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sofiemamma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昨天无意中看到“贤妻良母”的贴子,很激动。似乎有些问题找到了头绪。还有象我这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5-6-27 10:00:42 | 只看该作者
跟我的老公小时侯有点像,他小学和初中是完全很调皮的,上课根本不听,只在考试前一天把课本翻一遍过去,结果都在95分以上,把老师弄得无可奈何。但是到高中这种能力就倒退了,大概跟他选理科有关。现在他是语言的记忆很好,就是用念的念几遍就会背,但不能再看到图象了。孩子应该都是有右脑的能力的,只是保持这种能力的时间都不同。我和老公基本没有很认真地教小瑛认字,但是她一边看着书一边听我们念,一遍以后就会背,而且就会了书上的字,到现在她看一般的书刊是没问题的(她现在是两岁八个月)。超超小时侯我们很注意叫他讲故事,但现在好象他的语言表达很好但右脑的能力却减弱了?!涛涛的这种能力好象还是有的,可能是他爸爸教他心算的时候叫他在眼前摆算式,但现在他连想象算式都不用了,一般的3位数乘3位数,基本是脱口而出。但不知道要怎样保留孩子的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5-6-27 10:18:07 | 只看该作者
我以前也有一个这样的同学,他从来不买课本,也从没见他读书,他在考试前向别人借一本课本,只要一个晚上就能一字不漏地从头到尾背出来,那些课本一般都有四五百页,有的甚至上千页,很小的,密密麻麻的英文字体,他只要翻翻目录,再翻翻书中的内容就记住了,第二天考试时,他总能得个七八十分。我想,这样的人,即使他记住的东西过后也会遗忘,这也比象我这样的一般人遗忘慢多了,因为我如果要背一篇文章的话,即使文章很短,也要背上很多遍,而且隔几小时还要复习一遍,不然很快就会忘记了。

其实每一个孩子开始都是天才,很多的时候往往是被教育制度给害了,想想我们的童年或少年时代,一本一小时就能看完的薄薄的课本,老师却要喋喋不休地讲上一个学期,一道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数学题,老师却要用一整堂课去讲解,最后我们都适应这种制度,我们开始厌恶读书,我们上课走神,玩别的东西,我们平时无所事事,只在考试前突击一下就能蒙混过关,于是我们就糊里糊涂毕业了。

顺便问一下楼主,如果你看那些有很长的逻辑推导的数学书,或者看一些深奥晦涩的哲学著作时,你仍然能一目十行吗?
我一般在读好的文学作品时,都会放慢速度来欣赏的,当你欣赏文学作品时,你会放慢阅读的速度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5-6-27 10:51:42 | 只看该作者
我本人在上学期间也是学习很不用功,但是成绩还可以,偶尔很不稳定。我的同学说我是玩着考上名牌大学的,上大学后又比较轻松的被保送了研究生。

可是现在我觉得大部分考试我都是靠的短期记忆。尤其大学期间,考试前记得很牢,考试后全部忘光。现在想来这样的学习考试真的是毫无意义。

更加可悲的事,生完小孩后,记忆力越来越差。现在难以发现自己的优势了,郁闷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5-6-27 10:56:10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因为学习太轻松,我养成了一个坏习惯,以前是基本不会上课听讲,现在就是学习工作不愿意付出太多。说得直白些就是有点懒。现在干得反而没有以前比我差的同学干得好。我知道自己的缺点,可是就是改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5-6-27 11:10:19 | 只看该作者
我父亲接触过一些中国科大的博士生,他们的特点是比聪明,看谁不读书,还考试成绩好,论文写的多。
所以他很在乎我们是否仅仅关心孩子是否聪明。问题是明摆着的:光聪明是不够的,搞科研的可以不聪明,
但需要10年如1日的钻研。他认为如果我们过多的称赞孩子聪明,会使得他不努力。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窃以为是引导问题。在孩子聪明的可以轻松应付普通的功课和学习的时候,是我们家长的责任
去引导他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需要我们找出比他已经懂的稍微难
上一点的东西。他已经懂的或者过分难的都会使得他丧失学习的兴趣。我们需要1。了解知识,2。了解自己
的孩子,3。还要了解怎么样把知识恰当的传送给他。

但这是本贴之外的问题了。在我的宝宝才1岁多的时候,我暂时不关心这个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5-6-27 11:31:29 | 只看该作者
bump+-->引用:bump 对于反对一切早教理论的您老来说,这是您一贯的思维方式,继续反对一切,请继续。
没法子,我们两个似乎总是在讨论的两头。不过即使你在对自己孩子实施的东西,相信也有自己都不确定的东西,我就不相信你没有担心的,搂主的这份东西肯定会给你一个参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5-6-27 11:3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5-6-27 12:41:43 | 只看该作者
joyce_zhou+-->引用:joyce_zhou 我本人在上学期间也是学习很不用功,但是成绩还可以,偶尔很不稳定。我的同学说我是玩着考上名牌大学的,上大学后又比较轻松的被保送了研究生。

可是现在我觉得大部分考试我都是靠的短期记忆。尤其大学期间,考试前记得很牢,考试后全部忘光。现在想来这样的学习考试真的是毫无意义。

更加可悲的事,生完小孩后,记忆力越来越差。现在难以发现自己的优势了,郁闷ing......


走出考场就忘,马上再考一次90分就变50分了,我就是这样的,过一段时间,我常常怀疑自己怎么就会这些东西了呢,花上几天又会了,几天后又忘了,以前保送研究生都不敢去读,这样有限脑记忆的人怎么可以搞研究,是教育害的还是人的记忆容量有限?

我大学有两个同学更厉害,4年下来两个人都没有在课堂上碰面(都是叫我们帮他们蒙老师的,兄弟也只逃逃下午的课),考试前他们看几天肯定70分通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05-6-27 13:06:51 | 只看该作者
linkspeed+-->引用:linkspeed 》一直怀疑记忆力好会抢了逻辑思维的饭碗。

如果仅仅从她的帖子推断 ,照相记忆有以下缺陷:
1。人会迷恋书本,然后导致社交能力减弱
2。人会讨厌逻辑思维数学运算,但是对整个知识系统的理解能力会加强

至于这是否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还是未知。我觉得是一定有的,
理由是:可以在2种能力都很强的人一定是少数,反过来讲,对大部分人来说,
只能侧重某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会比这方面弱。

我有个同学,也许有类似的能力,他从来都是考试前1个月开始学习,
然后每次都考第一。但是他喜欢做sales。不喜欢做技术活。

我不能肯定我的某些性格元素是否是由于这种记忆方式引起的,其实我自己更偏向于否定。

我迷恋书本,不爱活动。一是因为老人带大,老人不习惯于带孩子奔跑外出活动,而且我的爷爷是个老秀才!本身就是个温文好静的人。二是因为我从小就有慢性肾炎,医嘱不能激烈活动,连体育课和晨练都免上的。三,我从小学到大学,家基本就在校园里,连出校门的机会都很少。父母和其同事,也就是我的老师们是始终都盯着我的,我甚至没有多少机会与同学交往。所以我与人的思想交流多从书本上得来,渐渐导致脱离社会,不知道如何跟人社交。但我当然也有好朋友,虽然不多,但是一旦接受为朋友,则有生死荣辱相共的感觉---不过我的好朋友们也大都是跟我一样的书呆子,在一起谈书论文的时候为多。

我不讨厌逻辑思维(我喜欢做推理,做思维训练的游戏呢),我只是讨厌数学课,由于数学的不稳定,造成了后来的心理上的进一步偏科(我的理科成绩,包括数学,都不能说是差的,但就是心理上不重视,不喜欢)。原因一是因为我没有得到很好的数学启蒙(蒙氏说错过了敏感期吧),二,由于文学上启蒙早而表现出的一定超前,使得老师和父母,包括我本人,都对我在文科上有较高的期许,更促进了我的精力向文科偏重。

三,最不幸的是在小学三年级的一次数学课上,我大概是说小话吧(我很难听完一节课),我的美丽的女数学老师,当着全班同学摔了我一耳光(眼前一黑,耳朵嗡嗡响那种),然后把我从第一排拎起来,扔到教室外面。我写这个的时候,仍能看见她那张年轻美丽的脸,如何扭曲成狰狞的样子。当时(直到今天),我都能听到我幼小的自尊心被踩碎并被践踏到淤泥里的声音。而更可怕的是,在全校同学的目光中,我不得不一上午都穿着被撕破的上衣,但最可怕的还是回家向父母交待衣服被撕破的原因,父母伙同我自己再一次把那个毫无还手之力的九岁的小孩子,踩入更深更绝望的淤泥潭---这件事情并没有以父母的暴打作为结束,我此后两年里再也不听那个美丽的女数学老师的课,我就是厌恶她,厌恶数学。我用的办法叫做“坐堂旷课”,蒙式叫做“神游”。每次考试前,我会自己念念书,以厌恶的心情拿个不会让我挨打的分数。后来当然也有过很多很好的数学老师,但是我就是不知道数学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数学考试完后,我的大脑好像会立刻把“学过的”数学知识屏蔽掉。说来你信不信,高考完的第二天我就不再记得求根公式。

至于照相式记忆,我觉得可能造成了我的学习习惯和某些思维方式跟别人不同,但是跟社交和心理偏科没多大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05-6-27 13:17:10 | 只看该作者
linkspeed+-->引用:linkspeed 我父亲接触过一些中国科大的博士生,他们的特点是比聪明,看谁不读书,还考试成绩好,论文写的多。
所以他很在乎我们是否仅仅关心孩子是否聪明。问题是明摆着的:光聪明是不够的,搞科研的可以不聪明,
但需要10年如1日的钻研。他认为如果我们过多的称赞孩子聪明,会使得他不努力。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窃以为是引导问题。在孩子聪明的可以轻松应付普通的功课和学习的时候,是我们家长的责任
去引导他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需要我们找出比他已经懂的稍微难
上一点的东西。他已经懂的或者过分难的都会使得他丧失学习的兴趣。我们需要1。了解知识,2。了解自己
的孩子,3。还要了解怎么样把知识恰当的传送给他。

但这是本贴之外的问题了。在我的宝宝才1岁多的时候,我暂时不关心这个问题:)

老师上课时就告诉我们,表扬孩子时只表扬孩子的行为,针对性的夸孩子,而不是带价值判断的夸。

关于引导,如果小宝宝生下来就被给与爱和自由,他们是会自己去学习,去思考。过难的她会过一段时间等她大脑发育到那个程度时再感兴趣。所以让孩子自主选择,大人给她提供学习机会和她一起学习就可以了。甚至是向她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21:35 , Processed in 0.07728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