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唐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经宣传贴】为什么要诵读中华文化经典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5-6-12 10:30:51 | 只看该作者
<font face="宋体">以后换 <font face="宋体">首先,就教材说,“诵读经典”,就是“读最有价值的书”。 <font face="宋体">“经”,本义是“织布的直线”,是织成一匹布的先导,引申为常理常道。“经书”,便是涵蕴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这些书自古流传,每个民族都有其历史上共认的“经书”,如中国的四书五经、印度的吠陀和佛典、西方的圣经等,大体都是给人安身立命的典册。她是人类智慧的直接表露,是抟造文化推动历史的动力核心。 <font face="宋体">今日我们提倡的“诵读经典”教育,所说的“经”,定义较为松动些,亦即说为:“最有价值的书”。范围是举凡经、史、子、集皆可,而且其价值性亦可以由个人的认定去选取。只要你认为这本书值得你一读再读,即可自己选为“诵读经典”之教材。(不过,你如真读破万卷之后,很可能你也会同意古人之选取。) <font face="宋体">为什么非要提倡诵读经典,非要鼓励选读最有价值的书不可呢?因为我们所说的“读”,是“熟读”的意思。人的生命有限,熟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书,吾人可以直探人性本源,较轻便的吸取到人生的智慧,较迅速的启迪自己的理性。而后对比较浅显性,应用性的学问,就可以事半功倍地吸收,并且可以对人生的各项活动,作一较为全面性较为合理性的规划与安排。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见识”,亦即现今所谓的“文化教养”。要启发理性,开拓见识,教养文化,除“诵读经典”外,恐怕别无切实可行之方。 <font face="宋体">所以,“诵读经典”教育的提倡,在我们现代的社会里,已刻不容缓。去年,“诵读经典”的新闻见报后,一位耕莘文教院七十几岁的周弘道老神父特地来见我,对我说,他四十余年来,时时想著如何挽救这个社会的文化,想不出一条路来,现在看到有人提倡“诵读经典”,他认为这是唯一的有效之方。可见对自我文化的自觉与向往是不分年龄,不分宗教,甚至不分学派,不分政党,不分经济阶层的。 <font face="宋体">不仅台湾地区需要提倡“诵读经典”,海外华侨社会,想要延续中国文化命脉,也需要让其子弟“诵读经典”。尤其如果大陆要在其开发经济的同时,照顾到文化人心的恢复,最简便有效的办法,还是从现在起,给儿童“诵读经典”,二三十年之后,人心自然较为敦厚,国家也有大才可用。如果二十一世纪果真是中国人的世纪,那时的中国人,才是一个有天地之心有生民之爱的民族,才能恢复真正的礼义之邦,而带给世界和平与安乐。 ------------------50年代初,新政权邀其北上任学术要职,陈氏却要约法三章:“不学。。,不参加会议,不见高官显贵。”如此不识时务,日后只能落得个目盲脚膑的悲惨下场。“读史早知今日事”、“读书久识人生苦”,看透人世沧桑而不作乡愿之人,这需要阿基米德支起地球的勇气。蔡元培聘陈独秀更是一段佳话。据汪孟邹回忆说,1916年年底的那些天,“蔡先生差不多天天要来看仲甫,有时候来得很早,我们还没有起来,他就招呼茶房,不要叫醒,只要拿凳子给他坐在房门口等候。”陈独秀从来没有在大学教过书,又没有什么学位头衔,蔡元培为何力约他出任文科学长?蔡说,“翻阅了《新青年》,便决意聘他。”陈起初回绝说:“不干,因为正在办杂志……”蔡说:“那没关系,把杂志带到学校里办好了。”这就是蔡元培的伟大。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不过是想让诸葛亮帮他个人打江山,蔡元培请陈独秀,却完全是为了办好北大,境界高出刘备岂止十万八千里。我遥想蔡校长默默地坐在旅店门口的那些清晨,心里暖乎乎的。这位前清翰林、光复会领袖、留洋学者,坐在简陋的木凳上时,在想些什么呢?北大就像是将要出生的孩子,在他淡淡的、宁静的微笑里孕育着。阳光的影子在窗格子上悄悄移动,先生从沉思中醒来。北大有过许多任校长,留名者寥寥。蔡元培获得所有人的敬重,原因肯定不简单。时下,我在学校里常常看见某些九品芝麻官甚至不入流的办事人员也对教授呵责有加,我就想:北大离“北大精神”已经很远了。北大,不再是教师和学生的北大,不再是知识的北大,不再是人文的北大;北大,变成了权力的北大,资历的北大,生物学和计算机的北大。那么多的老师和朋友跟我讲起蔡元培。其实,大家都没有赶上能够谛听蔡校长的教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5-6-12 10:35:4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教育啊,你还姓“中”吗?!——中国教育传统反思 河南省安阳市曙光学校(455000) 常作印 [email="changzuoyin@sina.com]<font color="#0000ff">changzuoyin@sina.com [/email] 从我以前的文章中可以读到,我很早就在批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弊端,特别是今天仍在起作用的“科举”机制。但在举世滔滔全盘反传统否定传统的今天,我倒宁愿做一个冷静的理性“保守主义者”。不错,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确有糟粕,但更多的是精华。我从来就不相信,在传统的废墟上能建立起现代的教育!   当我们的专家口口声声地喊着尊重和发展人的个性时,又有谁认真思考过中国教育的个性是什么,他在哪,谁来尊重和发展它? 我们还在把一盆盆脏水泼给早已不存在的 中国教育“传统”时,当我们还在把一顶顶罪状的高帽强加给民族教育之传统时,我们是否深思过:中华民族的教育传统到底是什么!可悲的是,很多国人在连中华民族教育传统什么模样都没搞清的情况下,就闭着眼睛一窝蜂似的大骂传统,大骂祖先,把这视为自己之高明和能事!(中国当今太缺乏睁眼看世界的人!) 然而真正可悲的是,今日的中国教育恰恰早已飘然生活在一个没有任何“传统”的空白之中。在我看来,将要把中华文明、中国教育推向毁灭的,并不是过于沉重的传统,却恰恰是传统的虚无、民族文化的断根断源! 当激进的中国教育反传统主义者还在骂爹骂娘骂祖上、鼓吹着一浪高过一浪的反传统新潮的时候,我想问一问:我们现在反的所谓“传统”到底是谁的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吗?殊不知,当今的中华民族,其实早已经是一个几乎没有任何传统的可悲民族了!我们民族教育的个性、优良的千年传统,在近现代的一次次革命和改革中,早已丧失殆尽!现代改革中,我们所反的所谓的传统,绝大数根本就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但可悲的是,我们则把改革中出现的失误,统统推给了传统!真是:教育传统替罪羊,所有罪过他来扛!   当我们都在抱怨语文教育的少慢差费并开出种种从国外抄来的药方而不见病情好转时,又有几个专家想过我们的教育传统!比如识字教学,笔者调查研究实践发现,我国古代传统的书塾教学基本上用半年的时间就解决了三千多常用汉字的教学内容,而我们现在用九年的时间还解决不好这问题!`古代的低幼教育,基本上都是韵文教学,从三言到四言,再到五言、七言,非常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而我们现在的教育,韵文少得只剩几首可怜的诗歌!)近现代以来,类似这样的优良教育传统都被我们当作糟粕,一一枪毙!说的不客气一点,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打着科学、规律、现代的旗号,做着非科学非规律非现代的事,是地地道道地伪现代教育!   中华民族教育面前,本来有着三种优秀的传统;他们来源不同,但都各自具有其伟大的精神。 一是上启于太古,光扬于汉唐宋明清影响整个世界的千年华夏文明教育传统。一是上启自希腊,光扬于近、现代的欧洲文明教育传统。一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几代民族精英,为了这个民族的复兴与昌盛,前赴后继、成仁取义、奋斗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传统。 但在今天,这三种传统都已中断。20世纪以来,华夏文明的沉沦,整个民族心态的畸变,以及反文明主义对古老文化和精英分子的摧残,使中国文明和中国教育已不止一次地濒于毁灭的边缘。 20世纪初以来激进的反传统主义者,在打倒“孔家店”的叫嚣中,我们拔除了第一种传统。 建国之后,由于政治的原因,后又加上偏执的“四人帮”造反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我们枪毙了第二种传统。 而作为“文革”动乱后遗症的文化虚无主义、教育功利主义、崇洋媚外思潮,与当今的拜金主义狂潮,又摧毁了硕果仅存的第三种传统。 由落后而造成的强烈的自卑感,使中国人偏狭、狂躁乃至于辱骂祖先!我不知道,人们现在是否已注意到,近几十年来,在我们的感情、心理、集体无意识以及整体人格中,都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异化或者说心理变态。 “新潮”的教育家们模仿着尼采告诉我们:上帝早已死了,一切传统都可以打倒!——但我却不知道,你们是谁呢?在传统的一片废墟上,你们不就是新的先知吗?你们不就是向我们传播反传统主义这种新信条的智术之师吗?我们必须跟着你们走吗?但是,你们提供给我们的这种文化的虚空,究竟正在把教育引向幸福,还是将引向真正的灾难呢?! 近期甚嚣尘上的所谓“打倒教育传统”的呐喊,其实正是这种反传统歇斯底里的表现——在某种意义上,它与“文革”时的反文化歇斯底里,貌似不同而实出一源。 每当想到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教育传统,被我们批判得一无是处;中华民族教育被我们搞得乌烟瘴气、面目全非时,内心里就感到深深的悲凉!常常想对苍天发问:   中国教育啊,你还姓“中”吗?! 常常感觉我们的教育好像一个无家可归的弃儿,备受指责,被我们送来送去,看到西大姐靓,我们就把他送给西大姐;看到苏大哥酷,就把他送给苏大哥;看到山姆大叔富,又让他认山姆大叔做干爹,让他一会儿姓西、一会儿姓苏、一会儿又姓美,总之,就是不让他姓中!这个孩子被人像狗一样牵着,迷茫的走着,自己也不知走向哪里!中国这个大家庭啊,在我们大家都大谈特谈“爱心”时,还是多考虑一下:让我们自己在外流浪的这个孩子回家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5-6-12 11:12:01 | 只看该作者
还有这等做法?不错,我也来打架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5-6-12 14:19:48 | 只看该作者
把两个帖子一起顶上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5-6-12 22:59:12 | 只看该作者
以后我会隔几天来顶一下,其他的事情,不管了,精力有限,水平有限。  <p align="center"><font color="red">Game Ove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5-6-12 23:09:18 | 只看该作者
你的感情、心情都可以理解,只是读经就象兴奋剂,解决不了你提出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5-6-12 23:49:35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包治百病的办法,再者如果能解决的话,也不会有近代的落后了。但是不能解决就要全部抛弃吗?

还有,诸多的社会问题属于经济政治领域,只能通过政治手段来觉得,文化和政治虽然联系紧密,毕竟还是两回事。

宣传这个,并不等于否定那个,宣传一下继承传统,不能成了宣传复古,封闭的证据,也不说明我认为只要读读经就行了。

就像我宣传儿童读经,不说明我对其他的育儿方法不感冒,不说明我认为儿童读经能够包治百病。事实上,蒙氏的,杜曼的,还有七田真的,我能买到到的全部书籍我都统统研读过,还有几本儿童心理学的专业书我也看过,要教育小孩先教育自己,论坛上象我这么认真教育自己的恐怕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5-6-13 17:01:07 | 只看该作者
诵读经典百病包治, 刀枪不入, 个人可强身健体, 社会欣欣向荣, 国家可成为朝级强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5-6-16 00:56:47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下楼主的精神!

读书当然要读经典,外国的经典要读,中国的经典更要读。反对读中国的经典,历史上有几种:一种是无知,不明白经典中的好东西(现在很多人如此);第二种是想搞专制,怕人们读书后有独立的精神(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第三种是将明清以后中国的相对于西方的落后,归咎于传统学术,所以反对读中国书,如五四时期的一批先进的学人。前两种就无需多说了,至于第三种,包括鲁迅在内,他们的认识也是过于偏颇了。举个例子,在他们看来,不仅不要读中国书,甚至连中国文字都是要废弃的,所谓走文字改革拉丁化道路者是也。胡适提倡白话文,用其原意,只是暂时过渡,最终还是要废弃方块字。说这些人先进,是因为他们毕竟爱国,想要救国;说他们偏颇,是因为救国开错了药方。历史将会做出选择,以中国为代表的传统东方文化,未必一无是处。

当然现在还有一种,拜倒在西方文化之下,恨不得自己生下来就是白皮肤的,因为连人味都没有了,所以我也就懒得去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5-6-16 10:00:37 | 只看该作者
我倾向于现代私塾,而不是美国的家庭学校,就是要强调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教育的本质就是要讲文化精神,有明确的价值取向,也就是有自己的功利性。

一个民族如果丢弃了自己的文化传统,甚至都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文字,那么它的生存前景还会有吗?有一个被认为很有学问的人,曾诘问我:既然那样重视英语,为何不把孩子往外一送了事?是有很多从小被送出去的孩子,英语不用说,当然学得很好,但人也变成了“香蕉人”。我自己有个外甥女差不多就是如此,她自幼就被送出去,毕业于新西兰的名校医科,受过新西兰女总理的赞扬,在该校是被当作学生的榜样的。她在海外谋生就很好,但对于祖国未必能有什么贡献,甚至对大陆的亲人都已无文化上的认同和亲近,培养出这样的后代,也是教育上的失败。

我曾经研究近代中国留学史,写过第一批留美学生,二十多年前发表的论文,迄今还有人引用。谈到带出去这一批留美学生的容闳,我也分析过他的局限,就是对民族传统所知甚少,不然他的作用会更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1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8:40 , Processed in 0.08176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