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64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愤怒的真正原因是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16 15:2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成人的傲慢
面对孩子的时候,你通常会在什么时候发怒呢?相信每一位老师和每一位家长都会有忍不住生气的时候。是我们这些成人不晓得耐心的重要性吗?是我们没有愿望了解孩子的心理吗?

都不是。我们都知道面对孩子的时候要耐心再耐心,因为他们是要被我们教育的。有人说,他们可以犯错,但常常不认错,和不肯听话,是令许多成人一再抓狂的原因。但你是否静下来想过,很多时候的愤怒只是因为感到孩子的表现不如期望,或者出离掌控。你是否理所当然的把自己当权威?不仅是知识的权威,同时还是一切人生道理上的权威?  
这种成人骨子里的傲慢,表现出来就是「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我们无法说服下一代的时候,就搬出我们的经验。但是在发现就连我们以为必胜无疑的经验也受到了挑战的时候,我们的情绪往往就会失控。

比如我们的经验是「严师出高徒」,我们就在「严格」的路上走的更远一点,变成「严厉」。这往往还不够,有些老师将「严厉」又变成「愤怒」,他们「恨铁不成钢」,学生接收到的却是他们破坏性的情绪的决堤。

曾经有一个班,一年级六岁左右的小朋友,数学考试没考好,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大发牢骚,整整训话一节课。大家本来都静悄悄,但还是有个小朋友忍不住提出老师不应该这样发脾气,因为发脾气并不能解决问题,整个课室的学生开始附和。可想而知,老师是越来越生气了,最后暴怒,因为学生都不听话,都「反了」。

学生考不好,老师需要严厉训斥。这是这位老师的经验。但是他的经验,他所认为的师道尊严,他所认为的严厉,通通都受到了挑战。他认为无论他做什么,孩子们的态度至少都应该是「顺承」和「挞无怨」的才对。

站起来说话的孩子的冷静,使得他觉得事态出乎了自己的掌控,接着站起来附和发言的其他学生,触动了老师暴怒的开关,因为他此时认为教室已经全然失控。但是我们站开一点儿距离来看,会发现孩子们始终很冷静,情绪起伏不大,失控的其实不是教室里的学生,而是老师。是的,整个教室,真正失控的只有讲台上那位暴怒的老师。
犯错是天性
其实,也不能完全怪老师,我们这一代所受的教育里有许多缺失,最明显的缺失就是情绪管理。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老师或者家长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满很容易就升级为愤怒。孩子做错的一点小事也有可能激起成人强烈的情绪反应。

谁不想耐心点儿呢?可是很多情况下成人还是比孩子易怒。这归根结底是因为成人骨子里的傲慢,尤其在面对孩子时,潜意识总把自己当权威,由此而生出一种控制欲,如果有任何事出离自己的掌控,就很难容忍。

我们还将「严师出高徒」中的「严」发挥到了极致。南京有一起诉案,一位母亲被以虐童罪为名起诉,但将孩子打到遍体鳞伤的她在法庭上申诉的重点是自己下手不重,只为教育孩子,竞然全无悔意。放在我们这样的文化背景里看,苛责谩骂侮辱威胁,乃至棒打体罚,全都是教育,而这种教育的目标就是听话。
曾经有一个九岁的小女孩在TED发表演说时提到,我们孩子们就是这样,非常容易犯错。是的,我们常常忘记了他们还是孩子的事实,和孩子的天性,也忘记了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一路犯错一路跌跌撞撞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还是孩子,成人已是成人。正因为他还无法独自解决所有他自己的问题,所以我们成人才更要冷静下来指导他们,而不是在暴怒中只求听话的结局。
上文那件事几乎惊动了全校师生,最后有个学生领袖带着大家给老师道了歉,才了结了此事。我问一个孩子他怎么看待这件事,他说,老师学生都有不对的地方。老师不该没完没了发脾气,学生不该当场指出老师不对,让老师尴尬,应该再忍耐一下,课后再去和老师讲。

学生应当尊敬老师,但是老师也要尊重学生。这是六岁孩子的视角。这样的课堂冲突是再怎样熟读背诵《弟子规》也无法解决的问题。

审视一下新一代所受的教育,学校社工告诉他们,每件事都要有合适的情绪反应,当大则大,当小则小。比如被人撞了,无需暴怒,情绪反应应当与事件的性质相匹配,人也不应该轻易发怒。况且发脾气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老师不是更应该以身作则吗?
可惜的是,成人们最直接的需要是掌控孩子,尽管他们可能知道发脾气无济于事,但也不愿意停下来冷静冷静。前文所提的那位老师,如果在被小朋友指出行为不当时,能够先把失控的自己找回来,再做回应,就不至于发展到暴怒了。

小朋友虽小,不可小看,他们这样评价不同的老师:「A老师在我们不会的时候就告诉我们答案,B老师会给我们些提示,让我们先想想,实在想不出来才讲答案,所以我们觉得B老师教的比较好。」我继续问:「你们是否因此不喜欢A老师?」他们说不是,「A老师很温和,我们都爱她。」「其实我更爱A老师!」小朋友的想法并不简单。

这是六岁孩子的判断力。其实两岁多的孩子也已经有了基本的判断力,懂得分辨好的老师和不好的老师,他们还可以把理由说的头头是道,标准多元。但是我们应该留意到的是,其中一个标准就是爱,而和颜悦色是爱最基础最直接明白的表现。
对付愤怒的锦囊
有一次,一位父亲为了教育孩子管理好自己一天的时间,就亲身示范,如何将全天要做的事情写在一张纸上,然后一件一件去「消灭」,这是任务管理,那个拖拖拉拉的孩子没有理由不好好学,可是他的孩子偏偏就不听话,大人一边苦口婆心,孩子一边在抬杠。孩子说,「你那张纸要是找不见了呢?我觉得最好还是记在脑子里。」这位父亲在做示范之前假如带有固定的期望,那一定就会对孩子的态度感到失望。但是如果可以转念一想,孩子不是人云亦云,不也挺好的?孩子只是表达不同意见而已。

曾经有一个五岁的孩子向他的母亲要自由,他的母亲很愤怒,说五岁的孩子要什么自由,很粗暴的对孩子说,「好,给你自由,你出去,住垃圾箱,吃垃圾去吧。」这是成人的逻辑。愤怒是因为不听话吗?表面上看是这样,但其实是因为我们成人内心的虚空,面对新一代要自由、要平等、要表达的思想,我们不知所措。
还有人担心新一代的孩子要平等就是目无尊长,但是我们给他们的教育是这样吗?我们要他们目无尊长吗?没有!相反,很多新时代的家长也从小让他们的孩子背《弟子规》、《三字经》。然而孩子们不是不懂得尊重,而是要求互相尊重。他们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与不同,追寻自己的幸福,也尊重他人的人生,接受多元价值,这难道不是我们想要的吗?为什么还要担心呢?他愿意跟从你学习难道不是一种尊重吗?巴学园教育,专注成就未来

现实却是,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强迫他们接受我们的观点、我们的方式。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应试教育。我们告诫他们,必须学会的是怎么答题、怎么得分,其他的没有人关心。考大学似乎成了人生唯一的目标。在他们出声之前,我们已经结束讨论,我们尊重他们了吗?
我们做的各种事的目的,孩子比我们认识的更清晰,不就是要听话吗?成人们总是想用「威权」来维护自己的「权威」,知识更新速度太快,那么知识可以放在一边不谈,但人生道路怎样走要听过来人的经验。经验不是不重要,但是先经才有验,你如何确定你的孩子不想要一些独属于他自己的新鲜的经验呢?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在价值多元的社会,威权式的教育是否还能够真正打动人心呢?
最后奉上一个消解愤怒的锦囊,这个锦囊中有三道秘笈。

秘笈一,记住孩子的本质就是孩子;
秘笈二,反省有无控制欲;
秘笈三,自己先冷静,冷静生智慧,并且会如温柔一样有力。



[发帖际遇]: 热情好客的 黑山小妖 花了 2 金币 请坛友去旅游,有想去的吗,快回帖吧!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5-10-17 08:55:39 | 只看该作者
说得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10-18 14:45:35 | 只看该作者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还的继续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5-10-19 09:11:08 | 只看该作者
愤怒的深层原因是感觉到自己无能。
没有办法用好的方法处理,但问题又要处理,就只好愤怒了。
[发帖际遇]: Xieno 今天心情好,魅力四射,得到了新儿教魅力女神奖励 4 威望,哇!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5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38 , Processed in 0.101927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