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Odys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讨论】早教的度在哪里?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5-6-20 18:47:29 | 只看该作者
不管怎样,把这个概念传播给父母是好的,父母可以自由思考,自由选择。
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广博,可能性是如此之多,你怎么知道应该把孩子带去哪个方向?我想孩子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她有资格决定自己人生道路的。
带着孩子去公园,给他讲为什么花是红的,树是绿的,这是一种培养方式;但难道世界只有一种可能性吗?艺术型的孩子可能看到的是美丽的色彩,丰富的线条;喜欢科学的孩子看到的是花粉与叶脉;还有孩子更专注于自己喜悦的心情……家长们,你们又从何得知,孩子那颗小小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在没有搞清楚之前,最好不要盲目的开展所谓早期教育。因为这样,等于是选择了一种可能性,而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那将是对孩子这个独立个体权力的剥夺。
每个人,都是时时刻刻在成长的:性格,观念,知识,智慧,而这种成长是伴随一生的。从小就定下了单向的发展目标,在其更为重要的人生成长时期,有些早期教育却是功利,武断,和专制。
人是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是无限多的,早教可以进行,但不是拔苗助长,所以我说,早教不是提前教育,度是相当难把握的,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也是相当不容易的,而且也没有用之百遍而皆灵的方法。所以,让我们仔细观察孩子,共同探索,不断实践,跟孩子一起成长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5-6-20 19:07:51 | 只看该作者
linkspeed+-->引用:linkspeed >做个完整健全的人并不容易

要求太高太高。我只要求我得女儿将来做个家庭主妇。
就这我都觉得太高了。

不矛盾啊
一个家庭主妇,她对生命的理解,对生活的热爱可能比这个家那个家的要深刻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5-6-20 19:10:19 | 只看该作者
前车之鉴+-->引用:前车之鉴 我想孩子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她有资格决定自己人生道路的。
的确,谁都有资格决定自己的人生道路。但实际上是大多数人没能力决定自己的人生。  
前车之鉴+-->引用:前车之鉴 在没有搞清楚之前,最好不要盲目的开展所谓早期教育。因为这样,等于是选择了一种可能性,而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那将是对孩子这个独立个体权力的剥夺。
正如我们总是没搞清楚自己一样,我们没也很难搞清楚别人是怎么样。“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广博,可能性是如此之多”,要“搞个清楚”,呵呵,吾生亦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没有搞清楚之前”这个前提听起来有理,绝对有理,但实际上无法做到。选择了一种可能性,就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不选择,其实也就是一种选择,同样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这种不作为也许不能说是“对孩子独立个体权力的剥夺”,而可能是说不给种子浇水,不给种子土壤。  算了,不打文字仗了,俺明白,很多人都明白: 早教不是拨苗助长,是浇水是施肥。早教不是温室无土栽培,是阳光雨露经风见雨吸天地之精华。归根结底,早教不是你替他长,是他自己成长。 至于怎么浇水怎么施肥怎么吸天地之精华,该浇多少该施多少该吸多少,八仙过海。 ——说了等于没说。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5-6-20 19:29:33 | 只看该作者
受益非浅,还是让我们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去仔细体会吧
大概是manager的坏事干多了,什么事情都想要来个计划,来个目的,来个方案,成了思维惯性了
用软件企业成熟度来做个类比
软件开发方式的雏形方式是随意性非常强,几乎没有纪律约束,所谓干到哪里算哪,干成啥样算啥,因为这种智力创造活动的过程似乎是没有规律可寻的。然后就因为这些不可接受的结果和与管理相冲突的观念,就渐渐有了管理。于是就出现了第二阶段,软件生产被划分成了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有审核,有结果,要受到控制。然后这种控制进一步深入,开始有了第三方监督,有了数据收集和回馈等等。于是软件从研发变成了生产。
教育很象原始阶段的软件开发,随意的、漫不经心的、创造性的、突发奇想的都可以。倘若哪天人类脑科学突飞猛进,对大脑解读得一清二楚,是不是人一生下来就可以规划呢?那时人类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想象一下还真有点恐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5-6-20 19:32:59 | 只看该作者
成长很简单,一讨论起来觉得有点复杂了,尊重孩子,和孩子一起感受生活中的风风雨雨,简单而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5-6-20 22:41:37 | 只看该作者
好象很有意义的话题
也许是最无聊的话题
为教育而教育,好吗
为生活而生活,好吗
也许,为快乐而快乐,作为有思维的生命更加有意义,
给自己作个准则吧:自然而快乐着,让他的一切融进你温暖而幸福快乐的家,享受作为人类的幸运吧
说出自己的一种活法,接受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5-6-20 22:48:38 | 只看该作者
一直也在教育着这个问题,也一直都很迷惘
七个月的孩子可以独立玩积木吗?
我的宝宝九个月了,在亲子班里老师拿来套盒,希望教她大物装小物的概念,可是她根本对这种放与拿一点兴趣也没有,倒是拿着一个盒子在手里,看了半天之后再往嘴里送,之后就扔掉了再拿一个,再研究再吃……

或许尊重她自己的选择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我喜欢孙瑞雪的《爱与自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5-6-21 01:13:49 | 只看该作者
[QUOTE=雨cora]倒是拿着一个盒子在手里,看了半天之后再往嘴里送,之后就扔掉了再拿一个,再研究再吃……   哈哈,我喜欢这样的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5-6-21 04:37:54 | 只看该作者
太操心了反而把孩子搞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5-6-21 09:24:05 | 只看该作者
真是喜欢看大家这样的精彩谈论。顺其自然,也就是给孩子自由,同时也给孩子足够的选择。我的孩子7个月,应该玩套圈了,积木了。那么就提供这些。孩子怎么玩爱不爱玩就让她自由了。但是如果环境里没有这些孩子又怎能自由呢?

所有的孩子有自己的不同兴趣发育速度。但是基本上规律是一样的,过程是一样的。这也是儿童心理学家的任务,找出孩子发育的规律。我们做家长的做到心中有数,给孩子提供,让孩子自由的成长就可以了。本身不太复杂,我们也不应有太多的担心。上一周,给孩子套圈。我套了两个她就感兴趣了,自己套,她是抓住环从空中扔,不准总是偏了,重复了三次就烦了。我就一边饶有兴致的看。她烦了就爬走去拿别的玩了。相比两周前我也给她试过,她看到我的套环熟视无睹。昨天我又拿出环来,她高兴得自己拿着先上下摇摆,再啃啃,后来就专注的套起来,几次后就会套了。我想再过几天她就可以套在自己手腕脚腕上了。

第一次给孩子太早,她的智力还没有达到。孩子就没有兴趣。第二次也太早,过多的让孩子学,孩子达不到就会有挫折感而没耐心,常此下去容易自卑没有成就感。非常赞同蒙特索利的观点,孩子有自己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也有自我发展的能力。我们给他环境尊重他信任他自由的发展就可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7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1 10:17 , Processed in 0.11098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