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53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转帖】一听学琴,她拿刀割手肉翻血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5-6 23:08: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news.xinhuanet.com/school/2005-0...ent_2922183.htm <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宋体">目前一些家长逼着孩子学这学那<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face="宋体">赔了票子又伤了孩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face="宋体">制造出不少悲剧<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face="宋体">何苦呢?<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近日,天津市二七二医院紧急收治了自残的小学四年级女生小红(化名),她因“没兴趣练习钢琴,无奈家长逼得太紧”,为了逃脱,而“一怒拿着小刀,对着手就割”,造成左手虎口处皮破肉翻,大量流血。此事经当地媒体披露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一个月来引起了市民广泛关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自残悲剧几乎是月月有所耳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小红的家长说,为了让小红在音乐方面有所发展,两口子半年前给她买了钢琴,并报名参加了一个学习班。因为没有学琴的基础,家长便每天督促小红多练习,但小红对练琴根本不感兴趣,一练琴就不耐烦。<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 face="宋体">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 face="宋体">日晚,家长发现小红练琴不认真,就批评她。经常被逼着练琴的小红这时终于爆发了,她毫不含糊,一气之下摔门进屋躺在床上不说话。不久,就发生了小红以刀自残的事情。<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遗憾的是,小红和她的家长并不是这类“学琴”悲剧的唯一主角。<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天津市岳阳道小学毕业班班主任王春燕说,小红自残的后果不是十分严重,没有酿成大悲剧,但为了逃脱练琴,她不惜以极端的行为予以抗争,令人警醒。<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王春燕说,自己任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 face="宋体">年来,“学琴”风越刮越甚,有的学校一个班竟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 face="宋体">%以上的学生参加了各种琴的专门学习。因为家长强迫孩子学习琴棋书画、练习某些专门的运动项目而导致的这类自残“悲剧”虽然没有发生在她所在的学校,却几乎是“月月有所耳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至于因为课余时间里背着琴和绘画工具等四处奔波,赶场子“上课”等,而致使上课打盹、厌学、成绩下降、出现抵触学习心理等更是不少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王春燕认为,家长以自己的意志,以“哄骗、威逼、利诱”等方式,去强迫孩子们学习他们不愿意学习或没有兴趣学习的课外科目,形成“灰色童年或郁闷童年”,像“学琴”这类的,目前在我国,尤其是各大城市比较普遍,已对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独自练习久了,没能陶冶情操,却患上“自闭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教育专家、天津市一中德育处主任梁耀兴认为,类似“学琴”的教育涉及到钢琴、小提琴、绘画、游泳、网球等艺术、体育类科目方面。涉及的孩子年龄不等,从幼儿园的娃娃到初中生都有。如果把握不当,片面把这类专长教育提高到一个不恰当的位置,强迫或变相强迫孩子们投入大量精力去学习,则可能事与愿违,得不偿失,甚至走向反面,贻害甚多。<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梁耀兴介绍,要学成一个合格的钢琴手,至少需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 face="宋体">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 face="宋体">千个小时的琴上练习,儿童时期每天练习量应该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font face="宋体">小时以上。按照目前中小学生所必须完成的课业量来看,根本无法保证足够的练习时间。否则,必须牺牲其他时间,放弃正常文化学习、课业完成、正当娱乐,包括与家长、同龄人之间的必要交流等,放弃正常、快乐的童年与少年生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梁耀兴说,很多家长并不想自家的“琴童”将来成为“大家”“大师”,只是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掌握一门技艺而已。就是这样,花费的精力和时间也令人叹为观止。据测算,一个“琴童”一般每周跟正规老师练习<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 face="宋体">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font face="宋体">次,每次练习两小时左右。有琴的孩子在家里等师傅上门,没琴的孩子去外面上集体课,或者去老师家里练习,路上还要花些时间。老师还会留些作业,家长不会让孩子“闲着”,见缝插针地催促孩子练习。这样下来,平均每周的总用时也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font face="宋体">小时左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梁耀兴说,“琴童”们多为独自练习,小小年龄“独处”的时间长了,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和程度就会减少,对孩子们扩大视野、接触社会、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就会明显削弱,日子久了还会造成“自闭症”,不合群,形成孤僻的性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家长:赔了票子又伤了孩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就我国教育体制要求和社会公认的标准而言,一个学生,如果能够认真上课,准确、及时地完成学校作业,就至少算是合格了。可为什么会有一些家长要违背孩子意愿,盲目添加课外内容,强迫孩子们学习他们没有兴趣,也并非完全必要的“琴”类课程,把快乐的童年变成没有乐趣的“琴童”呢?<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天津教育专家居瑞麟认为,这是由于“社会大气候和家庭小气候”共同造成的。居瑞麟说,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城乡居民日益富了起来,审美情趣和价值目标实现都出现了多样化趋势,形成了教育领域里“琴棋书画,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于是,一方面,一些掌握了教育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瞄准这些社会需求,按“教育产业化”模式办班赚钱,主动出击,四处招生,不断扩大“琴童”队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另一方面,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起了更重要的主导作用。他们肯为“琴童”慷慨解囊,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一是认为孩子有某方面天赋,不开发出来怪可惜的;二是为孩子们的未来负责,或增强未来竞争力,或增添生活情趣,让孩子多掌握一些技能技艺;三是跟风、攀比、赶时髦、要面子,别人家的孩子学琴了,我们家的孩子不能落后;四是家长把自己幼时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五是个别家长有“强迫症”心理,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教育方法也欠妥当,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感受和能力、志趣,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居瑞麟说,儿童教育的本质是顺其天性,开发智力,提高领悟力,培养真善美情操和未来生存与生活能力,而不要生搬硬套地去让孩子们掌握一些自己尚未能完全理解的技能技艺。教育者有责任“顺其自然”,帮助孩子们在自由发展中营造“快乐童年、金色童年”,使他们在快乐学习中打下未来人生进步的阶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宋体">“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快乐童年,但逼着孩子学这学那,目前一些家长的做法是赔了票子又伤了孩子,这是包办式、填鸭式教育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居瑞麟说。他认为,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创造环境,贯彻让孩子自由快乐发展的理念,不仅可以避免“琴童自残”悲剧,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而且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全社会都应该重视起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5-7 06:52:01 | 只看该作者
这其实说明家长的无能,没有能力去发现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5-7 08:23:47 | 只看该作者
家长也是没有办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也有自己的事情,否则哪有资金支持小孩的学习,现在的教育可是一个赢利的产业,没有资金支撑是不行的,这个是很现实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5-7 19:31:11 | 只看该作者
钢琴和音乐是无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5-7 22:50:55 | 只看该作者
linkspeed+-->引用:linkspeed 这其实说明家长的无能,没有能力去发现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5-8 16:50:24 | 只看该作者
到底怎样的人才算是成功的?
两岁就认识上百个字的?四岁就能上台表演的?各种比赛能拿金牌的?高考能考上清华、北大的?能到哈佛、麻省留学的?
这些在一般人眼里,的确算是成功,但是我感觉有两样比这些更重要,那就是健康和快乐。当然快乐也可以归结到健康里,算是心理健康的范畴吧。
我中学希望自己能考到重点中学,结果我做到了;我希望能够在年级里考第一名,结果我做到了;我希望能够考入清华大学,结果我做到了;我希望在清华年级里排第一名,结果我也做到了。但是,我并不感觉到自己成功了。
现在离开校园已经十多年了,很多同学出国留学,有些也学有所长,有些在步步高升。我在过着一种平淡的生活,勉强算是小康的生活。随着儿子一天天的成长,我也经常反思自己,我到底要给他什么样的生活,想来想去,我感觉就是健康和快乐。我绝不强求他什么,我并不指望他能够考什么第一名,也不指望他一定要进名校,只要他自己健康和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5-8 20:42:39 | 只看该作者
非常赞同楼上的观点,没有什么比身心的健康更重要了,那是幸福的必要条件。我的观点,所谓成功就是一生中有能力、勇气、信心和毅力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实现人生的目标,再要是能感召和带动众人就更加伟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5-9 00:08:26 | 只看该作者
lianzhu+-->引用:lianzhu 到底怎样的人才算是成功的?两岁就认识上百个字的?四岁就能上台表演的?各种比赛能拿金牌的?高考能考上清华、北大的?能到哈佛、麻省留学的?这些在一般人眼里,的确算是成功,但是我感觉有两样比这些更重要,那就是健康和快乐。当然快乐也可以归结到健康里,算是心理健康的范畴吧。我中学希望自己能考到重点中学,结果我做到了;我希望能够在年级里考第一名,结果我做到了;我希望能够考入清华大学,结果我做到了;我希望在清华年级里排第一名,结果我也做到了。但是,我并不感觉到自己成功了。现在离开校园已经十多年了,很多同学出国留学,有些也学有所长,有些在步步高升。我在过着一种平淡的生活,勉强算是小康的生活。随着儿子一天天的成长,我也经常反思自己,我到底要给他什么样的生活,想来想去,我感觉就是健康和快乐。我绝不强求他什么,我并不指望他能够考什么第一名,也不指望他一定要进名校,只要他自己健康和快乐。
你真好,有空带他到海边堆堆沙子,玩玩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4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4 22:21 , Processed in 0.08037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