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jiangh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陕西小吃[图]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5-8-9 23:10:59 | 只看该作者
油馍<img src="http://www.xtour.cn/eWebEditor/UploadFile/2004630171518909.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r><td class="z3" align="left" width="100%">玫瑰镜糕地点:鼓楼门前,回民街,5毛一个价格:0.5元/个点评: 吃起来味道一般(个人感觉)。以前吃的镜糕都是一个大锅,里面一层糯米一层枣泥豆子等,要吃的话就用小铲子铲一层放到类似古代喝酒的碗中,加点糖拌了吃。经典的早餐!<img src="http://bbs.xatvs.com/uploadImages/200462912595332105.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5-8-9 23:16:18 | 只看该作者
荞面饸饹饸饹,古称&quot;河漏&quot;。'元代农学家王祯《农书,荞麦》:&quot;北方山后,诸郡多种,治去皮壳,磨而成面或作汤饼。&quot;韩城的羊肉餄餎不是作为汤饼(古时称汤面为汤饼),而是用一种特制的箔餄餎床子,将荞面压成细而长的圆状条面,捞入碗中,再泼入多味调料的羊肉汤,故称羊肉餄餎。如凉吃,放少许凉粉,再加入油辣、蒜泥、芥茉等调味,成为凉粉餄餎,食时不仅带有特异的香味,且对身体大有补益。李时珍《本草纲目》载:&quot;乔麦最降气宽肠,故能炼肠胃滓滞,而治浊滞、泄痢、腹痛、上气之疾。&quot;因荞麦性寒,故韩城俗话说:&quot;荞面凉冶沿,离不开三样好调和,油泼辣子、蒜、芥茉。&quot;荞面热缩铝,原汤加调料,羊肉臊子辛辣椒。&quot;饸饹多用荞麦面制成,荞麦在所有谷类中被称为最有营养的食物,富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 P、维生素 B1、 B2、芦丁、镁、总黄酮等。而且荞麦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比较固定的叫法是荞面饸饹网上还流传着乔面禾洛乔面活络荞面合络。洋芋搅团<img src="http://www.xtour.cn/eWebEditor/UploadFile/20041016152245171.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font color=\"#00f000\">察看原图 发送到手机宝鸡的小吃都有个特点,不光味道好吃,做法也很耐看,好多东西旁人看得、夸得,但学不得,那才叫地地道道的民间小吃,大酒楼里没有,大城市里没有,唯有小弄堂里有、小摊上有。  就比如说这洋芋搅团,做法是将土豆剥去皮在锅里炖熟了后,放进一个木桶里--实际上是一段镂空的树桩子,再由一个好劳力--譬如这位大胡子--手执有着长长手柄的模榔头使劲儿地砸上半饷,最后装进碗里,撒上香菜、辣椒、香油和盐巴,端到你面前来。你已经看的眼睛发直了,这厢又吃的舌头发直--美味啊。再想要一碗,别人早排上队了。  美国人暗自庆幸,这东西,好在别处都没有,否则的话,肯德基里的土豆泥只怕无人问津了。还有<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biggrin.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biggrin.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biggrin.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table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valign="top"><img src="http://www.goodpp.com/GoodPP_img/2005_05/0505081719895528.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td></tr></table><font color=\"#000000\">最复杂的汉字 除了ZGL以外我不太相信论坛还有人认识..........http://www.etjy.com/showthread.php?t=41500此帖由 jianghu 在 2005-08-09 23:20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5-8-9 23:24:13 | 只看该作者
下面就展现一下陕西小吃之<font color="#ff0000" size="5">葵花宝典醪糟  醪糟重在作醅。江米泡入净水缸内,水量以淹没米为度,夏泡八时,冬泡十二时。米心泡软,水空干,笼蒸半时,以凉水反复冲浇,温度降至三度以下,空水,散置案上拌糯粉,装入缸内,上面拍平,用木棍在中间由上到底戳一个直径约半寸的洞。后,盖草垫,围草圈,三天三夜后醅即成。  卖主多老翁,有特制小灶,特制铜锅。拉动风箱,卜卜作响,一头灰屑,声声叫卖。来客在灶前的细而长的条凳上坐了,说声:&ldquo;一碗醪糟,一颗蛋&rdquo;。卖主便长声重复: &ldquo;一碗醪糟,一颗蛋&mdash;&mdash;!&rdquo;铜锅里添碗清水,放了糖精,三下两下烧开,呼地在锅沿敲碎一颗鸡蛋打入锅中,放适量的醪糟醅,再烧开,漂浮沫,加黄桂,迅速起锅倒入碗中。  要问特点?酸甜味醇,可止渴,健胃,活血。--------------------------------------------------------------------------------羊肉泡  骨,羊骨,全羊骨,置清水锅里大火炖煮,两时后起浮沫,撇之遗净。放旧调料袋提味,下肉块,换新调料袋加味。以肉板压实加盖。后,武火烧溢,嘭嘭作响,再后,文火炖之,人可熄灯入睡。一觉醒来,满屋醇香,起看肉烂汤浓,其色如奶。此羊肉制法。  十分之九面粉,十分之一酵面。掺和,搅匀,揉到。做馍胚二两一个,若[左食右乇][左食右乇]状,[左食右乇]边起棱。下鏊烘烤,可悠悠温酒,酒未热,则开鏊,取之平放手心,在上骚骚,手心则感应发痒,此馍饼制法。  食客,出钱并非饭来张口,净手掰馍,碎如蜂[左月右上夭下韭]。一是体验手工艺之趣,二是会朋友谈艺文叙家常拉生意,馍掰如何,大、小、粗、细,足可见食者性情;烹饪师按其馍形,分口汤、干泡、水围城、单走诸法烹制,且以馍定汤,以汤调料,武火急煮,适时装碗。烹饪十年,身在操作室,便知每一进餐人音容相貌,妙绝比柳庄麻衣相师有过之而无不及。  西安五味巷有一翁,高寿七十。二十年前起,每日来餐一次,馍掰碎后等候烹饪,又买三馍掰碎,食过一碗,将掰碎的馍带回。明日,将碎馍烹饪,又买新馍掰。如此反复,不曾中断。临终,死于掰馍时,家人将碎馍放头侧入棺。--------------------------------------------------------------------------------歧山面  歧山是一个县,盛产麦,善吃面条。有九字令:韧柔光,酸辣汪,煎稀香。韧柔光是指面条之质,酸辣汪是指调料之质,煎稀香是指汤水之质。  歧山面看似容易,而达到真味却非一般人所能,市面上多有挂假招牌的,俗辨其真伪,一观臊子[左火右览]法和面条擀法便知。  臊子,猪肉,必带皮切块,碎而不粥。起锅加油烧热,投之,下姜末、调料面煸炒。待水分干后,将醋顺锅过烹入,冲冒白烟。以后酱油杀之,加水,煮。肉皮能掐时,放盐,文火至肉烂舀出。擀面,碱合水,水合面,揉搓成絮,成团,盘起回性。后再揉,后再搓,反复不已。而后擀薄如纸,细切如线,滚水下锅莲花般转,捞到碗里一窝丝,浇臊子,只吃面而不喝汤。  在歧山,以能擀长面者为女人本事,否则视之家耻。娶媳妇的第二天上午,专门有一个擀面的隆重仪式:客人上席后,新媳妇亲自上案擀面,以显能耐。故女儿七岁起,娘便授其技艺,搭凳子在案前使擀杖。--------------------------------------------------------------------------------凉皮子  是夏天食品,三九寒天却有出售,吃者,男食者绝少,女人多,妙龄女人尤多,半老徐娘的女人更多。  制法:一斤面粉用二斤水,分三次倒入,先和成稠糊,再陆续加水和稀,加盐,加碱,稀浆用手勺扬起能拉起筷子粗细的条为宜。笼上铺白纱布,面浆倒其上,摊二分厚,薄厚均匀,大火暴蒸,气圆,约六七分钟即熟。将面皮从笼箅上扣在案上,每张面皮上抹一层菜油,叠堆一起晾凉后用摆刀切成细条。  卖主卖时并不用称,三个指头一捏,三下一碗,碗碗份量平等,不会少一条,多一条也不给。加焯过的绿豆芽,加盐,加醋,加芝麻酱,后又三指一捏,三条四条地在辣椒油盆里一蘸放入碗上,白者青白,红者艳红,未起唇则涎水满口。  且记:吃凉皮子的别忘记带手帕,否则吃罢一嘴沿红色,有伤体面。--------------------------------------------------------------------------------葫芦头  同于羊肉泡,异于羊肉泡,同者均为掰馍,异者一为羊肉,一为猪肉,猪肉又仅限于肠子。  史料载:孙思邈在长安一家专卖猪肠的小吃店吃&ldquo;杂碎&rdquo;,觉肠子腥味大,油腻多,问及店家,知制作不得法。随告之窍道,留药葫芦于店家调味。从此,&ldquo;杂碎&rdquo;一改旧味,香气四溢,顾客盈门。店家感激孙思邈,特将药葫芦高悬门首,渐渐,葫芦头取其名。  葫芦头三道制作工艺,处理肠、熬汤、[左水右上大下卯][左食右歹]。肠过十二次手续:[左提手右妥],捋,刮,翻,摘,回,再[左提手右妥],漂,再捋,又再捋,煮,晾,污腥油腻尽脱。熬汤必原骨砸碎,出骨油汤水乳白,下肥母鸡一只,大料花椒,八角,上元桂,大火小火汤浓而止。[左水右上大下卯]时将肠切&ldquo;坡刀形&rdquo;,五片六片即可,排列在掰好的馍块上,滚汤烧,三四次,加熟猪油,味精,调料水。  南方人初见葫芦头,皆大骇,以为胃不可克,勉强食之,顿觉鲜香,遂大嚼不要命。有广东人在羊城仿法炮制,味则不及。  乡俗:身弱气柔人宜多食之,日久健壮。这恐怕是和药王孙思邈有关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5-8-9 23:24:37 | 只看该作者
桂花稠酒  一、泡米:清水入缸,淹没江米,木瓢搅拌使脏物上浮撇而弃之。四时为宜。  二、蒸米:上笼,烧大火,熟烂达八成,离火,浇水,先米中间后笼周围,温度降至三度以下即可。  三、拌曲:平散摊开在案,撒曲面,拌,需均匀。  四、装缸:先置木棒一个,于缸中心,将米从四周装入轻轻拍压,后木心转动抽出,口成喇叭状。白布盖之,再加软圆草垫,保持三十度温,三天后酒醅即熟。  五、过酒:将缸口横置两个木棍,铜丝萝架其上,萝中倒多少酒醅,用多少生水几次淋下,手入酒醅中转、搅、搓、压,反复不已,酒尽醅干。[ 相约加拿大:枫下论坛 rolia.net/forum ]  酒中放糖精,加桂花,加热烧开。  一般酒澄清,此酒粘稠,一般酒辣辛,此酒绵甜。乡民能喝,市民能喝,老人能喝,儿童能喝,男人能喝,女人能喝,健胃、活血、止渴、润肺。  相传太白饮此酒,成诗百篇。故历来文人到长安,专饮桂花稠酒。今有一学子欲做诗人,每次到酒店大饮觅灵感,但三碗下肚,则大醉,语无伦次,不识归路。--------------------------------------------------------------------------------浆水面  &ldquo;下里巴人&rdquo;饭。不吃者绝不吃,喜吃者死都要吃。  城里人制浆:锅中添清水,一手持长筷,一手撒面,边搅边撒,搅匀烧开。将醋曲和洗净的芹菜放在缸里,烧开的面汤入缸内,日晒六七天,汤呈乳白色即可。乡下人制浆简单,泡半生不熟的萝卜缨子及白菜在瓮,将糁子稀饭的清汤倒几勺进去,六七天即成。  面条下锅,浆汇锅即可,面捞碗浇浆亦可,以口味而定,但绝少不了荤油、蒜苗。冬吃能取暖,夏吃能消暑。万不能再加醋,有醋则涩,切记。  此食流行乡下,城市不多见,一向被视为贱食。殊不知浆水面味在于淡,淡方是食物本味、真味,饮食是卫护人的生命的,如果自视高雅,追求滋味精美,那将会本末倒置,反害了卿卿健康。曾风传:浆水致癌,此恶意中伤。--------------------------------------------------------------------------------柿子糊塌  吃在临潼。  临潼有火晶柿,火如火,亮如晶,肉质细密,且无硬核。吃一想二,饱一人思全家。但季节有限,又不易带,遂柿子糊塌应运而生。  将软柿去皮摘蒂,放面盆中搅拌成糊,加入面粉,即为柿子面糊。  用铁片做手提,外凹中凸边高二公分。  手铲将面糊摊入手提,一起入油锅,炸;面糊熟至五成,脱手提漂浮,翻过,炸;如此数次两面火色均匀即可食之。  但买者多有不忍吃的,颜色太金黄可爱,吃在口,又不忍细咬,半囫囵下肚,结果有烧了心的。  临潼人炸的糊塌味最佳,油锅前常围满人,便有一光棍只看不买,张大口鼻吸味,竟肥头大耳。 --------------------------------------------------------------------------------粉鱼  名曰鱼,其实并不似鱼,酷如蝌蚪。外地人多不知做法,秦人有戏谑者夸口为手工一一捏制,遂使外人叹为观止。  秦人老少皆能作,依凉水加白矾将豆粉搓成硬团,后以凉水和成粉糊,使其有韧性。锅水开沸,粉糊徐徐倒入,搅,粉糊熟透,压火,以木勺着底再搅,锅离火,取漏勺,盛之下漏凉水盆内;&ldquo;鱼&rdquo;,则生动也。  漏勺先为葫芦瓢作,火筷烙漏眼;后为瓦制;现多为铝制品。  漏雨可凉吃,滑、软,进口待咬时却顺喉而下,有活吞之美感。易饱,亦易饥。暑天有愣小子坐下吃两碗,打嘈松裤带,吸一支烟,站起来又能吃两碗,遂暑热尽去,液下津津生风。  冬吃则讲究炒粉,平底锅烧热,淋少许清油,将葱花稍炒后,倒粉鱼炒,加糖色、调料,以瓷碗捂住,一二分钟后,色黄香喷即成。卖主见妇人牵小孩路过,大声吆喝,小孩便受诱不走,妇人多边喂小孩,边斥责小孩嘴馋,却总要喂小孩两勺,便倒一勺入自己口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5-8-9 23:25:04 | 只看该作者
腊汁肉及肉夹馍  并不是腊肉,腊肉盐腌,它则是汤煮。汤,陈汤,一年两年,三代人四代人,年代愈久味愈醇色愈佳;煮,肉入汤锅,肉皮朝上,加绍酒、食盐、冰糖、葱段、姜块、大茴、桂皮、草果,大火烧开,小火转焖,水开圆却不翻浪。  食腊汁肉单吃可,下酒佐饭亦可,然真正欲领略其风味,最好配刚出炉的热白吉馍夹着吃,这便是所谓&ldquo;肉夹馍&rdquo;。是馍夹了肉,偏称肉夹了馍,买主为了强调肉美,也便顾不得语言的规范了,奇怪的是这个明显错误的名称全体食用者皆承认,可见肉美的威力了。  现在的城镇人最不喜欢吃肥肉,肉食店里终日在走后门拉关系站长队争买瘦肉,但此肉肥而不腻,瘦则无渣,深为食者所好,故近年来城镇经营者甚多,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店铺。  有上海女子来西安,束腰节食要苗条不要命,在一家店铺前畴躇半晌,馋涎欲滴却不敢吃,店主明白,大口咬嚼,满嘴流油,说:&ldquo;我家经营腊汁肉三代,我每日吃六个肉夹馍吃过五十年,你瞧我胖不堆肉,瘦不露骨。&rdquo;女子连走了八十家店铺,见卖主个个干练,相信人的广告准确,遂大开牙戒。--------------------------------------------------------------------------------壶壶油茶  深夜,城镇小巷有一点灯的,缓缓而来,那便是卖壶壶油茶。卖者多老翁,冬戴一顶毡帽,夏裤带上别一把蒲扇,高声吆喝,响遏行云。  所谓油茶,即面粉、调料面加凉水搅成稠糊,徐徐溜入开水锅中搅拌,匀而没有疙瘩,再加入杏仁、芝麻、籼米,微火边烧边搅。再加入酱油、盐面、胡椒粉、味精,微火边烧边搅。完全要用搅功,搅得颜色发黄,油茶发稠,表面有裂纹痕迹才止。  所谓壶壶,即偌大的有提手有长嘴的水壶,为了保温,用棉套包裹,如壶穿衣。尤在冬日,其臃臃肿肿,放在那里,老翁是立着的壶,壶是蹲着的老翁。  夜有看戏的、跳舞的、幽会的,壶壶油茶就成为最佳消夜食品。只是老翁高喊:&ldquo;热油茶!烫嘴的油茶!&rdquo;倒在碗里却已冰凉。 < r o l i a. n e t >--------------------------------------------------------------------------------乾县锅盔  关中八怪之一:烙馍像锅盖。盖为平面,盔为凸形,且硬,敲之嘭嘭,如石如铁。一年,有少年从外婆家携锅盔回,中途下冰雹,皆蛋大,砸死许多鸡羊,少年头顶锅盔,有安全帽之功能,行十里路,身无伤损,馍无破裂。  坚硬,食之却酥,没牙的老人尤其喜爱,窝窝嘴嚅嚅而动,愈嚼愈出味。  用料简单,若面粉十斤,水便四斤,硷面七钱,酵面可夏七两,冬斤半,春秋一斤。制法也简单,却必须下苦力,按季节掌握水温,先和成死面块,放在案下用木杠压,使劲压,边折边压,压匀盘倒,然后切成两块,分别加入酵面和硷水再压,再使劲压,直到人大汗淋淋,面皮光色润,用湿布盖严盘性。性起,面块分成每块一斤多重的面剂,推擀成直径七寸,厚约八分的圆饼,上鏊,三翻二转,表皮微鼓即熟。  锅盔铺里,卖主称馍不用手折,而以刀割,刀是长叶马刀,割是斜面削割,大显大家风度。历来卖锅盔的未遭他人抢窃,刀具使一切歹人生畏,锅盔也随时能够当盾。  据乡里传,锅盔为古军人所创。极是。--------------------------------------------------------------------------------辣子蒜羊血  将羊扳倒,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热血接入盆中。用马尾箩滤去杂质,倒进同量的食盐水,细棍搅之,匀,凝结成块后改切成较小的块,投开水锅煮,小火血固如嫩豆腐,捞出,呈褐红色,舌舔之略咸。  至此羊血制成,可泡在清水盆里备用。  清晨,或是傍晚,食摊安在小巷街头,摆设十分简单,一个木架,架子上是各类碗盏,分别放在盐、酱、醋、蒜水、油泼辣子、香油。木架旁是一火炉,炉上有锅,水开而不翻滚,锅里煮的是切成小方块的羊血。羊血捞在碗里,并无许多汤,加各类调料便可下口了:羊血鲜嫩汤味辣、呛、咸,花椒、小茴香味窜扑鼻。  咸阳有一人,可以说什么的都不缺,只是缺钱;也可以说什么的都没有,只是有病。病不是大病,体弱时常感冒。中医告之:每日喝人参汤半碗,喝过半月即根除感冒。此人拍拍钱包,一笑了之。卖辣子蒜羊血的说:买羊骨砸碎熬汤每早喝一碗;再每晚吃羊血一碗吧。如此早晚不断,一月后病断。--------------------------------------------------------------------------------腊羊肉  1900年,庚子事变,慈禧太后怆惶出逃,避难西安,一日坐御辇经城内桥梓口坡道,闻香停车,问:何处美味?答:铺里煮羊肉。便馋涎欲滴,派人购买,尝之大喜,后赏金字招牌:&ldquo;辇止坡&rdquo;。  辇止坡的羊肉便是腊羊肉。本是百姓食物,太后竟也辇止;而在这以前,百姓更是早已马止、步止,故此食品更朝换代数百年流传不失。  制作此肉一腌:大瓷缸倒入井水,羊肉,带骨鲜羊肉,皮面相对折叠而放,撒精盐、芒硝,夏腌一至两天,春秋腌三至四天,冬腌四至五天,腌到肉里外色红。二煮:倒老卤汤多少,倒清水多少,辅花椒、八角、桂皮、小茴香为料,旺火烧开,羊肉下锅,老嫩分别,皮面朝上,再烧开放盐,尔后加盖,武火文火煮四五个小时至肉烂。三捞:撇净浮油,火压来灭,焖半小时待汤温下降,用长竹棍挑肉,放入瓷盘。四滗:肉皮面上平放盘中,用原汁汤冲浇数遍,再小心以净布揩干。  因为是当年慈禧所留的遗风吧,此肉渐渐进入上流宴席,且趋热愈来愈甚,已大有攀高枝之德性。近多年更有人以此作后门的见面礼,致使声名大坏。  录者声明:有人曾非议腊羊肉,建议将其开除出小吃之列。但念其毕街巷有卖;况且,以送腊羊肉走后门,罪应在送肉人而不在腊羊肉本身,故不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5-8-9 23:25:25 | 只看该作者
石子饼  七十年代,关中一农民有冤,地方不能伸,携此饼一袋,步行赴京告状。正值暑天,行路人干粮皆坏,见其饼不馊不腐,以为奇。至京,坐街吃之,市民不识何物,农民便售饼雇人写状,终于冤案大白。农民感激涕零,送一饼为其明冤者存念。问:何饼?说:石子饼。其饼存之一年,完好无异样,遂京城哗然。  此饼制作:上等白面,搓调料、油、盐,饼胚为铜钱厚薄。洗净的小鹅卵石在锅里加热,饼胚置石上,上再盖一层石子,烘焙而成。其色如云,油酥咸香。  同州人尤擅长此道,家家都有专石子,长年使用,石子油黑铮亮。据传,一家有二十多年的油石子,到六十年代,遭灾,无面作饼,无油炒菜,每次熬萝卜,将石子先煮水中便有油花,以此煮过两年。--------------------------------------------------------------------------------甑糕  甑糕,用甑做出的糕也。甑为棕色,糕有枣亦为棕色,甑碗小而粗瓷,釉舟为棕色,食之,色泽入目,合谐安心。  做甑糕在四关:一泡米,米是糯米,水是清水,浸一晌,米心泡开,淘洗数遍,去浮沫,沥水分。二装甑,先枣子,后米,一层铺一层,一层比一层多,最后以枣收顶。三火功,大火煮半晌,慢火煮晌。四加水,一为甑内的枣米加温水,使枣米交融,二为从放气口给大口锅加凉水,使锅内产生热气冲入甑内。  吃甑糕易上瘾。有一作家,黎明七点跑步,八点赴甑糕摊吃三碗,返回关门写作至下午四点方停歇,数年一贯,写书十年,体壮发黑眼不近视。--------------------------------------------------------------------------------钱钱肉  此肉知道的人多,品尝的人少,据说,即使在盛产的西府,一县之主每年也只有支配一个正品的权力。一般人便只能享用到此肉的下品了。  下品者,腊驴腿。将失去役力的驴,杀之,取其四腿,挂架景晾冷,淋尽血水,切块,分层入瓮,每层加土硝、食盐,最后压以巨石。越旬日取出,挂阳光下曝晒,等其变干,再以石块反复压榨,排尽水分,用松木水加五香调料煮熟。取出,用驴油及煮肉之原汁掺和,再加温,肉块在油汤中提提浸浸,然后将肉块晾至呈霜状之色。  人言:吃五谷想六味。腊驴腿下酒之后,便鼻沁微汗,口内生津,故猜钱钱肉的正品不知何等仙品六味!钱钱肉正品据说更味美,且补虚壮阳,但却不是一般人所能吃到,因其价昂且要有地位才能买到。{ 枫下论坛 rolia.net/forum }  钱钱肉正品何物炮制?叫驴之生殖器也。--------------------------------------------------------------------------------大刀面  最有名的在铜川。  刀:长二尺二寸,背前端宽三寸,背后端宽四寸,老秤重十九斤。  切:右手提刀,左手按面,边提边落,案随刀响,刀随手移。  面:搓成絮,木杠压,成硬块,盘起回性,擀开一毫米厚薄后拎擀杖叠起成半圆形。  艺高者胆大,挥刀自如,面细如丝,水开下锅,两滚即熟,浇上干[火览]肉臊子,一口未咽,急嚼第二口,一碗下肚,又等不及等二碗,三碗吃毕,满头热汗,鼻耳畅通,还想再吃,肚腹难容,一步徘徊,怏怏离去。  铜川出煤,下矿井如船出海,乡俗有下井前吃长面,以象征拉魂。故至今矿区多集中大刀面馆。外地人传:卖大刀面的多姓关,是关公后世,或姓包,是包公后裔。此言大谬。铜川东关一家卖主,夫姓华,妇姓陈,皆是关公包公当年所杀之人的姓氏。问及手艺,祖传。再问:先祖出身?则马场铡草夫。--------------------------------------------------------------------------------油条  油条为极普通之食品,小说中描写旧中国工人生活贫困,即言其食&ldquo;大饼油条&rdquo;。但不料十年浩劫之中,区区油条居然也成了&ldquo;珍品&rdquo;,好在这已是过去的事。  油条的原料为:面粉十斤,碱面一两,食盐二两,菜籽油三斤,白矾一两半。将盐、碱、矾溶化在六七斤温水里,后徐徐倒入面内和成絮状,再扎成面团,窝二十分钟后再揉和一遍,至面色光亮,再窝。炸时,切面一块于案板上,捋成长条。有走棰,两头细中间粗的物件,擀成宽二寸厚二分的长条片,那么三指头一蘸,将油条来回一抹,快刀横剁为若干小条。而小条有阴阳,两个一叠用筷子一压,逼使结合,再两手提起摔打拉长约一尺时,捏紧两头入油锅。  其做法真令人想起包办婚姻,但经油一炸,两根面条相缠相粘,合二为一,活该是先结婚后恋爱了。  吃油条必喝豆浆。  西安北大街一卖主讲:来他店里的食客多为夫妇,一人一碗浆,两根油条,而常有一男一女买两碗浆一根油条的,你吃半截,我吃半截,这必为少男少女,初恋情人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5-8-9 23:25:49 | 只看该作者
泡油糕  清花水一斤六两,熟猎油五两,上等面二斤,水烧开油搅匀形如乳浊状汤火面成团。凉开水五两,掺入面团揉搓不已,使溶胶状为凝胶状,包馅料入油锅。炸出,色泽乳白,表皮膨松,形似一堆泡沫,恰如蝉翼捏成。  吃泡油糕,不可性急。性急者,咬一口便咽,易烫前心。糖馅溢流顺胳膊到肘部,扬肘用舌舔之,手中油糕的糖馅则又滴下,烫痛后心。--------------------------------------------------------------------------------揽饭  南瓜老至焦黄,起一层白灰的,摘下洗净切为小块,于日头下晾晒半晌。绿豆当年收获、饱满锃亮如涂漆的,簸净淘搓三四次,用温水浸泡一响,起火烧锅,绿豆在下,南瓜在上,水与南瓜平齐。以蒸布蒙锅盖,小火半晌,揭盖用铲子将绿豆南瓜搅混捣为粥状,即成。  此食做法简易,重在选料。虽看来不伦不类,食之却甜而鲜香。  揽饭流行于秦岭山区,但平日不易吃到。吃则须贵客上门。冬食之可暖胃,夏食之能祛暑。有中医鉴定:久吃此食,身不出疮疔,足不得脚气。--------------------------------------------------------------------------------圪坨  圪坨,陕北语,关中称麻食、猴耳朵。以荞面为料,掐指蛋大面团在净草帽上搓之为精吃,切厚块以手揉搓为懒吃。圪坨煮出,干盛半碗,浇羊肉汤,乃羊腥圪坨。  吃圪坨离不开羊肉汤,民歌就有&ldquo;荞面圪坨羊腥汤,死死活活紧跟上&rdquo;之句。  圪坨是一种富饭,羊肉汤里有什么好东西皆可放,如黄花、木耳、豆腐、栗子。  此物有一秉性:愈剩愈热愈香。但食之过甚则伤胃,切记。&mdash;&mdash;  钱钱饭 这本是陕北缺粮人家的一种度荒饭,多和米糠、秕谷同煮,借以充饥。而现在已成为粗粮细做的风味饮食。其做法为,将黑豆经水浸泡膨胀,放在石碾上碾压成片,形如铜钱,故人称&ldquo;钱钱饭&rdquo;。煮时按豆钱二成米八成对掺起来,逐次下锅,等豆钱半熟时,再放入小米。当豆钱漂浮于粥面上时就可以食用了。钱钱饭粘糊爽口,香浓味美,尤其是寒冬里,喝一碗钱钱饭驱寒保暖,惬意极了。 卤煮驴板肠 是将整副驴大肠反复漂洗干净,入清水煮半熟,捞出加酱、辣椒、花椒、葱、姜、盐等卤煮而成,其特点是麻、辣、咸、嫩、鲜香味美,为陕北食中一奇。 吃陕北菜时也别忘了要上一壶陕北米酒,这种用软黄米加工成的酒酸甜适口、消腻暖胃,是冬季佐餐的好饮料。贺敬之曾在他的《回延安》诗中赞道:&ldquo;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rdquo;足见米酒的引人之处了。 火烧 火烧,扁圆如烧饼,含陷似饺子,皮薄陷多,外酥里绵,鲜香味浓,轻咬一口,油水便滋溢而出。分为干火烧和油火烧二种。   干火烧做法是,把面和好揉到,切成一两左右大小,用擀杖擀成薄皮,皮薄可至纸张一般,抹上油卷起,竖立压开,包入肉陷,再压成直径10厘米左右的圆饼,放在专门打饼子用的鏊子上烙至外皮焦黄即可。油火烧则直接用面皮包陷,在平底锅浅油中煎熟,食用时,浇蘸上醋蒜汁,清香解腻,更为爽口,其陷多用猪肉剁大葱。也有用羊肉或牛肉的。受外地游客称道。 黑楞楞 由土豆做成沫状,去处淀粉,然后做成圆球状,放入锅内蒸熟,陪上调料便可食用。虽然去处了淀粉在营养方面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丝毫不能影响其令人难忘的味道。 密汁南瓜 用陕北优质八棱南瓜,削皮去籽,平剖两半,再顺天然瓜沟切为若干小瓣,拼复完整,入锅蒸熟后,浇以糖汁。口感绵软,香甜怡人。南瓜富含维生素A、C、钴、锌等营养元素,对糖尿病及肥胖症有独特疗效。 洋芋擦擦 延安传统饭食之一,又名&ldquo;洋芋不拉&rdquo;、&ldquo;洋芋库勒&rdquo;。洋芋就是土豆。此菜加工时将土豆用擦子擦成寸长的薄片,拌入花椒、葱丝、姜粉、盐末等,同面粉搅匀,上笼蒸熟。食用时,盛入大碗,调入蒜泥、辣面、酱、醋、葱油或香油。若用炒锅快火炒出,其味更佳。 油馍馍 圆形,环状,炸熟后,金黄似铜钱,在延安民俗中是富裕吉祥的象征。黄米磨面、细箩,用软米熬成滚米汤烫面,置热炕发酵。面发后,摊制成一个个中间有孔的小圆饼,入油锅炸至红褐色即可。 碗砣 碗砣为延安风味小吃。做法是用荞麦仁加水渗透碾压,渐渐加水,掺成糊状,过滤去渣,稠度以挂勺为宜。而后将粉糊盛碗入笼,旺火蒸熟后晾凉,从碗中脱出成,故名碗。其色浅灰,食时切片,状若柳叶。调拌汤汁用盐、醋、油泼辣子、花椒粉、姜粉、蒜泥、香菜、芝麻等加水勾兑而成。此为秋冬美食,可独食,亦可下酒。 抿节 抿节在陕北方言中读&ldquo;抿节儿&rdquo;,节音儿化,所以也写作&ldquo;抿尖&rdquo;。抿节用的面是由豌豆和小麦磨合而成的杂面,将和好的面团放在密布筛孔的特制抿节床上,用手掌抿压而下,成一寸来长的小节,呈扭曲状。食时,将抿节下锅煮熟,浇以素汤,汤内有豆腐丁、土豆丁、豆角丁等,并佐以韭黄、芝麻、辣酱、香菜等,其味清淡可口,带一股豆香味。此乃陕北面食中的佼佼者,食者必点之品种。 陕北大烩菜 陕北的最有特色的一道风味,虽然此菜源与内蒙,但是随着在陕北的落地生根加进去了许多陕北独特的风味,其主要有粉条、瘦肉、土豆、蔬菜等组成,味道鲜美,回味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5-8-9 23:27:31 | 只看该作者
西安名小吃少数地址,给大家来个总汇泡馍---老刘家泡馍(北广济街内) 小炒----西羊市中段的&ldquo;天下第一碗&rdquo;; 杂羔汤----(建设西路旅馆村内) 烤肉----里木烤肉(麻家十子西50米) 肉夹馍----秦豫肉夹馍(柏树林南口) 孜然炒肉夹馍----(洒金桥十子东南角) 腊牛肉夹馍---- 北梢门红码头老旦隔壁&ldquo;李老四夹馍&rdquo;,他家的杂肝汤也不错 水盆大肉----老宋家(柏树林十子西南角) 葫芦头----铁蛋葫芦头(柏树林十子西北角) 蒸碗----(建西街东口向西100米路南) 煎饼----顶顶香煎饼屋(龙首村十子向南50米路西) 酱大骨头---骨头庄(吉祥村十子向东100米路北) 麻辣粉----牵人(粉巷) 火锅----竹园 (和平路) 蒜蘸面----绿蚂蚁对面 牛肉面----马虎面(西七路) 腊汁肉揪面片----建设西路西头路南第一家 羊肉面----建设西路西头路南&ldquo;陕北老二面庄&rdquo; 高新的老王面 小雁塔门口的羊肉面 建国路的梆梆面 尚勤路的歧山面 长乐路的牛肉拉面 高新路北段&ldquo;一诺面庄&rdquo;的秦香面 麻辣鱼----建国路中段路西&ldquo;安平麻辣鱼&rdquo; 麻辣烫-----七星椒(周家围墙) 火锅-----小天鹅(南二环) 牛肉面----一分利(鼓楼) 沙锅----穆萨 (大皮院 ) 烤肉----(桥子口往西400米) 炒海瓜子&mdash;&mdash;&mdash;&mdash;胖嫂(东新街夜市,最近检查12点以后出摊) 米线----玄风桥&ldquo;红油米线&rdquo; 马厂子的〔大盘鸡〕 兴庆路东隆的楼下〔今日平价酒楼〕的炒菜不错, 西大街桥梓口车站路南小巷里有一家〔卤汁凉粉〕 大雁塔正面的路东有一家〔肉夹馍〕和〔丸子汤〕 长乐西路轻工东半公里〔秦百年〕火锅--要吃蹄花的 交大北沙坡里有一个,〔九龙海天大酒楼〕(刚开的分店在纬十街西北角),夜 市上有一个〔重庆嫩江鱼〕,小巷里有一家四种麻辣 南二环&ldquo;川渝人家&rdquo;的菜也不错。 粉带(2块)。黄甫庄口有一家〔卤汁鸡〕(5角) 西五路西段路南第一个小巷进去有一个〔塘坝鱼大排档〕(20元) 建设路东口路南(三二三医院东邻)〔塘坝鱼〕 东门里南〔渭南时晨包子〕 南稍门永宁村里有一家〔烤羊肉〕,现割现秤现穿现卖现烤现吃 北郊自强路有一家烤羊排 原东郊三厂旁边有一家&ldquo;囊坑肉&rdquo;,也属羊排一种(此店已搬家,待我侦察后 再通 知) 东新街&mdash;&mdash;&mdash;&mdash;牛肉丸子烩菜,好吃量也足,只出夜市,隔个几天就要去吃 一回, 味道地道 北郊龙首南路里&ldquo;东利沙锅 &rdquo; 而且最好吃的是最便宜的三鲜沙锅 柳巷口的牛肉面,最近已经般到端履门 劳动南路啊,老机场里面有一家跳水鱼,非常好吃的 西北大学北门,西侧的红焖王(红焖羊肉非常棒) 北广济街的泡馍是老米家。 东郊韩森寨经二路北口李老四牛肉夹馍, 南郊吉祥村十字社科院对面老蒲城风味小吃,里面的八宝辣子和老豆腐很好。 小肥羊的火锅羊肉鲜美(最近听说他们为了保鲜在肉里放了对人体有害的防腐 剂) 可以缓缓再吃 海底捞服务态度一流 南二环添一顺味道不错,价格相对有点高 老成都 喜欢吃辣的朋友可以常去坐坐 东来顺也不错 文豪杂粮食府去一次,感受感受看看就行了,自己吃饭千万不要去 西厢子庙街有一个&ldquo;大清花&rdquo;饺子馆,饺子不错,菜也不错,满族人开的,老 板很会做生意,去吃过几次,真的很不错。 最便宜、好吃的海鲜在边家村十子南100米---大通渔港 凉皮---分米皮和面皮,我上高中的时候疯狂迷恋擀面皮。 凉粉---有凉拌的和炒的,是不同的东西 泡馍---我经常在我家楼下吃 水盆羊肉 水盆大肉---互助路,坐401可到。老宋家(柏树林十子西南角),不知道怎么样,有人 去吃过,说不错。 小炒----西羊市中段的&ldquo;天下第一碗&rdquo;; 杂羔汤 蜂蜜凉粽子 甑糕---西安长大的是不是都有用它作早饭的经历啊,不过我小时候很喜欢吃。 镜糕 糊辣汤---常见的有西安的肉丸糊辣汤和来自河南的糊辣汤,不一样的哦。一般吃的时候西安的配托托馍,河南的配葱油饼。 烤肉----我就不说了,我老婆说她对文艺路的一家印象很好 豆腐脑---有一段时间,在交大也常吃的 肉夹馍----樊记是老字号了,最近王恒的势头很猛。我家的猫晶晶就是从楼下的王魁肉 夹馍店里跑出来的。 孜然炒肉夹馍---老道,记得八十年代的土门夜市吧,那时候一个籽然炒肉夹馍可是很 贵的,两块五啊。 金线油塔---三原小吃。 biangbiang面---在建国路上 柳巷面---在端履门 腊牛羊肉---历史上最有名的是辇止坡的老童家,不过这家我小的时候已经不行了,现 在房子拆迁,很难讲怎么样了。我们一般在麻家什子买,不过我搞不清楚哪一家好。 臊子肉夹馍 臊子面 葫芦头----南院门春发生是老字号 蒸碗----有夜市的地方基本都有,我觉得油腻腻的,不知道哪家的好 粉蒸肉---洒金桥的 煎饼----顶顶香煎饼屋 酱大骨头---骨头庄(吉祥村十子向东100米路北) 麻辣粉----牵人(粉巷)的生意很火爆,不过个人认为不如德福巷口的一家好 火锅----竹园去了N回,还有去过N+1回的,我就不说了 蒜蘸面 锅贴---我和我老婆喜欢西羊市的一家锅贴,好像叫&ldquo;第一家锅贴&rdquo;,我们每次必要一 碗酸辣肚丝汤。这家的生意似乎老是不死不活的,经常还关门歇歇业。 马虎面(西七路)---详细情况请向马粪咨询 腊汁肉揪面片----建设西路西头路南第一家 羊肉面----建设西路西头路南&ldquo;陕北老二面庄&rdquo; 小雁塔门口的羊肉面 麻辣鱼----建国路中段路西&ldquo;安平麻辣鱼&rdquo; 麻辣烫-----七星椒(周家围墙) 砂锅---三鲜的,麻辣的,排骨的,鸡块的,... 包子---东新街郑家包子 蒸饺---鸡市拐的铁家蒸饺,也有灌汤包子,味道还可以 灌汤包子---贾三的名气最大,我感觉一般般。 米线----我丈母娘家院门口的最好 大盘鸡---沙湾。 九龙的炒菜一定要写上 烤鸭---西安烤鸭店,321的人都记得解放路的吧。我和老婆去的基本上是东大街的总 店。 卤汁凉粉---西羊市东口。我估计很多人不知道这种东西。把和吃水盆差不多的饼掰成 块,上面放上凉粉,加上作料,浇上卤汁。 粉带 塘坝鱼---建设路口路南(三二三医院东邻) 烤羊排 生汆丸子---西一路东口路南 元宵 鸡蛋醪糟---有么有小时候喝醪糟喝醉的? 饺子宴---高档货色,各色饺子,一样一个,花色及其繁多,是西安特有的。不过我没 吃过,谁请我去吧!顺便说一句,德发长的普通水饺很不怎么样,建议去解放路饺子 馆。 过桥米线---云南过桥米线,在解放路和咸宁路上有店。不过我喜欢吃五年前在公路交 大校们对面,二环路边上的小摊两块钱一碗的。 友谊东路离交大南门不太远的照壁背后,卖宝鸡的小吃 湘子庙街有一个&ldquo;大清花&rdquo;饺子馆,饺子不错,满族人开的,东北风味。这个店在上海也有分店,离火车站不太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5-8-9 23:34:03 | 只看该作者
搂主真好啊.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好片,还知道我们看片累了,搞点美味来.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5-8-9 23:34:5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帖几个字就行了,干嘛还帖这些图图,口水呀,一键盘都是。。。
又让我想家 <img src='images/smiles/cry.gif' smilietext=':cry:'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cry:'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9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7:23 , Processed in 0.255329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