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儿专家认为,一个人在语言上的智商与他在婴儿时期听到的词汇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父母和孩子说的话越多,孩子的词汇量就越丰富。
堪萨斯大学的贝蒂哈特和托德里斯雷在1995年出版的着作《美国儿童日常体验中意义深远的差距》提到,他们曾花了六年多的时间,对42个来自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家庭进行研究,并录下一小时亲子互动的内容。
「直到我们完成数据收集工作时,这才意识到不同的父母跟孩子对话的单词量构成了巨大的差异,」里斯雷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最大区别是语言环境的不同。一是数量不同,中产阶级父母对孩子讲的话语量远远超过贫民家庭。到3岁时,中产阶级家庭的儿童平均听了3,000万个单词,而贫民家庭只有1,000万。二是话语质量不同。中产阶级父母的话语要复杂得多,而且很多父母经常念书给孩子听。三是态度不同,中产阶级父母更尊重儿童。比如,饭桌上闲谈时,他们的话题和语气,已经假设了孩子是要加入讨论的。而贫民家庭通常是父母决定,孩子执行。
研究中发现,所有家长都会给孩子下达指令性的要求,比如「把玩具拿开!」或「这东西别吃!」但是,对于那些领救济金的家长来说,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也许就止于此了,而家庭收入和教育程度越高,互动就越有可能会进一步进行下去。
两者之间的差别令人惊异。那些靠救济金度日的家庭,孩子每小时只能听到约600个单词;工薪阶层家庭的孩子每小时听到1,200个单词;而父母是专业人士的孩子,每小时可听到2,100个单词。到了三岁时,出身贫寒的孩子相比出身专业人士家庭的孩子,在家庭环境中要少听到3,000万个单词。而这种差别至关重要:在三岁前,孩子从父母或抚养人那里听到的单词数目越多,其智商就越高,在学校的表现也越好。听电视上的人说话,对孩子则是有害而无益的。
另外,话语质量和说话态度,不同经济状况的家庭也大不相同。中产阶级父母的话语要复杂得多,态度更尊重儿童,而且很多父母经常念书给孩子听。而贫民家庭通常是父母决定,孩子执行。
在,我们认同语言使用跟学业之间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来自贫寒家庭的孩子成绩远比出身富裕家庭的孩子差,其主要是因为父母跟子女说的话太少。
本文系独家撰写,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