相反我很尊敬她,孩子的管教上只要不是大原则,我都听她的,这也是笑妈所说的“貌似孩子的教育老人比你们做父母的还说了算”。我老公做的的确不对,不应该和老人起正面冲突,我也批评了他,昨天还和婆婆做了沟通,大家相谈甚欢,我们对一些事情达成了共识。

小鱼胃口差,你说的前2点都没有,我们很晚才加辅食的,第3条的话,我是没说过,吃饭时都鼓励她多吃,说“小鱼吃的很多哦,真棒”,但我不确定其他人有没有说过呢。最近在吃儿童开胃口服液,似乎稍有起色,昨天中午吃了一小碗饭,一些菜,不过是外婆喂的,晚上外婆不在,小鱼自己吃的,在我的鼓励下,吃了一大碗粥,很多菜,最后似乎还嫌不够,还吵着要吃木耳,已经没有了,他也就算了。

最后一条,是我以前没有听过的观点呢,不过我觉得不是迷信,应该说是正面鼓励+心理暗示吧,我们的确常在她面前说矮、瘦之类地呢,而且均表现出了着急,这是否也是阻碍她发育地一项原因呢??都说孩子要鼓励,这方面我们做的不好呢,回家我也试试你说的方法。

总之,你说的每一点我都赞同,每一点我都很有启发。你是一个能干的妈妈呢!

在这里,我也一并感谢以上所有热心帮我出主意、说想法的妈妈,谢谢你们,因为你们,我理清了思路,因为你们,我知道了自身的不足,同时也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做、怎么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53#
发表于 2009-8-16 16:56:3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笑妈经常去支持我哦。。
看到很多如果我生第二胎的话,我会。。。。,我就在暗自偷笑

各位妈妈们,我如你们所愿一样生了第二胎,但是却不能如愿进行我会。。。。后面的内容
哈哈哈,我每天都好困好困,说句没出息的话: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好好的睡一觉
我的宝宝都快3个月了,但还只是听听儿歌,我有空读下儿歌童谣给他们听下,就连被动操也没能天天坚持,更别说识字了,真不知我天天在干些啥。。。我真是一个言而无信的妈妈
对了,我能坚持的唯有给他们游泳,现在他们胳膊腿上的肉象铁蛋一样结实

豆豆她们幼儿园发现两例手足口现停课一周,天天在家缠着我,更加什么也进行不了,我到现在还分配不好他们的妈妈,总是让豆觉得没人和她玩了,让她有失落感。。

[ 本帖最后由 豆豆的天空10 于 2009-8-16 16:5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笑笑宝宝 + 3 + 3 你不是生了二胎。你是连三胎也一起生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54#
 楼主| 发表于 2009-8-20 13:34: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55#
发表于 2009-8-21 17:35:44 | 只看该作者
笑妈,您好,不知道您听说过种子计划吗?您对这有什么看法呢?http://youwu888.blog.sohu.com/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笑笑宝宝 + 3 + 3 听说过。目前不能说有什么看法。你如果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56#
发表于 2009-8-21 17:39:53 | 只看该作者
贴来的:

“种子计划”顾名思义就是给孩子大脑埋“种子”,是攸武以个人名义借助网络平台推广其全新培养天才儿童的理论和方法的总称。“种子计划”是针对全国家庭培养优秀儿童的既简易又便宜的方法。“种子计划”是每个家庭都能享受的培养孩子成才的简易计划。

     如果今天不给孩子大脑肥沃的土壤里埋下种子,那么明天孩子大脑不可能有收获。很多家长认为孩子长大就会懂很多知识了,其实这是非常有害的错误思想,今天不埋种子就盼望明天有收获的人是愚蠢的, 天上不可能掉馅饼!

    “种子计划”,就是给孩子创建一个综合的科学的家庭环境,让这个环境熏陶孩子,这是培养孩子成才的最简单直接有效的家庭方法,这个家庭环境将对孩子一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家里的老人、保姆都可以按《家长手册》操作。让孩子看看图书(家长按目录到书店购书),每一张图片就是一粒“种子”;让孩子观看显微镜,每一幅微物景观也是一粒“种子”;让孩子按照说明书,亲手组装彩色大分子模型,也是一粒“种子”;让孩子听听音乐(家长手册里规定给孩子听什么音乐),每一首音乐也是一粒“种子”;家长手册里还规定了让孩子听那种英语,花一百多元钱到书店里买那套英语CD,就可以掌握一口流利的美国口语等等。

     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好的,还可以给孩子聘请个大学生做家教老师,学习大学的生物学。攸武并不是让孩子此时掌握多少大学知识,只是为了给孩子大脑埋下一粒“种子”。孩子听老师的每一句话,也是一粒“种子”。孩子与老师一起组装分子模型,一起观看显微镜下的景观,孩子在学习科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趣味性的环境,不知不觉地接受了高级知识的熏陶,埋下了逻辑思维的“种子”。

     这些“种子”将深深埋在孩子的大脑里,今后“种子”遇到“土壤”等条件就会“发芽生长结出累累硕果”。这些孩子升上初中后,孩子将会“大口大口”地“吞”下学校的知识,孩子已忍受不住学校的授课进度之缓慢,此时孩子进入了自我学习状态,将远远超越了老师的授课内容。

    攸武从全新的角度解答儿童的大脑科学, 人的学习能力与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小接受教育的能力越强,随着年龄的增长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越弱,最后丧失接受高级知识的能力。如果不抓住儿童期大脑最发达的时机,给予儿童一个最高的知识传授环境,等孩子长大后再乌七八糟地给他们灌输高等知识,,那时候才发现他们的大脑已经“僵硬”了,高级知识已经很难装进去或者装入的速度很慢。

     如果按循序渐进的传统思想,那么孩子学100年乃至1000年,也永远是个不及格的学者,而且年龄越大大脑越迟钝。

    我们都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小时候,听的事或见的事记忆最深刻,虽然我们每人都不记得0-2岁时,父母对我们说过什么?但是,0—2岁时,父母对孩子说的话确建立了孩子的母语思维,母语思维在影响作用着我们今后的一切。。。。。。!

    很多家长都认为自己孩子还小,结果一晃就是几年,把最宝贵的黄金时间耽误了,另有一些家长并不抱有把孩子培养成人材的想法,认为只要孩子开心快乐成长就满足了,但是,这天真幼稚的想法,很快将被残酷的竞争现实打破,孩子没能力竞争,孩子也会抱怨家长终身, 家长后悔莫及。
随着科学环境的进步,人类早期的智力潜能随环境进步(外界信息越来越精彩,越来越强烈)而被激活的越来越多,学习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完成掌握知识(完成大学学业)的周期越来越短,成才(出科学成果)的年龄越来越小。科学的发展(信息量的爆炸)使人类一代胜过一代,同时,科学发达又是一把双刃剑, 科学发达带来的文化垃圾侵蚀孩子大脑也越来越严峻,精神垃圾无处不在,稍不留意孩子就被俘虏,使得今天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厌学、网痴、自杀,而且比率逐年增大,去年中小学生厌学率是30%,如果社会找不到解决良方,那么厌学率将会以每年10%递增。所以攸武提出了全新的理论之一,给予孩子建立能抵御精神文化垃圾侵蚀的超强免疫力(如追星、厌学、网痴等等)。

    儿童大脑既发达又脆弱,给予儿童大众教育的同时还必须给予儿童个体的教育机会。儿童需要大众化的普通教育,也需要个体化的优质教育。

    “种子计划”是让大众家庭花费最少的钱,使孩子获得最优秀的成果并达到“种子计划”所设计的目标。。"种子计划"只不过是给孩子大脑发展创造一个科学环境,孩子大脑通过"种子计划"的熏陶,使孩子进入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状态,这就是种子计划的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57#
发表于 2009-8-24 11:44:32 | 只看该作者
“周末准备去还书,再借8本回来。

一个月借两次的话,共16本,平均每2天1本书。

加上订阅的幼儿画报3本,东方娃娃2本,就21本了,平均每3天2本书。

我再努力努力,平均每天1本书,应该是很容易做到的。”

上面这段是在笑的书架里贴过来的。
我想问问,当时的笑图书馆借回来的书,是不是看过了就还回去,书还了之后,她还会要求找回某本书的吗?从上面那段话看来,当时的笑妈,好像对“量”还是有要求的。
我现在的问题是,这个月开始,给帅读的中文书主要是图书馆借回来,当然也有自己屯的。大概半个月左右他不怎么感兴趣了,我就还回去换新的。因为是借回来的,他以后还想看,我也没有机会帮他“复习”,他好像也和以前不一样,很少有百看不厌的图书。可是一岁半期间非常喜欢的书,到现在还是非常喜欢,总是找出来要我读或者自己读。可能是刚刚改变,我很不习惯。以前的书是读了又读,有点是“精读“”现在总感觉每一本书都读的太少,太”泛读“了,心里有不踏实的感觉。可又想省点米米,多多利用图书馆,而且图书馆资源实在太丰富了。
请笑妈指点一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笑笑宝宝 + 3 + 3 小帅妈妈,我在3664楼回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58#
发表于 2009-8-24 15:36:58 | 只看该作者
我女儿快两岁了,我从一岁左右也开始买书给她看,当时只局限于看图,她还是蛮感兴趣的,现在大了一些,我想侧重于读,侧重与她认字,可她坐不住,没等我读完,她就迫不及待的往后翻,也不怎么听我读。

书喜欢拿来翻,翻完就去玩别的。

请教笑笑妈,我该如何引导小孩听书?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笑笑宝宝 + 3 + 3 你好,我在3665楼回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59#
发表于 2009-8-25 08:47: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igee 于 2009-8-24 15:36 发表
我女儿快两岁了,我从一岁左右也开始买书给她看,当时只局限于看图,她还是蛮感兴趣的,现在大了一些,我想侧重于读,侧重与她认字,可她坐不住,没等我读完,她就迫不及待的往后翻,也不怎么听我读。

书喜欢 ...

我姐的孩子比帅大一年,也就是3岁多一点。他经常来我家,也是很喜欢看书,我姐给他读书不是指读的。可是来到我家,给两个孩子读书的时候,我是坚持指读,一开始他并不看我的文字,只是看图片,然后很不耐心的等我快点翻页,过了大概半年(他每周来我家蹭一个晚上),他和帅一起听我读书的时候,都会很专注看我指读的文字,长达5k字的图画书都可以专心听和看我指读完。这期间,他看我指读过一些儿歌、古诗(贴墙上的),我感觉他是在我指读这些的时候对文字形成概念的。
higee你可以考虑同时做一些字卡或者指读一些简短的儿歌、古诗,让孩子首先形成文字的概念。
以上说的只供参考。
最重要的是坚持(每个孩子不一样,时间长短不好说)
楼上的,你还可以详细看看笑妈的“你问我答”哦,你这样的问题应该很多人问过,笑妈都整理出来了。

[ 本帖最后由 小帅妈妈 于 2009-8-25 14:4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笑笑宝宝 + 3 + 3 非常感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60#
发表于 2009-8-25 16:23:23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来到论坛,让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了,恨不能我的大脑变成电脑,把所有好的经验吸收进来,笑笑妈妈的帖子还没看完,先收藏了慢慢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笑笑宝宝 + 3 + 3 你好!欢迎新朋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5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4:05 , Processed in 0.083601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