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84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6岁学前期] 如何解决孩子的入园入学焦虑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5-8 19:3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1717 于 2016-5-8 19:34 编辑

如何让孩子爱上幼儿园,这是一个问题。
今天看到一个教育群里有几个朋友的求助:
笑爱一生:
亲们,节日快乐!!!
笑爱一生:
有哪位妈妈有关于让孩子爱上幼儿园的分享呢???
笑爱一生:
我家宝贝刚去两天,有些哭闹,说不想去幼儿园了,给支个招吧,谢谢亲们

支招回复的不少:
yueyue:
我家娃上幼儿园时候两岁半,八月九月,每天早上起来就很难受,不愿去,哭的撕心裂肺的。可是跟妈妈分手后很快就跟小朋友玩的不亦乐乎。知道入院第三个月后才不哭闹。
陆晓萍:
@笑爱一生 跟宝宝说,每天几点到几点在幼儿园,就跟爸妈上班一样,放学时准时第一个去接,习惯几天就好了
陆晓萍:
让宝宝知道妈妈会每天这个时候来接的
陆晓萍:
大人不要每次送去时显得依依不舍。
陆晓萍:
要营造开心的~有时大人的一点反应会被敏锐的宝宝感觉得到
yueyue:
老师害怕我不放心,还让我在窗外看过,孩子玩的很投入。完全没有跟妈妈分手的痛苦。
yueyue:
对,按时接,让孩子踏实很重要。我们也是强调要按时接。
陆晓萍:
偶尔第一个到,小朋友会特别骄傲
陆晓萍:
让小朋友第一时间看到家家长在门口
陆晓萍:
有的小朋友慢热,需要时间,家长不要表现愁眉苦脸


方法也都还好,不过有些零散,不如另外两篇童书出版妈妈的文章,想想还是转贴一下,给需要的朋友看吧。
[发帖际遇]: 1717 发帖时遇到新儿教神秘人物请喝酒,并获得 5 金币,太幸运了。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19:35:32 | 只看该作者
【让孩子顺利入园入校】为什么小丸子入园入学没有流一滴眼泪
2014-06-07 三川玲 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

这是童书妈妈的第120篇分享
每年开学季前夕,都会有很多家长为怎样让孩子顺利入园入学担心不已。入园的,担心孩子从家庭到幼儿园,第一次离开亲人的生活如何过度;而入学的,则更担心孩子怎样完成从玩到学的转变,顺利步入人生第一个职业角色。

为此,家长也是想尽了办法,诱导的、鼓励的、威胁的、责骂的……什么招都想,都用。但是,每年新生入园入学,也都会有一些孩子不能顺利过渡。

在幼儿园的门口,宝宝抱着妈妈,声嘶力竭地哭喊着不肯进去,妈妈则是又心疼又无奈,一般哄着一边陪着流眼泪;在小学门口,孩子背着书包但背对着校门就是不肯上学,此时的家长又着急又生气,恨不得一脚把孩子踹进校门里面。

为此,有很多家长向我咨询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我也曾经专门在这里发布过相关的文章。但是,似乎还有很多家庭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譬如,在《下乡养儿》中,天天之所以离开城市去乡下休学,也正是“去一家幼儿园不适应,换一家还是不适应”这个契机造成的。我相信,这样的孩子和家庭还有很多。

而前几天,我去北京电视台做节目,编导告诉我,现在的小朋友刚进幼儿园都要哭——短的两个星期,长的一个月,有些甚至几个月、半年后都还不适应。小丸子四年读三个幼儿园一个小学而没有流一滴眼泪的养育经验告诉我,入园入校哭决不是孩子们的必经之路。
我也越来越觉得,这两个节点的变化,其实是奠定孩子入园后的三四年,入学后的六年(甚至整个学生生涯)的基础。如果处理不好,真的是给孩子造成对很大的心理影响,对集体生活、性格培养、学习习惯等等,都会造成不好的作用。

下面,结合我们家小丸子在广州、北京两地,上的三个幼儿园,一个小学的经历,以及我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来和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三个幼儿园,分别是私立双语幼儿园、公立幼儿园、国际幼儿园,小学为公立小学,在这四次的入园和入学中,小丸子没有因为这些变化而掉一滴眼泪。
在幼儿园期间,因为贪玩有几次不想去幼儿园的,但在上了小学后,挺喜欢甚至每天期盼着去学校。我尽量不讲过多的理论,以自己的体验,看看对大家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多陪伴孩子,让孩子更加独立自信   

首先讲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陪伴建立孩子的安全感,信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这是什么意思呢,说白了,就是孩子信任家长,就会胆量大,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不惧怕环境的变化,不害怕和陌生人的相处。

说了这么多的能力,家长肯定觉得培养孩子的安全感是一件很庞大的工程。其实,非常非常简单,简单到就是父母多陪陪孩子、多信任自己的孩子。

当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足够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孩子对你的依赖会降低。譬如,妈妈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总有玩儿腻的时候,这时候,孩子就会不那么黏你,自己去玩儿一会。同时,你和孩子的交流足够多的时候,孩子就会相信你说的话(当然,首先是你说的话要算数,不能欺骗孩子)。

注意,我所说的陪伴,还指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去游戏,运动,旅行。在这些过程中,要充分信任孩子,让孩子参与到各种环节中,适应环境的变化,增加抗挫折的能力。
小丸子出门要负责自己收拾行李、找火车站台、看守行李,即便是在外国

譬如,我们从几个月的时候就带丸子旅行、探亲,从小到大,丸子陆续承担了按电梯楼层、找酒店房间、收拾自己的行李箱、向陌生人问路、在国外找厕所等等的事情。甚至,后来我们规划行程、乘坐列车等事情,也让她一起参与到其中。

是的,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会害羞、会出错、会耽误时间,会打乱计划。但是,我总觉得,这是人生成长,孩子学会生活的必然课程。

这个课程,幼儿园的老师、学校的老师、兴趣班的老师都是不教的,只有父母才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孩子感受到来自于父母的爱和信任,同时增长自己的能力。这一课,省不得,是其他任何知识、技能的基础。这个基础不建立牢固,即便其他方面发展的很快、很好,到了一定阶段有时就会出现问题。而且,从孩子成长的规律上看,是无法弥补的。

从我们家的经历来讲,或许正是因为从小的陪伴和旅行,在家的时候,就好好陪她,要外出的时候,和她讲清楚,她都能接受。这样,丸子从广州到北京,上三个幼儿园一个小学的过程中,每一次都挺顺利。当然,在这个基础之上,有很多的方法和经验,我一步步和大家分享。

第一次进幼儿园,也可以不哭

虽然很多幼儿园的老师都见怪不怪地说,孩子离开父母上幼儿园,哭几天是正常的,中国外国都一样。但是,哭,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毕竟不是一个好的体验。而且,入园虽然是孩子的第一个社会化过程,但哭真的不是必经之路。小丸子第一次去幼儿园不仅没哭,还开开心心去,哼着小曲儿回来。为什么呢?我回想一下我的做法吧。

首先,我让她对上幼儿园形成强烈的期待。记得她两岁半的时候,她一起玩的小朋友大多被家长领去上幼儿园了。因为这些家长都觉得应该早一点去,早一点适应。但我觉得往往欲速则不达。
上幼儿园第一天,对新生活充满向往

因为老不让她上,她自己觉得上幼儿园是长大的表现,非常向往。我还记得她曾经像希望工程那张著名的海报那样,用一对大眼睛扑闪扑闪看着我,说“妈妈,我要读书。”

我还是让她一直憋到满了三岁才上幼儿园。为什么呢?一是因为我们家客观条件好,有个身体好心情好的奶奶带她,奶奶可以说是全世界对丸子最忠心耿耿的人(当然,同时也可以节约不少学费,呵呵);二是小孩子在这个时期,一个月的变化都可谓天翻地覆,丸子再成长半年,生活能力强大了非常多,吃饭、大小便都能自己解决了,那时候身体已经做好了上学的准备,孩子不会为吃饭大小便这些小事而对上幼儿园充满挫折感;三是有足够的时间给她做上幼儿园的心理建设。

我描绘了不少幼儿园的美好图景给她听,还专门带她去参观了几次要去的幼儿园。看上去,那个充满玩具、歌谣、舞蹈、小朋友的地方,的确比我们家好玩多了。在参观之前,我们也事先跟幼儿园有非常好的沟通,老师都亲切友善地带领她东看西看,她每次参观都时间一拖再拖,不想离开幼儿园。

其实提前告知和熟悉,对任何年龄段的朋友接受新环境新事物都非常有用;丸子的好朋友阿童木就读的六一幼儿园,就专门组织毕业班的幼儿去小学参观,小丸子就读的白家庄小学,也让新生提前入学一周进行新生培训,其实就是每天让孩子背上书包,去学校半天熟悉小学生的作息、学校的环境、课程的设置等等。

同时,我还和幼儿园老师商量,让她最好的朋友小哼跟她上同一个班。这位小帅哥是她两个月就开始在一起的玩伴,之后幼儿园的老师还安排他们睡觉的小床挨在一块儿,座位在一块。小帅哥被他的父母教育得很绅士,还经常给丸子搬凳子,打饭菜……想想这样的幸福幼儿园生活,我自己都很想去上啊!


去上学,和喜欢去上学

因为我和丸爸的工作变动,她后来又到北京上了两个幼儿园,一共上了三个幼儿园,每个都很快适应。我们也都尽量每一步都和她商量,这样,她也就似懂非懂地知道我们家庭的每一步变化。而且,因为她有参与感,所以她就不会惧怕搬家、转园。

我现在还记得最后一个幼儿园是三里屯的幸福天使幼儿园,她的班主任刘老师,在接待她提前参观的时候,蹲下来跟她聊天,还亲了她一口,她回家后,就表示:“如果我的水杯和毛巾都准备好了,就可以去了。”
幸福天使幼儿园充满爱和自由的生活


所以说呢,比孩子按时去幼儿园和学校更重要的,是怎样让孩子喜欢去幼儿园和学校。家长要特别培养孩子热爱集体的观念,引导孩子享受每天离开家人后的生活。

譬如,我们可以一起帮孩子去发现学校的优点,饭菜好吃啦、有游乐场啦、有一棵大树啦、看门校安很帅啦、可以一起看木偶剧啦……总之,让孩子“有一个理由”喜欢去上学。

其实,这些过程,一直就是在消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大家也可以看到,我们家给丸子的心理过度期其实长达半年之久。后来她很快热爱上小学生活,使用的方法也跟幼儿园的非常类似。到目前为止,她四年的幼儿园和上学时光里面,几乎每天上学都是开开心心的,除了病假事假,她几乎没有迟到过一次。
要高度重视孩子的友谊,那是帮助孩子社会化最美好、也最有用的“工具”。

入园入学时,很多家长往往挑选什么幼儿园学校,重视老师的做法,却忽视了最重要的角色——孩子的朋友。
这是孩子人生阶段的一个重大转变,集体生活的第一步,能够分享孩子的感受、给孩子最多陪伴鼓励的,其实是孩子的小伙伴。
我现在想起来,还非常感谢可爱的小哼,在新的环境里面那么积极地陪伴丸子,让她在陌生的环境里面有个最熟悉朋友。
小丸子现在就读的白家庄小学,显然也知道友谊对孩子的重要,要求每个孩子第一天就认识5个朋友,这就是在引导孩子一起去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效果也非常好,当孩子有了同龄的朋友,就会一起消减掉很多的负面情绪,这个作用,是老师和家长都无法替代的。我现在还记得她有一天忘记带笔袋了,我们都以为她会因为被老师批评而耷拉着脑袋回家。结果她说:“我一说忘记带笔袋,郑文予就笑眯眯递给我两支铅笔”
小丸子认为快乐的童年重要的内容是好朋友阿童木和宠物

孩子的友谊是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现代城市的居住方式,让孩子们失去了一个大院成长的发小,更应该珍惜每个阶段的小同学,这些亲爱的朋友,不但可以陪着孩子度过幼儿园、小学最初那些艰涩的时光,还可能在家长不能及的人生长路上给孩子陪伴和帮助,家长一定要为孩子的友谊创造条件。


小丸子每个阶段都有特别要好的几个朋友,我们特别鼓励她的这种友谊。在广州的时候,他们一共四个同龄的孩子,几乎每天都来我家的院子聚会,家长们也从邻居成为要好的朋友。直到现在,还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丸子每次回广州都会一起聚会。

在北京也是一样,我们经常邀请她的好朋友阿童木周末来我们家过夜,或一起去郊游、露营……好朋友几乎是孩子喜欢去学校的最重要理由,小丸子放寒假盼着返校最大的动力就是可以见到她的好朋友。


孩子们应该有属于他们的世界,幼儿园、学校,其实就是属于他们的世界。有了朋友,他们在那个世界里,就不会孤独,就会得到理解和支持,就会过得开心。孩子的友谊是帮助孩子社会化最美好,也最有用的“工具”。


总结下,具体做法大致如下:
1、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身心都做好准备了,再去;
2、树立幼儿园和学校的美好的印象,让孩子形成期待;
3、提前熟悉环境,每个环节都尽量让孩子参与;
4、让孩子获得友谊,有自己的社交生活。
小丸子第一天去上小学,心情轻快得像头发一样飞起来

三方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我要说,以上4个步骤能够顺利实施,并且取得良好成果的基础,在于安全感的建设。而大家重视的,往往是孩子的安全感,其实,家长、老师的安全感建设也同样不可忽视。

只有家长、老师、孩子三方建立信任感、安全感,孩子在第一次社会化过程才能平稳过度,获得美好的人生体验。

【孩子的安全感】
学龄前的孩子,最好能够给他们很多社会化的美好感受。
1、安全感,爸爸如果答应今天5点就回来的,会总是准时回来,妈妈介绍的滑滑梯的确是很好玩的。这种安全感的累积,可以让孩子在面临一些意外的时候,也有足够的信心能够战胜;
2、成就感,孩子其实可以体会到很多成就的喜悦,比如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走路,第一次画出一个鸡蛋,经过练习,鸡蛋会画得很圆;
3、友情,跟同龄的小朋友呆在一起的快乐。这些美好的社会化感受,可以帮助孩子适应集体,享受集体的乐趣。

【家长的安全感】
我在主持微信公众号“童书出版妈妈”的时候,发现了现在大城市家长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对幼儿园和学校,尤其是主流教育机构的不信任感非常强烈。

这跟近年来屡屡发生的一些负面新闻事件有关,比如给孩子喂药、比如幼儿园的老师猥亵孩子、把孩子打飞、装进垃圾桶等等,有些甚至发生在收费非常昂贵的幼儿园。

这的确会造成家长的恐慌,尤其是有些孩子被猥亵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被发现,家长们更是提高警惕,盯幼儿园的监视器看、回家千方百计盘问孩子,等等。河南《大河报》的记者告诉我,是否有监视器,甚至已经成为家长选择幼儿园的一个标准了。

家长对幼儿园这种不信任的情绪、还有家长之间的交谈,或多或少会反映到孩子那里,孩子嘴巴上说不出来,但感受得到幼儿园是个凶险的地方,不安全的地方。

同样,这样的情绪也会传递给幼儿园的老师。情绪的传递是非常微妙的,大家在哄孩子睡觉的时候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你的嘴巴什么都没有说,但你心里越盼着孩子睡着,越想哄完之后起来做些工作看点片片,孩子越不容易睡着。反而,你非常放松,觉得孩子什么时候睡着无所谓,孩子反而很快睡着了(当然,你一般也真的睡着了)。

【老师的安全感】
我来自一个教育之家,我母亲是幼儿园老师,我自己是读师范毕业的,我的大部分同学都还在教育的工作岗位上,这些老师都是有血有肉的,有心有肺有感情的,绝大多数是好的。

请第一无条件信任老师,信任是建立良好关系的第一步。幼儿园工作是用心灵的工作,没有一个老师在不信任的情况下会工作得放松松弛,会发自内心地关怀爱护孩子。

第二多沟通彼此的做法和观念。家长不要轻易做出给老师送礼的决定。礼物当然是情感传递的载体,但也有可能是贿赂的工具。我不相信老师会因为接受了贿赂而真心对待你的孩子。请用其他的方法来激发老师的主观能动性。

甚至,就好象读库的六哥告诉我的那样,相信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是好人,而且相信他们是高尚的人,那样你身边高尚的人会越来越多。

同时,我也想提醒在大家趋之若鹜的公立幼儿园工作的老师,如果您愿意在正常工作之外,亲切友善地提前接待一下那些准学生,耐心地跟家长多做一些沟通,甚至就多说一句话,多给家长一个肯定的眼神,就会使他们整个家庭处于安全幸福的状态。这也会显著减轻你接下来几个月的工作强度。

家校在坦诚、情绪安全的气氛下沟通,会激发老师和家长解决问题的能动性,我们都一起共同来做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19:36:13 | 只看该作者
宝宝为什么不爱上幼儿园?
2013-09-03 符映珊 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

这是童书出版妈妈的第26 篇分享。
孩子不爱上幼儿园是这个2~6岁孩子比较普遍的心理问题,也是幼儿园、家庭诸多问题的集合表现。今天邀请亲子作家符映珊从NLP的角度来为各位妈妈解读一下。
珊珊是我多年的朋友,早年是我们佩服的港大硕士,现在是美国身心语言程序学(简称NLP)的亲子教育导师。这些年珊珊一边编辑着报纸的亲子版面,一边保持着吸收状态,学习了不少好课程,NLP便是其中之一。这是关于人类行为和沟通程序的一套详细可行的模式。这篇写小朋友上幼儿的文章应用了身心语言学的一些分析方法和处理技巧,但看起来一点都不学术,非常易懂。

妈妈们都盼望着宝宝快点到上幼儿园的年龄,这样终于有自己的时间了。但现实却是宝宝对幼儿园的抗拒超出了想象。为什么每个上幼儿园的孩子都要哭得那么惨?而每次带宝宝去幼儿园都是一场拉锯战,总要在学校门口“生离死别”地告别一番,宝宝才难过地跟着阿姨走进课室。
我们之前期待孩子欢天喜地的景象真的和实际太大差别了。
【妈妈有所不知】父母焦虑,宝宝更焦虑

我们都知道“分离焦虑”这个名词,多数用来形容上幼儿园的宝宝的心理状态。确实,初去幼儿园的宝宝会有这样的焦虑情绪,不过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坦然待之,“直接送去了事”,因为,如果我们忽然离开,会让宝宝毫无心理准备下,一下子脱离了一直与我们的熟悉感和安全感,就会让他们产生恐惧和不安,这样的情绪会挫伤他们刚启蒙的自信心。
宝宝上幼儿园其实我们心里也不见得轻松的,毕竟孩子还是第一次离开我们去陌生的环境过集体生活。也不知道他会不会被小朋友欺负,也不知道老师看照那么多孩子,会不会忽略了他,那当然免不了要多叮嘱几句了。我们只是叮嘱几句,但宝宝看在眼里却是担心不已——是这个幼儿园不好吗?老师是不是不会照顾我?我会不会没人管?
其实,我们也有“分离焦虑”,只是我们把这种情绪表现出来了,我们的焦虑也会感染了孩子,不但让孩子更焦虑,同时让他们失去信任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不信任,对照顾自己的老师不信任,多种的不信任导致内心的不安,如此不安,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宝宝去了幼儿园两三周,一个月了,还是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原因了。
【无效的做法】把上幼儿园当“武器”
“你不听妈妈的话,妈妈就把你送去幼儿园,等老师来管教你!”
“你再调皮!妈妈今天就不去幼儿园接你!”
“看你到了幼儿园还敢不敢这么皮!看老师怎么收拾你!”
一方面我们觉得宝宝要上幼儿园了,必须得上;但另一方面我们在言语上又自打嘴巴,让宝宝感觉上幼儿园是一件恐惧、不可接受的事情。也许我们说是无心的,只是找个对比来吓唬一下孩子,不过孩子可不是这样想呢!
妈妈的吓唬增加分离焦虑感。
上幼儿园前我们应该多给宝宝讲讲幼儿园的趣事,增加他们的好奇心,而不是增加他们对幼儿园的恐惧感。当孩子在家调皮时,我们千万不要说出类似的“把你送到幼儿园”之类的恐吓,当宝宝到了幼儿园哭闹时,我们也不要说类似“你再哭,妈妈不接你”之类的话语,这样会伤害到宝宝幼小的心灵,同时产生恐惧感加重内心的分离焦虑感。

【无效的做法】强行把孩子拉到幼儿园
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不行!于是我们强行把孩子拉到幼儿园交给老师完事。我们觉得只要孩子到了幼儿园,过几天就熟悉情况了,再哭再闹也只是一两天的事情。不过,这样做,只会让孩子的不安感倍增。
儿童心理专家认为,每个宝宝的内心都有一个叫“安全岛”的小秘密,对于2岁的宝宝的来说,婴幼儿时期是和父母建立最密切情感纽带的时期,这个时期如果我们与宝宝很亲密,给到他们足够的依恋的亲密关系,对将来宝宝的心理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对于3岁的宝宝来说,什么都比不上安全感重要,有了安全感,他们才有足够的自信,才愿意主动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有效的做法
1、提前“彩排”
宝宝明年就要上幼儿园了,我们当然会提早选择好适合宝宝的幼儿园,如有条件尽量选择离家比较近的校园,可以方便接送也节省路上的时间。其实选择靠近家门的幼儿园(前提是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方便提前“彩排”。
什么叫彩排?就是提前让宝宝熟悉幼儿园的生活。比如,早上和幼儿园上学时间一样,我们可以带着宝宝去幼儿园,也许我们不能进校门,但可以透过栏栅观看幼儿园里的情况,看哥哥姐姐们怎么做早操呀,看他们活动呀,看宝宝们入校园的热闹情况啊,一边看,可以一边告诉宝宝,这里是幼儿园,可以学到很多有趣的儿歌啦,老师会教宝宝跳舞啊,唱歌啊,很多玩具啊……让宝宝对幼儿园里的一切产生好奇和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宝宝知道,里面会有很多小朋友和自己玩,就像一个神秘的游乐城堡。
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和校园沟通,请对方允许我们带宝宝进园参观一下,看看小朋友是怎么上课的,看看园区是如何的,增加宝宝对幼儿园熟悉,熟悉了自然不会陌生,到宝宝真正上幼儿园时,分离焦虑自然会轻微很多。

2、妈妈每天开心上学
谁不知道每天要开心上学呢?我这里说的是要求爸爸妈妈开心上学。其实离不开孩子的通常是妈妈,有分离焦虑的也是妈妈,如果妈妈把焦虑情绪泄露了给宝宝,宝宝不安也是很正常了。
所以从一睁开开始,我们就要表现得去幼儿园是件多么让我们期待的事情,一大早就可以开心欢乐的提示宝宝,今天上幼儿园啰,猜猜今天老师和我们玩什么游戏呢?妈妈好羡慕你哦,又有一大班小朋友和你玩,老师说妈妈太大了,不能去幼儿园了……我们的羡慕,我们的欢乐,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去幼儿园是一件不容易并且很快乐有趣的事情,起码大人是不能去的。
开心上幼儿园还有一个提示就是不要给孩子太多的要求——比如要听话啦,守纪律啊,做事要做好啊,吃饭要吃好啊,唱歌要大声啊……太多的要求劝告和警告,会让宝宝对幼儿园望而生畏,这些都是在家里没试过的呢,好紧张啊。

3、奖励政策
无论是对于新入园,还是已入园2、3周的宝宝来说,奖励政策是非常好使的一招。针对要鼓励为主,我们当然不能把奖励的门槛定得太高,少少进步都得奖。
比如宝宝第一天入园,老师说宝宝哭了一天,本来算起来不算什么值得奖励的反馈,不过我们了解到,除了哭的时候,他会自己去尿尿,而且吃饭的时候也没有哭,还认真吃完。嗯,宝宝真的很棒!会自己吃饭,尿尿,照顾自己了。我们夸奖孩子要避免不好的内容,我们忽略了他哭,而去夸奖他的自立,让宝宝找到信心。
在奖励宝宝的同时也可以和宝宝约定,妈妈相信你明天不会哭很久的,你一定会有进步。不要一下子压制宝宝不让他哭,因为哭是他宣泄焦虑的一种方式。传达信息给宝宝,你想妈妈是可以哭的,但不宜哭太久。

如果你对符映珊或NLP亲子教育感兴趣,可以来读读她这个月新鲜出炉的新书《火星宝宝地球妈妈》。书在宣传的时候突出了是珊珊与她的女儿kk的合作,kk创作了这本书的全部插图,你看到的本文题图也是。这让我比较疑惑,因为大多数妈妈读者,更在乎这本书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价值,而不是书是如何创作出来的。书的后记《能力也是一种恩赐》回答了我的疑惑,珊珊讲了她和kk、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这对于珊珊和10岁的kk来说,绝对是个漫长的创作和协作的过程,她们完成的方法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6-5-9 17:04:06 | 只看该作者
需要时间,家长不要表现愁眉苦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5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0:20 , Processed in 0.081677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