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donghg88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昨天我和老公训了邻居家的孩子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5-7-27 22:27:0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的关心,也谢谢辰辰爸爸的鼓励,希望大家能多多介绍自己的经验,多多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5-7-27 23:11:2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让孩子过多和邻居孩子玩,有什么好玩的,在一起,除了学坏心眼,就是妒嫉、仇恨、伤害,学不到什么好东西,最好还是家长多陪孩子,多到野外去玩,多和大自然接触,而不能把孩子完全放给邻居家的孩子去学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5-7-28 10:48:16 | 只看该作者
fopb1974+2005-07-27 23:11-->引用:fopb1974 @ 2005-07-27 23:11 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让孩子过多和邻居孩子玩,有什么好玩的,在一起,除了学坏心眼,就是妒嫉、仇恨、伤害,学不到什么好东西,最好还是家长多陪孩子,多到野外去玩,多和大自然接触,而不能把孩子完全放给邻居家的孩子去学坏
说的有道理,卡尔威特的爸爸也是这个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5-7-28 11:15:32 | 只看该作者
这一点我不赞同,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想想以前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不经常论改革开放的好与坏么?最恰当的比喻是,窗户打开了,新鲜空气进来了,但蚊虫也不可避免的要进来,但是要认清什么最重要。下面是我转贴的一篇关于交往的一篇文章:在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中,人际交往是促进其社会化进程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这一时期身心发展快,可塑性很大,接受能力强,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心理学家指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人格主要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孩子与人交往对他的心理发展具有重大意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 size="3"> 对儿童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交往关系:即亲子交往关系、同龄人交往关系、师生交往关系。据我们在儿童人际交往关系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其中最多的是同龄人之间的交往。<font face="宋体" size="3"> 一、儿童人际交往的现状<font face="宋体" size="3"> 1. 儿童对人际交往的认识。第一,儿童大多愿意与同龄人交往;第二,与同龄人交往的快乐要双方共同营造,但对交往时间少、出现冲突和误解表示苦恼;第三,要求家长帮助、指导交往,并要求他们以身作则。<font face="宋体" size="3"> (1)愿不愿意与人交往。愿与人交往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71.9%,也有的想与人交往,但或因自己私心重,或因待人欠和善,或因自负等未能被对方接纳;也有极少数由于胆小,由于过分挑剔,由于优越感不愿与人交往,如一位初一女生,整整一学期只与邻座讲过几句话。<font face="宋体"> (2)喜欢与谁交往。以喜欢与同学交往为主,有位初二女生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和同学在一起,可以谈心里话,可以得到家里得不到的快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其次是与父母交往,再次是老师、亲戚等。 <font face="宋体" size="3"> (3)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往。喜欢与能力相等的人交往的较多,占69.8%;喜欢与比自己年龄大些、能力强些的人交往的分别占16.8%与20%;也有的说要交学习上能帮助自己的人;愿交能善意指出自己缺点并真诚帮助改进的人;要交不欺侮人,不讲脏话的人;要交兴趣爱好相同的人;也有要交一起去吃小吃、互送玩具的人。<font face="宋体"> (4)与人交往的感受。交往得顺利时有欢乐,闹矛盾时有烦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但矛盾一旦解决,会增进友谊,获得更大快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交往是双方面的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自己首先要尊重对方,对别人要忠实<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当我们之间发生冲突时,我应主动心平气和地解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宋体"> 2. 家长对孩子交往所持的态度与教育方法。正确的观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mdash;<font face="宋体">交往是孩子成长与将来生活所必须的,父母有责任培养;要交品行好的、真诚待人的朋友;与同龄人互相帮助与促进。非正确观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mdash;<font face="宋体">交往是天赋的,长大了自然学会了;交友首先要防止学坏,还是少接触为妙。 <font face="宋体" size="3"> (1)所持的态度大致可分为:教育鼓励型:能对孩子交往予以指点、关照的占45%,鼓励的占22%。他们认为父母有责任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从小培养对将来有好处;控制、限制型,占28%。这类家长担心孩子交往中受人欺侮、学坏、影响学习;反对或放任型占5%。<font face="宋体" size="3"> (2)家长教孩子选择交往者的条件与要求,主要有:要品学兼优,对自己孩子有所帮助;学习成绩差些不要紧,品德一定要好;可以接纳品行较差的同学,关键在于教育自己的孩子明辨是非,碰到对方不文明,要晓之以理,帮助对方。<font face="宋体"> (3)家长教育孩子与人交往的原则,主要有:要谦让,团结友爱;发生矛盾要讲道理;学会保护自己;<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若有人打你,你就打还他,否则没面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ldquo;<font face="宋体">人若犯我、我必犯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宋体" size="3"> (4)家长处理孩子与人交往中的矛盾的方法,主要有:了解真相,分清是非,不直接干预,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双方各有不对的地方,首先应教育自己的孩子;责怪对方及家长,怪别人没管教好自己的孩子。<font face="宋体" size="3">  3. 教师的观点。家长在孩子人际交往中应起主导作用。因为家长是孩子的首任专职的、个别指导的教师。教师对学生人际交往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全班)同学的,它要协助所有学生健康成长。只有两者相互配合,及时沟通,才能达到共同目的。<font face="宋体" size="3">  杭州市邮电路小学校长说:家长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孩子交往的心理、生理要求,支持他参加适合年龄特点的交往活动;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交往信息,并教给他们交往的一些方法,教会他们与别人相处;家长还要以身作则,文明处事,不带孩子参加不适当的交往活动;另外,家长要注意和学校的配合,形成合力,教子成人。<font face="宋体" size="3">  一位多年担任小学班主任的优秀教师认为:家长的关键任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交友心态与心理品质;要引导他们参与活动。因为人是通过活动与社会发生联系的,只有参加活动才构成交往;要帮助他们辨析疏导。对于不健康的人际关系,就要帮其分析利害;要帮助创设友好氛围。如孩子间产生误会,一味指责自己孩子或别人孩子都不利于教育,应当了解情况后创造良好气氛;要增强自身修养。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是最有说服力的楷模。<font face="宋体" size="3">  二、儿童人际交往的困惑<font face="宋体" size="3">  1. 无私互助与有偿帮助孰是孰非?<font face="宋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钱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有偿服务<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也出现在处于学龄期的儿童之间的交往中。1998年4月,杭州某小学曾引发一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五角钱风波<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一位帮助同学<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小枫<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解题的女生<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小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收受了五角钱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劳务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随后学校引发了一场讨论。正方学生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市场经济中劳动应该有报酬,因为它代表一定的价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反方学生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这个世界上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人民、对父母、对朋友的爱。<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ldquo;<font face="宋体">同学之间帮助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真诚善良不求索取是同学中应该弘扬的精神。如果帮助同学也要用金钱交换,那么小莺今后有困难,而身边又没带钱的话,又有谁会愿意帮助她呢?小莺如果帮了人,又不收钱,小枫会记住这种友情,这才是最珍贵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 <font face="宋体">  对此,家长们也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我们这一代受的是诚实善良、乐于助人的教育,但现在的孩子生活环境已与我们大不相同,他们更注重实用,我们的传统观念正受到冲击。另一种认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这钱应该收。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德也在发展,我们提倡的美德应符合当代生活潮流;劳动必有所得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同学间以钱为手段帮助困难,不必大惊小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 <font face="宋体" size="3">  2. 团结友爱与校园暴力相矛盾。<font face="宋体">  我国的学生《守则》与《日常行为规范》都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友爱同学、平等待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不骂人、不打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等要求,学校老师和广大家长也都要求学生(孩子)要用爱心对待同伴。但是从孩子出现伙伴交往关系起,就会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欺负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受欺负<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的事发生,这时教师与家长就应正确对待、正面引导,如果家长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人若犯我、我必犯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的思路去教孩子,老师亦采取不闻不管态度的话,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或初中时期后,心理行为处于不稳定期,就会频发打架、骂人现象,最后必然导致出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校园犯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一位资深教师就孩子之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争吵<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打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现象表明了看法:<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其实孩子这种打斗不存在功利性与敌意,只是在这一过程中磨合,逐渐学会交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 <font face="宋体">  《中国初中生报》曾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上学路上安全否<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为题进行调查,在7000份有效问卷中,在回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你被欺负后怎么办<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时,59.8%的同学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找老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告诉家长<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但上述办法<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得不到满意解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的占81%,于是有的选择<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的办法,有的则选择<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找人报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的办法。 <font face="宋体">  3. 以自我为中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mdash;<font face="宋体">易,分享别人快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mdash;<font face="宋体">难。 <font face="宋体">  在问卷中有同学反映:<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假如有两位要好的同学,一个叫我到外面去玩,一个叫我到他家去玩,若依其中一位,另一位就不同我好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这种情况很有普遍意义。本来,在好朋友之间,他人有自己的想法和要求,<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应该表示理解,但往往很难做到。浙江大学心理学系一位教授说:由于这些孩子在家中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太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中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父母围着他们转,到了学校,<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太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太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中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中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必然产生摩擦与矛盾。这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只愿他人顺从自己的意志,不愿分享他人的快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的问题是同龄人交往中遇到的典型的心理教育问题。 <font face="宋体">  杭州大成学校曾设计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与同学分享快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的心理训练课,让孩子们扮演各种不同角色,向同学讲述自己一件快乐的事,同时也认真倾听别人的快乐事,欣赏别人;还布置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观察与记录本周内父母最开心的一件事,学着分享他们的快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孩子们得到了心灵的体验。 <font face="宋体" size="3">  三、儿童人际交往对策性建议<font face="宋体" size="3">  1. 家长要充分认识儿童人际交往活动的意义,并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作为家教的重要内容。<font face="宋体">  家长在少儿同龄人交往关系中,首先应该转变不正确的观念,如<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孩子的交往能力是天赋的,不能靠培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现在不必多花精力去考虑人际关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等等错误的认识,家长应该以科学的方法去帮助,以自身的榜样去示范。在家庭内,家长与孩子的交流除时间、空间上的优势外,还在学习、生活的需要、情感的需求过程中进行着亲子交往。尤应指出的是:肩负孩子交往指导主要责任的家长,其亲子关系融洽与否,也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交往技能<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指导效果好坏的关键。 <font face="宋体">  其次,家长应该端正态度,正确处理儿童交往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如对孩子间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有偿帮助<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问题,应当认识到无论何种社会,除了经济行为,人还有大量的非经济行为,亲情与友爱是比商品交易更重要的东西;如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友爱与暴力<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问题,还是应正面教育为主,让少儿学会自己处理同伴间的矛盾,杜绝<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动武<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现象;如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任性独尊与合群共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问题,家长要教给孩子正确的交往技巧,良好的交往心态。 <font face="宋体" size="3">  第三,要提高自身素质,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人际关系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在交往中的思想、功利、态度、方法都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自身素质过硬,再多学习科学知识,才能教好自己的孩子。<font face="宋体" size="3">  2. 鼓励少年儿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与集体活动。<font face="宋体">  近年来,中小学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素质教育<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的呼声中,进行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假日小队<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手拉手结对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等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学会交往,升华爱心。杭州西子业余学校在1998年1月组织了有文艺特长的30多位孩子到临安革命老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送文化下乡<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让每个孩子与山里娃结对、互赠纪念品、了解农村生活、建立友谊、互帮互学。这样做一是献了爱心,农村生活艰苦,信息不灵,孩子们常寄一些书刊到农村,并帮助解决一些困难,在实践中体会<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无私帮助<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的快乐;二是学会交往常识,比如文明的言行、谦恭的待人态度,尊敬对方家长,关心农事活动;三是锻炼了交往能力,有的孩子平时害羞不敢与外人交流,但在特定环境下,自己解决了平时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font face="宋体" size="3">  3. 新闻媒介要多从正面引导少儿交往,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交往。<font face="宋体">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在的孩子可以从电视、电话、电脑等媒介多角度、多层次,超越时空地了解社会信息。这样,大到国家领导人的对外交往,小到少儿之间的日常交往,都可以了解、学习。新闻媒介要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正面引导交往,授以交往常识,发表(展示)孩子的交往感受,促使家长重视孩子交往。并可抵制、淡化社会上在成人人际交往中出现的负面方式的影响。作为负有教育义务的学校老师,首先要起表率作用。因为师生关系也是孩子交往的一个方面,另外,应在教书育人工作中随时随地地融入品质教育与交往指导,使孩子接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大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淡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font face="宋体">小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宋体" size="3">  人际交往,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基本心理需要,人们兴趣的培养、情绪和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交往,因为交往帮助人们逐渐理解和掌握道德行为规范、社会价值观念,学会认识别人和评价自己,渐渐地形成自己不同于他人的意识倾向、心理特点和个性品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5-7-29 15:39:5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剪剪风的关注,也谢谢您给这么好的文章,其实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这样理解:在孩子还没有分辨好坏的能力时,在与其他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家长应该给孩子选择合适的交往对象,尽量选一些坏毛病少的孩子,这一点通过我对周围和我自己的小孩的观察,我觉得非常重要.如果找不到善良,宽容的孩子,与其和坏毛病很多的孩子玩,还不如不玩.就象fopb1974说的那样.我观察我们邻居的小孩的坏毛病就象瘟疫一样传染这点改天再细说.另还有一件事:也可以算做上面那件事的遗留问题.经过上面的针扎事件,我跟儿子说:如果别人强迫你干你不愿意做的事的时候,你的声音要严厉,短促一些,结果也很快见效了,就是我儿子和一个要好的小朋友在我家里玩的时候,一连两天都对人家吼来吼去,反正不顺他的意志他就吼,后来我跟他说,你要对那些对你有恶意的人吼,和好朋友在一起就不要这样了,如果你老是这样,小朋友就不愿意和你玩了.也许是我的话说的不对,我儿子这两天一见这个小孩(和他要好的小孩),就抱住他,我想也许是他怕失去这个朋友吧(因为我的话).唉,头疼.该怎么跟他解释,才比较严谨,又能完全表明我的意思,又不至于让他理解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5-7-29 17:23:50 | 只看该作者
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都听说过,既然你认为院子里的孩子大部分没有得到父母的正常管教,而且又不方便搬家的话,还是尽量让自己的孩子少接触他们吧!抽出晚上的时间陪孩子一块儿出去散步,这样不仅丰富孩子的视野,还可以多结识其它的玩伴。我们院里就有个拉帮结派的小女孩,每次我的女儿下楼玩,她总是立马跑过来热情的说:我们不和炫炫玩(刚刚和她一起玩得好好的小妹妹),我和你玩好吗?我们傻女儿总是回答好。家长们在一起聊天时谈起,她的家长还认为自己的孩子聪明,懂得见风使舵,言下之意,很有骄傲的成份。又有一次,这个小女孩又故伎重演,&ldquo;我们不和朋朋玩。&rdquo;这一次,我的女儿没有盲从,大声的说:我要和朋朋玩。当时我不在场,这是事后朋朋的妈妈讲给我听的,我为女儿学会辨别是非而自豪。当我很早发现院子里的孩子不适合作为玩伴时,我和她爸就采取走出去的做法,结果在广场散步时还认识了一位小姐姐,两个孩子真是有缘,第一次说再见时已经难舍难分,以后相约每天这个时候在这个地方见面,还真是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通过这个例子,我想你已经明白我的用意,孩子既结识了一个好朋友,同时也学会了信守诺言,我想我的孩子今后会明白,父母已经教给她做人的基本道理和态度,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我都不一一列举,现在我最喜欢听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在睡觉前跟我说的:妈妈,我好爱你呀。我想,说这话的时候她是真心的。我很欣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5-8-8 23:52:3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贴子最后成为了孩子如何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话题了,实在很好.仔细地一一看过,很受启发.我常在想不知道有没有一种态度,或者说一种教育方式,能让孩子自由地与小朋友交往(当然是指没有道德上的缺点的小朋友),又能使她坚持自己的原则,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包括我们自己的孩子.对于那些打人的孩子而父母又不以为意的,并且不听我的劝告的,但是没有其它不良的孩子,我尽量让孩子在与他玩时注意,并且我也会在她们玩的过程中格外关注,适时介入化解.如果对方打人的频率实在太高,就只好不玩了.对于那些有些小气的孩子,或是使些小心眼的孩子,或是没什么礼貌的孩子或是行为习惯不好的等等的孩子, 我在让孩子尽量发现她们的优点的同时,也把她们的缺点当成是孩子的反面教材,并告诫她不论身边的朋友怎样,她都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要随波逐流.很多时候我们要学会适应别人还有这个社会,但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违背自己的原则.孩了的伙伴也是分几个层次的,就象我们成年人的朋友也分好多种一样.尽量选择最优质的朋友,并多跟她们交往.但我更希望我的孩了将无论跟谁在一起,她都会坚守自己的原则,并且用理性地客观地态度与人交往.其实人的一生中,交往得更多的还真不一定是朋友,往往真的朋友其实没有多少时间相处.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对伙伴的要求少一点,也就是:保护自己,坚持原则,适应他人.因为女儿不到四岁,以上所说也只是一个教育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5-8-9 10:56:37 | 只看该作者
亭亭妈咪的做法值得大家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5-8-10 08:22:57 | 只看该作者
孩子的交往能力需要锻炼,但,目前孩子的分辨能力要差很多,家长是否有责任来引导孩子和什么样的小朋友交往,指导孩子如何处理小朋友之间的小问题。孩子与父母的交往程度,也就是谈心的深度,和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点一滴相关的,或许孩子在经历一个反抗期时会避免和家长谈心,我认为,这只是暂时现象,家长,作为任何角度来看,都是孩子的朋友,长辈,老师。。。孩子需要自己独立的空间和意识,但并不是说需要离孩子多么远,在有些事情的处理上,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自由后,他的思维将获得锻炼,和父母的关系会更为密切。我们可以提供给孩子什么呢?是优秀的学校,精美的玩具,豪华的住宅还是成长中对羽翼的磨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5-8-10 08:38:23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很好,我们是有这个义务与责任教孩子分清是非,分清危险的事物,当然还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1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3 13:03 , Processed in 0.140997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