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饶毅谢宇对谈:上名牌大学到底好不好?

查看数: 8574 | 评论数: 12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5-6-10 09:43

正文摘要:

2015-06-10 赛先生微信号 iscientists 功能介绍 饶毅、鲁白、谢宇三大科学家主编的《赛先生》,中国最佳科学读品。 中国人为何迷信名牌大学? 谢宇(密歇根大学教授) 中国人对名牌大学的迷信有多方面的社会 ...

回复

lqqcy 发表于 2016-10-21 09:36:56
孩子的爱好定了后,再决定不迟,家长在这里不用多操心
[发帖际遇]: lqqcy 乐于助人,积极发帖,得到新儿教奖励 3 威望。 幸运榜 / 衰神榜
chasheng 发表于 2015-6-11 13:43:15
刚才误点了反对,对名校只能仰望。
helenminliang 发表于 2015-6-11 10:25:29
lotusleaf 发表于 2015-6-10 21:16
Charles M. Lieber

http://cmliris.harvard.edu/index.php

我觉得我们的问题是做上大学之前为培养对分数的热情抹杀了孩子本身对科研的热情,然后继续在这里讨论上名校有利还是上一般的学校有利,基本就是伪命题,还是专注于事物本身比较好,不要去考虑上哪个学校有利,等孩子的爱好有端倪了,再决定不迟,家长在这里不用多操心。
helenminliang 发表于 2015-6-11 10:25:17
lotusleaf 发表于 2015-6-10 21:16
Charles M. Lieber

http://cmliris.harvard.edu/index.php

我觉得我们的问题是做上大学之前为培养对分数的热情抹杀了孩子本身对科研的热情,然后继续在这里讨论上名校有利还是上一般的学校有利,基本就是伪命题,还是专注于事物本身比较好,不要去考虑上哪个学校有利,等孩子的爱好有端倪了,再决定不迟,家长在这里不用多操心。
[发帖际遇]: helenminliang 发帖时遇到新儿教神秘人物开宝箱,分到了 2 金币,太幸运了。 幸运榜 / 衰神榜
lotusleaf 发表于 2015-6-10 21:32:30
饶毅要是拿了名校学历来说事也罢,没有拿就感觉有点酸葡萄心理。另外,名校不是那么排挤中国人,像前面转帖中提到的哈佛大学教授,他的9个在读博士生中有6个是中国人。饶毅进不去只能说他还不够牛,他夫人吴瑛反正是名校毕业,据说比他强,只是没有那么能吹罢了。
[发帖际遇]: lotusleaf 捡到的钱包找到了失主,获得新儿教奖励 1 威望,恭喜啦! 幸运榜 / 衰神榜
1717 发表于 2015-6-10 21:23:45
关键是要弄清楚自己的家庭、孩子,找到符合自己家庭的方法。名校不名校,进得去出得来才会有选择痛苦,否则也不过是围观的谈资罢了。
1717 发表于 2015-6-10 21:22:08
呵呵,一篇文章,见仁见智~~~

也许已经有了名校高学历的人,对名校的作用会更清楚,对获取名校学历的潜在风险也比较清楚吧。
当然也有反例,越是拿了名校学历的人,越相信名校学历的正效应。朋友里有一位中科院少年班毕业去了美国的,先生就很执着于孩子将来一定要上名校,夫人相比则宽松得多,觉得非名校可能也很好。
lotusleaf 发表于 2015-6-10 21:16:03
本帖最后由 lotusleaf 于 2015-6-10 21:24 编辑

Charles M. Lieber

http://cmliris.harvard.edu/index.php
转自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840

做纳米的人如果不知道Charles M. Lieber,那就相当于还没找到师门。在纳米初兴之时,当大家还在电镜下搜寻纳米颗粒的时候, Lieber已经向大家展示了纳米艺术的一面;而当大家还在为一张漂亮的纳米形貌照片沾沾自喜的时候,Lieber早已经向更深入的层次研究纳米世界了。Lieber总是能走在纳米科研的前沿,我们似乎总是只能跟在他后面玩那些他早就不玩的东西,实在惭愧!

Lieber教授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是纳米科技领域的开创者之一,现任哈佛大学化学系教授,美国艺术科学院(很有意思!毕竟他做的纳米形貌太有艺术性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在Nature,Science上搜搜Charles M. Lieber 教授的文章,最近几年竟然有30篇左右!!!

Lieber 的研究组应该算是当今nano里面顶尖的组了,而他们的很多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所根据的都是很基本的物理和化学知识,所需要的只不过是一些很有创意的想法去将微电子里面的模型用于纳电子器件的实验验证,当然,对于这些已经超出光学可视极限的操作,光有想法没有仪器支持,缺乏心灵手巧也是不行的。另外,体会老板说所的“做研究,没有每天8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在实验室,是做不出任何成果的”这句话的含义。Lieber的成就是基于他们的专注和超乎常人的努力,先前知道他们组的平均工作时间是每天12小时,现在从如果你的简历上写着Ph.D.的导师是C.M. Lieber,那就和写着“我是大牛”差不多的意思了。

Lieber不过四十多岁,而他好多学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杨培东,斯坦福大学的戴宏杰.....还有前一段时间遇到点小麻烦的纳米小牛人--斯坦福大学的崔屹,都是30都岁就在美国的学术界很有声望的了。而在Lieber那里做过访问学者的清华物理系范守善教授也因碳纳米管阵列生长方面的工作获长江学者成就奖。看看下面的照片吧,Lieber研究小组里面的主力都是中国人。

Lieber Group, Summer 2007


lotusleaf 发表于 2015-6-10 20:45:39
本帖最后由 lotusleaf 于 2015-6-10 21:15 编辑

我可真够闲的,(鄙视一下),去MIT生物系统计了一下,一共74个faculty,有4个看名字像中国人的教授,两个博士毕业于斯坦福,一个哈佛,一个普渡。这不都是名校嘛。

我认为饶毅的论断不合理,当然去顶尖名校还是略低一档的好多人会考虑经济问题,不光中国人考虑,美国人也会考虑。
找一篇进名校,或跟着名教授,然后取得不菲成就的。见下贴
31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2:42 , Processed in 0.076407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