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诊常会遇到妈妈带着两岁多的幼儿前来,询问有关语言发展的问题:「讲什么他好像都听的懂,为什么就是不开口说话?」怀疑有发展迟缓的问题。那一个正常的儿童,从出生到会叫爸爸妈妈的这个过程,十几多个月的时间,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出他们的口语呢?
1、哭声:孩子一出生就会哭,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这是他能发出的唯一声音。利用哭声,吸引父母把他抱起变换姿势、让他饱餐一顿、或是抗议肠胃不适。哭对孩子学语言肯定有帮助的,细心又有耐心地妈妈们,会学习分辨孩子不同哭声所代表的需求,适时又恰当的回应,慢慢建立起彼此沟通的默契。
2、咕咕声:第2个月大开始,许多的婴儿开始会发出咕咕声,这些声音是由口腔后部或舌根所发出来的韵母与声母。愈来愈多种的咕咕声是婴儿探索「声音游戏」的结果。
3、牙牙学语:大约是8个月大时,已经有了语音的组型,特别是音的重复,用不同的声音表达情感,如高兴、满意和愤怒,或是咿咿哑哑地对玩具”说话”。这些组型会愈来愈复杂与多样,会持续到1岁甚至18个月,即使开始说话时也会继续着。
4、第一个语词:如同盼望宝宝跨出的第一步一般,宝宝开口的第一个字,也是会让许多父母雀跃不已。如何分辨这真的是你的孩子开金口说的第一个语词,而不是相近音的牙牙学语呢?
1)幼儿持续地使用某词汇指称某样物品
2)说出来的词汇与正确的音韵形式相似,而且是可辨认的。
3)说出来的词汇,不能是模仿大人所示范的(例如:妈妈说:「叫爸爸。」)
5、词汇爆炸期:一开始,宝宝表达的词汇量,增加的速度?快,父母可以很轻松地把所听到的词记在一张清单。但累积到50个词左右,就像突然开窍了,短短的时间内增加许多新词,横跨不同的词类与语意,包含对人的称谓(例如:妈妈、阿嬷)、动作的表达(例如:抱抱、吃)、动物或食物的名称、生活问候语(例如:你好,bye-bye)等等,数量之多让父母根本来?及记。这种词汇爆炸的现象,一般发生在18个月左右,在这个时期,幼儿理解的词汇约为其表达性词汇的5倍。
6、双词短句或多词句:能够表达的词汇量够多之后,幼儿会把两个甚至多个词汇组合在一起,成为一句有意义的话,「妈妈,吃」、「奶奶,喝」、「妈妈,鞋鞋,穿」(要你为他穿鞋出去玩),一开始文法常常出现错误,在,我们了解多数到了3岁的孩子使用文法的能力会有戏剧性的改变,经历所谓的”文法爆发期”,可以把母语的规则运用自如,表达许多心中的想法和意图。孩子到了4岁就已经掌握了大部分文法的精髓,话语的清晰度也跟着提高。
本文系独家撰写,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