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gege11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记录] 备战2017小升初 (2005.1116 女孩 竹竹)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6-6-24 17:43:56 | 只看该作者
好像我家也是后年小升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6-6-27 16:13:24 | 只看该作者
这周末决定上不上培优班,一会想上,一会想在家学,。。。。好矛盾, 如何是好,过来人指点迷津!

点评

主要是奥数,正纠结,谢谢您的建议  发表于 2016-6-28 15:45
不懂“培优”指什么,是日校内容拓展还是纯奥数?如果只是为了分班,奥数不用学太难,好像尖子班的水平就够用,我听别人说的,仅供参考。  发表于 2016-6-27 20: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6-6-27 18:34:54 | 只看该作者
同是升六年级。一起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6-6-28 15:47:08 | 只看该作者
这两个周末,上了两个上午的课,孩子不适应,我也不适应。一直在想,这样地占用周末的时间给孩孑上奥数,语文,英语7a,到底对不对。以前没上这个班的时候,孩孑开心,写作业时间充裕,还有更多的时间看书,玩耍。上了这个培优之后,孩子没时间完成课内作业了,完成作业的质量也沒有以前好,更没有时间课外阅读了。我的内心很纠结。也在各种咨询,和孩子谈,上网搜,和上了初中的家长谈。在上培优与不上之间纠结,今天在托管班见到孩孑,孩子说您和她谈了心。我攸地感觉孩子有压力呀。终于下决心,在家自学了,培优不上了,/:快乐地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6-6-30 08:31:47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合计上不上培优班的事,把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写出来。正面剖析自己。其实究其原因,还是想让孩子上培优班,这样把孩子交给培优班,家长可以少操些心,跟着培优班走就是了。如果不上培优班,家长是要付出更多,要备课,要安排,还要不断地和孩子斗争。主要原因,还是觉得家长家上的压力好大,内心总想偷懒。但孩子的教育又岂能是可以偷懒的?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正视自己的内心,和孩子淡然学习,不焦不燥,也会有很好的效果。虽然现在有点着急,但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欲速则不达!

点评

在家自学的最大挑战是坚持,加油!  发表于 2016-7-5 12:51
[发帖际遇]: gege1116 乐于助人,积极发帖,得到新儿教奖励 5 威望。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6-6-30 08:38:3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的事,都是自己的事,孩子学习的事,也是孩子自己的事,现在怎么越来越变为家长的事了呢?谁有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6-6-30 09:12:40 | 只看该作者

转贴:不断学习共勉。
关于补课这个话题
再次归来   
2016-6-23 08:14   

不能让补课成为一种学生和家长的一种心理安慰
花了早上一些时间,有感而发,洋洋洒洒写下了这些,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时下,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中,甚至是大学的四六级考试。否逃脱不了补课二字。俨然补课成为了一种产业,一种习惯,一种惯性思维,一种心理安慰。似乎学习没了补课就无法进行,没有补课成绩就无法保障,没有补课就没有光明的未来。
所以,绝大多数的人自愿的也好,被动的也罢,都被卷入了补课的大军行列。那么大家的补课真的是理性的,有效的吗?对于大多数来说可能起到的是一种心理安慰作用,白白浪费了时间和钱财。因为家长和学生没有真正的补课意义,没有去注意和理解内心和外因的作用关系。
时间往前推十几年,也就是我的学生时代,补课这个词已经出现了萌娃。不过仅限于学校内部的补课。比如参加一些竞赛前好学生的集训课,中高考前的加课。校外的补课几乎是没有,还没有补课机构这个事物。后来高中时候,有些学生不住学校,住老师家里,然后在家长的需求下出现了老师在家里的小型补课。也就是俗称的吃小灶,不过感觉吃小灶的学生学习上没有什么明显变化,也就是心理安慰作用吧。还有当时我们这些穷学生也补不起校外的课,都靠自己买参考书,报刊杂志自学。比如说高中的语文报,英语班,政治历史报,语数外杂志。这些东西是奠定了我们成绩比其他学生成绩优异的基础,我只知道你必须付出的比别人多,见识的比别人广,在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的前提下拓展深化才会成绩扶摇直上,鹤立鸡群。也就是说内因是根本,而不是什么外界的主导因素。一本好书就是一个良师益友这句话是成立的。知道学什么,怎么学,才是关键。
时代发展了,人民富裕了,自立根生的路不爱去吃了。都想着走捷径,梦想着名校和名师去改变孩子的命运和成绩。试问,如果自己不努力,进了名校,有了名师又有何意义呢?所以对于补课,首先明确自己需不需要补,需要补什么,怎么补?而不是去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去盲目的跟风和寻求心理安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身,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养好自己的良好学习习惯,树立自己长期和短期的学习目标。
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哪些:
第一,时间观念,学习效率。很多学习差的孩子是没有时间观念的,做什么事都拖拖拉拉,三心二意,无法注意力集中。自然学习毫无效率而言。这些多是从小养成的,生活中没有时间观念,学习上自然也没有。
第二,自学能力的形成和培养。补课如此盛行和现在学生自学能力的缺失是有着直接关系的。自学能力包括对知识的复习,预习,巩固和创新能力。参考书的使用,字典的使用,查阅资料的能力。我不赞成使用现在盛行的什么答题软件,不会的一搜了之,久而久之自己根本就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试问,考试的时候你又去搜什么呢?你只能搜索你的大脑。第三,对知识的兴趣和渴望,也就是学习的主动性。被迫做一件事很难做好,所以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去做。对某一学科,喜欢固然好,不喜欢也要培养自己去喜欢它。因为最后的考试要考,而且将来你的生活中知识的运用是综合的。比如说在讲解小升初的英语百科,或者英语阅读的时候,内容可以说是无所不包的。语文,数学,历史,政治,天文地理,体育文化等可以说无所不有。所以庆幸自己当初认真的学了这些,虽然有些科当时不是考试科目。
第五,课堂笔记,错题本,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我经常说,看一个学生的课堂笔记,就基本可以断定他或者她的成绩如何,性格如何,学习习惯如何。如果对课堂笔记做到一丝不苟,条理清晰,那么这个学生对于自己学习要求必然也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做起事来也必然是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第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遇到不会的,难以理解的东西必须自己先思考,得出一个结论,然后再去找高人验证。这样才能培养和锻炼出思维能力,有些家长乐于越俎代庖,其实是害了孩子,不是在帮助他。学习本来就是一讲苦差事,所以一定要付出身体和脑力的付出。对于知识一定要做到彻底的理解和巩固,并且多问几个问什么,答到举一反三的能力。我是不提倡什么题海战术的,其实拿英语来说,无论是小升初,还是中考,考察的知识多数的有限范围的。所以只要把范围内的知识点练全,练会,练精,再加上适当的拓展高分可以唾手而得。何必要花时间做一些无用功,把市面上纷繁杂芜的练习册都做一遍,这方法如同大海捞针。而且很多是无用功。做题我还是提倡精讲精练,有的放矢。
又到一年暑假前夕,补课班广告也是铺天盖地。所以家长面对补课应该回归理性,不要盲从。对于一些机构总打着什么育才,二中,实验名校老师的名头欺骗家长的行为极为的不削。一是沈阳没有那么多名校老师,二是人家很忙,没时间给你们打工。三是就是真有出来上课的都是偃旗息鼓而不是大张旗鼓。点到为止,避免惹火上身。
谨记,学习的主体是自己,内因起主导作用,外因只是辅助作用。所以不要把补课当做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于2016.6.23晨

[发帖际遇]: gege1116 花了 3 金币 资助失学儿童,真是热心人啊,你也想试试帮助别人的快乐吗?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6-7-1 08:34:56 | 只看该作者
学了孩子的学习努力奋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6-7-4 08:21:23 | 只看该作者
终于在7月2日决定,不去培优班上课了,不去上周六、周日上午大满贯的学习。孩子早上起来看看书,轻松自在,也明白要学很多东西,主动地规划上午在家的学习计划,先写作业,然后奥数从三年级学起,孩子做得很起劲,争取这一假期更多的时间放在数学上一些。记得英语刚开始插班学时,人家学到新概念1的100课,孩子也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追赶,现在已经可以适应新2的学习了。加油!下午去试听一jf的数学课程,环境还行,比较近,老师也可以,先跟着学吧,慢慢来。下午1点到3点数学上完后去上了素描课,孩子回家感觉很不错,赞一下。晚上又做了些英语作业,自己有时间看书,买了国际象棋,玩得很开心。

点评

奥数可以从四年级开始,供参考  发表于 2016-7-5 08: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6-7-4 08:24:16 | 只看该作者
7月3日上午,开启在家学习模式。先是数学5级课本的学习,明天数学课的复习与练习,英语作业,语文做了一页拼音练习,下午长笛课,交了半年的费用2400。近段时间忙,练得少了,也快考八级了,加油。距离上英语课还有一段时间,来公园玩滑板。正常上英语NCE2 unit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4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4-6-11 17:01 , Processed in 0.079215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