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helenminlia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怎么逃离纠结?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5-5-26 10:17:13 | 只看该作者
比如我们这次中考选学校,本来是不纠结的,小升初的时候就选好了目标学校,结果今年中招政策突然改变,东西海不能跨区了,原来的目标校上不了了,只能重新选,由于以前没有关注很多学校,这下我们开始纠结起来了。是选本区的学校还是选外区的?选外区的只能选国际班,因为只有国际班才能跨区。因为我们想跨区,所以我开始关注国际班的信息。
后来我们又选定了4个学校。1#学校名气大,门槛高,不仅要很高的中考分数,还提前笔试、面试。笔试题目也是所有学校中最难的,不仅考英语,还加考数理化,并且还是英文试卷,一周后,学校根据笔试成绩通知面试,面试4轮,有中文、有英文,还有团队合作。面试时还有着装要求。按道理这样严格选拔录取的学生的毕业去向应该不错,但后来我发现这个学校的学生去向并没有想象的好。虽然这不是选学校的绝对标准,但至少是一个参考,所以我开始慎重起来。经过和校方谈话、和学生交谈,发现这个学校在课程安排与我希望的不一样。我开始犹豫,一犹豫问题好像就变得更多了,以前不在意的细节都在意起来。比如学校国际班不在校园内,硬件条件不好;国际班 人数少,很多活动难以开展。高二后学校要迁至,学生要住校等等。
我们选的2#学校名气也很大,而且每年毕业生去向很好。中招会的时候去看了一下,孩子不是很喜欢。校园也不大,而且国际班高二的时候要去学校后面的小平房上课,条件比较差,外教少,说白了,有点中式方式应付洋高考的感觉。而且学校的伙食不好。
3#学校也是一所名气很大的学校,校园大,环境美,学校硬件条件好,但以前AP班不在学校本部,升学情况不具可比性,所以很难判断以后的情况。但从他们的中招会看,学校是非常尊重学生的,整个中招会以学生为主导,中间穿插各个项目外方负责人对项目的介绍。看了中招会,我基本倾向于选择这所学校。后来在QQ群里看到一个家长说她不会选这所学校,理由是她去厕所看了,学校厕所卷纸用完了没有及时换,说明学校管理混乱。这是从来没有想到过的细节。我只关心学校的伙食,以前只听说这所学校食堂有三层,伙食好,品种多,不知道是真是假,经这个家长这么一提醒,我就在群里问了一声,马上有家长说伙食好是真,但很难吃到。因为这个学生不是配餐制,是自选的,放学的时候打饭要排很长的对,常常买不到自己喜欢吃的饭菜,所以很多学生为了图省事就到校外吃饭,有些干脆到小卖部买点方便面之类的。
4#学校是本区内的学校,环境好,伙食好,离家也不远,不用租房,国际班是双毕业证。但他们的国际班高开信息少,而且选择他们的普通班后还不能转国际班。
现在面对中考学校的选择我是很纠结的,不是我没有选择的标准,是信息的不全面,以上的很多信息都是自己感觉到或从他人那里得到的,校方的公开信息太少。
所以纠结源于信息不完整,信息不对称。

点评

真是纠结啊。不如静下心想想最关注的是什么,然后再选择。不可能事事如意的,总要有所放弃  发表于 2015-5-27 15:35
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根本就是自己放不开,才有那么多纠结。很多时候,就像走在三岔口,只能选一条路走,不可能既走这条路,又走那条路,总得选一条,选了就没必要后悔。  发表于 2015-5-27 11: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5-26 11:19: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elenminliang 于 2015-5-26 11:39 编辑

我想,要是有了解信息的渠道和方法,那这就不是问题了,问题是,挖井人是在二维的地面,而我们看到的画面是三维的,相当于我们是在上帝的维度看,所以人不能得到全面的信息并不是人的问题和责任。

想想美国总统,开始以为几千人的轰炸就能搞定的越战,最后投进去这么多的人,他身边的参谋和专家这么多,信息难道还不够完整吗?只是事情其实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就像99的设置,每个细节的影响,都会导致N多个可能的不同的结局。

还让我想起一个词:塞翁失马

点评

呵呵,上帝思维困人心,害了不知多少人。总是想要绝对的灵丹妙药,以为得着就可长生不老,结果人总得死。  发表于 2015-5-26 11:51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5-27 09:09: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oye妈妈 于 2015-5-27 09:28 编辑

昨天看书刚好看到这样一段话:

根据尤金·凯利(Eugerne Kelly)的观点,“我们的心智是可错的,并且也很容易犯错。比如,我们经常在没有考察相关证据的情况下就轻易地得出结论。我们都曾经接受过很多观念,当时认为这些观念正确无误,过后才发现它们根本不对或十分混乱,或者发现自己甚至无法对这些观念给出足够的解释。”

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得出结论说,如果回报确定,个人将表现为风险厌恶;如果损失确定,个人将表现为风险爱好。

点评

那20岁的年轻人,是否应该认为20年以后自己的想法会改变而不去为自己现在的想法做点事情呢?  发表于 2015-5-27 11:17
因此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对不确定因素进行一些所谓确定性分析,也就是之前提到的什么科学知识。有点费神,这种投机玩意儿还是少说少碰。别被偶整得神神乏阀的。  发表于 2015-5-27 11:07
这个结论解释了为什么有人涨一点就卖,以及亏损不愿斩仓的原因。心理因素虽然占据操作很大的位置,但是过久了还是可以克服的。无法克服的是对不确定因素的不安全感。  发表于 2015-5-27 10: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5-5-27 11:40:20 | 只看该作者
上面的讨论越来越有意思了,接着摘录一些段落,继续讨论。

人类行为主要是对那些导致烦恼或痛苦的行为的条件反射。观念对指引人类行为具有重要作用,但培育一种推崇的文化并使社会接受该创意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可能与提出观念本身所需的时间一样多。

成人的条件反射与儿童的条件反射可能会截然不同,儿童仅凭直觉做出条件反射,成人的条件反射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过去的经验、传统、文化以及价值。成人一般会遵循规则,但他们所遵循的规则有个人已确立的标准或个人的价值观决定。这些规则可能以自利、效用或道德标准为基础,或建立在理想主义的基础之上。

理性源于强化,即刺激这一理念:事件将会重演。

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分水岭是人们是否具有所谓的一致偏好,以及人们的动机是否由“效用最大化”的驱使。个人只有在能够理解信息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才能具有理想思维。如果个体的行为只依赖于超自然的认知和外部刺激,他们就是非理性的。

人类的理性思维受个体获得信息的能力约束。


点评

似乎看懂了最后一句。而且,个体获得信息的能力,只要个体主观想要提高,一般都能提高,一提高约束就跟着浮云了。  发表于 2015-5-27 12:26
[发帖际遇]: oye妈妈 在新儿教发帖时心情特好,花了 2 金币请回帖人喝酒,想喝,回帖吧。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5-5-27 11:45:17 | 只看该作者
人类交换涵盖所有物质交换(如商品的交换)或非物质禀赋与比较优势的交换(如政治权力的交换),以及个人内心的交换即个人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选择也是一种交换。人们在做出选择时,他们实际上是放弃一样东西,用于交换的另一样东西,这种交换的“交易成本”是个人为作出抉择所花费的精力。人类会犯错误,原因是,人类不仅是非理性的,而且人类在作出选择时还会产生交易成本。

点评

那还是选择吧。不选择不仅要付出成本,结果还被选择,好不划算。  发表于 2015-5-29 17:42
补选择也是一种选择,也是需要成本的。  发表于 2015-5-27 12:42
如果不选择,要不要成本呢。  发表于 2015-5-27 12: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5-5-27 11:54:03 | 只看该作者
是越来越有意思。不过大段话看得我头晕。对于看不懂的段落,除了保持非理性,我还能咋的。
还是继续跟小美妈讨论下关于年轻人的话题比较实在。
20年以后想法会不会改变,怎样改变,是不确定事件。
如果现在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说明已经是想当然的认为20年以后会改变,事前诸葛亮。
可以假设,假设会变当怎样处置;不变又怎样去做。如果年轻人再为此纠结,就去面壁。
[发帖际遇]: tricom163 发帖时遇到财神路过,得到 5 金币,愉快的放进了口袋。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5-5-27 13:21:19 | 只看该作者
就tricom163就说的投资的事,给大家转一个段子,据说这个段子是网上本来就有的,后来高善文引用过以后,就更有理了:当泡沫到来的时候存在两种人,一种人在不断的指责说这是一个泡沫,另外一种人坚决的参与泡沫,享受泡沫。第一种人越来越聪明,第二种人越来越有钱。所以希望大家成为聪明的有钱人。

点评

不过话说回来,也只有草根才更可能有潜质。就像赵薇演了个虎妈角色,我还以为她很专家了,结果现实生活中,照样追名校,上好几个班。网友评论说,以概率讲,有成就的偏偏多来源于普通公校里。  发表于 2015-5-30 16:14
开始说的研究是指多方面的研究和决策,不是研究员的研究。老板请研究生给自己工作,并不会请研究生为自己做决策。  发表于 2015-5-30 16:03
研究员是以研究为生,不是以交易为生。杨现在在哪呢,他不算的。后起之秀一茬接一茬,都是些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狠角色。早就升级到young3.0时代了。等国际金融市场一放开,那才到了腥风血雨时。  发表于 2015-5-30 15:55
不一定的,在中国的市场,很多做大的那些人都是草根,杨百万就是以前在申万门口捣腾国债的黄牛,后来成了专家,上了电视台;专业的研究员,有些还专门上电视台财经新闻的,我也接触的多了,做的好的也屈指可数。  发表于 2015-5-30 15:03
所以嘛,以交易为生与偶尔去股市打打牙祭操作手法有很大的不同。非专业型很难保持长期稳定的盈利,只能当作发笔横财。  发表于 2015-5-29 17:39
[发帖际遇]: 一个袋子砸在了 风淡云清518 头上,风淡云清518 赚了 5 金币 ,真开心。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5-5-27 13:27:16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王国斌:享受5000点泡沫时找好退路  高善文:关键时用做空工具保命的一段,挺有道理的,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可以把全文贴上来:
刚才高博让我做一个很简单的预测,我想说其实我们正在进行的是一场全国性的掷骰子游戏,我们已经不可避免的走上了为《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书写新的篇章的征程。我认为这已是不可避免。为什么说是不可避免的呢?因为这些都是人性决定的。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里说,“生命的期间是不够长的,人类的本性需要快速的成果,在快速赚钱方面存在特殊的热情。”这个热情造成了人们对金钱的一种迅速狂热的偏好和追求,这种追求是泡沫本身形成的驱动力。人类对泡沫缺乏免疫,对泡沫没有记忆力,这种非理性真的是无可救药。人类容易上当受骗的程度在资本市场上表现地淋漓尽致。如果泡沫是很短暂的话,大家可以很容易就避免这个泡沫。关键是泡沫的持续时间是没法预测的。泡沫持续的时间比任何人预期的都要长,这让那些对泡沫持怀疑态度的人产生否定情绪,同时更坚定了支持者的信心,所以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这个泡沫的持续时间我们是没法预测的。在一个没法预测泡沫时间的过程中,泡沫它会越来越大。很多朋友他买股票,经常是10块钱买进,20块钱卖出,30块钱时再买进,40块钱时再卖出,50块钱买进,80块钱卖出,120块钱他再买进,这些是真实的案例,这样的朋友在我身边都不少。在这个时代,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越来越以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为交易对手,而不是以实体经济为交易对手。股票市场上的交易的不断异化,机构和个人间的严重的自我服务、自我创造的倾向,会不断地强化,不断地制造新的交易内容,天然容易产生泡沫。金融机构以自己做交易对手,这是最近20年演变的非常非常严重的金融市场的问题。参与的机构和个人通过不断地制造新的交易内容,更会乐在其中。

点评

马克·格特勒(Mark Gertler)和安德鲁·罗斯(Andrew Rose)写道:科学家清楚,空气分子没有动机在其自然属性上欺骗观察人员,但银行的世界可没有这么简单,不仅如此,大部分经济领域都存在形形色色的误导。  发表于 2015-5-28 11:14
荷兰的郁金香,呵呵  发表于 2015-5-27 17: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17:33:29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年龄大的基本都看不惯下一代的表现?认为一代不如一代,可是,如果真是一代不如一代的话,那社会又是怎么进步的呢?为什么年轻人一直都激进,冲在前面的一般都是学生。年龄大的多为保守,即使当年他们也激进过。可是到底谁对谁错?年轻的孩子如果意识到自己若干年之后也会改变观念,难道会现在就放弃自己的想法了?

我看不会,他会想:那是你们这些老年人已经没多少时间了,要好好享受生活。
屁股决定脑袋

点评

放弃倒不会,至少不会太偏激吧。保守也有好处,总不能处处楞头青。就是认为一代不如一代有些搞笑,这个算得上屁股决定脑袋。不过碰上某些退步的年代,的确会有失去的一代。有些人又会觉得是为后来的进步打基础。  发表于 2015-5-27 17:59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appy_99 + 10 + 10 屁股决定脑袋,哈哈哈,太对了:-D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17:40:00 | 只看该作者

美国的种族隔离,在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抗争10年之后,终于让位给了暴力抗争。
在非暴力阶段,黑人忍耐,静坐,有秩序,但是收效甚微,但也并不是没效果,只是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他们进行非暴力抗争的时候,不知道结局会是什么(虽然有期待,期待能和白人平起平坐),于是10年后,放弃了,采用了暴力,他们是接近了那井下的水源了吗?应该坚持非暴力下去吗?

点评

怎样都难。除非物质水平极度发达,否则很难。我相信物质水平终将改变精神世界。  发表于 2015-5-27 18: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9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0:19 , Processed in 0.101030 second(s), 4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