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最爱雨轩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父母加油站] [color=red][b][size=2]【日记】【两个男人的成长日记】[/color][/b][/size]

[复制链接]
331#
发表于 2005-5-4 09:41:34 | 只看该作者
从前,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托,蛛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蛛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忽然有一天,佛主光临了圆音寺,看见这里香火甚旺,十分高兴。离开寺庙的时候,不轻易间地抬头,看见了横梁上的蛛蛛。佛主停下来,问这只蜘蛛:“你我相见总算是有缘,我来问你个问题,看你修炼了这一千多年来,有什么真知拙见。怎么样?”蜘蛛遇见佛主很是高兴,连忙答应了。佛主问到:“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了想,回答到:“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点了点头,离开了。
  就这样又过了一千年的光景,蜘蛛依旧在圆音寺的横梁上修炼,它的佛性大增。一日,佛主又来到寺前,对蜘蛛说道:“你可还好,一千年前的那个问题,你可有什么更深的认识吗?”蜘蛛说:“我觉得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说:“你再好好想想,我会再来找你的。”
  又过了一千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风,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网上。蜘蛛望着甘露,见它晶莹透亮,很漂亮,顿生喜爱之意。蜘蛛每天看着甘露很开心,它觉得这是三千年来最开心的几天。突然,有刮起了一阵大风,将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觉得失去了什么,感到很寂寞和难过。这时佛主又来了,问蜘蛛:“蜘蛛这一千年,你可好好想过这个问题: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对佛主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说:“好,既然你有这样的认识,我让你到人间走一朝吧。”
  就这样,蜘蛛投胎到了一个官宦家庭,成了一个富家小姐,父母为她取了个名字叫蛛儿。一晃,蛛儿到了十六岁了,已经成了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长的十分漂亮,楚楚动人。
  这一日,新科状元郎甘鹿中士,皇帝决定在后花园为他举行庆功宴席。来了许多妙龄少女,包括蛛儿,还有皇帝的小公主长风公主。状元郎在席间表演诗词歌赋,大献才艺,在场的少女无一不被他折倒。但蛛儿一点也不紧张和吃醋,因为她知道,这是佛主赐予她的姻缘。
  过了些日子,说来很巧,蛛儿陪同母亲上香拜佛的时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亲而来。上完香拜过佛,二位长者在一边说上了话。蛛儿和甘鹿便来到走廊上聊天,蛛儿很开心,终于可以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并没有表现出对她的喜爱。蛛儿对甘鹿说:“你难道不曾记得十六年前,圆音寺的蜘蛛网上的事情了吗?”甘鹿很诧异,说:“蛛儿姑娘,你漂亮,也很讨人喜欢,但你想象力未免丰富了一点吧。”说罢,和母亲离开了。
  蛛儿回到家,心想,佛主既然安排了这场姻缘,为何不让他记得那件事,甘鹿为何对我没有一点的感觉?
  几天后,皇帝下召,命新科状元甘鹿和长风公主完婚;蛛儿和太子芝草完婚。这一消息对蛛儿如同晴空霹雳,她怎么也想不同,佛主竟然这样对她。几日来,她不吃不喝,穷究急思,灵魂就将出壳,生命危在旦夕。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赶来,扑倒在床边,对奄奄一息的蛛儿说道:“那日,在后花园众姑娘中,我对你一见钟情,我苦求父皇,他才答应。如果你死了,那么我也就不活了。”说着就拿起了宝剑准备自刎。
  就在这时,佛主来了,他对快要出壳的蛛儿灵魂说:“蜘蛛,你可曾想过,甘露(甘鹿)是由谁带到你这里来的呢?是风(长风公主)带来的,最后也是风将它带走的。甘鹿是属于长风公主的,他对你不过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当年圆音寺门前的一棵小草,他看了你三千年,爱慕了你三千年,但你却从没有低下头看过它。蜘蛛,我再来问你,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听了这些真相之后,好象一下子大彻大吾了,她对佛主说:“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刚说完,佛主就离开了,蛛儿的灵魂也回位了,睁开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她马上打落宝剑,和太子深深的抱着……
  故事结束了,你能领会蛛儿最后一刻的所说的话吗?“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2#
发表于 2005-5-4 20:59:2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带小雨玩了半天。 儿子困乏时,倒在我怀里的那份依恋和信赖,是我眼前的最幸最福。 只有自己活得快乐,孩子才会快乐。 道理,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3#
发表于 2005-5-4 22:15:08 | 只看该作者
小雨在kfc<img src="http://www.etjy.com/attachment.php?attachmentid=28106"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4#
发表于 2005-5-4 22:30:59 | 只看该作者
小雨在公园<img src="http://www.etjy.com/attachment.php?attachmentid=28111"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5#
发表于 2005-5-4 22:50:4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方子(大黄、黄连、黄芩、黄柏各等量。上药研细末,浸入3倍药量的菜子油内泡3~7天,或更长时间。用棉棒蘸油外搽患处,每天3~4次,直至痊愈),用过有效。但一定要痊愈后,再坚持一段时间。缺点是污染衣物,一片黄。下面是些资料,可以对照着看看,外用中药副作用小。

湿疹为皮肤科最常见的一种病,中医常以其所发部位及范围的不同而有不同名称。如泛发于全身,浸淫遍体的叫“浸淫疮”;身起红粟,搔痒出血的叫“血风疮”;局限一处,发于耳边的叫“旋耳疮”;发于掌指间的叫“痫疮”;发于腿足的“湿毒疮”;发于阴囊初起名“胞漏疮”;日久称“肾囊风”;婴儿湿疹有“干敛”、“湿敛”之分。’但不论所发部位在何处,总的以辨证论治为准。
湿疹虽属皮肤表病,但来源于内因,中医着重于内治,其次辅以外治。内因以心火,脾湿为主,可因心绪烦扰,心火内生,导致血热。又由于饮食不慎,脾失健运,湿从内生,湿与热合,外走肌表而病生焉。其辨证大致分以下几种类型进行论治。
(1) 湿热型:发病速,皮肤灼热红肿,或见大片红斑,丘疹,水疤,渗水多,甚至黄水淋漓,粘而有腥味,结颁后如松脂。可因搔痒太甚而皮肤剥脱一层。大便偏干,小便黄或赤,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带数。此种类型临床最多见。治以利湿清热为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出现脓疤加银花、连翘;大便偏于,加大青叶。
(2) 血风型:证见身起红粟(以红丘疹为主),搔破出血,渗水不多,剧烈搔痒可见搔痕累累,尤以夜间为主。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带数。此种类型,是热重于湿。以血热为主,治以凉血消风为主,除湿清热为辅,方用皮癣汤加减:生地、丹皮、赤芍、黄芩、苦参、地肤子、白藓皮、丹皮、生甘草。
(3)脾湿型:此种类型较多见,皮肤黯淡不红,成片火窠(隐在皮肤内的水疤)搔痒才见渗水,后期干燥脱屑。证见面色无华,饮食不香,纳差,大便溏薄,小便不黄,或有腹胀等脾胃症状,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濡滑等。此型脾虚湿胜,热象不显,治以健脾理湿为主,方以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陈皮、茯苓、泽泻、六一散、白藓皮。胃呆纳差,加藿香、佩兰芳香化湿、腹胀加川朴、大腹皮。
(4)阴伤型:病延日久,长期渗水过多,致伤阴耗血,血燥生风,亦可因长期服用苦寒燥湿或淡渗利湿之品。造成伤阴耗血,皮肤浸润,干燥脱屑,搔痒剧烈。主要的辨证指标是舌红苔剥(伤阴),或舌淡苔光(耗血)。见到此证时,用滋阴除湿法治疗。药用:生地、元参、当归、丹参、茯苓、泽泻、白藓皮、蛇床子。在这里特别指出:滋阴与除湿同用,似有矛盾,一般以为滋阴可能助湿,除湿可以伤阴。本方生地、当归、元参、丹参滋阴养血而不助湿,茯苓、泽泻除湿而不伤阴。用于反复不愈的湿疹及慢性阴囊湿疹(肾囊风)疗效较好。对此证型,切忌重用燥湿或利湿之品,以免重伤其阴,症情越来越坏。
婴幼儿湿疹,中医总称胎敛,又有湿敛,干敛之分,后者又称奶癣。婴儿湿疹至儿童期仍不断发作,皮损渐局限于手肘、国窝、足踩等处,常呈对称性,中医称四弯风。婴儿湿疹,多因胎孕时期,母食五辛,遗热于儿所致,可分三型论治。
(1)湿热型(湿敛),多见于肥胖婴儿。部位多在头面耳项等处,重则泛发全身。证见皮肤渐红、糜烂、渗水、结痂,重则脱皮,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薄黄。治宜导湿清热,方用导赤汤加减:生地、木通、竹叶、六一散、黄连,或服牛黄清热散,量儿大小,一瓶分2~3天服。
(2)脾虚型(干敛):多见于发育差的瘦弱婴儿。证见皮肤浸润,干燥、鳞屑、瘙痒,或起少数丘疹,水疤,一般消化不良,纳食不多,面黄肌瘦,大便溏,或完谷不化,舌淡苔薄白,脉缓滑。治以健脾化湿,方用化湿汤加减:苍术、陈皮、茯苓、泽泻、炒麦芽、六一散。
(3)阴伤型(干敛):大多属湿热型,渗水日久不愈,伤阴耗血,转变而来。皮损与脾虚型相似,唯无脾胃症状,纳食,大便正常,可见舌红苔剥或舌淡苔光之征。可继用滋阴除湿法治疗。
外治法,大致可分3类:
①渗水期:采用湿敷法,方用生地榆、马齿页、黄柏,任选其中一味或二味,各10克,水煎20分钟,待微温时,用纱布叠五六层(小毛巾亦可)蘸药水,稍拧干,溻敷于患处,隔20~30分钟再蘸水换敷,一日敷3~4次,直至不流水为止。
②流水不多时,选用缓和性的药膏,不宜敷刺激性强的药膏。
③慢性湿疹,皮损肥厚浸润,可采用刺激性较强的药膏。
④湿疹的护理,亦很重要,应注意下列几点:A.不用水洗。不用热水烫,少洗澡,不接触肥皂。13.忌口。不吃鱼腥,海味,羊肉等五辛发物。C.小儿勿穿戴和接触羊毛织物。 朱仁康
湿疹多患于过敏性体质,常因脾虚生湿所致。故治疗原则常采用健脾利湿法。一般临床分三型论治之。
(1)湿热型:相当于急性湿疹,常见皮损掀红作痒,滋水淋漓,味腥而粘或结黄痂,或沿皮糜烂,治以清热利湿法,方用苗陈篙汤合萆解渗湿汤加减:茵陈、炒山栀、大黄、萆解、生苡仁、车前子、土茯苓、黄芩、生甘草。
(2)脾湿型:相当于亚急性湿疹,常见皮疹颜色较暗,滋水不多,抓破后有渗液,但清稀,可有淡黄色脱屑,痒不甚,胸闷纳呆。治以健脾除湿,常用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茯苓皮、生苡仁、苡仁根、徐长卿、炒山桅、山药、陈皮。
(3)血虚风燥型,相当于慢性湿疹,常见皮损浸润肥厚,色素沉着,表面有鳞屑或血痂,甚痒。治以养血祛风,常用四物消风饮加减:当归、生熟地、小胡麻、萆解、赤白芍、苍耳子、地肤子、夜交藤、珍珠母。
除内服药外,我常结合外治法,最常用的有下列三种制剂。
①三黄溶液:黄连3克,黄柏、黄芩各9克。煎水,湿敷或外洗。
②糠馏油糊剂(市售药品)。
③黑豆馏油软膏(市售药品)。
以上王药分别用于急性、恶急性、慢性湿疹。秦万章湿疹为皮肤科最常见的一种病,中医常以其所发部位及范围的不同而有不同名称。如泛发于全身,浸淫遍体的叫“浸淫疮”;身起红粟,搔痒出血的叫“血风疮”;局限一处,发于耳边的叫“旋耳疮”;发于掌指间的叫“痫疮”;发于腿足的“湿毒疮”;发于阴囊初起名“胞漏疮”;日久称“肾囊风”;婴儿湿疹有“干敛”、 “湿敛”之分。’但不论所发部位在何处,总的以辨证论治为准。
湿疹虽属皮肤表病,但来源于内因,中医着重于内治,其次辅以外治。内因以心火,脾湿为主,可因心绪烦扰,心火内生,导致血热。又由于饮食不慎,脾失健运,湿从内生,湿与热合,外走肌表而病生焉。其辨证大致分以下几种类型进行论治。
(1) 湿热型:发病速,皮肤灼热红肿,或见大片红斑,丘疹,水疤,渗水多,甚至黄水淋漓,粘而有腥味,结颁后如松脂。可因搔痒太甚而皮肤剥脱一层。大便偏干,小便黄或赤,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带数。此种类型临床最多见。治以利湿清热为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出现脓疤加银花、连翘;大便偏于,加大青叶。
(2) 血风型:证见身起红粟(以红丘疹为主),搔破出血,渗水不多,剧烈搔痒可见搔痕累累,尤以夜间为主。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带数。此种类型,是热重于湿。以血热为主,治以凉血消风为主,除湿清热为辅,方用皮癣汤加减:生地、丹皮、赤芍、黄芩、苦参、地肤子、白藓皮、丹皮、生甘草。
(3)脾湿型:此种类型较多见,皮肤黯淡不红,成片火窠(隐在皮肤内的水疤)搔痒才见渗水,后期干燥脱屑。证见面色无华,饮食不香,纳差,大便溏薄,小便不黄,或有腹胀等脾胃症状,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濡滑等。此型脾虚湿胜,热象不显,治以健脾理湿为主,方以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陈皮、茯苓、泽泻、六一散、白藓皮。胃呆纳差,加藿香、佩兰芳香化湿、腹胀加川朴、大腹皮。
(4)阴伤型:病延日久,长期渗水过多,致伤阴耗血,血燥生风,亦可因长期服用苦寒燥湿或淡渗利湿之品。造成伤阴耗血,皮肤浸润,干燥脱屑,搔痒剧烈。主要的辨证指标是舌红苔剥(伤阴),或舌淡苔光(耗血)。见到此证时,用滋阴除湿法治疗。药用:生地、元参、当归、丹参、茯苓、泽泻、白藓皮、蛇床子。在这里特别指出:滋阴与除湿同用,似有矛盾,一般以为滋阴可能助湿,除湿可以伤阴。本方生地、当归、元参、丹参滋阴养血而不助湿,茯苓、泽泻除湿而不伤阴。用于反复不愈的湿疹及慢性阴囊湿疹(肾囊风)疗效较好。对此证型,切忌重用燥湿或利湿之品,以免重伤其阴,症情越来越坏。
婴幼儿湿疹,中医总称胎敛,又有湿敛,干敛之分,后者又称奶癣。婴儿湿疹至儿童期仍不断发作,皮损渐局限于手肘、国窝、足踩等处,常呈对称性,中医称四弯风。婴儿湿疹,多因胎孕时期,母食五辛,遗热于儿所致,可分三型论治。
(1)湿热型(湿敛),多见于肥胖婴儿。部位多在头面耳项等处,重则泛发全身。证见皮肤渐红、糜烂、渗水、结痂,重则脱皮,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薄黄。治宜导湿清热,方用导赤汤加减:生地、木通、竹叶、六一散、黄连,或服牛黄清热散,量儿大小,一瓶分2~3天服。
(2)脾虚型(干敛):多见于发育差的瘦弱婴儿。证见皮肤浸润,干燥、鳞屑、瘙痒,或起少数丘疹,水疤,一般消化不良,纳食不多,面黄肌瘦,大便溏,或完谷不化,舌淡苔薄白,脉缓滑。治以健脾化湿,方用化湿汤加减:苍术、陈皮、茯苓、泽泻、炒麦芽、六一散。
(3)阴伤型(干敛):大多属湿热型,渗水日久不愈,伤阴耗血,转变而来。皮损与脾虚型相似,唯无脾胃症状,纳食,大便正常,可见舌红苔剥或舌淡苔光之征。可继用滋阴除湿法治疗。
外治法,大致可分3类:
①渗水期:采用湿敷法,方用生地榆、马齿页、黄柏,任选其中一味或二味,各10克,水煎20分钟,待微温时,用纱布叠五六层(小毛巾亦可)蘸药水,稍拧干,溻敷于患处,隔20~30分钟再蘸水换敷,一日敷3~4次,直至不流水为止。
②流水不多时,选用缓和性的药膏,不宜敷刺激性强的药膏。
③慢性湿疹,皮损肥厚浸润,可采用刺激性较强的药膏。
④湿疹的护理,亦很重要,应注意下列几点:A.不用水洗。不用热水烫,少洗澡,不接触肥皂。13.忌口。不吃鱼腥,海味,羊肉等五辛发物。C.小儿勿穿戴和接触羊毛织物。 朱仁康
湿疹多患于过敏性体质,常因脾虚生湿所致。故治疗原则常采用健脾利湿法。一般临床分三型论治之。
(1)湿热型:相当于急性湿疹,常见皮损掀红作痒,滋水淋漓,味腥而粘或结黄痂,或沿皮糜烂,治以清热利湿法,方用苗陈篙汤合萆解渗湿汤加减:茵陈、炒山栀、大黄、萆解、生苡仁、车前子、土茯苓、黄芩、生甘草。
(2)脾湿型:相当于亚急性湿疹,常见皮疹颜色较暗,滋水不多,抓破后有渗液,但清稀,可有淡黄色脱屑,痒不甚,胸闷纳呆。治以健脾除湿,常用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茯苓皮、生苡仁、苡仁根、徐长卿、炒山桅、山药、陈皮。
(3)血虚风燥型,相当于慢性湿疹,常见皮损浸润肥厚,色素沉着,表面有鳞屑或血痂,甚痒。治以养血祛风,常用四物消风饮加减:当归、生熟地、小胡麻、萆解、赤白芍、苍耳子、地肤子、夜交藤、珍珠母。
除内服药外,我常结合外治法,最常用的有下列三种制剂。
①三黄溶液:黄连3克,黄柏、黄芩各9克。煎水,湿敷或外洗。
②糠馏油糊剂(市售药品)。
③黑豆馏油软膏(市售药品)。
以上王药分别用于急性、恶急性、慢性湿疹。秦万章vv

   【病理】

婴儿湿疹是一种过敏反应,多是指2个月至2岁的幼童具有遗传倾向的变应性皮肤病。



【症状】

其皮疹多发生在颜面、前额及下颌,可延及头顶肩臂,甚至可以波及全身,呈对称性分布。皮疹形态不一、白红斑、丘疹、炮疹,以至渗液、结痂和脱屑,轻重不等的皮损可同时出现。湿疹以瘙痒、反复发作为特征。



【宜与忌】

1.婴儿皮肤直接接触的衣物一定要用棉制品,而且每次用过后要彻底清洗干净。

2.婴儿身体不宜过热,少穿衣服。

3.洗澡后,可在孩子的皮肤上涂些无味的润肤霜,以免皮肤干燥。

4.夜晚睡觉时最好给孩子戴上用棉料做的防搔抓手套,保持他的指甲短而清洁,这样就可避免孩子搔抓患区皮肤而继发感染。

5.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过度洗擦,热水、肥皂水等烫洗。



【名家妙方】

1.红萝卜、鲜马蹄莲各30克,藕节15克,煎汤,随时喂用。

2.甘蔗皮、甘草各适量,浓茶水煎,洗擦患部。

3.黄连1克,放在30毫升温水里,6小时后用纱布过滤。用消毒棉签蘸药液外涂患处,每日3~5次。

4.马齿苋、丝瓜各15克,煎水服用。

5.黄柏、黄丹各30克。上药研细混匀备用。患处渗出液多者可直接将药末撒于疮面;若渗出少则以香油调敷。治疗期间忌鱼腥及辛辣食品。

6.大黄、黄连、黄芩、黄柏各等量。上药研细末,浸入3倍药量的菜子油内泡3~7天,或更长时间。用棉棒蘸油外搽患处,每天3~4次,直至痊愈。

7.松香60克,炒广丹10克,炒官粉15克,黄柏30克,无刺根15克。上药共为细末。溃烂者干撒于患处;未溃者用麻油调涂患处。每日1次。

8.大黄粉适量。上药撒敷患处或用菜油调敷患处。

9.雄黄、香油各9克。用火纸把雄黄包好,灌以香油,使渗透后用火燃着火纸,滴下雄黄油。用温热的雄黄油涂抹患处,每日10次左右,连续用2周。

10.吴茱萸30克(炒),乌贼骨21克,硫黄9克。黄研细末,装瓶备用。皮损湿性用药粉撒在患处;干性者用蓖麻油化开调抹,隔日1次,上药后用纱布包扎。

11.蒲黄适量。研极细粉,装瓶备用。取适量直接撒在皮损上,若渗液湿透药粉时再继续撒。1~2周即可痊愈。

12.丹参、茵陈各30克,苦参25克。上药水煎,取1/5药液内服,余液外洗患处。每日1剂,分两次用。

13.土茯苓、黄连、雄黄、丝棉烧灰各等份。研细末。取上药末5克填于脐内,盖上纱布,再用胶布固定,每天早晚换药1次,5天为1疗程。

14.黄连粉15克,青黛、枯矾各10克,冰片3.5克,强的松150克。上药共研细末,加市售雪花膏搅匀制成100克备用。外用,每日2~3次。并停用其它药物。

15.胡桃仁适量。将胡桃仁捣碎,炒至焦黑出油,研成糊状,敷患处,连用数日即可痊愈。

16.青鱼胆、黄柏各等量。青鱼胆剪破取胆汁,与黄柏末调匀,晒干研细,用纱布包裹敷患处。

17.蜈蚣3条,猪胆汁少许。蜈蚣焙干研末,用猪胆汁调匀,敷患处。

18.桐子花、花椒刺、羊食子条各120~150克。熬水洗。主治初生儿湿疹及麻疹后生疮瘙痒。

19.乌桕种子(鲜)适量。适量杵烂,包于纱布内。擦患处。主治湿疹。



【西药治疗】

外搽0.025%地塞米松冷霜。脂溢性皮炎可外搽硫酸锌铜软膏。有继发感染时可加用抗生素。脂痂较厚者可先用熬熟冷却的食用油遍搽厚痂处,一日10余次。痂皮松软后再用热水肥皂去痂皮,再搽药。需注意合理喂养,避免接触致敏物。



       



【食疗】

1.绿豆100克,洗净,加水500毫升,用文火煮烂研细、澄滤取汁,不加糖,1天内分2~3次服完。

2.蚕豆皮、香油各适量。将蚕豆泡炊后,剥皮并晒干,将蚕豆皮烘烤极焦后研细末,过筛,用香油调匀后敷患处。每日1次。

3.新鲜白菜、卷心菜、胡萝卡各适量,蜂蜜、盐少许。上述菜洗净切碎,倒入煮开的水中,约15分钟取出,捣成菜泥加盐或蜂蜜,喂食。

4.新鲜猪苦胆(取汁)1个,冰片(研末)1克。冰片加入猪胆汁中,搅拌至完全溶化即可使用。用棉签或鸡毛蘸胆汁少许,轻擦患处,每日2次。一般用药1天见轻。

5.绿豆粉30克,用锅炒成灰黑色,蜂蜜10克,醋30毫升,共调和为糊状,摊在油纸上,当中留孔,敷于患处。

6.蕹菜(空心菜)洗净,加水煮数沸,趁热烫洗患处。清热,祛湿,止痒。治皮肤湿痒症。

7.豆粉炒呈黄色,晾凉,用适量香油,调匀敷患处。清热,祛湿。

8.新鲜芹菜250克,洗净,每天当菜吃,吃法不限,要连续用。清热、化湿、解毒。

9.苡仁米30克,粳米100克,按常法煮粥食用,以愈为度。化湿、解毒。

10.将鸡蛋煮熟,剥去皮,取蛋黄放在铁勺内炒油,每日以蛋黄油涂搽患处2次,连续应用,以愈为度。

11.鲜嫩番薯叶洗净切碎,加入食盐共捣烂,水煎后乘湿洗涤患处,洗后用绿豆粉散敷患处。清热、解毒。

12.生橄榄(即青果)1000克,捣烂,加清水1000克慢火煮,待水煮剩一半,去渣即成。用此水浸洗患部半小时,每天数次,数日可愈。清热解毒。

13.锅内放2000克水,下白糖120克,煮沸滚翻倒入盆内用热气薰患处,待水温适度,再洗患处,每天两次,连用两天可愈。
                 
14.红枣适量,去核加明矾未少许,焙干研末,撒患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6#
 楼主| 发表于 2005-5-5 20:53:07 | 只看该作者
儿子很少主动打电话给我,今天下午打了5次,央求我把新买的玩具送到姥姥家。我说明天就接你回来了,明天带着去好吗?儿子说我都要哭了。5点半赶了过去,小家伙已经睡了。轻轻地把玩具放到他的枕边,轻轻地吻了吻他,为他掖好被角,轻轻地离去。。。 往返3个半小时,淡淡的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7#
 楼主| 发表于 2005-5-5 20:55:03 | 只看该作者
刚刚打电话过去,儿子说已经和妈妈一起把玩具组装好了。一句谢谢爸爸,很温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8#
 楼主| 发表于 2005-5-6 10:11:09 | 只看该作者
收拾好心情。去接小雨,回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9#
发表于 2005-5-6 10:19:12 | 只看该作者
小雨轩太帅了,比雨轩爸爸强多了。
将来的能量无法估量。
对你的敬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0#
发表于 2005-5-6 10:27:21 | 只看该作者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祝孩子永远健康、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6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3:41 , Processed in 0.09530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