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dyl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定义和讨论早期教育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5-6-27 18:22:01 | 只看该作者
哈哈,求真也好,求同也好,但肯定不可以仅仅从理念层上谈问题,任何理念都要经过了操作才有意义。我经常谈到中国式的思维,主要是希望大家多去吸收西方式的手段。你从中国的古书上看,没有一个讲法不具备大道理的,但实际呢,几千年都还是存在于道理层面。哪朝哪代都在大讲仁义理智信,几千年下来,中国人即无公德也无诚信。因为大家都是在讲给别人听,而自己当然给自己开小灶了。讲了多少年,都是用来欺骗别人的。

教育孩子也如此,没有一种教育方法不是用一种美好的理念来做幌子的,但他们的操作手段却大有差别。Doman之所以墙内开花墙外香,究其原因是因为他和东方传统的方式恰好得契合在一起了,所以在哪里毫无名气的东西,却被东方人用起来了。我觉得学习西方的教育方式,无须学习什么西方的那一种教育理论。多看看西方的人平时是怎样对待孩子的,能学个皮毛,那足以受益匪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05-6-27 18:34:09 | 只看该作者
  
dyly+-->引用:dyly
  就比如说“引导“,hg1966就认为孩子有畏难和避重就轻的学习取向。这么说也不能怪他,因为我们的大环境(家庭和学校教育环境)都让我们大部分人成为这样的。所以我们也这么看待孩子,几个月的宝宝不会说话,我们不懂,戴着这样的眼镜看他们就已经是不尊重他们,说他们无能了。如果再不了解孩子,看见孩子不爬,就更验证了我们这样的观点。“看,孩子就是懒,畏难捡容易的做“。长期这样下去,孩子能不反抗,能不就遵从这个畏难的模式吗?
  这个问题越讨论越有意思。
  畏难和避重就轻的学习取向,是根据我自己成长经历和带宝宝的经历得来,我不是教育工作者,接触的小孩也就是周围邻居和亲朋好友的小孩,接触小孩不多。根据这些经验,再加上一点推理,得出这样的结论。对或不对,是否具有普遍性,大家可以继续交流。
  起码,存在的东西是不必否认的。
  孩子对于感兴趣的东西,畏难和避重就轻的现象就减轻。
  所以,需要家长、老师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引导孩子往将来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

  拿我的宝宝来举例。我很想她早点自主阅读,让她识字,她有抵触情绪。我不想造成她厌学,没有强迫她,3岁半了还只认得10来个字。但我认为一定有一种她接受的方式,既认了字,她也感觉快乐,完全能够接受,这件事需要花费我的时间、精力,我暂时没有(计划暑假后教她识字)。
  家长、老师寻找这种方式,然后再用这种方式帮助孩子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才是我所说的引导,不知这样说清了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05-6-27 21:23:45 | 只看该作者
jerryhao+-->引用:jerryhao 哈哈,求真也好,求同也好,但肯定不可以仅仅从理念层上谈问题,任何理念都要经过了操作才有意义。我经常谈到中国式的思维,主要是希望大家多去吸收西方式的手段。你从中国的古书上看,没有一个讲法不具备大道理的,但实际呢,几千年都还是存在于道理层面。哪朝哪代都在大讲仁义理智信,几千年下来,中国人即无公德也无诚信。因为大家都是在讲给别人听,而自己当然给自己开小灶了。讲了多少年,都是用来欺骗别人的。

教育孩子也如此,没有一种教育方法不是用一种美好的理念来做幌子的,但他们的操作手段却大有差别。Doman之所以墙内开花墙外香,究其原因是因为他和东方传统的方式恰好得契合在一起了,所以在哪里毫无名气的东西,却被东方人用起来了。我觉得学习西方的教育方式,无须学习什么西方的那一种教育理论。多看看西方的人平时是怎样对待孩子的,能学个皮毛,那足以受益匪浅了。
剥离了具体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来谈爱与自由,如同本山大哥忽悠拐子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05-6-27 23:31:53 | 只看该作者
dyly+-->引用:dyly [I]hg1966在孙瑞雪那个贴的跟贴:
说到这里感想就更多了。Doman和蒙氏的理论对我帮助最大的是,他们帮助我突然懂孩子了!我发觉我开始不懂孩子,是因为潜意识里认为孩子什么也不知道也不懂,所以孩子的反应当然我们不理解。当你把她当作和你一样有感情有意识的人时,你会立即明白孩子很多。我想有孩子的人会对这个有很深的体会的。

突然觉得你很可怜。doman能让你懂孩子吗?不把你弄糊涂就不错了。
真心建议你多读点真正有价值的早教书籍,哪怕是为了你的孩子考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05-6-27 23:38:17 | 只看该作者
jerryhao+-->引用:jerryhao Doman之所以墙内开花墙外香,究其原因是因为他和东方传统的方式恰好得契合在一起了,所以在哪里毫无名气的东西,却被东方人用起来了。我觉得学习西方的教育方式,无须学习什么西方的那一种教育理论。多看看西方的人平时是怎样对待孩子的,能学个皮毛,那足以受益匪浅了。

先生这段话差矣。doman在美国臭是因为那里没有信息壁垒,一样伪科学的东西出来会被各路学者和各路记者挖个底朝天,也就难有市场了。而且,那里的广告法森严,谁敢做夸大广告就会被告得倾家荡产,所以doamn除了写书之外不敢轻易宣传自己的机构。因为写书是学术自由,广告就是商业行为,是要负很大责任的。而在中国,doman的拥趸和书商可以撒着欢的编神话。看看七田真的广告宣传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05-6-27 23:41:41 | 只看该作者
大风的爸爸+-->引用:大风的爸爸 剥离了具体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来谈爱与自由,如同本山大哥忽悠拐子一样。

此言极是。我一听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样的口号头皮都发麻。这是教育吗?教育的一项核心要旨是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这种你真棒的肥皂泡是害孩子还是在帮孩子。我见过不少飞扬跋扈的小皇帝,这些都是在你真棒的口号下培养出来的。

如果教育成了励志,这个民族的智商真的让人担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05-6-28 00:26:08 | 只看该作者
[QUOTE=hq1966]  
    孩子对于感兴趣的东西,畏难和避重就轻的现象就减轻。
  所以,需要家长、老师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引导孩子往将来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


我很同意楼主的观点,但:
小孩的避重就轻是我们大人理解的。他其实不知道,也许感兴趣了以后就不觉得的难了(即使问题本身有难度),在孩子看来是不难得。
我觉得孩子对事物的取向仅仅表现为我喜不喜欢这种东西,这种知识,这种方式等等(一种认知愿望)。
当然,孩子的兴趣培养对每个孩子本身也不一样,天赋也不一样。
崇尚学习教育(知识)也好,孩子本身自由学习(自然)也好,关键问题都是找到适合孩子自身又有天赋的那一类兴趣进行培养,也许是条事半功倍的路。

SIZE=6]我喜欢的一句话: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全才,但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天才[/SIZE]。

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进行分析,对自己的长处进行分析,希望他能补一些我的短处。可比较缺乏有效的方法。
我不喜欢大海捞针式的锻炼、训练。但我喜欢把能力培养当兴趣来进行。有没有这方面具体的指导。各位仁兄,多多帮忙推荐一下。
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我同样不喜欢去想如何定义早教问题,但我喜欢尽我所能的跟他交流,跟他成长,让他我认为的所谓的快乐。当然,更希望他自己真正的快乐。
我更加注重跟他一起快乐的方法,可我不得不告诉他生活是什么?矛盾真是个好东东?

提个建议:那位专家家长能否开个“如何让孩子快乐方法,或者和孩子一起快乐的讨论”的论坛楼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05-6-28 10:14:49 | 只看该作者
edu你这又是何苦呢,你的专业是教育,所以你希望把这个事情当个正事,难听也罢,逆耳也罢,说的都是真话。可人家来这里是送花跳探戈的。一个论坛只要有涵养、有品位,不怕争论,不怕严词激烈;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就怕一团粉气、一团妖气、一团和气、一团死气。泡论坛不是开party,饭桌上放着一堆孩子喝着香宾看着荷花,这样的景象也就和哪个临安城差不多了。现如今这个社会,一个小女孩被强奸,40多人围观,就差有人出来卖门票了。阉割这个词已经从痛苦升华为高贵了,不要说斗士怎么了,我们连啊Q都没有了。咱是乡人粗语,粉脂公主们鄙视,咱闭了这乌鸦嘴就是了。
我一个朋友说:“1%的孩子被杜曼是个好玩的事,20%的孩子被杜曼是个离谱的事,60%的孩子被杜曼对剩下的40%中的50%绝对是个大好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05-6-28 10:42:20 | 只看该作者
education2008+-->引用:education2008 此言极是。我一听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样的口号头皮都发麻。这是教育吗?教育的一项核心要旨是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这种你真棒的肥皂泡是害孩子还是在帮孩子。我见过不少飞扬跋扈的小皇帝,这些都是在你真棒的口号下培养出来的。 如果教育成了励志,这个民族的智商真的让人担心。
“你真棒”,这种方法早过时了,你还在耿耿于怀。“你真棒”早就生出了很多变种,比如:“孩子,你这么做很好,但如果。。。。。就更棒了。” 批判也要跟上潮流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05-6-28 10:54:51 | 只看该作者
education2008+-->引用:education2008 此言极是。我一听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样的口号头皮都发麻。这是教育吗?教育的一项核心要旨是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这种你真棒的肥皂泡是害孩子还是在帮孩子。我见过不少飞扬跋扈的小皇帝,这些都是在你真棒的口号下培养出来的。 如果教育成了励志,这个民族的智商真的让人担心。
不要头皮发麻,我相信很多人说这句话都是不正确的,其根本在于其理念和目的,尽管我看重实施,但理念和目的不同产生的结果不同。 同样是“你真棒”这句话,有的人就是在拿它作为一种手段,随意乱用,把它当作了OK,可惜的是用多了就不值钱了,下次孩子就要问你为什么不说我棒了。如果你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能体会到它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个突破,多说些“你真棒”之类的,绝对不会有问题。 是否让孩子真正认识自己,这个题目太大了,反问一句,你能够真正的认识自己么?包括在这个论坛,我们自己能给予什么地位,我们都认识不了,何必让孩子承受这么多呢?对孩子来说,鼓励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如果你觉得每天对孩子说:“你看人家XXX,怎么怎么样了”就能有助于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话,那只能说明你还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 飞扬跋扈的小皇帝确实很多,但责任不在孩子,更不在“你真棒”这句话,鼓励绝不会让孩子忘乎所以,而正是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对父母、孩子的定位不准,日常习惯的细节重视不够造成的。和“你真棒”这句话毫无关系。 不过,中国话确实过于贫乏,想Great、Excellence、Pefect……,真么多的溢美之词,汉语都不知道如何表达,只好简单的说“真棒”了,其实呢,父母真心参与孩子的事情,用内心而不是用言语来赞美他,要比什么都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1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0:10 , Processed in 0.07811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