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返回列表
查看: 20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你有消极情绪时一定要避开孩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6 15:25: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手报到
网名: 黑山小妖
性别:
年龄情况: -
来自哪里: 北京
腾讯QQ: 0000000000
分享最喜欢的图片: -
从哪知道儿童教育网?加入儿童教育网最想得到什么收获?对新儿教的建议?: 网上
孩子情况: -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超过学校~
小时候,就听到有家长说,进了学校,父母就不管了,学好学坏,反正有老师有学校呢。好像从此就可以撂了挑子了。几十年过去了,有一些家长们的想法似乎还没有怎样进步。为孩子找个自己认为的好学校,好像就万事大吉了。

当谈论“家校合作”的时候,许多家长也是一脸茫然。第一,他们是真的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校合作”;第二,他们担心会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第三,他们不知道,作为父母,在孩子已经正式投入了学校教育洪流的时候,自己还能做什么?

现实中,确实很多人不自觉的成了所谓帮凶,但还有大量袖手旁观的人。他们有的是有心无力,有的是无心也无力。但是,你们知道吗?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的深远影响可能是远远超过学校的。

从一个电影说起~
前些天,偶然看到一部旧电影,这电影演的是真人真事,讲述了一个患有罕见疾病的人,从小到大,受教育直到找工作的经历。看完之后,我对于什么是教育以及父母在教育中的作用有了更直接和更感性的认识,所以借此平台分享一下。巴学园教育,专注成就未来

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个叫Brad Cohen 的孩子,他先天患有一种古怪的疾病,会不自主的间歇性的抽动和发出怪声。他去任何一间学校上学,都被同学视为怪物,老师也认为他在课堂上发出怪声是故意捣乱。同学们欺负他,老师惩罚他,让他背对着黑板上数学课,还在全班同学面前羞辱他,逼迫他为自己不时发出怪声向大家道歉。

他的母亲不停地带他看医生,医生总是认为他父母的离异造成他情绪的波动以及家庭管教有问题。但是无论怎样,他都无法停止他间歇性的抽动和发怪声。

就是这样一个有先天疾病的孩子,后来上了大学,成绩优秀毕业,并且当上了自己梦想成为的那种教师,在工作第一年就获得了“最佳教师”的奖项,后来又取得硕士学位,当上校长,结婚生子,成立公益组织等等~~直到现在都生活的很幸福。

这是真人真事,这部电影就是根据他的自传改编的。他的自传《Front of the Class: How Tourette Syndrome Made Me the Teacher I Never Had》曾获得2005年美国独立出版人奖中的最佳教育类书籍奖。这也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励志故事。但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究竟什么是教育和父母究竟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Brad找工作的经历十分坎坷,在美国亚特兰大面试了24间小学。面试者问他,你为什么想当老师。他说,他想要成为一个自己从未遇到过的老师。是的,他所有遇到的老师几乎都无法接纳他。但是他中学的一位校长让他认识到了教育的力量。

当老师因为无法忍受他的怪异而将他交给校长时,那位校长没有像之前其他学校那样要求他转学,而是给了他一次机会,在全校音乐会上让他自己解释了所患的疾病,以及他希望被接纳的愿望。从此全校师生开始学着接纳他。Brad说,他将来一定要成为的那一种老师,是注重孩子长处而不是短处的老师,而且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只有母亲不会放弃~
他几乎在哪里都被排斥,唯有母亲接纳他,连父亲也无法接纳他。小学的时候,老师校长都无法相信、也无法理解,他如何就无法自控。而他母亲始终相信他说的话,从未放弃过寻求答案。

他说,不想再上学,但是她的母亲说必须上学,不可以放弃。他说,他想转学,母亲说哪里都是一样,但我们必须要找对路。在一次又被惩罚,校长叫他母亲把他领回家时,他母亲决定自己找答案。

他的母亲去图书馆借书回来自己研究,认为他得的是一种叫做妥瑞氏症的疾病,并把资料带给他的医生。他终于被确诊患上了这一罕见的疾病。当医生宣布没得治的时候,他的母亲没有放弃希望,带他去参加妥瑞症患者的小组,希望看看别的患者是怎样生活的。

当他和他母亲惊异地发现,其他的妥瑞症患者都被疾病打败,小孩躲在家,大人不工作时,他母亲立即带他离开了那些妥瑞症患者的聚会。他母亲的所作所为自始至终都给了他坚定的信心,就是永远不要让自己被生活打败。

有一次Brad和弟弟去打高尔夫球,刚进场就有服务人员说,担心他会影响别人,这时旁边有人说愿意和他一起,但服务人员还是坚持要Brad离开。他的弟弟想要为他打抱不平也被他制止了。他对自己无法向正常人一样进出电影院、图书馆等状态欣然接受。

当他弟弟说,“这对你不公平”的时候,他说,“这个世界上有无法接受你的人,但你看刚才也有人释出善意”。在没有找到当老师的工作的时候,他认为不是自己不行,而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学校。他就是这样很积极的面对伴随终生的疾病。

我们看到他这样积极乐观的心态和一直支持他相信他的母亲密不可分。他说他无法控制自己,母亲毫不犹豫相信他;任何人有一点对他的非议,他母亲总是坚定的维护他的尊严。他母亲叫他不要被打败,他就屹立不倒。

他一直称妥瑞氏症是他的伙伴,同时宣称也是这个病症使他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这个疾病教会他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也教会他如何面对人生。


永远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消极~
我们庆幸他的父母离异。他和他的父亲见面有限,但他不由自主的抽搐和发怪声,使得他的父亲和他相处的每一次都无法忍受,不断要求他要控制好自己。在Brad Cohen小时候最为骄傲的棒球比赛中,Brad赢得无数掌声,但父亲还是当众大吼,让他停止发怪声。直到他成功实现他的梦想,父亲才真正接纳了他。我想假如他的父亲能给他更多更好的精神支持的话,他的童年生活也许可以不至于那样痛苦。   

美国社会学家James Samuel Coleman 在1960年代曾经有一项研究,被称为“Coleman Report”,在社会学领域和教育界都影响深远,现在仍然被学界看重。

在这项研究中,他运用大量证据来说明学生的家庭背景对于学生将来的成就的影响更为重大,而学校和教师的质量对于学生将来的表现只有很小的正面影响。这是一项关于教育平权的史上最为大型的研究,使用了65万个学生样本,最后的报告长达700页。

所以不要再忽视家庭的作用了,也不要再忽视家长的角色。我们可以选择不做应试教育的帮凶,但也不要再袖手旁观,多关心一下孩子在学校究竟怎样学习的,家长可以怎样更好的辅助孩子。

值得注意的还有一点,就是永远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消极。

最后再用一个实例来说明一下,家长可以怎样做。有一次孩子的作业极多,这个孩子的父亲在心里把老师和学校骂了一百遍,但是当看到孩子展露愁容时,立即鼓励和提供实际的援助,说我们一定有办法做完今天的作业。

家长其实都是可以非常巧妙的,高效率的指导孩子完成一些本来很耗时间又无意义的功课的。同时又带出正面的价值观,面对困难,不是抱怨,而是先集中精力找到方法快捷的解决它。家长一定要忍住,在孩子面前,要及时关闭“吐槽‘模式,才能带给孩子真正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5-9-6 18:33:5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俺也搜电影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9-6 18:36:37 | 只看该作者
刚百度了一下,中文名叫《叫我第一名》,已经下载了,还没让小朋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1 05:13 , Processed in 0.09727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