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education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上学的意义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5-5-18 21:17:07 | 只看该作者
2008兄,生活的历练是重要,但是现在的学校生活恐怕练不出太好的东西来。

同意7楼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5-5-18 21:51:08 | 只看该作者
因噎废食没必要。学校不变成竞技场,关键是家长的引导。
如果能让孩子在学校里找到其他树立自信的东西,学校就是天堂
比如,孩子学习不灵,可以在体育,表演上寻找自信
如果孩子各方面都不行
认识到这点已经是很大的收获了,父母赶快长本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5-5-19 11:22:29 | 只看该作者
刚看完黑柳彻子的《小时候在想的事》,多次为她的回忆落泪。她自己现在也猜测,那时她是ADHD,(多动症)LD(learning Disable)的,一年级的老师对这样的孩子头疼的只能让她退学。三年级即时在巴学园里,文部省派来的老师因为她的计算,称她“低能”,因为这个“低能”的感受,那么聪明的她到老在口算能力上都几乎是弱智。爱迪生和爱因斯坦也被心理学家认为是LD, 最后他们能成为天才作出成就,最根本的和他们一直获得的鼓励和爱护,他们对自己无论别人怎么评价都有信心。学校生活也罢,家庭也罢,只要能保护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保有天生的信心和爱心,对孩子就是最好的。

我落泪是想起我的很多同学,他们在初中时就给自己定位说,以后你到了城市里坐上汽车了,可别忘了我们,见面后装作不认识呀!可是我现在真的忘了,很多想不起名字了。他们又哪里比我笨呢,只不过幸运的我不是LD,我是努力为了让老师喜欢去学习的孩子。努力的让自己的性格都发生了变化,又哪里是好事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5-5-19 13:01:41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学校教育肯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是一概的否定也不是科学的态度。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老师、家长和学生共同的努力,不能什么都指望老师。孩子的岁数越小,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的责任越重。
对于儿童的教育,我认为也不是教得越多就越好。有些东西是很简单,但是能做到彻底掌握,灵活运用就不简单了。就像拉小提琴,拉空弦和音阶是最基本的,其实也是最重要的。蜻蜓点水、水过地皮湿的学习方法在儿童教育中是不值得提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5-5-19 14:14:10 | 只看该作者
《决定孩子一生的教育法——蒙台梭利的教育新概念》这本书不知道哪一位看过?里面有这样一段话给我印象很深,我敲出来看看诸位特别是楼主对此的看法。

“20世纪初期,美国教育界的思潮正流行不把学校视为个人求知值的地方,而是强调学校中培养社会群体生活的功能。全世界的趋向都是要让学校发挥社会组织的功能”。

在书里,这段话的前后文是克伯屈批评蒙台梭利的方法没能给孩子提供一种社会化合作的状况。

学校即便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也不失为一个让孩子学习社会化群体生活的地方。不能让孩子在象牙塔里呆得太久了。不完善的地方更能增加历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5-5-19 16:22:39 | 只看该作者
孩子上学的意义:学习,生活
在学校里,孩子就融入一个社会中,和这个小社会中的各种力量去碰撞。
学校里有教育方向,有教师队伍(队伍的素质,有些老师还是很受学生欢迎的),还有校风等因素,学校中的问题需要家长合理的疏导,有些需要赞扬,有些需要批评。
我的感觉比如在学习中,态度的问题大于成绩的问题
接下来因为成绩问题受到歧视,这就牵扯到校风了,重点学校一般比较重视成绩,非重点的学校可能不会太敏感,但要求孩子的交往能力比较强,家长怎么看这些矛盾呢,当成绩差的时候,你也和学校一样歧视孩子吗?当你的孩子打了同学以后,你怎么想?反过来呢,这些问题都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来进行正确的引导。
随着人口高峰的逐渐退去,孩子以后上大学和研究生相对会很容易,我们的观念是不是还集中在我们的时代,将来重复两代人之间的代沟现象,我觉得,家长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5-5-20 01:44:37 | 只看该作者
同志们,别老盯着国内的学校教育啊!眼光放远一点嘛,要有愿景,要有理想~~。。。。。。 总的来讲,国内的孩子可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5-5-20 15:28:34 | 只看该作者
在学校生活是走向社会,培养了孩子的适应能力?受过学校教育的人真正很适应生活,有高情商最终获得所谓的”事业成功“的人按照二八比例,不过也就20%,那还有其他80%的人都没能从学校生活中获得更大的好处顺利成长,甚至说被扼杀了才华和个性。又怎么能说学校教育是必须要走的路呢?

而且情商低的人就真的不能成功吗?(且还不说幸福)傅雷因为个性难于和人交往,所以在家闭门翻书,成为一代翻译大家;张爱玲更不用说了,出门自己都回不了家。我们平时生活中就遇到更多的优秀的人为了去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可不顾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做计算机,做管理等等,成功不遇而遭受折磨。我们的孩子按照这样的目标被培养去适应社会,不难想象又会有什么样的好结果?不如让孩子对自我有清楚的了解,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将来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追求自己的兴趣,快乐幸福的生活。

袁博士的女儿大可以在自己创作的乐趣中生活或者做同声翻译,有着大量的兴趣,还有着大把的时间和金钱去追求享受这种爱好。为什么非要孩子在学校里学习是非斗争,还美其名曰适应社会?社会的倾向是越来越多元化,不愿意和人交往,也有独立工作出成就的机会。孤僻症的儿童长大后在农庄里生活也有很幸福的呀!喜欢学校生活,有能力做领导的,将来去从政从管理,也都是成功。我们家长最重要的也许是不要把自己理解的生活强加到孩子头上,只要支持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顺利成长,真心去体会生活就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5-5-20 20:47:43 | 只看该作者
dyly+-->引用:dyly
而且情商低的人就真的不能成功吗?(且还不说幸福)傅雷因为个性难于和人交往,所以在家闭门翻书,成为一代翻译大家;张爱玲更不用说了,出门自己都回不了家。

凭心而论, 如果能选择, 你愿意你的孩子这样"成功"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5-5-21 07:32:07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她喜欢这样,我会支持的。但是现在的教育我会让她在发展自己的兴趣地基础上,培养她独立生活的能力。将来她会多一些选择,不会因为这样的原因闭门在家而感到遗憾。但是万一,她必须面对这样的状况时,我希望女儿能坦然地接受。

更重要的是象傅雷和张爱玲这样的孩子在学校教育里很可能会自卑痛苦。长期在压力下生活,大脑都得萎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3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5 01:03 , Processed in 0.07849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