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前车之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大手拉小手,爱心创明天——我的32个小精灵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04-7-7 14:26:1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您的鼓励,或许可以给点建议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楼主| 发表于 2004-7-8 12:45:56 | 只看该作者
昨天晚上约儿子的老师聊天,意犹未尽,感慨颇多,我们已经能够像朋友一样交往,而很多家长却做不到,对老师的不信任,对自己的不信任。很庆幸,儿子的老师有着与我相同的热情和对教育的新理念,这是不可多得的,也是我们能够良好沟通的前提。两位老师也同样有着对教育的无奈,但是,我们的谈话,却一直充满对工作的认真,执著,我们憧憬未来,一起研讨下一步我们的合作计划,我们决定,下学期,我们将二年级四班和幼儿园中一班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带小,大孩子体会照顾小孩子的艰辛,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关心他人的品质;使小孩子学有榜样,学习大哥哥姐姐的良好的言行,相信这个活动会顺利进行,我多么希望能够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更加促进工作的开展,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04-7-8 13:31:0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每个幼教老师都像你这么用心,这么多父母就不用为孩子上幼儿园费心了。

不仅仅看到了你的敬业,而且你的经验对大多数父母都是一个好的帮助。其实每个父母都是孩子最直接的老师,教育孩子不能只在理论层上,要从一点一滴入手。父母的一举一动,每一句话都可能对孩子直接产生影响。

讲一个小故事:孩子爸爸在看电脑,孩子拿着水枪来喷他。“你不要喷了!”,孩子并没有停止,仍然笑嘻嘻。“你再喷,你再喷!”,孩子仍然继续。爸爸打了孩子的屁股,孩子哭着找妈妈去了。“妈妈,爸爸不讲理,他让我再喷他,我喷了,他却打我屁股”

上面故事给我们一个启发:对孩子说话时时刻刻要注意,要改变我们习惯的方式,要简单、明确、直接、坚决,不要说反话,不要讲空洞的道理,不要用抱怨的语气。

所以,很希望你能坚持每天介绍你在幼儿园处理问题的方法,这对这里的爸爸妈妈,要比任何其他的教育理论都要有用的多。在此说声感谢,我发新的比较晚,但我会每天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楼主| 发表于 2004-7-8 13:49:01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对,给我提醒了。谢谢你!

今天上午,小石头过生日,我们准备了给他过生日,孩子很开心,发蛋糕的时候,每个小朋友都急切的接过来蛋糕,大口的吃,只有毛毛大声说了一句,谢谢,我很快地拿了一枚小星星,贴到评比栏,孩子们一看,有些奇怪,我没有解释,而是走到毛毛面前,大声说,毛毛,你真懂礼貌,知道要说谢谢,好孩子!
“谢谢---------”孩子们声音此起彼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楼主| 发表于 2004-7-8 13:57:41 | 只看该作者
幼儿园后面有个小广场,晚上人很多,休闲的地方,每天,我们小一班的孩子最多,因为,我都要召集孩子们,只要有时间就去转转,因为我认为,孩子只有在家人的陪伴下,与孩子之间的交往才会得到更好的锻炼,有时候,我回去留弯儿,当孩子们蜂拥到我身边,搂着我的,抱着我的,忙得我不亦乐乎。我感觉到了周围热情的目光,我更是自豪自己拥有的骄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04-7-8 14:35:24 | 只看该作者
谈谈我的困惑: 孩子现在在蒙氏班,一进班老师就和家长讲"我们班大孩子都会主动照顾小弟弟小妹妹的,会给小孩子做榜样,请家长放心....."蒙氏教育也宣扬这种混龄教育就像一个小社会,大孩子会激励小孩子 上过一次蒙班的观摩课,大孩子确实比小年龄的孩子懂事的多,会大声和老师问好,会主动说礼貌用语,会谦让小孩子.... 但是在放学离开教室,离开老师的视线后,我发现这些大孩子想变了一样,看到小孩子拿的好玩的玩具,根本就不商量,一句"我玩会儿"就一把拿过去了,玩完有时候就直接扔在地上,不说谢谢;和小朋友玩时冲撞到小孩子也不道歉不去扶,甚至有时玩疯了,会一帮大孩子合起来欺负小孩子.我们几个小年龄的家长常常很烦恼. 我困惑,这些大孩子难道不是发质内心的有礼貌,难道只是作给他们的老师看吗.老师总说,在教室都是小孩子不懂事招惹大孩子,大孩子是不会欺负小孩子的.可我看到的如何解释?或许大孩子比小孩子世故,懂的讨老师的欢心. 有时候越越就会说"我要多吃,等我胳膊长到王~~(他们班最壮的孩子)那么粗,我就有劲了,我就可以打小孩子了."他肯定是这样感受了才会这样说的呀.我都不知道该如何给孩子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楼主| 发表于 2004-7-8 17:33:49 | 只看该作者
对蒙氏班我一直心存异议,倒不是说蒙氏班不好,而是因为大部分的幼儿园根本没有领悟蒙氏教育的精髓,而是照猫画虎,适应家长的心里,混龄教育,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还是适合大带小的主题活动,细节的地方以后慢慢说。
中国孩子确实世故,这与家长老师的素质有关,大的环境如此,孩子怎能不受影响?唉~!只能自愧,没有什么特别好的理念,阐明自己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楼主| 发表于 2004-7-8 22:57:30 | 只看该作者
混龄对孩子的社会性培养很有帮助,大的可以学会组织、管理、责任,小的可以学会服从,并在知识技能方面进步很快。
这是一杰的理论,我觉得很精彩,因此转过来:
出现上述lhy所说的问题,就是把蒙氏表面东西与中国传统的糟粕搅和在了一起——没有原则。
“大的应该让小的”,只有在两个人同时争某一件玩具时才可参照使用。正确的应该是“先到先得”,无论大小,这是规则。本来大的玩得正欢,小的硬要玩,老师就让大的让小的了,大的憋了一肚子气,所以就在适当时候发泄。再加上“聪明的家长的训导”,就会出现lhy说的情况。
有的蒙班不允许一个孩子打扰另一个孩子,但如果他们愿意一起玩,是应该允许并且鼓励的——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蒙氏是激发孩子内在潜力发展的,不是压抑孩子的内在需求的。所以关键是观念上的改变,就是我们要培养以独立自主的个性为核心的人。
很多人持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观念没变,只是拿了方法,所以蒙氏就成了“蒙人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
发表于 2004-7-8 23:03:43 | 只看该作者
礼让在中国长期存在,使得中国人内心存在一种耻为言利的氛围,其实加剧了内心对利益的渴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04-7-9 09:25:3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基本上都包含了两个字,那就是“虚伪”,在一个小圈子里,可能是有礼让的,但到了大圈子就没了,就好比做汽车,坐在座子上,看到邻居同事等熟识的人,可能就会将座位礼让,遇到不认识的女士甚至老人、孕妇、孩子,他都会装作没看到。其实就是熟人,他的礼让也多半是虚伪的,如果对方不懂这个规矩,真的不客气地坐下了,他心里不仅没有快乐,可能还有很多不满

孩子之间事情父母要参与的话,应该是先到先得,我儿子这方面我也有误区。以前,经常对他灌输有玩具可以给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他很乖,遇到小朋友和他交换玩具,他都会和他们换,实际并不是每次他都开心,导致的结果是,有时候他玩得高兴的时候,看到小朋友,他会拿着玩具跑了。发现这问题后才改变方法,告诉他,你喜欢玩的,就可以对小朋友说“no”,可以自己玩自己的。这方面,本来大人越少干涉越好,哪怕会发生争抢,也可以由孩子去,不可以用成人的原则去规范孩子,否则真的容易带来副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16 15:17 , Processed in 0.081411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