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jerryh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听爸爸讲《论语》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5-7-5 08:13:45 | 只看该作者
凭什么说某人的解就是正解,jerry就是歪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5-7-5 08:25:22 | 只看该作者
天问+-->引用:天问 凭什么说某人的解就是正解,jerry就是歪解?

呵呵,这话问得好!

孩子对伦理道德的理解还是让他们在生活中体会吧。读读无妨,象《论语》这些讲为人处世的经典,解释的工作我是从来不敢做的(也不敢将别人的解释当成自己的解释给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5-7-5 10:01:11 | 只看该作者
天问+-->引用:天问 凭什么说某人的解就是正解,jerry就是歪解?

对于不读书的没法解释,对于读过书的不用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5-7-5 13:43:29 | 只看该作者
有趣.
让我想起王小波老是耿耿于怀地提到:孟子说墨子杨朱等"无君无父是禽兽也"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jerryhao的儿子将来绝对会是个讨女孩子喜欢的主.
袁博士做为女儿的爸爸可能无法理解.但成为"讨女孩子喜欢的主"可是我这个做为儿子的妈妈现在内心深处对儿子的最高期望.
唉,目前看来是怎么样也赶不上人家的儿子了.
即然如此,我们还是改走人间正道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5-7-5 13:58:06 | 只看该作者
哈,才发现原来是受"妈妈讲论语"的启发
有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5-7-5 21:20:19 | 只看该作者
引用:<<!--quote1-->解释的工作我是从来不敢做的
这最奇怪了,如果我不能解释的东西,我断然是不敢把它当作至理名言教给孩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5-7-5 21:23:04 | 只看该作者
引用:<<!--quote1-->对于不读书的没法解释,对于读过书的不用解释。

jerry天天批某些经典和某些传统,可是他自己也不能摆脱这些经典和传统的影响。他所谓的“不读书”,比我读的还是要多得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5-7-6 00:11:06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black">国人善引申,一部易经,本似笔记,就被“学”者引申到解释世间万物之规律,“术”者引申为算命预测,“现代”信徒引申为电脑之鼻祖,科学之先驱。如此类,不胜数。我谈论语,目的为究其本义,力图让大家清楚孔夫子当时的本意。习惯于按自己需要引申的人不赞同,那也随他去也。幼时读书杂,于是不明,现在不读书,反觉有所通,一些人光讲读书,不动脑子,读了也是白读,不如不读。好了,闲话少说,继续往下讲: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font color="blue">宝宝,你要注意听了,下面的东西太重要了,几乎是一部《论语》的基础,讲什么的呢,就是讲德,孝,悌,谨,信,爱众,亲仁,这是一部《论语》的主旨/ <font color="blue">宝宝看着眼熟吧,你背的《弟子规》里就有这么几句,我先说前两句,这是最最重要的。什么是入则孝,出则悌呢,”入”指”入父宫”,即到父母的房间里去;”出”指”出己宫”,即走出自己的房间与兄弟相处。 孝和悌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听话。尊重父母,基础是平等。而孝悌呢,就是专制呀。所以呢就是要你做听话的孩子,父母的话,不管对错,你都不可以反对。兄弟呢,你现在没有了,所以理解不了了,要是有,你就必须听哥哥的话。有人把它引伸到出外要“悌”,那是不对的,对别的小朋友,父母们都要求的是让你们别吃亏,他打了你,你就要还手打他,怎么会“悌”呢。 <font color="blue">宝宝你问我,春秋年代,百家争鸣,为什么会独尊儒术了呢,那倒是儒术代表了人生的真道理么?非也,其实就在这两句话了。作为统治国家的人,他们觉得“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也就是说,都遵从了孝悌,他们治理国家就容易了。现在的父母让孩子读经,也是这个道理呀,他们不知道该怎么教导孩子,就希望用这一套来约束孩子呀。可惜的是,现在也许灵,因为宝宝小,爸爸妈妈说什么都会听,等大一些了,你会独立思考了,会发现这些东西那么虚伪,就不再灵光了。所以长大些的孩子,父母就管不了了,都是因为用这些伪善的东西教导孩子的结果呀。怎么虚伪了,听我往下说。 <font color="blue">人活着,是要有道德规范的,而道德呢,又可以分为私德和公德。儒家就讲仁义道德,仁义道德是什么呢,孟子替他老师说了,“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也就是说,儒家的道德实际就是孝悌二字,也就是私德。 <font color="blue">再往后面讲,谨而信,“谨”就是说要小心,不要乱说话,不同意别人意见,你可以在背后使暗拌,但不可以告诉他。你看你爸爸出来反驳一下孔夫子的意见,就有人像被踩了脚面一样,迫不及待的就蹦出来了。“信”就是说你说了话要算数,你答应要按时睡觉的,晚上玩兴奋了就不睡了,爸爸就呵斥你,根本不管你的心理,也不考虑到你是孩子。就是爸爸觉得你必须要“信”,当然了,做爸爸的就不用讲“信”了,答应给你买玩具,那是为了应付你,因为怕你胡搅蛮缠,事后你忘了,爸爸就不提起了,也当作忘了,实际上不舍得掏银子呢。这都是儒家教给你爸爸的,因为他们的理论就是让我们虚伪,讲一套做一套。另外呢,“信”只在小圈子里用,可以扩展到亲朋好友,因为你经常要和他们打交道,不能不伪装自己,真的到了社会,就不用管了,什么“诚”,什么“信”,都是瞎扯,儒家就是教育我们在社会上不讲诚信的,几千年来,一贯如此。 <font color="blue"><font color="blue">上面说的是私德,下面似乎是公德了,泛爱众,似乎是让你爱大家,实则不然。佛家讲爱众生,西方讲博爱,唯独我们儒家,是讲爱自己的。什么时候显示你的爱,是有条件的,比如在小圈子里。好比说罢,你坐公共汽车,遇到幼儿园小朋友了,你要把座位让给他,要是碰到老奶奶,那你就不要让了,因为他也不认识你呀,所以这个爱,是有范围的。而亲仁,就是说你去和好孩子玩,坏孩子不要理他。所以讲来讲去,还是小圈子呀。 <font color="blue">最后一句你千万不要搞懂,那是说你要先学做人,最后,实在没事情做了,再去学文化知识吧。尽管爸爸让你学《论语》,可最怕的的就是你学懂了这句话,等老爸让你学算术、语文的时候,你就说了,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来对付老爸,那老爸除了打你大耳刮子,就再也没有别的好办法了。这些让孩子学读经的爸爸妈妈,其实也不愿意让孩子信这个,只想取他们所需而已,所以不敢去讲这句。虚伪如此,言行不一,这就是《论语》教育的结果呀。 <font color="blue">其实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儒家告诉我们,先有了私德,再形成公德,实际上几千年来的事实证明,中国只有私德,基本就不存在公德,儒家讲爱众,无非是虚伪而已呀,说《论语》全篇写的是“虚伪”二字,过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5-7-6 12:17:35 | 只看该作者
<B>晕,困惑,困惑,困惑!</B>

困惑一,Jerryhao我怎么觉得您不是在反对儿童读经,您是在反对用传统的正统解释去理解去读经,因而要用您自己的解释来拓展开阔家长们的思路,但是这样您自个儿就投入到了儿童读经运动中,无论您观点如何不同, 无论您的观点是左的还是右的,您还是在宣扬读经,您还是变成了读经革命运动中的一分子, 您只是读经革命运动中的持不同意见者,您不就在替读经运动长声势吗?宿命!!!看您也逃脱不了您所受教育的影响.我个人认为您得是不是觉得改变不了他们就变成他们的一分子到敌人的心脏中去掌握一下方向盘让危害减少一点呢?

困惑二,在逻辑上,赞成儿童读经的都不会来您这里听了(他们对您的论点嗤之以鼻,大毒草, 大毒草,精神上揍您还来不及),都去Tiantian03那里去听了,反对儿童读经的象我们这样的家长来您这里看看,我们都反对儿童读经了,更不会把您的论点去给孩子讲,要是讲了孩子不就要读经才明白.我觉得儿童读经缘木求鱼,看您的解释对孩子那不成了缘鱼求木了.

困惑三,目前儿童读经的传播形式在于诵读不强调理解(寄希望于长大了自然明白),最大的瓶颈在于读经没有直接的经济价值,这也是读经运动自己认为高尚有说服力的地方,但由于它没有直接的经济价值不是应试内容,也不是求职要求,运动实践效果会不会象秋后蚱蜢有待观察.我觉得我们反对者也是多心了,就是支持了在现在的社会生态下儿童读经运动也强不到持续不到什么地方去.我看Tiantian03的都觉得麻烦,看您的也麻烦,教育孩子跟论语没关系的东东很多,干什么劳神把古文,白话都教孩子一遍,孩子能理解吗?有多少像你们两位这样水平的家长,算了,你们二位合一楼专门给有兴趣的大人家长讲讲,兼听兼听,让家长提高提高,不要去折腾孩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5-7-6 12:20:39 | 只看该作者
老鼠辛苦了,真有你的,大半夜的还在这里偷偷给人家墙上打洞:)
我想你说不合并也是好的,因为看标题大家就乐了。这么着吧,我也不来你这儿掺和,倒不是像你那么周到,而是我比较喜欢一个问题咱们要不不说,要说就说透,所以呢,我就在“妈妈”那边写,你就在这儿批,如果我们要交锋呢,还到“毒药”那边去,比较有连贯,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9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1:47 , Processed in 0.142416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