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60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刊(5)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0-19 18:4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刊(5)

 


实施新课程,教师要有课程意识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课程是独特的且永远变化的。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科书中学到的多。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要有课程意识。

一、课程不仅是一种结果,而且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意识。教师的课程现不能再停留在"课程即教材"这一层面上,课程也是师生共同建构学习经验的过程。课程不再仅仅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物化的、静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态,课程也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制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活动形态。因此,从国家课程推广来说,上到国家课程计划,下到教师安排的几分钟活动都是课程;从具体的某一活动来说,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与评价的过程就是课程。课程的实施过程与其说是教师复现文本的过程,不如说是教师与学生的课程共创过程。

二、课程不仅是技术的,也是艺术的。课程的开发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程序,即要确定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来选择一定的课程内容,并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效组织,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但是,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过程,因此。教师必须依照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与身心特点,合理地进行课程的改造。正如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所说,课程本质上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探究。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而且还是教学情境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探究、创新的精神。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的一个艺术作品,而不是专家们给予的仅供教师忠实执行的范本。

三、课程是开放、民主、科学的。所谓开放的,是指课程不仅是教育圈内的事,而且是全社会的事,课程的开发要全社会关心教育事业的人共同参与;课程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不断趋向完善,课程的设计要为儿童个性的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所谓民主的,就是课程决策、课程编制的过程应该是对话式的,而不是独白式的;课程实施过程也是一个师生交互并生成意义的过程。所谓科学的,是指课程是儿童的课程,课程的设计不能从成人的眼光出发,课程必须回归儿童世界,课程要能够适应不同儿童的发展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  

  

基础教育需要大力培养创新精神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祟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裹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这一指示,对照学校的实际,我们更加强烈地感觉到基础教育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从小学、中学做起,少年时代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充满着对新鲜事物的敏感与极其丰富的想象力,所有这些都是发展创造力的基因,都需要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爱护和培养。好奇心、敏感性、想象力、求知欲的发展是需要浇灌的,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它们枯萎的话,再要恢复就困难多了。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会有意无意地抑制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给创造精神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如果我们的学生在小学毕业、中学毕业时,好奇心丧失了,敏感性没有了,想象力消亡了,求知欲减弱了,再想在大学培养这些品质,可能已是为时过晚了。因此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有其特别的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们国家需要一批真正能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子人才。尖子人才的涌现需要扶植,需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社会要有这样的舆论和环境,中小学校更要有这样的舆论与环境。尖子人才的涌现需要梯队,中小学校为高校、为社会输送的大多数学生,如果都能够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探索精神与创造思维方面有较好的基础,那么我们的高校就能够在这个较高的起点上培养造就出一大批优秀人才,直至使拔尖人才真正脱颖而出。因此中小学校在培养拔尖人才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现在的问题是基础教育对于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与教育实践等方面,还跟不上形势的需要。一批学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不少成绩。我们学校在教学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与探索精神,并开设了发展性课程,以拓宽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通过课题进行探求,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特长,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观念与做法,对我们所面临的变革的深刻性还认识不足。这里,建设一支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校长与教师队伍是至关重要的,校长和教师自身的创新精神,特别是在教育观念方面的转变,在教育模式、教育实践方面的创新,在人材培养模式方面的探索,更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校长和教师也需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地自主发展。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基础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认识要落实到行动,为实现“大力”的培养,我们要作出更大的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3-11-5 12:30:54 | 只看该作者

2004.4.27转贴:经典美国最新科幻动画大片[太空总动员]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7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3:06 , Processed in 0.080378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