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dyl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关于快速阅度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5-6-20 09:31:58 | 只看该作者
婴儿是脑图记忆,而且他们还可以再认即提取出记忆,而且象你说的还能推理计算。所以我对脑图记忆这么好奇,想知道成人有脑图记忆是怎样的。

我小时就幻想过,如果我的眼睛看书时把页面记住,考试时“拿“出来仔细的看不就行了吗?我先生说他也幻想过。那时要知道脑图记忆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5-6-20 09:42:37 | 只看该作者
记得看上面提到的那个人的贴子,那个论坛是他本人开的,推广的是另一种速读术,与他所讲的体验没有关系。他的贴子大概是这么写的:
他好象是看一本计算机方面的书,他根本不懂这些。按《十倍速影像阅读法》上所讲的要求看了四五天,他觉得自己啥都没看懂,但还是照要求做下去。有一天,当他再次看那本计算机语言方面的书的时候,发现里面的很多术语、表述都是很熟悉,并且理解了。


《十倍速影像阅读法》上写了些例子可供我们猜想这种速读法的状态:
一位企业家受邀在某会议上演讲。他没有时间以一般准备演讲的方法阅读相关资料、做笔记、草拟演讲稿,所以只是用影像阅读的方法看了几本书之后,就上场了。可是,很奇妙,他一开始演讲就滔滔不绝,连统计数字都说得出来,那显然是潜意识所提供的资料。他的演讲稿获得了听众的热烈的反应。经过后来查证,他的演讲内容完全正确。

一位律师在质询证人时,问了好几个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问的问题,但后来从证人被推翻的证言上,他知道了原因。原来律师在前一晚用影像阅读法看了记载着常理与证人证词不同的书籍,他在意识上并不知道那件事实,但是他的潜意识却引导他达成了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05-6-20 09:56:51 | 只看该作者
太棒了,为什么他演讲的效果那么好。首先大的框架是他的逻辑思维确定好的,在支持他的观点时,相关联的能力会提取出来需要的资料,即再现记忆。杰杰就是因为太小,逻辑思维还不成熟,所以没有能力再现提取出他大脑里的相关记忆。我们大脑平时都是这样工作的,只是我们没有脑图记忆,存储的东西太少,所以准备充足了,我们也就能有那么好的演讲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05-6-20 10:01:09 | 只看该作者
Qmom说的很对的,我们的右脑也在使用的,昨天我先生在电脑上看乒乓球明星李楠的资料,我瞥了一眼。后来他问不知李楠是哪里人,我脑子里的反应就是天津人,但是又觉得自己没道理知道,可是后来又看确实她是天津人。我那一撇刚好看见了天津两字但左脑没有思维反应,进入了右脑成为脑图记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05-6-20 10:05:05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大家的讨论,应该假设是不矛盾的。

这么看来孩子的这种脑图记忆能力有了后促进形象思维,再逐渐培养逻辑思维。智力是大可以提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5-6-20 10:12:32 | 只看该作者
在日常生活中,右脑使用的机会是很多的。因此我不同意七田真的某些说法。

比如,看一个人面熟,而这个人的名字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听一个人的名字没反应,看到这个人的名字或者名片的时候却觉得有点熟悉。
还有,弹钢琴,弹得投入时,突然被人打个岔,弹琴的人会脑子一片空白,自己弹到哪里都不知道。

仔细观察,象这种事是很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5-6-20 10:27:52 | 只看该作者
经dyly这么一说,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很多速读书后面都要讲讲“脑图”。

如果这些书的前部分讲的是信息的摄入、输入的话,那么后面的“脑图”就是信息的提取归纳整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5-6-20 13:23:56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楼主准备用那种方法“训练”自己的脑图记忆?七田真的《超右脑照相记忆法》如何?还是别的方法?也许这里有人感兴趣一起尝试呢。希望坚持训练,很感兴趣跟踪了解。也想知道这种脑图记忆在成人身上会有什么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05-6-20 14:50:26 | 只看该作者
bump:

我还没有把这个锻炼列入时间表里。不过想买那本dawnch推荐的书。多几个人一起练倒是个好主意,大家鼓励着也不会半途而废。   你也一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05-8-16 18:17:51 | 只看该作者
[心理暗示还是不要让孩子练的太多,毕竟人更多要依靠理性思维.如果形成习惯,反而会使孩子造成惰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9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4:08 , Processed in 0.07578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