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16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书品书] 转:《神奇校车》各版本辨析及幕后花絮(附部分英文版内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28 14:23:1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转自微信号:莲妈读书

     针对现在市面上有好几种不同版的神奇校车,新手妈妈们可能会有点迷糊,今天,我来回答一下妈妈们的问题,并结合自身观感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不同版本的适用年龄。

  神1:《神奇校车》图画书版(11册)
  神2:《神奇校车》动画版(10册)
  神3:《神奇校车》阅读版(16册)
  神4:《神奇校车》人文版(3册)
  神5:《神奇校车》桥梁版(20册)

1、图画书版


      当当当,大家猜的没错,最最有名最最丰富的图画版,恰恰就是这套书的鼻祖,只有这套书和人文版3本是两位作者亲自编写的,其余三套都是在两位作者督导下制作完成的,但并不是亲笔做。这套书最早创作于上个世纪80年代,那个时候的美国,在儿童科普方面比那个时候的中国也强不了多少有没有?我作为70后,记忆中的《十万个为什么》还是那么鲜活,但那时候时候的美国,孩子看的科普一样是严肃科普,也就是所谓的学院派。当时借阅科普的孩子很少,后来有人发现,孩子们不是不喜欢科普,而是生硬地讲科普,不太能引起孩子们的注意。于是,有出版社找来了乔安娜,也就是神奇校车的作者。

     这个乔安娜曾经写过书,又当过编辑,本人对科普非常感兴趣。于是,她接下这个活儿,开始给《神奇校车》打草稿。这个书并不是说11本一下子推出来的,而是先做了一本,就是讲“水”的那本。


      那时候做一本书可真不容易,从成稿到完成,至少至少要一两年的时间。乔安娜偏偏又是个特别严谨的人,她写一篇稿子,一定要用半年多的时间来搜集资料。比如写电那本,她会亲自去电厂,看发电;写恐龙那本,她真的和朋友去借好多恐龙的标本。(莲妈题外话,没有这样扎实的基础,这书也不可能这么丰富,这是作为读者的我深深体会到的,这书里的知识,真的太丰富了)


        那么好,故事一开始写出来,实在太零碎了,要讲的东西太多了,把这么多的东西呈现到书上,就是这套书的又一个大麻烦。这时候,大胡子布鲁斯出现了,就是这套书的绘者。其实那个时候,布鲁斯已经出版过一些绘本,小有名气了,所以接到这本书的稿子时,他说他不画,这任务太艰巨,太难完成了。但是经过出版社的撮合,俩人见了面,从而展开了将近30年的波澜壮阔的合作之旅——人家没有结为夫妻哟,不要乱想。


      俩人经过磨合切磋,终于确定了这套书的雏形,保留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三条主线模式——故事主线、对话主线,和以笔记形式呈现的知识点主线。据说,当时删改的过程非常痛苦,面对严肃科学的挑战,要讲得有趣、新颖又容易被接受,实属不易。但作为读者的我认为,也正是因为有非常痛苦的取舍和斟酌,留下的知识点和对话,才堪称字字珠玑,言简意赅地浓缩了最大的知识量。

      说起灵魂人物——卷毛老师的原型,蒲公英的编辑问过作者,作者说,卷毛老师是按照她最喜欢的一位教几何的老师塑造的,而外形上,则是绘者布鲁斯最爱的老师。也就是说,卷毛老师是两位创作者最爱的老师的结合体,所以怎么能不充满了魅力呢!

     “水的故事”一朝面世,立即成为孩子们争相借阅的对象,大红!出版社决定继续开发,这才有了后面的10本。

2、动画版




         在《神奇校车》图画书版红了以后,美国的国家教育机构看上了这套书,决定把这个系列做成动画片。但这并不是简单地翻拍第一辑,而是重新创作(要不怎么说人家美国人有开创精神呢,中国一套神雕侠侣翻拍七八遍了好吗?)。从内容上说,与第一辑完全不重复,知识点即使有同领域的,也尽量从不同角度解读,以达到绝不雷同的目的。

   动画片拍出来后,美国的电视台开始大面积播放《神奇校车》动画片,电视的效应自然是比书的传播更快、更直接,动画同时也带动了书籍的销售,《神奇校车 》第一辑销量更加一飞冲天。后来蒲公英讲动画版引入我国,这样就有了“神2”,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10册的动画版。

3、阅读版



     随着《神奇校车》的大热,这套书越来越受到孩子们的喜爱,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图画书的孩子们长大了,但他们太喜欢神奇校车了,于是,第三辑的“阅读版”应运而生。这套书文字量较大,更适合已经可以独立阅读的孩子去看了,而且更加注重故事性,甚至有些悬疑小说的意味,情节比较紧张、刺激,以便给大点的孩子带来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更多的阅读乐趣。


4、人文版



  第四辑,也就是人文版,是乔安娜和布鲁斯亲自上阵完成的,这是2000年后,他们受邀去埃及、中国等国家后,完成了这三本的创作。不乐观地说,由于两位作者年事已高,这也许就是他们最后的作品了。人文版其实跟第一辑最为相似,但内容上来说倾向于历史、人文内容。
5、桥梁版



  大家都知道Scholastic出版社有一个经典的阅读系列叫Reader,有点像HarperCollins家的I can Read,就是针对刚刚脱离图画书,可以进行一点点阅读的孩子来设计的。那么这个Reader分为几个level,因为神奇校车的成功,他们决定在reader里面同样做一套适合这个年龄段,也就是幼小衔接的年龄段看的神奇校车,所以从排版上可以看得出来,非常清爽,知识点相对单一,并不像第一辑那么满,是因为照顾到刚刚可以独立阅读的孩子的阅读习惯。

   我个人认为,如果把图画书版比作“绘本”,那么这套可以比作“分级读物”,趣味性和画面上肯定不如图画书版,但相应地,难度也大大降低,可以让更小的孩子看得更充分。

好,本着一贯的求真务实的精神,我还想来做一项工作,就是每一套书主题的罗列和比较。

  1、图画版:电、太阳系、水、蜜蜂、海底、人体、地球内部、恐龙、飓风、感觉器官、气候。

  2、动画版:火山、蛋糕、食物链、腐烂、彩虹(光)、星星(宇宙)、病菌、种子、气象、热

  3、阅读版:火山、岩石、恐龙、蝴蝶、磁、龙卷风、骨骼、宇宙、微生物、企鹅、鲨鱼、鲸鱼、昆虫、雷电、北极、蝙蝠

  4、桥梁版:树叶、雪、鸟巢、月球、北极、心脏、螃蟹、恐龙、牙齿、风、感恩节、自由女神像、暴风雨、太阳系、冬眠、蝙蝠、回收、蜘蛛、鲨鱼、病菌

   5、人文版:中国、埃及、城堡

   从目录主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上面五套,并非没有主题上的重复,特别是恐龙、太阳系、病菌、鲨鱼、北极啥的,重复率甚至超过三套书。但是呢,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几乎没有雷同,不但存在一个年龄段上的差别,比如阅读版里的恐龙,肯定比桥梁版里的深入得多;同时,这些主题上的重复,还有角度的不同。比如图画书里的恐龙,是讲的利用校车,经历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的一个过程,看看不同时代的动植物面貌,非常全面;而桥梁版里的恐龙呢,就是论述一下,为何说恐龙是从鸟转变来的,恐龙跟现在的鸟到底有什么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比如病菌,确实还是都有白细胞吃病菌的情节,但也不能说是一模一样。

    再来就妈妈们十分关心的年龄适用问题说一段,虽然蒲公英的编辑们说,很难从年龄段上对这几套进行区分,但我作为一个已经收了其中三套的读者,还是从自身阅读角度,按照可读时间顺序来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划分,以及我个人对收藏价值的一个评判,不准确之处还多多原谅。

  1、桥梁版(3岁+)。这一套,字少、图画单一、知识点简单,不像图画版那样包罗万象、千头万绪,让人眼花缭乱。而这套书做得最好的一点,是前面有关于书里这些主要人物的名字对照,就像《巴巴爸爸》扉页上标注角色名字一样。孩子们看后面的人物,记不住了,就翻过来看看,很快就熟悉了所有的人物,并会对套系的书产生更多感情,喜欢里面的人物。这套书看熟了,再看复杂的图画书版,接受度会更高一些。这套跟图画书的关系,就像是分级读物和绘本的关系,但我更愿意把这套书比作开胃小菜,而图画书则是饕餮大餐。

  2、动画版(4岁+)。这一套,字多不少,但画面单一,并且没有知识点和对话两条线,应该说趣味性上很一般,所以在上面整理的编辑的话里,我没有加上这一句——这套其实应该说是《神奇校车》里评价最低的一套。我个人认为可买可不买,如果对该系列有强烈感情的,还是可以收齐。

  3、图画书(4岁+)。虽然有不标注人物姓名的缺点,但毕竟受当时条件所限。除去不知道配角们叫什么这件事,这套书毫无瑕疵。这是真正的盛宴,是头脑和眼睛的双重享受,趣味性极强,经典就是经典,无以伦比。如果只收一套,那么毫无疑问就是这套了。太小看很有可能接受不了,因为是故事、对话、知识点三层次输入,但一旦爱上,那耐看度飙升,起码三倍于普通书籍。

  4、人文版(5岁+)。两位作者收山之作,想着怎么也得买一套。

  5、阅读版(6+?)。部分大孩子妈妈反映,孩子始终还是最爱图画书版,对阅读版接受度不高,但也有妈妈反映,看得很好。我想,如果孩子抱着图画书版看到6岁,那么买一套这个也是顺理成章,毕竟那么便宜……

  我感到我们的孩子真的很幸运,能生在一个有这么多好书的时代,而平生不识弗瑞斯,便称童书达人也枉然。起码《神奇校车》图画版属于必收,必收,必收之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5-5-28 14:26: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读书人 于 2015-5-28 14:28 编辑

这套书我家也买过,中英文版的都有,但是孩子并不是太喜欢。倒是这套书的动画视频,小时候大概完整的看过一遍。也可能正因为看过了视频,反而不想再读书了。
这里贴几张英文版的内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5-29 14:32:29 | 只看该作者
楼楼来得太及时了。正愁着选哪个版本的《神奇校车》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0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0:47 , Processed in 0.111210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