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007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超越界限——记瑞吉欧教育国际研讨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6-6 14:2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www.cwii.org.cn
超越界限
——记瑞吉欧教育国际研讨会
(一)
费红文 沈弘斐 李静 张倩
  04年的初春,在中国福利会的组织下,我们一行4人对意大利的瑞吉欧艾米丽亚市进行了短期访问和学习。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能够近距离的观察风靡全球的瑞吉欧教育,去体验他们教育的真谛。我们带着这一目的,以心灵去捕捉一个个瑞吉欧真实的教育场景。希望这份总结能将我们得到的启发与大家分享。
  瑞吉欧市地处意大利的北部,是经济较发达地区,据我们了解,瑞吉欧是全意大利经济第三,消费第一的城市,社会地位可见一斑,所以也无怪乎他们的教育是如此发达,因为强劲的经济是他们坚强的后盾。当然,发展到现在这样成熟的模式,也是经过了一段漫长并痛苦的过程的(瑞吉欧专家语)。
  在访问期间,我们参加了由瑞吉欧教育机构主办的国际会议和学习班。
  下面分几个部分对我们本次的访问作一具体介绍:
  国际会议的主要内容
  本次国际教育会议主题为“超越界限”(crossing boundaries),与会者近千人,除了我们四人代表中国参加会议之外,还有全球5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代表,来自阿根廷、澳大利亚、美国、比利时、巴西、加拿大、中国、丹麦、芬兰、德国、希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冰岛、印度、以色列、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巴拉圭、秘鲁、波多黎各、纳米比亚、尼泊尔、罗马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泰国、荷兰、菲律宾、土耳其、英国等。大家在会议期间展开了友好的交流与讨论。
  此次会议主办者特邀了多位教育专家作精彩的演讲,有纽约大学的Jerome Bruner教授,多元智能的创立者哈佛大学的Howard Gardner教授,伦敦大学的Peter Moss教授,米兰大学的Susanna Mantovani教授以及瑞吉欧教育机构内的多位教育专家等。
  本次会议的主题:
  本次国际会议主题为“超越界限”(crossing boundaries),是为了纪念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创始人路易司?马拉古兹而举办的。所谓界限,狭义上理解是本次大会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来自不同文化与教育经验的人们打破原有的界限,通过演讲、参观、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与对话,讨论儿童权利与儿童潜力的问题,关注儿童的学习过程。如果以教育的理念从深层次上来理解“界限”,其实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存在着很多固有的思维模式,这就是限制了我们发展的界限,然而我们如果不是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话,往往是不能够意识到“界限”之存在的。那么我们是否能够这样假设,如果一旦意识到了界限的存在,就必然能够进一步思考如何超越它并最终实现这种超越。所以要超越,我们每个人都首先必须反思自己,找出这个界限,超越界限。
  瑞吉欧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瑞吉欧·艾密莉亚幼儿教育系统创建于二次世界大战后,当时在瑞吉欧幼儿教育系统的创始人马拉古兹的带动下,民众在卖掉二战德军丢掉的破坦克车、卡车、马匹等军用设备以后,依靠自己的双手一砖一瓦建立起一所新的民间学校。从1960—1968年,经过8年的奋战,瑞吉欧·艾密莉亚为设立的3—6岁幼儿学校所进行的向政府争取政策的活动已扩展到整个意大利。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意大利妇女就业的机会增加,使幼儿早期教育成为一种必须,而为家庭提供学前教育服务开始被看作是每个工作家庭的权利。另外,要求将子女送进托幼机构接受照管与教育也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因此在1970年,瑞吉欧又创办了招收4个月到3岁儿童的婴儿中心。整个瑞吉欧幼儿教育系统逐渐成型。当时,瑞吉欧幼儿教育的各种想法与经验冲击着传统和过时的教育理念,大胆提出与运用了一些创新的做法,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因此,瑞吉欧?艾密莉亚学前学校很快为全国的民众所熟知。90年代,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世界十大最理想的学校之一,至此瑞吉欧开始闻名世界
超越界限
——记瑞吉欧教育国际研讨会
(二)
费红文 沈弘斐 李静 张倩
  教育专家的精彩报告
  JEROMES BRUNER教授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重视儿童权利与潜力的重要性,他指出儿童不仅是学习者,他们也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表述方式与看问题的角度,我们成人如何去看待他们是我们的问题,如何去挖掘他们的潜力、发现他们的学习过程是我们的工作。他还联系了美国先端教育计划的实际情况,从心理学、教育学等各方面阐述了自己对于儿童权利的理解。
  BARNABAS OTAALA,来自非洲纳米比亚的教育家代表非洲对他们的学前教育状况作了介绍。他介绍了非洲早期教育的发展计划,以及他们利用世界银行的捐款发展教育的情况,还向与会者描述了目前他们国内教育的现状与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
  AGATHA THAPA,来自尼泊尔的教育行政官员具体阐述了他们本国的学前教育的行政机构与教育实施情况,介绍了本国针对国情制定的早期教育的计划与实施纲要,让大家有机会了解一个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也可以为受教育者创造适合发展需要的教育环境。
  瑞吉欧教育协会的专家针对本次大会的主题之一:纪念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创始人马拉古兹,对他的生平做了介绍,并介绍了自他以后意大利教育发展的现状。大会组织者还特意邀请了HOWARD GARDNER等著名专家,他们对马拉古兹为意大利教育所作的贡献做了高度评价。
  来自意大利米兰大学的SUSANNA MANTOVANI 在报告中提出,不但要让孩子们能说,还要会做;要提供给他们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去表现自己;要增进世界上一切事物与孩子的联系;要让孩子们亲身去寻找生命的真谛、生存的意义;要象看待自身一样来看待儿童。
  瑞吉欧教育协会的教育专家在会上还专门阐述了教师记录的重要性(见后文详细阐述部分),指出教师可以通过记录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改进,从而使自己教学能力适合学生学习的需要;还提出可见的学习(making learning visible)与分享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研究与探索。他们认为儿童是在共同活动中彼此进行调整和适应的:一方面,借助老师的帮助,一个或几个孩子的问题或观察可以引发其他孩子去探索其从未接触过、甚至从未怀疑过的领域;另一方面,孩子们在合作探索、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自我认同或发现矛盾、冲突,进而重新评价或改变自己的认识,这就是瑞吉欧所说的儿童间真正的“合作活动”。这种同伴合作,为每个孩子提供了机会,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观点与其他人的观点是不同的,从而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想法,产生自我认同感;同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也使孩子们发现了其他人会持有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意识到世界的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友谊和情感,还有认识上的满足与进步。
  英国教育家PETER MOSS指出作为教育者应该能够读懂儿童的观点、倾听儿童的想法,这是尊重儿童权利的基础。在分组会议上,会议主席ANNALIA GALARDINI,从行政的角度阐述了瑞吉欧教育发展中行政机构所扮演的角色与提供的帮助,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瑞吉欧全社会共同参与教育的大好环境。
  瑞吉欧教育专家TIZIANA FLLIPPINI 结合实际的教育实例“Town in waiting” (见后文具体阐述部分),阐述了瑞吉欧教育的发展过程,以生动的照片、录像、幻灯展示了一个个方案教育。
  建筑家ANDREA BRANZI和艺术设计师DENIS SANTACHIARA还以艺术工作者的角度,谈了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和为教育所提供的帮助,让我们了解到在瑞吉欧地区,社会中的方方面面是如何深入参与到幼儿教育工作中的。
超越界限
——记瑞吉欧教育国际研讨会
(三)
费红文 沈弘斐 李静 张倩
  参观托幼机构的情况
  在参加会议和学习班的过程中,主办者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参观活动,我们四个人分成两组参观了10所瑞吉欧教育机构下属的幼儿园或托儿所的校舍与环境,其中又一次机会观察了幼儿的活动。
  托幼机构情况总述:
  托儿所 0——3岁幼儿
  一般建在居民生活区的中心,有的是居民大楼内,小而精致,便于为家长、孩子提供服务。有专门的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提供专业的健康服务,专业人员还定期(一周两次)与家长、教师交流育儿经验,提供专业的帮助。
  以Otello Sarzi 托儿所为例:
  全所共38名幼儿,分4个班,两个半日班,两个全日班,每班两名教师
  半日班: 7:30am—— 1:45pm
  全日班: 8:30am—— 4:50pm
  晚 托: 4:50pm—— 6:50pm
  班级年龄划分:
  小班:9——18个月
  中班:12——25个月
  大班:24——36个月
  幼儿园 3——6岁幼儿
  一般设于社区内,能与社会保持便捷的联系,也便于家长参与到学校活动中。一般每个教室都配有艺术工作室,有专任的教师指导幼儿的活动。有教育专家定期到幼儿园指导教师的工作,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帮助。
  以Andersen 幼儿园为例:
  全园3个班,小中大各一,每班26人,各配教师2名
  7:30am 开园 幼儿坐窗口,观察谁入园,并和教师交流今天自己有什么想法,教师介绍今天的安排
  9:40am 小组活动
  活动情况:
    艺术工作室:4名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制作泥工,教师随时在做实录与拍照
    结构区:5名幼儿自由玩拼板
    美工区:4名幼儿合作完成一副大画作
        5名幼儿在贴纸工
    休憩区:5名女孩在自由玩乐
    装扮区(位于教室外,幼儿园的中庭):3名男孩在表演游戏
  11:00am 午餐
  1:00pm——2:30pm 午睡
  4:00pm 离园
  4:00pm——6:30pm 晚托
超越界限
——记瑞吉欧教育国际研讨会
(四)
费红文 沈弘斐 李静 张倩
   我们的思考与体会
  同时,我们了解到一个信息,就是瑞吉欧地区的所有幼托机构都是由瑞吉欧儿童“Reggio Children”这个机构负责的,这个机构设有专门的幼儿园开发部门,统筹协调在何处建造新的幼托机构,以及确定新建幼托机构的规模及具体设计方案,既满足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也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他们有专门的研究机构,派遣理论知识扎实同时又有丰富儿童教育经验的人员前往各托幼机构指导教师进行观察、记录,同时指导教师如何分析观察记录的资料;这些研究人员还负责总结瑞吉欧地区的幼儿教育经验,将日常观察记录所得的资料加以总结、整理、开发;他们有专门的宣传接待部门,进行国际会议的组织工作并安排世界各地的专业人员前往瑞吉欧得幼托机构观摩学习。
  总之,瑞吉欧的幼儿教育就是一个小社会,这也使得瑞吉欧的幼儿教育成为一个著名的品牌。
  自由的儿童
  “儿童不仅是学习者,他们也有自己的世界。”(专家语)
  “学校是学习的场所,同时也是表现、表述想法的场所。”
  “儿童有他们最自然的语言。”
  “儿童有一百种语言”,其基本的内涵就是充分让幼儿表达、表现,不论幼儿用何种形式,教师的第一反应必须使接受这种方式,这是一种开放的观念。在我们看来,瑞吉欧的这种教育观念是值得借鉴并且可行的。
  在访问回国后,我们尝试在班级的主题活动“美丽水世界”中,让幼儿自由表述“什么是水?你认为的水是什么样子的?”,并把幼儿的表述真实的记录了下来,但一位同事在看了记录后,针对某位幼儿的回答“水是一会儿这边弯弯,一会儿那边弯弯”,提出“幼儿的回答是不科学的”。我们认为,这就体现了两种观念,所谓科学与否是教师带有“知识性”的观点在看待幼儿的学习,而瑞吉欧的方法是让儿童充分表现自我,并不对其表达的正确与否给予评价,其实对很多问题的认识是随着年龄的自然地会获得,正确有时候也只是符合了成人的认识观罢了,其实儿童时期对世界的认识才是奇瑰多姿的,他们这种充满创造性的奇思妙想是最值得我们珍惜和保护的。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重视的是幼儿表现的能力,教师只要忠实的记录下幼儿的学习过程,并且从对纪录的分析中得到有关孩子发展水平的信息,从而可以得知教学活动是否合适孩子目前的状况、如何加以调整等等。
超越界限
——记瑞吉欧教育国际研讨会
(五)
费红文 沈弘斐 李静 张倩
   环境的特色
  接连参观了几所瑞吉欧幼儿园,在环境上他们共有的几个特点,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和思考。
  到处可见的自然物的利用,形色各异的废旧材料,明亮通透的玻璃幕墙,颇具人性化的细节设计,自由开放的共享空间……等等一切,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颖奇特的窗口,为我们了解瑞吉欧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1. 多样的材料利用
  在瑞吉欧人眼中教育材料的选择范围是很广的,一切我们生活中存在的物品都可成其环境的材料,从植物、农作物到石块、树皮、陶土,还有塑料、金属、零件等等,应有尽有,只要你想的到、看得到的都是可以用作教育活动的材料,或是作为幼儿操作材料。空间布置丰富多彩。运用的材料有很多可能是我们平时避而不用的,如轮胎的钢箍、铁片、铁丝、螺丝钉、钢丝、铁片、钢棒等等。自然材料被大量的运用,和孩子的作品一起陈列出来。
我们认为,通过他们利用材料的这个行为表象,可以从一个方面窥见他们的理论观念,他们把孩子看成是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个体,给予他们一切体验的机会,尊重他们感受世界、自然的权利,通过不受限制的材料利用,让孩子们感受真实的材料世界。而不会过分限制孩子认识自然的机会,不会有太多的顾忌利用成人的权威剥夺他们体验不同物品的机会。
  2. 通透的园舍环境
  走进他们的园舍,就有一种明亮宽广的感觉。仔细一观察,原来随处可见的玻璃、镜面、隔栅、透空橱代替了生硬、死板的墙面,既有效的增加了空间感,又体现了他们的教育理念。
  起初,我们认为这些通透的玻璃、镜面、隔栅及橱柜是便于教师随时对活动场地内的情况进行观察,随时关注幼儿的行为,但深入观察、分析后发现,这同时也为幼儿打开了一扇观察同伴和自我的窗户,因为这些镜面、玻璃都很低甚至接近地面,连教室与走廊、公共部位的隔断都用落地玻璃代替,完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甚至可以说是专为幼儿设计的。体现了他们对儿童的尊重。
  因为教室的通透与开放,使得整个空间既有分隔,又是整个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用开放式的橱柜和玻璃来分隔教的各个功能区,既不破坏整个教室的整体感,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活动空间。在我们参观的几所托有机构中,全园共享的空间和各活动室之间的墙面也用玻璃代替,环境设计中,用大块面的玻璃代替了整块的墙面,使空间与空间有了联系。门也是用大块玻璃。
  3. 人性化的细节设计
  尊重人的本性就是最好的人性化体现,瑞吉欧的园舍内随处可见对人性关怀的细节处理。
  参观的几所托幼机构,基本每个教室都有属于幼儿的个人空间,而且设计都不尽相同,极尽巧妙。有在嵌入墙面大壁柜中开辟一格,用薄纱与外界作了分隔;有在屋内建起阁楼;也有巧妙的利用楼梯下面空间,设计适合幼儿高度的小密室;还有更绝的,是一个托儿所内,利用一个大箱子,一面用布帘做进出的门帘,其他几面是密闭的,绝妙的设计是这个箱子的顶部是透明的玻璃,既增强了采光,又便于教师在不打扰幼儿活动的情况下,关注幼儿的行为,因为毕竟是小年龄的幼儿,需要教师随时的关注。
  这是小年龄幼儿的活动室,环境布置的高度尽量适合幼儿的视线。在设计橱柜的时候,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挖了一个洞,也成为一个游戏的空间。
  教室内有供小年龄幼儿钻爬的器具,幼儿在教室中就可以随时运动,因为爬是小年龄幼儿需要发展的主要动作。
  如,幼儿园的卧室置于教室的阁楼,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走或是滑。在走廊的一角用布帘隔出了一个空间,让孩子可以有机会钻、爬、独处。桌面也是用镜子,孩子在活动的时候,可以观察物品的影像和自己活动的情景。
  4. 开放的材料陈列
  瑞吉欧教育,除了之前陈述的空间环境的材料布置,教室内陈列的供幼儿自由选择的材料也极其丰富与多样。
以瑞吉欧闻名遐迩的“艺术工作室”为例,教师提供的材料可谓包罗万象,无所不有,而且相当一部分是废旧材料的再利用,是师生共同收集的材料。而且这些材料陈列的量极为丰富,相当一部分是未做加工的大张纸和原材料,就好象一个小仓库,不论是教师还是孩子都可以随意取用,自己选、自己裁、自己做。给了幼儿与教师同等的选择材料的权利,而且丰富的量与种类全部陈列在柜架上,给了幼儿充分比较与选用的宽裕度与自由度,最大程度上尊重了幼儿。而且提供的相当一部分是未做加工的原材料,节省了教师的加工时间,又同时为幼儿提供了自己动手的机会。瑞吉欧的工作室就象一个小仓库,教师和幼儿可以平等地共享空间和材料。
  自然物也可以成为音乐活动探索材料。在幼儿园的环境中处处可见自然物材料。
  这就是具有代表性的瑞吉欧艺术工作室之一,工作室里的材料应有尽有。幼儿和教师都可以自由取用。这是幼儿在工作室工作的场景以及他们的陶塑作品。
  5. 自由的共享空间
  瑞吉欧还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广场文化。据报告介绍,作为意大利人,广场文化是深入他们骨髓的基本文化。不论城市之大小,广场随处可见,而所谓的广场即是一个较为宽广的场地,大的可以容纳几千人,小的只能站几十人。但不论广场的大小,都是市民自由集中的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自由来往、交流,是意大利人生活的一个必然的组成部分。相应的,这种文化也深植于瑞吉欧的幼儿园中,也可以说是教育者为了延续这种本土文化,特别在幼儿园中设计了这一建筑形式,让孩子们从他们最初的社会生活就体验到了这种独特文化形式。
  因为这种大的文化氛围的影响,在我们参观的每一所托幼机构中,都有一个宽敞明亮的中庭,是各个活动室的毕经之路,是全幼儿园共享的场所。在这里,各种年龄的幼儿都可以在这里相遇,共同参加同一种活动,共同交流与合作。
  而中庭中最常见的两种布置是体育运动区与戏剧表演区,在这两种区域内,幼儿可以自由合作游戏。你表演,我们做观众;你做木偶表演,我们为你喝彩;你摆放材料,我们参与游戏……在这里的活动基本上都是由幼儿自发、自行组织的,可以说给了幼儿而且是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最大的自由、最大的尊重。
  戏剧装扮区(室)是幼儿最喜欢的地方,在我们参观的每一所瑞吉欧幼儿园里都有这个活动区,但每个幼托机构的装扮区都是不同的。
  中廷有时候也可以作为体育运动区。利用废旧物品作为体育游戏材料。
超越界限
——记瑞吉欧教育国际研讨会
(六)
费红文 沈弘斐 李静 张倩
  家长与全社会的支持
  “家庭的支持作用是与学校密不可分的。”(专家语)
  “在尊重孩子的权利同时,也要重视家长的权利。”
  在瑞吉欧,他们的家长工作能如现在这样,也走过一段漫长的探索之路。
  自瑞吉欧教育的创始人马拉古兹(1972年)开始,就提倡重视家长工作,提出在尊重幼儿权利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家长的权利,这是同等重要的。
  为了支持他自己的这一论述,他身体力行,首先请教育专家为家长开设讲座,举行特别会议,目的在于首先让家长在理论上了解自己在教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其次,举办定期的家庭郊游和家庭义卖,目的在于,在轻松的环境中让家长与家长之间取得交流,因为家长的相互交流、交换经验、分享教育的价值比听取专家的讲座更行之有效,而且能起到相互模仿的作用,一个家庭积极参与配合学校教育,大多家庭都会相互效仿,事半功倍。瑞吉欧的学校中,家长都很关心孩子的成长情况,经常会参与幼儿园举办的家长讨论会,与教师一起商讨幼儿的教育问题,还会有个别志愿者家长,实际参与到幼儿园的工作中,帮助干一些事务性的工作或充当家长教师等。教师则会把孩子的一些日常记录、照片实录陈列给家长,毕业时会交给家长一本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全记录的手册。教师用多种真实、细节化的方式,回应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支持。
  社会的支持,则是全方位的。瑞吉欧市首先从行政上、政策上是全力支持幼儿教育,可以说全市总动员,艺术家、建筑设计师亲自来幼儿园指导幼儿的创作,许多教育专家定期来幼儿园指导教师的工作,组织交流会,为教师提供帮助。
  家长积极参与亲子活动,或郊游,或聚餐,或义卖,形式丰富。
  家长深入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包括日常教学活动,环境创设,我们这次参观幼儿园时,也有家长到幼儿园协助老师引导我们参观园舍环境,为我们介绍幼儿园的情况。
  专家经常为家长讲课,家长经常交流彼此的育儿经验,召开座谈会。
  我们在瑞吉欧参加会议和参观幼儿园的过程中,深刻的体会到了他们整个城市就是一个教育的大环境,社会给予幼儿教育工作以尽可能的支持与参与,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工作,而是全社会的责任。
  
超越界限
——记瑞吉欧教育国际研讨会
(七)
费红文 沈弘斐 李静 张倩
  可见的学习过程
  瑞吉欧的成功,在于其踏踏实实的在实践,在实践中出真知,而且他们也在不断变化与改进。
  在继名扬全球的“一百种语言”之后,他们又开始研究关于教师的反思与记录,他们称之为Documentation(档案记录),他们认为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可见的,教师的责任是把它忠实的记录下来。我们认为有借鉴作用,在此加以陈述,与大家分享:
  瑞吉欧教师所说的档案(Documentation)有力地支持了整个活动的过程。档案指的是对教育过程及师生共同工作结果的系统记录,包括:儿童自己的视觉表征活动作品以及对儿童工作过程中具体实例的记录,如记录儿童在工作进程中的具体实例,正在工作的儿童的照片、教师写的旁注、誊写下来的儿童们的争论短评和对于活动意向的解释以及家长的评议等。这种档案并非简单的文字记载,而是以图画、实物、照片、录音、录像、幻灯、文字说明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它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并在活动结束后延续,档案并不意味着一个最后的报告,文件夹中的作品收集,以及帮助记忆、评价或创造的一个文件;而是儿童、教师交互学习的过程,是他们共同工作的成果。也就是所谓的“making learning visible”让学习变为可见。
  一份高质量的档案应该能够发挥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促进儿童的学习。档案为儿童提供了有关其言行举止的具体的可见的“回忆”。当“阅读”、“再阅读”已为他们所理解的事物时,儿童变得更加好奇、兴奋和自信;他们(也许是一种潜意识水平)总结自己获得的经验,感受到自己取得的发展,并以此为出发点,迈向下一步的学习。另外,主题进行中,教师会把儿童的作品、教师的记录完整的陈列出来,这种档案的展出能够促进儿童的互相影响和互相学习,鼓励别的孩子参与到一个对于他们来说是全新的主题中去,采纳其中可以为己所用的表征技术,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儿童逐渐学会善于从那些过来人那里寻求建议。在同时,成人这种认真对待工作的方式鼓舞着儿童,使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负责,积极投入,在整个工作中保持良好的情绪,并积极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成果。
  (2) 支持教师的教学。瑞吉欧档案记录过程本身对于教师是一个极好的观察儿童、反思自身的机会。同时,记录的系统结果又使得教育过程超越时空的限制变得“可视化”,每个孩子的特征、态度、需要和兴趣、行为表现通广泛的、详细的记录和文件材料加以呈现,这使得教师可以重新听、重新看、重新理解和发现孩子;也可以冷静客观地反思自己的教育策略,捕捉即将到来的学习契机;还可以与同事交流、讨论、产生新的假设和下一步活动的计划。档案成为主要的教育资源。
  在参观时发现,教师有专门的共享办公室,一切的档案资料教师都可以共享,教师定期(基本每天午餐或放学后)有专门的讨论会议,交流一天的教育心得,在交流中改进自己的下一步活动计划,提出心得假设,为更好地开展明天的活动作充分的准备。
  (3) 刺激家长的参与。档案记录的最直接的作用,便是它使得儿童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变得清晰可见,并可为一切人所分享。家长借助于档案,认识到儿童学习的情况以及他们取得的成果,这使得家长与儿童一起分享他们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他们的作品。从而悄无声息的却是实实在在的改变他们原来或高或低的期望,使他们重新审视其家长的职能和关于儿童生活经历的观念,进而对整个的学校经验采取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
  (4) 赢得社区的理解与支持。瑞吉欧还将这种档案阵势积极扩展到社区、公众中,以详细完备的方式将一种多层次、多风格的学习形态,展现在公众面前,让更多的人以新的眼光来认识、评价儿童的形象。同时,这种档案记录体现出一种民主的精神,通过将学校教育的内容向社会公开,有利于学校社会一体化进程。当然,这也为瑞吉欧教育方案自身提供了强有力的例证,赢得了社会公众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对孩子们的观察与记录。教师的观察记录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录音、录像、纸笔记录、幼儿照片、作品展示……
  公告栏上也有老师们的观察记录,家长也可以通过这种记录来了解孩子们的活动情况。
  每个幼儿都可以用软盘来记录自己在电脑上进行操作的情况。
超越界限
——记瑞吉欧教育国际研讨会
(八)
费红文 沈弘斐 李静 张倩
  方案介绍
  “我们不能把儿童的权利停留在句子、文字上。”(专家语)
  “教育不仅是一个个人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焦点问题。”
  瑞吉欧人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么成功的一步,也是一路自行摸索而来的,可贵就可贵在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下面我们就以他们专家报告中介绍的一个传统案例,简单介绍瑞吉欧幼儿教育一路走来的历程。
  方案:Town in waiting 了解家乡
  瑞吉欧人在教育中发现,幼儿希望了解自己城镇,但是他们的城镇并不了解孩子们,于是,他们提出“make the town respect the right of child.”让城镇来了解孩子。而学校的任务是去发掘幼儿的资源,创设适合幼儿的活动方案。

经过教育专家的分析、诊断,他们认为应该先让儿童了解自己城镇的历史、文化、过去和现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心灵感受来了解自己眼中的本地文化价值以及悠久的意大利本土文化。

于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开始走出校园,去实地感受他们所生活的城镇。他们去听、去看、去闻、去摸……,动用他们一切的感官,去了解他们的城市。产生了多个下级方案:
FARIVI大街上的声音(各种街上的管道、墙、路牌、路灯、行人、交通工具……)
鞋(大街橱窗中的各种物品,尤其是意大利文明全球的各式各样的鞋子……)
花园中的影子(自己的影子、自己造影子、长椅、小路、花草……)
公园(树的记号、树的语言、树包围下的天空、石头、小棒……)

为了尊重幼儿的多种表现,成人把孩子们的表现、表述记录下来,并从1966年开始,第一次为孩子们办了一个专门的展览,之后就沿袭为一种规则,经常为幼儿举办他们的展览,一方面让幼儿感到我们是城镇的一员,另一方面让城镇的市民体会到孩子的创造力,体会到孩子的存在,逐渐关注与融入教育中来。

教师为了让幼儿真正感受到我们是城镇的一员,还让他们真正尝试替代一般成人的时,让他们设计城镇地图,做城镇导游设计城镇图片,让他们为城镇真正做一些贡献,尊重了幼儿的个人与公共的权利。

他们还联合家长,让幼儿走出来,走近城镇中的各行各业,去参观父母的工作,了解父母的工厂、单位,与各种人交朋友……孩子们现在获得的影象是为他们的将来作准备与积累。
  总之,瑞吉欧人认为,现代工业文明,产品工业化,每个人也工业化了,但每个人都必须保留自己的个人“品牌”,保持自己与众不同之处!
  经过了几天难忘而可贵的瑞吉欧学习之旅后,对瑞吉欧尊重儿童、重视儿童的教育观念感同身受,我们将深入学习与回味我们这次学习所获的成果,借鉴其优秀的教育理念,融会贯通,结合我们自己原有的教育资源,更好的为孩子和家长服务,学有所用!

超越界限
——记瑞吉欧教育国际研讨会
(九)
费红文 沈弘斐 李静 张倩
  瑞吉欧之行花絮——国旗
  当您看到这张照片时,您会有怎样的感觉呢?当我们在下榻的宾馆大门口看到这个场面时,既感到高兴,有非常遗憾。高兴的是这是宾馆为了迎接我们这四位入住该宾馆的首批中国客人特意悬挂上去的;遗憾的时,他们不了解中国,好心办坏事,把国旗挂颠倒了。
  这么重要的事情怎能拖延,我们连忙与服务台交涉。他们诚恳地道歉,并且彬彬有礼地答应马上找人改正。可谁知,这一等,一天、两天、三天,我们一次次地前去商量,可每天会议结束回到宾馆,抬头看到的仍然是颠倒的国旗。
  我们善意地猜测,可能因为天降大雪,爬上高处不安全,且再等等吧。
  可是到了积雪消融,我们十天的会期也将近尾声了,国旗还是静静地保持原样。
  不能再等了!我们一定要在离开前恢复国旗的本来面目。
  于是,我们决定,自己去办!
  我们目测了一下,觉得从二楼客房爬到屋檐上,应该可以够到国旗。于是,我们找来了剪刀、细绳,前去敲门。
  黄天不负苦心人,我们终于爬上了屋檐,小心翼翼地将国旗取下,有恭恭敬敬地将她挂了上去。
  看着国旗,我们终于可以安心地告别瑞吉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6-7 17:25:21 | 只看该作者
以前在教育部的网站上看过,这次重读还是感慨颇深的。谢谢楼主的辛苦整理!

不知道国内什么时候能有一家类似的实验机构并能迅速普及啊?

无限盼望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6-8 12:27:11 | 只看该作者
梦想会实现的,只要我们有着激情,和孩子在一起总能使我们有激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5-6-8 22:04:08 | 只看该作者
盼望ing! 现在象陈嘉庚这样热心教育的商人少而又少, 否则建个实验中心也很不错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8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2:19 , Processed in 0.317802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