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为什么不喜欢盯着牛娃 |
点评
这个我们在群里也讨论了不少。但这就是现实:不见得那么十足满意的生活,也要继续下去。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个朋友,老婆和他在育儿理念上冲突大了,可是在其他方面高度一致并且完全不是物质女郎。生活里不只是育儿。
不知道怎么地,我很喜欢这爸爸评论妈妈时的语气,有这么一个不满意的老婆,早干啥去了
如果他爸一开始就是这么想的,我估计他脑子得要被门夹过。事实是反过来的。
这封信看过,可否总结为爸爸放弃理想为儿子挣钱,希望儿子有条件追求自己的理想
| ||
|
||
| ||
点评
碰到古怪的学神类,就没办法了。毕竟他们无法和普通人正常交流,找不到工作也能理解。除此之外,只能怪自己。古怪学神类,可能需要国家统一安排工作,以免浪费人才。
我的想法是,上了北大都找不到工作,那真是活该。多少普通人上普通学校,找工作简直小意思。炒掉公司的一大把,哪里会找不到工作。
其实哪里都拼爹,方式不一样而已
| ||
| ||
点评
在他儿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也欣赏他的做法,虽然他家人可以出钱给他儿子上私立学校,可他还是拒绝了好意让孩子上了普通公立,小升初也没有进什么优质校,尽了最大的努力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
我特别欣赏他的一点是: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不卑不亢的生活。
他才不“成功”呢。这种不成功不是他自己决定的,是大环境和小环境的合力。这类的故事看太多,对很多事就看得淡多了,再牛也抵不过轮船翻了运命变了,世界就这样,努力活着,坦然面对,就够了。
相信这种个例的存在,毕竟没有教育背景没有家庭背景能取得成功的是少数
| ||
| ||
| ||
点评
教育在“成才”中能起的作用,实在非常非常有限。所以才要转向“发现孩子”,和帮助孩子“发现自己”。
教育在“成才”中能起的作用,是在非常非常有限。所以才要转向“发现孩子”,和帮助孩子“发现自己”。
这种人,真的不是教育出来的,是本性,对每一件事情认真,不走过场的本性吧,不管是学业上,还是内心里
| ||
| ||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广告自助中心
GMT+8, 2025-5-5 02:14 , Processed in 0.107720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