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90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文]六零,七零,八零的年代个性z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8-21 04:5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pan><font color="#0000ff">[图文]六零,七零,八零的年代个性zt<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span>绿军装<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1/05/xin_1e21530a9eaa4dc7910b7d9938532762_zgfs17.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绿军装,武装带,语录包。 中国历史上特殊的60年代,举国上下卷入了&ldquo;红海洋&rdquo;,这红是人人手中的毛主席语录。语录本是宝贝,装语录本的小红包按今天的说法就是时尚之物。一根红带,巴掌大小的红布包,配着绿军装、武装带和水壶,既是革命青年,更是时尚人物。若是胸前再有一枚夜明的主席像章,&ldquo;酷毙了&rdquo;。在那时能得到一套的确良的绿军装的那种心情是现在用一套名牌西服也换不来的。 崔健也生于60年代,当身穿绿军装的他站在北京工人体育馆第一次发出&ldquo;一无所有&rdquo;的呐喊时,震撼了多少人的心。 《冰山上的来客》<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1/05/xin_41503019835d487cb85bb6edda07ab09_Img.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冰山上的来客》当年上映的时候,创下了观众上座率的神话。如果说&ldquo;时尚&rdquo;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名词,那1962年播出的《冰山上的来客》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60年代时尚经典。 这是部60年代中国的间谍与反间谍电影,就算放在现在和《007》《无间道》也有可比性。它的电影原声《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更是红边全国上下。其实那时就有OST啊。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1/05/xin_0ab2d0bb70b44667a5ce99f1d18c5839_shou.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对于40岁以上的人来说,保尔是他们青少年时期心目中熠熠生辉的偶像。   &ldquo;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mdash;&mdash;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rdquo; &mdash;&mdash;这段名言曾经被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被当年的青年人记在日记中,抄在小本子上,在无数的发言稿中激动地反复使用。   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自1942年被介绍到中国后,从1952年至1995年的44年间,共印刷出版57次,发行250多万册。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在中国上映时也像小说一样轰动一时。保尔手握铁锨、头戴布琼尼军帽、大衣被风吹起的形象被无数的青年人狂爱,那种狂热劲不亚于今天的追星族。保尔坚强的意志,保尔与冬尼娅小布尔乔亚式的恋情也曾成为当时青年人渴求的时尚。粮票<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1/05/xin_8b1b10c347e14c53b3b695b116014a94_lp0.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粮票往往成为国内的第二种货币,你甚至可以用它去给自行车补胎。粮票是凭证供应时期适用范围更广的一般等价物,在高教区几乎所有的集贸市场上通用。这种货币非常坚挺,价格稳定了很长一段时间,只不过全国粮票比地方粮票要稍稍值钱一些。还可以用吃不完的粮票换来许多生活用品,而进入到流通渠道的粮票也满足了早期人们的果腹要求&mdash;&mdash;否则他们就买不到米和面。曾有一度,政府连糖、肉、纸都凭证供应,于是父母拿着我们带回家的糖票向邻居炫耀,而女生则向男生讨要纸票以购买手纸。 尼龙袜<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1/05/xin_847b668610054b7783c9db07d65a3575_PCA.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60年代后期,尼龙袜、锦纶丝袜渐次在城镇流行,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棉线袜。那个时代中国女性热爱尼龙袜的狂热一点也不逊色于当年美国女性对尼龙丝袜的热情。当时买尼龙袜要&ldquo;工业卷&rdquo;,这些卷、票非常发放量非常少。 尼龙袜子或许只是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但那时的人们已经开始向舒适进步。周总理也接受了尼龙袜子,并于60年代开始穿尼龙袜。 李铁梅<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1/05/xin_ed03c1f06b204703ab57732418990180_tiemei.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quot;奶奶,你听我说!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hellip;&hellip;&quot; 一部样板戏《红灯记》,让李铁梅这个革命少女的形象一夜之间传遍了神州大地。这个铁梅虽说是个虚构的人物,却比真人还深入人心,她已经成了那个时代一个富有代表性的真实符号。   铁梅的那条扎了红头绳的大辫子,是她身上能够寻觅到的唯一的时尚痕迹。为了有那么一条油光水滑的大辫子,中国的女性煞费苦心,把爱美的心思多化在了上面。在一片蓝绿色的海洋里,姑娘们的领口处或者下摆处还有意无意地露出了里边的小碎花,或多或少地添了些许亮色。   铁梅的形象是虚构的,却造就了无数个现实的铁妹子,因为她的形象是官定的,并得到了最大范围的推广,所以成了潮流。但愿这种时尚不会再出现上山下乡<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1/05/xin_c4416f6dec16459f9623f8ae047f8f6d_66704.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老三届对四十岁以上的人来说是熟悉的,对四十岁以下的人来说又是陌生的。老三届给人的印象是:诚实、热情,但是他们崇拜、热衷于毛泽东,毛泽东的一句话在他们心里就是一万句,他们积极地响应毛泽东的号召,上山下乡。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按语中指出&ldquo;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rdquo;此语日后成为上山下乡运动的最著名口号。 10多年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让近3000万城市青年付出了长短不同的青春,于是在反思这段与自己血肉相连的历史时,便自然而然地提出了一个青春有悔无悔的问题。历史造就了一种&ldquo;知青精神&rdquo;,促成了一代人的觉醒。这种精神是在政治黑暗,经济凋敝的环境中形成的,是在艰难环境中接受&ldquo;生存训练&rdquo;和&ldquo;苦难教育&rdquo;的结果。凡是当过知青的人聚到一起,尽管以前并不相识,还是觉得特别容易沟通,特别有话说,大家将这归结为因为有共同的&ldquo;知青情结&rdquo;。情结只是感性层面上的东西,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大家有一种历史形成的内在精神的暗合与相通,这种精神我们将其称为&ldquo;知青精神&rdquo;。 毛主席像章<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1/07/xin_7066ae01d56e4611b1e7a98aa1efa4cc_xz.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文革时期铺天盖地的各式毛主席像章,有金属的、陶磁的,大的如脸盆,小的如分币。解放军都佩戴五星状的像章下加&ldquo;为人民服务&rdquo;的横条章,这是军装的标准配置。每家每户多少都收集有毛主席像章。 &ldquo;毛主席像章人人爱,哪个抢到哪个戴&rdquo;。这是30多年前的流行语。如今,我们可从这&ldquo;抢&rdquo;字中,窥见当年亿万人民对毛泽东的崇拜程度。 语录歌<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1/05/xin_26ae275da26d40b9b0de897fea83bdb1_018.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背诵语录和&ldquo;老三篇&rdquo;。我们这一代人都会背:&ldquo;我们共产党和它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hellip;&hellip;&rdquo;&ldquo;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中国人民的&hellip;&hellip;&rdquo; 语录歌文革初期就有,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60年代初出生的人现在一般都会唱几首,从&ldquo;下定决心&hellip;&rdquo;到&ldquo;革命不是请客吃饭&rdquo;。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样板戏和语录歌几乎是我国音乐的全部。毛泽东的许多诗词和语录被谱成歌曲。大合唱《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红军不怕远征难》、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等都是当时脍炙人口的作品。 尽管音乐与政治的联姻使得那个时代的歌曲变得单调起来,但是这丝毫没有减弱青年们歌唱的热情。他们那时虽然还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伴奏设备,也不像我们现在唱卡拉OK那样有技巧,但是他们歌唱时的真诚和热血绝对绝对不逊于现在最狂热的歌迷。 总结词:废除与禁止先从60年代一件关于女模特的事说起,1964年5月, 在那&ldquo;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rdquo;的&ldquo;四清&rdquo;运动初期,康生等人曾在一份《关于使用模特儿问题》的报告上批示:&ldquo;这个问题现在必须解决它。用女模特儿是不是洋教条?可不可以废除?难道吴道子的人物画是*这个办法练出来的吗?&rdquo;&ldquo;我意应坚决禁止,我决不相信要成为画家一定要画模特儿。&rdquo;他们甚至还认为,&ldquo;这种办法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美术界玩弄女性的借口&rdquo;。 3个月后,当时的文化部被迫根据康生等上级领导者的&ldquo;废除&rdquo;与&ldquo;禁止&rdquo;的&ldquo;批示&rdquo;精神,向全国文化领导部门及美术院校发出了经其审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关于废除美术部门使用模特儿的通知》。   就在美术教育界正在纷纷&ldquo;惊弓&rdquo;低语之际,中央美术学院老师闻立鹏、王式廓、李化吉因不同意废除人体模特儿写生, 曾于1965年5月12日向中南海颐年堂送上了致毛泽东主席函:&ldquo;&hellip;&hellip;无产阶级在建立和完备自己的艺术教育体系中,可以批判继承旧传统中的某些合理因素,模特儿写生作为解决艺术基本功的初步训练方法,是可以批判继承的。&rdquo;&ldquo;真人(模特儿)写生是美术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方法,因此,反对为技术而技术并不否定画真人习作。为了深入研究人体的运动、结构、比例、造型,至少在油画专业和雕塑专业应有一定比例的人体习作。&rdquo;&ldquo;从废除模特儿制以后,在教学活动中已经遇到了不少困难,应届毕业生的创作质量有可能因此受到影响。建议在&lsquo;四清&rsquo;第四阶段中,发动群众进行民主讨论,经过反复试验,使新的艺术教育体系稳定地建立起来,完备起来。&rdquo;   1965年7月18日, 毛泽东在闻立鹏、王式廓、李化吉来函的第一页上,以其高远的心智和辩证的思维,函劝决策中枢,尊重艺术规律、维护美术科学、坚持洋为中用。他果断地挥笔批示:  定一、康生、恩来、少奇、小平、彭真同志:此事应当改变。男女老少裸体model, 是绘画和雕塑必须的基本功,不要不行。封建思想,加以禁止,是不妥的。即使有些坏事出现,也不要紧。为了艺术学科,不惜小有牺牲。请酌定。   毛泽东   1965年7月18日 那个年代仍有很多东西是被禁忌的,不仅是模特一件事情,但有些禁忌与禁止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需要淘汰或者说需要废除,那个年代有太多的禁忌,但那个年代的人们用他们的勇气和信念在一点点废除那些不合理的不进步的禁止。</span></td></tr></table></spa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5-8-21 04:53:02 | 只看该作者
<span>70年代生十大关键词: 谈恋爱 <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1/10/xin_0a59cebde3dc415c8e91220353593bc6_love.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70年代此前整整十年,年轻人公开的约会被视为是可耻和堕落,他们只能用谈工作为由进行地下活动,情书的开头一定要称呼某某同志,结尾也一定是革命的敬礼,但在这一年,爱情开始与阶级感情稍稍分开,恋人们手拉着手逛公园,轧马路,恋爱终于还给它本来的目。 追星族 <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1/10/xin_0d4d2de1f1cd4146a643d3d26dc17100_feixiang.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费翔铸就第一批追星族。混血儿的外貌和奔放的舞姿在冬天点燃大火,从此,崇拜明星现象逐渐成为都市文化的主流。第一批追星族出现了。 <font color="#4b0082">五连冠 <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1/10/xin_3284751b6ad34856813f5d10a8dc2c2b_wulian01.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生与70年代的人想必都经历过80年代的中国女排五连冠。 首次夺冠:1981年 第三届世界杯 日本   1981年中国女排以亚洲冠军的身份,参加了11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比赛采用单循环制,经过了7轮28场激烈的比赛,1981年11月16日,中国队以7战全胜的成绩首次夺得世界杯赛冠军。袁伟民获&ldquo;最佳教练奖&rdquo;,孙晋芳获&ldquo;最佳运动员奖&rdquo;、&ldquo;最佳二传手奖&rdquo;、&ldquo;优秀运动员奖&rdquo;,郎平获&ldquo;优秀运动员奖&rdquo;。 两连冠:1982年 第九届世锦赛 秘鲁   中国女排带着一场负分进入复赛,形势十分严峻。主教练袁伟民果断起用年轻队员梁艳、郑美珠,替下周晓兰、陈招娣。以3比0轻取古巴,赢得了扭转战局的关键一役,此后中国女排又以3比0战胜前苏联队,杀入四强。并最终在与东道主秘鲁队的冠亚军决战中以3比0完胜,获得本届锦标赛冠军。 三连冠:1984年 第24届奥运会 洛杉矶   8月3日预赛的最后一场对美国队的比赛中,中国队以l比3失利。半决赛中国队以3比0轻取日本后,8月8日的中美决战上中国女排丝毫没有受到小组赛失利的影响,以3比0完胜对手,取得了&ldquo;三连冠&rdquo;。 四连冠:1985年 第四届世界杯 日本   在这次世界大赛中,中、古之战是世人注目的焦点。赛前双方均以3比0击败了实力雄厚的前苏联队,因此这场比赛可谓本届比赛的冠军争夺战,最后中国女排以3比1获胜。邓若曾获&ldquo;优秀教练员奖&rdquo;;郎平获&ldquo;最佳选手奖&rdquo;及&ldquo;优秀选手奖&rdquo;;杨锡兰获&ldquo;最佳二传奖&rdquo;及&ldquo;优秀选手&rdquo;奖;郑美珠获&ldquo;优秀选手&rdquo;奖。 五连冠:1986年 第十届世锦赛 捷克斯洛伐克   当年9月,在前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中国女排在极为困难的情形之下出征,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以8战8胜的出色战绩,蝉联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获得&ldquo;五连冠&rdquo;的队伍。在本届锦标赛上,张蓉芳获得&ldquo;最佳教练员奖&rdquo;,杨锡兰获得&ldquo;最佳运动员奖&rdquo;和&ldquo;最佳二传手奖&rdquo;,杨晓君获得&ldquo;最佳一传奖&rdquo;。 <font color="#deb887">美女封面 <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1/10/xin_7e1f88835ca14265ad7d7e397b22f9ae_meinv.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70年代开始出现美女封面,鉴于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有妇联干部提出:&ldquo;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的照片呢?&rdquo;并指责出版社侮辱妇女。 可口可乐 <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1/10/xin_2dc17f6d349a480389556528d6b772c6.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1979 年,中美建交后不久,可口可乐重新进入中国市场,当时只能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这样的大城市的免税商场和高档宾馆才能买到,可口可乐在中国人眼中也成了美国文化的代名词。 喝&quot;可口可乐&quot;是7O年代出生的人当中最多的,扮酷&quot;的时代与他们的青春时代巧合在一起,所以,最酷的也就是他们了! <font color="#32cd32">《上海滩》 <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1/10/xin_0dca8452e56b4e6daa90580f36939ec4_sht1.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周润发主演的《上海滩》开播。从一个学生到黑道枭雄的演变突破了内地作品的题材禁忌,而江湖、爱恨、快意恩仇的主题至今仍未过时。许文强头戴礼帽、西装革履,白围巾轻拭鼻尖的派头倾倒无数少女。 <font color="#ff6347">喇叭裤 <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1/10/xin_36a65c8411124ba196e68caff1beedfb_la2.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在街头出现寥寥几个外国人就必遭围观的年代,伟大的动摇了这个东方大国数十年的整齐划一和单调乏味。游唱歌手艾敬在她的《艳粉街》里记录了这一幕:有一天一个长头发的大哥哥在艳粉街中走过,他的喇叭裤时髦又特别他因此惹了祸,被街道的大妈押送他游街,他的裤子已经扯破,尊严已剥落,脸上的表情难捉摸。 <font color="#800080">邓丽君&mdash;&mdash;靡靡之中不能自拔 <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1/10/xin_352f32bfb6ad44baa100e6615d36a389_2401.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ldquo;原来还可以这样唱歌。&rdquo;邓丽君熏陶了70年代生人对于流行歌曲的饥渴之心。当时对于不良青少年的定位是:喇叭裤、蛤蟆镜、爆炸头、拎着录音机满大街遛,录音机里放着靡靡之音&mdash;&mdash;&mdash;邓丽君。这可能要算做最温情的不良青少年了。邓丽君教会了70年代生人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唱歌。此后才有了校园歌曲,才有了罗大佑、李宗盛、齐秦、苏芮&hellip;&hellip;跟现在的流行歌曲常常不知所云相比,当时流行歌曲的歌词都非常精美,非常打动人。当时的年轻人会把歌词抄录下来,当做一种对诗歌的精神寄托。 <font color="#a0522d">霹雳舞 <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1/06/xin_767c8851c7e341e5b8c5ddae6fe08be4_P1.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随着同名电影的风靡一时,霹雳舞在中国大地处处开花。但这种舞姿更主要的是在社会上流行(所以后来被更恰当地称为&ldquo;街舞&rdquo;),在大学里跳霹雳舞的同学往往是跟社会接触比较多的人,属于那种很能&ldquo;混&rdquo;的类型,既能博得女生喝彩,又能博得男生惧怕。在大多数同学只能穿&ldquo;梅花&rdquo;牌运动衣和&ldquo;回力&rdquo;牌球鞋的时候,这些身穿迷彩、头绷裹布、脚踩&ldquo;高耐&rdquo;(高帮耐克运动鞋)的人实在是受人瞩目。他们不仅身体柔若无骨,还特讲义气,经常帮班里同学打架,如今在同学聚会时也张罗得最勤。但请注意,同学聚会时干什么都行,千万不要重温当年的动人舞姿,你的老胳膊老腿已经禁不起那种折腾了。 总结词:冲撞与开放 70年代生的人一直在说改革开放,但很多人们对开放的真正意义麻木了。他们一直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觉得开放程度不够。传统的牢固在经历着开放的冲撞,但开放的自由又无时不刻的陷于传统的包围。冲撞与开放永远是那个年代生人的必经的荆棘地,其中不乏痛苦,但亦不乏当挥砍下一片杂草后抬头往见远方大道的憧憬。 这个年代生的人最常被提起,他们的成长总被矛盾浸透,他们也总被人拿来做比较,和60比,和80比。开放的口是由他们突破的,正当他们自诩为开放的先锋的时候又遭遇到80年代生更为透彻的开放,当他们不屑80的堕落时却又被60称为不安分。于是,夹在当中,他们永远经历着冲撞。 </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5-8-21 04:54:36 | 只看该作者
<span>80年代生十大关键词 <font color="#4169e1">友谊牌雪花膏 <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1/06/xin_28defdf5217e4683835ba55b3e5dcbeb.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当中国的妇女也高举着热情的小拳头,理直气壮地闹革命的时候,女人能顶半边天的 口号也开始深入女人心,让前卫的女子剪落美丽的麻花辫。女人也终于不再是上不了桌面 ,而是昂然地抬起头来向世人展示她们美丽的容颜。   于是化妆品欣然走来,&ldquo;友谊&rdquo;、&ldquo;硅铜&rdquo;、&ldquo;牡丹&rdquo;、&ldquo;奥琪&rdquo;、&ldquo;劳动油&rdquo;(俗 称棒棒油)&hellip;&hellip;电视里的&ldquo;奥琪&rdquo;广告十分惹人,看那女人的脸蛋儿,竟有那么白嫩的皮 肤!那是时尚的生活怎么能不去一试?于是爱美的女人总以一天擦了一回雪花膏而自豪, 也自感动人;恋妻的男人也总是到城里买一盒一袋的雪花膏来讨女人的欢心。没条件的据 说猪油都上来了,还有的用香油,但要的是那个绵软。   从雪花膏起,女人开始真正当自己是女人。 <font color="#00008b">篱笆女人和狗 <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1/05/xin_3032ff164c8549f0b740bbbba194454a.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12集电视剧《篱笆&middot;女人和狗》 故事发生在偏远的山村里的葛家的三媳妇枣花(吴玉莲饰)与铜锁是订下娃娃亲的未婚夫妻,婚后铜锁对其百般刁难,枣花无奈,向其提出离婚,这在葛家及守旧的山村扔下炸弹,村民对枣花指手划脚,但坚强的刺花在葛茂源(田成仁饰)老汉的鼓励下,终于离开了葛家,走向新生活&hellip;&hellip; 1988年比较知名的连续剧 <font color="#ffa500">板凳头 <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1/06/xin_eda16d645cef40f5afd9c7be118b61b1_bande.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突然间中国大地上的女人无论古稀还是乳臭的头型都成为板凳样,齐耳、前面有一排 刷齐的刘海。是为了对革命表示敬意,还是为了表示自己革命彻底,从头开始,不得而知 。恐怕是由一个美丽女人先发起的,其他女人一看既漂亮又革命,何乐而不为呢?可是, 为了顺应某些人的喜好而成为时尚的东西注定不会长久,女人发现这个头型是多么可笑, 它马上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值得记载的是:从古到今、从西到中恐怕没有一个地方或一个 朝代能有这么多的女人同时钟情一个头型,所以它是值得骄傲的和被记着的。 <font color="#dc143c">海鸥牌洗头膏 <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1/05/xin_6129402a680e4c269352dccf4063c426_HO.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海鸥洗头膏出了,上海家化的,在当时的轰动效应大抵相当于后来的派丽洗发香波, 和再后来的飘柔。有个电视剧《母亲》,城里人,孩子多 ,有病,穷,姐姐有一头极美的 辫子,那天买了罐儿海鸥洗头,一遍遍,极仔细,她抠一块洗头膏,小妹就咽一口唾沫, 吵着跟她要,她骂了小妹。第二天,姐姐细心地编了辫子出去,再回来,辫子没了,变成 了钱还了债还买了四个肉包子。洗头膏全给小妹了,小妹乐呵呵地洗了头,扎了小辫儿, 再回来,头像狗啃了一样,可惜没卖多少钱。   洗头膏的泡沫里揉出的爱,是洗发精和护发素揉不出的。 红白机 <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1/05/xin_f095d7ba5a04466a80685629ea24424a_HB.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胖胖的玛利兄弟跳跃着吃金币,身手敏捷的魂斗罗发射霰弹过关&hellip;&hellip;虽说现在的玩家已经进入了电脑时代,享受着高画质与立体音效,但电脑游戏越做越大,配置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不禁怀念当年沉迷于任天堂&ldquo;红白机&rdquo;的日子。提起那个当时看来魔力无穷的小盒子,在当今大部分二三十岁玩家内心的深处,总有一个角落属于8位的任天堂红白机。回想那一款款经典游戏:《超级玛丽》、《魂斗罗》、《俄罗斯方块》&hellip;&hellip;给玩家的童年带来了多少温馨和欢乐!它开创了一个时代,同时也影响了一代人。   1983年7月15日,配合《大力水手》、《超级玛丽》等游戏共同上市,日本任天堂公司推出其第一代家用电子游戏机系统&mdash;&mdash;&ldquo;Family Computer&rdquo; 玩家俗称&ldquo;红白机&rdquo;(缩写为FC)从此&ldquo;红白机&rdquo;称霸游戏界长达十余年 <font color="#b22222">小虎队 <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1/05/xin_e2330393574a4108a2de4792374c7d8c_CA.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这个个名字始终存在80年代记忆深处&mdash;&mdash;&mdash;小虎队。当年最后一张专辑《再见》曾让无数歌迷黯然落泪,而三位成员也在依依不舍中向歌迷许诺&ldquo;总有一天我们会再见&rdquo;。青苹果乐园,红蜻蜓,骊歌,星光依旧灿烂,很多歌曲让我们这些80年代出生,似懂非懂的孩子接触到最早一波的流行音乐。 <font color="#008000">健美裤 <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1/05/xin_0c949b7d17ab4bfdb7539ad0e38358e8_p38_5.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10多年前,健美裤、踏脚裤曾经流行一时,80掳代的女士,为弹性的健美裤能展现腿部形态而乐此不疲地将健美裤穿上一秋冬,然而那时的弹性丝还处在初创水平,那时的健美裤是被称作第一代弹性面料的产品。 直至今日,复古风再次席卷时尚界,那时候风靡一时的踏脚裤会不会再次流行呢 <font color="#32cd32">铁臂阿童木 <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1/05/xin_bffa1a51b2234e40914b19ac70841f67_5.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铁臂阿童木又名原子小金刚,是日本漫画大师手冢治虫的经典作品。天马博士的儿子因车祸丧失,悲痛的博士欲通过制造机器人使儿子复活,但发现机器人无法成长的事实后愤然将其卖给了马戏团,这个机器人就是阿童木&hellip;&hellip; 80年代让我初有印象的电视动画片,当属铁臂阿童木。有点记忆的80年代小朋友应该很崇拜当时就有火箭发射器的阿童木。英雄形象在幼小的心中诞生。包括现在的香港塑胶玩具仍然把铁臂阿童木当作最经典最具有代表性的卡通形象。 同时期也产生了很多具有时代意义的动画片,小时候看的电视不多,以至于每一部都记忆深刻。列如: 蓝精灵里的蓝妹妹 格格巫 阿滋猫 看了蓝精灵,才知道什么是邪恶的化身。要找一个&ldquo;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地跟人找茬&rdquo;&ldquo;毫不利己,专门害人&rdquo;的人,还真难。非格格巫莫数了。 《葫芦兄弟》 中国大陆早期的一部&ldquo;剪纸动画片&rdquo;,由&ldquo;上海美术片厂&rdquo;出品,儿时在电影院看电影时时常可以看到用《葫芦兄弟》制成的&ldquo;电影加演&rdquo;,现在看仍然效果不错&hellip;&hellip;本人认为该剧是国产动画片中的精品之一。 《忍者神龟》 很有趣,他们的名字老师很喜欢,让我们记住:达芬奇、米开朗奇罗&hellip;&hellip; 《花仙子》   最早的&ldquo;梦中情人&rdquo;小培。第一次接触嗲得出水的台湾配音,十分受用。而且主题曲太好听了。 《聪明的一休》   80年代最聪明的小孩。因为他一累了就说&ldquo;哎,休息,休息一会儿敁就道这里,再见啦!&rdquo;估计那是第一次接触日本的文化,知道了人在吃饭的时候还可以跪着。呵呵~那时候很佩服一休,把手指放脑袋上鼓捣几下就可以想出各种办法~那时候看一休感觉就是广告太多了~一会就出来一句&ldquo;休息一下,一会回来&rdquo;&hellip;&hellip; 变形金刚   那时最讨厌被人叫作&ldquo;大黄蜂&rdquo;,人人争当&ldquo;威震天&rdquo;。还有一些有正义感的就说自己是&ldquo;擎天柱&rdquo;,不过似乎霸天虎要比汽车人受欢迎得多,可能是汽车人每回都胜的不那么光明磊落,全是导演帮的忙。而且很多人都学会了用一种很奇怪的音调颤抖着说:&ldquo;敌人已经发现了准备 发射!&rdquo;后来又出了各种组合体的变形金刚 <font color="#008080">小鹿纯子 <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1/05/xin_1da7f6ca99c74017a4b38b22c571dbb1_1.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排球女将》这部描写女排运动员刻苦训练、顽强拼争的电视剧在青少年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以小鹿纯子为代表的一批排球女将以&ldquo;晴空霹雳&rdquo;、&ldquo;流星赶月&rdquo;等带有魔幻色彩的打球技巧使排球这项体育运动风行一时。她们的精湛球技与充满人性的友情故事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 难忘经典:&ldquo;晴空霹雳&rdquo;式的扣球 <font color="#4b0082">总结词:叛逆和依赖 出生于80年代/我们有着/很多的无奈/很多的/忧伤/但/我们拥有的/更多的是/张杨/张扬的青春/ 出生于80年代/我们/幸运/与改革开放一起成长/见证了历史/ 出生于80年代/我感慨/ 感慨/青春的羞涩/ 无奈/学习的枯燥/ 发泄/生活的艰辛/ 80年代的人们/有着更广阔的天空/更狭小的束缚/ 80 90 2000 2004 眼前的2005 打记事就抱着电视长大,看的动画是唐老鸦和米老鼠,儿童节目不是小喇叭而是七巧板。崇拜偶像依次是找妈妈的哈克、小狮子雷欧、黑猫警长、擎天柱、和圣斗士星矢,妹妹都喜欢一辉,硬硬的脸帅呆了,再往后出流氓了,猫和老鼠,兔八哥和大飞鸭打不完的架,嘴里不干净,还永远打不死。 也用票不过都是用来叠飞机蛤蟆,下课时小学校里满天飞舞着从前金贵的不行的豆票副食票,每次想起小时候在楼下在满天的豆票里扔副食卷用的纸飞机都好像是电影里的经典慢镜。 广告 开始听音乐的时候潘美辰还是个女人,张雨生竟然走了。老师砸过黑豹和红色部队的磁带,开始偷偷的听张楚和田震,罗大佑。 初中的时候 WOCAO 已经港化成了 WOKAO是新生词,都不舍得用。所有光盘都叫碟,小镜子似的美死了。坏孩子书包里揣着自己翻的录像带,翘课玩儿街机,一个钢板儿就是一下午,玩的时候书包都不摘,校长带着老师来抓学生。 比我们大一级的学生都比我们高那么多,原来都比我们大3岁。打架就是耍砖头,傻&times;才往人家头上拍。有一阵每个男生都有几根小铁条,照着大树练飞到,据说是看《加历森敢死队》看得,&ldquo;戏子&rdquo;SO cool。 全都是独生子女,双胞胎除外,一个比一个独,一伙人好好玩儿着,说打就打起来。小学会说&ldquo;封建&rdquo;,初中非MM 不同桌,高中下课MM 就坐在GG 腿上。管所有比自己表哥大的人叫老头子,外面带铁链子的皮夹克叫&ldquo;死的快&rdquo;,下了晚自习看见这种人在校门口一定要上去揍一顿。拉帮结伙到大学校门口堵人。 男生都会打篮球,女生也会投篮。会扣篮的长发男生才是帅哥,大众情人;平头仔会扣篮就是天才。小个子后卫组织进攻前要身一根手指头,进球的时候配有MM 的尖叫。人人踢足球,傻大个守门儿,MM 在球场边儿排着队大喊&ldquo;????&rdquo;、&ldquo;&times;&times;&times;我爱你&rdquo;。 下课睡觉、上课睡觉、半夜跳墙去联机玩儿游戏。 受港台文化侵略严重,&ldquo;哇&rdquo;、&ldquo;不会吧&rdquo;、&ldquo;好不好&rdquo;、&ldquo;有没搞错&hellip;&hellip;&rdquo;、&ldquo;i服了you&rdquo;,不会&ldquo;星氏&rdquo;无厘头的人才叫无厘头。从不造神,也不相信宗教。华仔永远氏华仔、星仔永远氏星仔、城仔都变成成了~~ &ldquo;我是流氓我怕谁&rdquo;过时了,现在的版本是&ldquo;都是流氓谁怕谁&rdquo; NOW十大关键词 <font color="#a0522d">精算师 <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2/24/xin_e355f1f9c53b485d99ff9455cc14ba05_1.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几年前,精算师这个名词对于许多人来说也许是陌生的,而如今,它作为一种新兴职业已经悄然步入我国的经济生活,并跃居身价最高的职业之一。但是,在我国,精算学尚处于启蒙阶段,我国现仅有43为国家级精算师、18位准精算师,人才十分缺乏。据预测,我国未来十年急需5000名精算人才。 精算师是运用精算方法和技术解决经济问题的专业人士,是评估经济活动未来财务风险的专家。 精算师传统的工作领域为商业保险业,在此行业,精算师主要从事产品开发、责任准备金核算、利源分析及动态偿付能力测试等重要工作,确保保险监管机关的监管决策、保险公司的经营决策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随着精算科学的发展和应用,精算师的工作领域逐步扩展到社会保险、投资、人口分析、经济预测等领域。 <font color="#4b0082">丁客 <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1/11/xin_6949c3462a1a44f09f49e6f47de478f2_0.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当你下定决心,就可以开始为孩子的将来铺路,各项投资愈早开始愈轻松,让钱的累积跟着您的孩子一起长大吧!   随着时代的变迁,愈来愈多的都会男女即使结了婚,也不计划生儿育女,夫妻两人领双薪,过着追求品味的生活。   其实现代女性在职场上的发展并不亚于男性,也不会在投入婚姻生活后立即生儿育女,加入全职家庭主妇的行列而放弃在职场上的表现机会。于是在生活繁忙、工作压力沉重下,加上面对生儿育女的庞大费用,多数的夫妻为了维持一定的生活品质,宁愿选择投入&ldquo;丁克族&rdquo;的行列。但随着时间的过去,女性朋友们往往会心生动摇,总觉得生儿育女才会使&ldquo;家&rdquo;变得更加完整。   的确,现在要教养一个小孩真的是需要一笔不小的花费,除了大家所关心的子女教育费用以外,想要成为准妈妈的你其实还有诸多费用需要考虑。从怀孕到身材走样开始,就会面临置装的烦恼,即使用租的,也是一笔额外的开销。   其次,是否能够哺喂母乳,也关乎要准备多少奶粉钱,以及从婴幼儿到孩童的各项用品费用。如果将来要再回到工作岗位上,保姆费用势必要及早规划,孩子大了些要送幼儿园,这些费用都是不可省的。远在孩子上小学之前,精打细算的你不可不知这些费用。   要不要选择脱离&ldquo;丁克族&rdquo;,或许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最重要的无非是经济的考量了,现代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将来能一路顺遂,往往都不计代价的栽培子女,这一笔庞大支出难免会影响&ldquo;丁客族&rdquo;过去的生活水准。 <font color="#800080">房地产 <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1/12/xin_600bb799b7674173a66ba4f31560160a.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上海近年来房地产经济的高位运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ldquo;世博&rdquo;对上海&ldquo;经济之花&rdquo;的推动力,势必也将作用到其&ldquo;果实&rdquo;&mdash;&mdash;&mdash;房地产这一环节上来。由&ldquo;世博&rdquo;而产生的巨大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将由点及面地带动城市建设的全局,对房地产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目前,&ldquo;世博&rdquo;场馆聚集地&mdash;&mdash;&mdash;浦江东线卢浦、南浦段已吸引国内外众多房产开发大鳄群雄汇集,其开发建设已轰轰烈烈地启动,它将由点及面,带动上海的新发展。 90年代后期买房热成了上海人最热忠的不动产。公有制转换到私有制最明显的体现点。所谓的90年代后期的热门词非&ldquo;房地产&rdquo;莫属。 <font color="#ff7f50">考证热 <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2/24/xin_5fef309e88724a6ab5ed18331fd1840d_1.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今年即将毕业的小周同学深有感触地说:&ldquo;凭一本毕业证就能找到好工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拥有几个&lsquo;证&rsquo;很看重,&lsquo;证&rsquo;在找工作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dquo;   求职三大件:外语+计算机+驾照   在时下的大学校园里,&ldquo;外语、计算机、驾照&rdquo;是大学生最热衷追求的三大件。相应地,各种培训也在大学校园里热了起来。单就外语来说,除了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四六级外,还有剑桥商务英语、托福、雅思等多种&ldquo;洋证&rdquo;。   现在,广州等一些大城市加大了推行&ldquo;职业资格证书&rdquo;的力度,&ldquo;职业资格证书&rdquo;已成为部分职业能否上岗的&ldquo;门票&rdquo;。以一个学土木工程的毕业生为例,他要顺利上岗,除了毕业证外,还要取得施工员证、预算员证、设计员证,最好还能够取得项目经理证,注册结构工程师证,通过建筑CAD、3DMAX辅助设计培训等等。总之,&ldquo;证&rdquo;的种类越多越好、档次越高越好。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在校大学生为了方便今后找工作,便把考取几张证书作为自己在大学期间的目标之一。   为考证荒了主业散掉千金   《中国教育报》有调查显示:71%的大学教师认为大学生接受大学教育的目的是&ldquo;谋取理想的职业&rdquo;,其次才是&ldquo;期望在自己喜欢的专业上有所成就&rdquo;。为了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ldquo;考证&rdquo;已成为部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题。尤其是冷门专业的大学生,因忙于考证而荒废学业的现象尤为突出。   要取得这么多的证书,自然需要不小的&ldquo;投资&rdquo;。以目前大学生们热衷的驾照为例,要取得一张驾照,加上培训费用,一般都要超过2000元。一门&ldquo;职业资格证书&rdquo;的培训费用大多在300至500元左右。近日,某&ldquo;国际认证&rdquo;在广西工学院开设培训班,每科考试的报名费就高达200多元,加上培训费、办证费,考取一张证书的费用竟要三四千元之多。尽管如此,为了给自己的就业增加竞争力,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还是趋之若鹜。 高校扩招 <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2/24/xin_86f228d427fb40fc9a81e09f9743abe9_1.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巨大的进展 深远的影响 三年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增长了近一倍,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   经过三年大扩招,我国高等学校在校生总规模从1998年的643万人,增加到2001年的1214万人,净增571万人,四年间几乎翻了一番(参见表1),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   从高校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来看,2001年与1998年相比,在校本科生规模增幅最大,专科(高职)生增加人数最多。具体而言,研究生总规模四年净增19.4万人,增长97.7%;本科生规模净增274.5万人,增长105.2%;专科(高职)生规模净增277.5万人,增长76.6%。 <font color="#ff6347">嘉年华 <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1/11/xin_40af2f6fe4be431190057f92502f5921_403597.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2003年席卷上海的嘉年华出忽意料的火暴,什么是嘉年华这个概念被渐渐引用。追踪溯源,嘉年华的英文单词是&ldquo;carnival&rdquo;,&ldquo;carnival&rdquo;这个概念源于威尼斯,翻译过来就是&ldquo;狂欢节&rdquo;的意思。起初,carnival只是欧洲贵族们私下里举行的一个狂欢舞会,从15世纪开始就逐渐演变为一个全民参与的狂欢大会,并上升为一场纵情、刺激的节日盛筵。几个世纪后,Carnival在欧洲、美洲等国家已经成为放纵、刺激的代名词。   后来,Carnival飘洋过海,来到香港,Carnival又被赋予了一个非常好听的新名字&mdash;&mdash;嘉年华。至此,嘉年华开始在中国不断蔓延,层出不穷。 <font color="#2e8b57">八卦、抄作 炒作并不等于明星有价值。只要你有轻微的&ldquo;闪动&rdquo;,媒体一定会拿些什么出来,那么即使过气的也会重新存在价值。炒作只不过是抓住了一般人的心理,喜欢听八卦新闻的状态。所以很难用图文来描述什么是八卦什么是抄作。它也是个具有代表性的90年代后的新生词。 <font color="#32cd32">复古、混搭、PUNK <img src="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5-01/11/xin_a2346f241036414c80bfec501ab382a6_h01_1.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在纯粹意义上的按部就班之后,必然性的要回首历史。混塔存在复杂,PUNK是重金属,复古是怀旧。一切又被搬上时尚舞台。如果你对混搭这种风格还不甚明了,建议你看看大品牌的广告,你会发现混搭和乱穿只是一线之差。 <font color="#b22222">博客 WEBLOG是WEB LOG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而BLOGGER(博客)则是写BLOG的人。   具体说来, 博客(BLOGGER)这个概念解释为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   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它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Blog好象对网络传达的实时讯息。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 Blogger或Blog writer。   在网络上发表Blog的构想使于1998年,但到了2000年才真正开始流行。起初,Bloggers将其每天浏览网站的心得和意见记录下来,并予以公开,来给其它人参考和遵循。 总结词:个性和冲突 90年代后生,个性张扬,屏气却继承,新现象新生词层出不穷。知识更加开放,竞争无时无刻存在。或幸福或忙碌或丰富或单调。生存就是一个百态。我们在这里能总结的是现象不是方向。 </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8-22 19:51:0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让我们又回到了从前的岁月,回味曾经的往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4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3 07:36 , Processed in 0.411411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