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06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为什么在美华人更加崇尚苦读追求名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20 00:47: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篇文章是我很欣赏的一个年轻姑娘贴出来的。看了以后对照那些在美国的同学朋友,发现描述得还真是挺贴切。
为什么呢?
为什么“在美华人”甚至比在国内的很多朋友更加深信苦读(文章中变了个名称,好像是叫“坚持”)的力量,在爬藤的路上渐行渐远?


在美华人怎么评价《虎妈猫爸》2015-05-19
尖叫童年
✈ 尖叫细语

   《虎妈猫爸》引发对教育的争议浪潮从国内席卷到山姆大叔的地盘,就连在美国已经安定下来的uper middle class的中国妈妈(这些人基本在全美的收入都在前5%--分不同城市,大概就是至少家庭年收入25万美金之上吧)圈子也在讨论这部剧,从聊自己、自己的先生到认识的身边朋友,大家所受到的中国式教育对如今生活状态的影响。本文是由其中参与热议的一位妈妈所记录,她毕业于国内名牌大学,在美工作4年。  


尖叫童年美文匣子
新知 | 玩乐 | 绘本 | 科普 | 画画 | 英语

✈ 感激国内教育的“狠”

几乎所有人,都对自己父母的“虎”和中国教育的“狠” 持有感激,虽然对具体一些方式方法有所不认同,认为有可改善,可以更巧的余地,但是无一例外地反对所谓“快乐教育”。

一位妈妈说(注:她是个大家羡慕的美女妈妈,是医学科学家,工作出色家庭幸福,弹一手好钢琴,画画在美国赢得young artist的荣誉,业余写小说还发表出版),中国式教育有一些压制爱好的地方,也有一些“拙”的地方,比如老师对学生的罚,抄写课文多少遍等等,但是总体上,中国式的教育让她第一能吃苦,第二受得了委屈,第三把以色侍人,女人不工作靠男人养当成耻辱,而这三样,是她赢得很开心生活的根源。“吃得苦”“受得委屈” 也是我们这些在异国他乡,一路冲杀,为自己和后来华人赢得一席之地的中国女性在职场上站住脚的根本法宝。

另一位如今在全美前五的高校担任教授的姐姐说(她也有两个孩子,曾经与丈夫两地分居,自己带孩子2年之久),她最喜欢狮子老爷的一句话,并且稍作改编就是--生活没有捷径,吃不得苦,就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而如果让我自己来说,我的体会是,任何一种工作,不论是文科,理科,工科,做生意......(物理系出身的我到美国后改了金融专业)没有任何东西是纯粹靠兴趣可以做好的。我对我的专业我的工作都很有兴趣,但是兴趣归兴趣,在做的过程中,更多时候是要咬牙克服困难,克服了一个困难,走到一个境界,就可以感受到比之前单纯简单的快乐更大的快乐,而更大的困难需要更多的知识,经验,顽强的不服输的精神来继续往前走。

我记得我实习时候,是全公司唯一一个没有美国公民身份或者绿卡的实习生,我必须拿到比别人更好的成绩,才能有机会留在公司继续工作。因为我需要公司给我办工作身份,那么我的上司得特别欣赏我、看好我,才可能花更多的努力(给员工申请工作身份还是有一定麻烦的)给我办理身份申请。我每天比别人更多工作,而且不止是感兴趣的活干,一些琐碎的大家都不爱干的活,也干,当时我想的正是当初参加物理奥赛时候,我的物理老师说成功就是需要不断地坚持,极限之后再坚持。

我就想,我15岁时候都能咬牙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卷子,一个周末做200道物理竞赛题目,做完以为结束了,却因为做错的题目,再度领到新题目......哭过,抹干眼泪,不服气,继续做。当拿到奖的时候,我永远记得我的老师说过的“第几名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坚持下来了”这个魔鬼集训。

我的父母一个外科大夫一个银行分析师,工作都很忙,基本不管我,我也是北京出生的学生,升学压力不大,我所有的教育都来自中国的类似毕姥爷那样严格的老师。我非常非常非常地感谢他们。

千万不要去信明星,富二代对虎妈的评价,他们生活优越,自然没必要过于对孩子严苛,而中国更广大的人群,生活竞争压力是非常大的,不可比较。
●●
再说国外所谓的“快乐教育”

负责地说,在我认识的所有uper middle class的美国人(无论美国本土还是欧亚移民),没有一个真的对他们的孩子真的实行什么国内人误解的“快乐教育”,美国之所以似乎比国内压力小生活好,完全不是什么他们的教育成功,而是二战之后作为战胜国,和之前的工业化,打了好基础,人少资源多,竞争压力小,不用千万人挤独木舟地拼杀,而非是什么教育有捷径,可以从小做什么公主梦以后还能成功,而在美国内,其实一样,每个成功一些的人,各有特长各有途径,但是有一条,没有一个人不能吃苦。

我的老公是一位德国人,他大学念的非常辛苦,宽进严出,但是也是凭借过硬的入学分才挤进去的,学业非常沉重,其间还自己申请到美国做交换生两年,到上海一年,回去完成论文的时候几个月天天废寝忘食,教授严厉的很。哪里是我们说的没压力?!之前我美国的朋友Jason说美国念书看你自己,他书包有几公斤,天天背回家做作业到很晚的。

接下来讲讲一些我身边的非华裔,美国的“成功人士”对孩子的教养吧。

第一个要说的,是我孩子的儿科医生。

大家都知道在美国医生是最受尊敬,收入也几乎是最高的一个行业。能够在美国做专科医生(相对于家庭医生)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如果在很好的医院,那就是万里挑一。他们可以说,都是不止智商高,情商也高,才能够冲过重重考试,面试,魔鬼的住院医生训练,成功地成为一个医生的。

他对我说,他的四个孩子,最大的12,最小的4岁,大孩子在南加最好的私立学校,中学2年级,学三种语言,弹钢琴拉小提琴,而游泳,是每天早上五点半准时起床,孩子妈妈也是科学家,夜里有时候需要加班,所以不会早上起来给每个孩子做饭,12岁的姐姐自己烤面包,洗水果,吃一些,带一些,在游泳池游1小时后,回来再加餐一些,然后由他把姐姐和老二一起送去上学。

而最小的4岁半的孩子,如今也已经开始学西班牙语,画画,踢足球。这些都是孩子自己选择学的,但是选择之后,需要努力时候,就会耍赖,他允许孩子选择学或者不学,学什么,但是一旦开始,必须坚持,因为他和他的太太都坚信,没有任何一种兴趣,可以纯粹快乐地坚持,当孩子面对是练习画画还是看ipad动画片时候,没有一个小朋友可以完全抵御诱惑。哪怕是最喜欢的踢球或者画画--因为这些需要努力才能提高。然而当他们监督坚持孩子必须完成每天的作业(包括4岁的这个),孩子有了进步,那种快乐,会加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帮孩子走第一步,坚持到他的成绩让他更加自信,喜欢,这是父母的责任。

btw,这个医生是美国白人,太太是英国人,第二代移民。

当然了,让孩子具备坚持的品质,吃苦的能力,合作的精神,受得委屈不崩溃的情商......这些,并不等于人云亦云,别的孩子学钢琴你的孩子也学钢琴,别的孩子背唐诗你的孩子也背唐诗。

我觉得美国的教育的一个长处是,允许多样化的存在。之所以学校对课本的要求并不高,比如k (5岁上k)的作业一周只有一次,要求只是10之内的数数,会写26个字母和简单单词。只要通过这些就可以继续升级,也不会背建议看特殊教育。但是,并不是说5岁的孩子真的只需要会这些。基础要求低,是因为给每个孩子的家庭有足够自由发展孩子自己的兴趣,比如有的孩子兴趣再绘画,有的孩子是音乐,有的孩子选择了3,4项体育运动。学校统一的要求不高,放学早,并不是让孩子回家看电视,混日子,而是给家长足够的时间,来发展孩子个性化的兴趣。

也就是说,美国的教育方针,事实上,对家长给孩子的付出要求,更高。很多父母再孩子小学期间选择了半职工作,或者flexible的工作安排,下午三点就接走孩子,参加跟中兴趣班,孩子小时候总是会再有困难时候退缩,不愿意练习,很多时候是妈妈必须陪练。。。然而,等孩子上床睡觉之后,夫妻二人一起再书房打开电脑加班的大有人在。

......

关于国外教育,越来越多早期的中国移民家庭开始在网上抨击那些三流写手、短期到访者和交换生构建的“美好教育”图景,并斥之为“不负责任,哗众取宠。”我们或许真有必要认识一个真实的美国教育。有一句话也许是一针见血:中国卓越在分数上,美国卓越在能力上!而追求卓越所需的付出是一致的。《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带给我们对教育的思考远在剧情之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5-5-20 08:36: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ricom163 于 2015-5-20 08:48 编辑

【千万不要去信明星,富二代对虎妈的评价,他们生活优越,自然没必要过于对孩子严苛,而中国更广大的人群,生活竞争压力是非常大的,不可比较。】

说得再动听或再难听,都不紧要,紧要的是我们只能看见自己所能看见的。明星或富人为什么没必要对孩子严苛?都是同样文化下的产物,他们会有什么三头六臂吗?他们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食其力,不做寄生虫吗?有哪个明星或富人会希望自己孩子啃老的,我看他们可能会更看重孩子的发展吧,即便从功利的角度看,孩子成长出问题,他们也会觉得很丢脸吧。生活优越,生活优越能大过天吗?明星和富人压力小吗?生活压力小,精神压力可不小。

北美收入前5%,在当地100个当中也才5个,这5个里边华人占0.1个就算不错了。亲身经验很宝贵,很真实;过于相信经验也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国内的逼迫和国外的自主怎么可能对等。用瞎猫碰着死老鼠的几率来验证教育模式,可不可以。

还有就是,即便走进自认的所谓科学家的行列,仍以高居人上为自豪。这科学家当的,够窝囊。得感谢咱们的封建贵族精英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5-20 09:49:27 | 只看该作者
tricom163 发表于 2015-5-20 08:36
【千万不要去信明星,富二代对虎妈的评价,他们生活优越,自然没必要过于对孩子严苛,而中国更广大的人群, ...

中国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而且现实中也看到了即使很出名的明星他们的孩子大了教育的不好会是什么样?何况他们还有父母给的老本吃呢!我们普通人要想成为优秀的人除了拼搏努力没有别的选择。
我经常对儿子和老公说的一句话是“进步的过程都伴随着痛苦”,没得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5-5-20 09:51:22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点在国外没有安全感,不论你多成功,不论你多优秀,黄皮肤的面庞让你永远觉得根不在那里。

点评

不谋而合。尤其是第一代移民,这方面的问题更突出。  发表于 2015-5-20 10: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5-20 11:47:58 | 只看该作者
mary_xing 发表于 2015-5-20 09:49
中国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而且现实中也看到了即使很出名的明星他们的孩子大了教育的不好会是什么样 ...

所以既不需要迷信明星,也不需要迷信所谓的精英科学家妈妈。

需要拼搏努力,谁都清楚的一件事。是逐步成长过程中自然能,也不得不接受的一件事。

但是上面的理由是,逼迫逼出来的。怎么可能。有没想过,多少人被逼得连连后退,被逼出来的几率是多少。

选择进步中的痛苦,是自主的选择,并非别人代选。

别人代选的,永远有黑洞。只不过很多时候被掩盖。能够及时掩盖和修复的,是幸运儿。多数说起来都是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5-20 14:28: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远离尘嚣 于 2015-5-20 15:37 编辑

其实呢,我今天刚好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个极好的实现个人价值的例子。必备条件:一个会鼓励和欣赏学生的好老师,一个“智商远高成绩,素质也远高于学习”的好学生。
在联系那个公号取得转帖授权,想一睹为快的话就去那个公号看吧: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HqvA1J%2FQcgcGzUPwN
[发帖际遇]: 远离尘嚣 今天心情好,魅力四射,得到了新儿教魅力女神奖励 5 威望,哇!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5-20 14:32:08 | 只看该作者
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5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2:45 , Processed in 0.095237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