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79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父母加油站] 【讨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4-23 07:5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待孩子的“挫折教育就是针尖对麦芒吗”的反思
共享儿童软件:http://www.etjy.com/showthread.php?t=36983
我对孩子的教育一直是挫折教育,不正当的要求决对不予理采。今天看了如下一篇文章,深有感触。教育孩子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应该多尝试一些方法。以下文中的妈妈就是一个典例,好采用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然而我有另一种思考:父母之中是两人都采用这种方法,还是父母一个取严,一个取慈呢?请天下的父母们与我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幸福是一种外在的状态,更是一种内在的品质。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在这样一种生存状态下依然保持一种内在的幸福感觉,自然需要你在挫折面前练就一番刀枪不入的本领。忘了哪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这话一语道破了对宝宝进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而如何进行挫折教育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下面这位妈咪的做法,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别样的启示吧。

    有关挫折教育的疑惑

  白白的米饭、香喷喷的排骨、色泽翠绿的豌豆、红得诱人的胡萝卜……满桌子都是健健平素最爱吃的食品。然而,面对那一桌子的好菜好饭,无论我们如何费尽唇舌地劝说,不知什么原因,3岁多的健健就是转不过弯来。“我要吃红烧鱼!我就要吃红烧鱼!”望着蛮不讲理的健健,先生的眼里一点点地添了恼怒。早上刚刚与先生讨论过关于挫折教育的问题,并且我们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想要利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给健健一些颜色瞧瞧,以提高他的抗挫折能力。但是,健健胡闹的这个时刻,我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我真的要剥夺他吃饭的权利或者干脆饿他一顿吗?我的心还在挣扎,先生那边已经拉开架势,与健健“武斗”起来。

  健健先是被先生训得体无完肤,随后还在拼命抵抗的小家伙又被忍无可忍的先生在他的小屁屁上印上了一记红红的巴掌印,这下,小家伙老实了。健健偷偷地用余光扫描着先生,时不时抽泣一两声,一边还在无所用心地往嘴里扒拉着饭粒,那副委屈的小模样叫人看了难免有些辛酸。

  晚餐时,我特意为健健做了红烧鱼作为补偿。然而,健健吃红烧鱼的时候全没了我想像中应有的喜悦。更让我心疼的是,健健看先生的眼神里充满了畏惧。那一刻,我的心猛地抽搐了一下,难道这就是我们期待的挫折教育吗?长此以往,健健还成其为健健吗?曾经那么可爱的小家伙如果在我们的高压下变得畏畏缩缩,我们的挫折教育又有什么意义?挫折教育并非单纯为了让宝宝体验挫折,让宝宝学会以更加乐观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挫折,这才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终极目的。一味地与宝宝对着干,我们会不会挫过了头?畏缩、封闭、不自信……我几乎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健健可能的模样。

  那一晚,我因为过分烦恼而彻夜未眠。天快亮的时候,我脑子里灵光一现,突然有了主意。或许挫折教育还有别的路子?

  挫折教育未必与挫折硬碰硬

  很快,实践我挫折教育新招术的机会来了。先生出差了。对健健来说,送走先生,几乎等于送走了某个凶神恶煞。我分明看见健健的眼里有了翻身农奴得解放似的喜悦。我知道,这个小家伙要在他爸爸走之后跟我好好闹一场革命了。好吧!闹吧,小家伙!妈妈早就成竹在胸了!

  事情还是发生在餐桌上。望着那盘黄灿灿的糖醋鱼,闻着略带酸味的西红柿鸡蛋汤,连我都馋涎欲滴了,小家伙竟然不知好歹地将小勺往桌上一搁,随口来了一句:“妈妈,我不吃鱼,我要吃饺子。”望着这个存心找茬的小家伙,我二话没说,当即拉起健健的小手出了家门,前往院子里的菜市场。“好,我们去买菜买肉,回来包饺子。”

  到了菜市场门口,我掏出一张5元人民币交到健健手里:“你到那边买一小块姜,两根大葱,其他东西我去买。”自认为与妈妈斗法成功的健健还处在得意之中,接过我手中的钞票就往卖菜的小摊走。我用双眼余光瞥着小家伙,径直往卖肉的摊位走去。快走到卖菜的摊位时,健健终于忍不住回过头来搜寻妈妈。眼看着他几乎就要退缩了。我故意别过头去,假装没有看见。卖菜的小伙子满面笑容地招呼着健健。健健犹豫了片刻,终于鼓起勇气将钞票递给了那位叔叔。当我买完其他物品走向健健的时候,他也捏着找的零钱,提着他第一次自己独自买来的姜和葱向我走来。我轻轻拍拍健健的头,随后又向他竖起大拇指,将他大大地夸奖了一番。

  回到家,我们手忙脚乱地开始包饺子。和面、洗菜、剁馅……我的肚子也叽里咕噜叫着造起反来。饭桌上的饭菜还在冒着热气,那诱人的香味更进一步强化了我的饥饿感。面还没和好,小家伙突然冒出一句:“妈妈,我饿了,我们还是吃糖醋鱼吧。”

  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原本无可厚非。抗挫折能力应该也包含了这一层含义吧。健健在肚子饿得咕咕叫而又短时间里吃不到饺子的时候,他能改变主意去吃糖醋鱼又何尝不是他有效抵御挫折的一种方式?挫折教育并非要教育孩子与挫折硬碰硬,一气干到底,而是要教育孩子勇敢地面对挫折,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应对挫折。有时候,放弃未尝不是值得称道的方式之一。识时务者为俊杰嘛!

  挫折教育尽可以人性化

  类似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发生了。不管健健提什么样的要求,我都毫不犹豫地满足他,只是在答应他每一个要求之前,我都会为他事先设置各种难度适中的考验他的障碍。

  健健想要某个玩具,我给他的钱可能不够数,于是他必须通过劳动比如帮妈妈晾晒衣物等赢得另外一笔经费来支付他所需的费用。为了获得某个心爱的玩具,他首先必须跨越经费不足的障碍。

  健健不想吃糖醋鱼而想吃饺子,他必须自己去买菜。他必须克服他的畏惧心理与卖菜的叔叔打交道;他必须自己付出劳动和妈妈一起摘菜洗菜包饺子,同时必须学会等待。

  健健想去游乐场玩,他得自己去买门票,他得自己去与管理人员和其他小朋友交涉……

  当我每次很爽快地答应健健各种要求的时候,我首先给他的是一个愉快的心境。有了这个愉快的心境作为基础,在遭遇挫折的时候,无论失败与成功,健健都不会过分在意结果了。大多数的时候,健健都能很顺利地跨越我为他设置的障碍,也有的时候,他无法跨越我为他所设置的障碍,他可能也会在短时间里感到沮丧,但他很快就能找到别的替代的方法来排解他的沮丧情绪。健健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经受着各种挫折体验,并且在与挫折斡旋的过程中,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一点点增强了。

  性格决定命运。人一生并非事事、处处、时时都能战胜挫折,如果你能以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那么,你就永远不会被挫折所击溃。人类性格的养成一方面与遗传因素有关,另一方面,性格的养成也与3岁前的教育关系密切。一提到挫折教育,大多数父母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人为地给宝宝设置障碍,以针尖对麦芒的方式从物质上心理上全面彻底地“打击”宝宝。其实,挫折教育也可以采取迂回策略,以比较人性化的方式慢慢地给宝宝“施压”,让宝宝在不知不觉中经受锻炼,练出个金刚不坏之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5-4-23 08:05:29 | 只看该作者
宝贝情商给宝贝一颗同情心
    令人震惊的事实
  大连市金南路的一栋楼下,一只瘸了腿的小猫,三个八九岁的孩子。小猫一会儿被拎着尾巴在空中转圈,一会儿被狠狠地摔在地上,一会儿被踩在脚底下使劲地揉搓。3个多小时的折磨,就这样结束了一条可爱的小生命。望着小猫那脑浆迸裂的情景,谁也不敢相信这一切竟然出自三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之手。而孩子们如此折腾这只可怜的小猫只缘于他们相信了动画片里所谓“猫有九条命”的无稽之谈,所以要做一个实验,看看这只小猫死了是否还能活过来。听着小猫的惨叫,看着迸裂的脑浆,孩子们为什么无动于衷?他们的同情心究竟哪里去了?

  同情心,人类最美好的一种情感,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培植宝贝的同情心比较合适呢?研究表明,培植同情心的关键年龄应该在0-3岁,而不是不少父母认识的那样,应该在宝贝懂事之后或者宝贝长到足够大之后。

  宝贝同情心发育两大特点

  同情心是宝贝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最早获得的一种情感反应,其发展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第1阶段:同情心的萌发早在宝贝出生3个月既已产生。比如,3个月大的小宝贝听到别的宝贝的哭声,他会感到不安,继而产生同情,出现移情反应,并因此哭闹起来。当宝贝9个月的时候,如果他看到别的宝贝摔倒了,他会因为同情而流泪,然后钻进妈咪的怀抱寻求安慰,好像摔倒的就是他自己。这个年龄段的宝贝自我意识还没有萌芽,无法区分自己与他人,因此总是把别人的痛苦视同自己的痛苦。儿童发育心理学家马丁·霍夫曼把这种现象称为“全球同情心”。

  第2阶段:1至2岁时,宝贝已经能够清楚地分辨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并且具备了试图减轻他人痛苦的本能。比如,15个月的宝贝看到别的小宝贝哭鼻子时,他可能也瘪着小嘴想要哭,然后他会拿出自己手里的玩具去安慰哭鼻子的宝贝或者给哭鼻子的宝贝擦擦眼泪,以此来表示他的同情心。但是,由于认知能力不成熟,不知道该如何表现自己的同情心才好,这个年龄段的宝贝很容易出现同情心混乱状态。比如,如果哭闹的宝贝被抱走了,那么想要去安慰别人的宝贝就失去了安慰的对象,他可能转而抱着他的玩具小熊,以哄玩具小熊的方式来继续表露他的同情心。总之,同情心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反应,我们要做的只是在适当的时机对宝贝的同情心给予肯定,予以强化。

  培养宝贝同情心6法

  同情心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对他人的情感反应和认知反应。同情心是可以培养与巩固的,但是如果我们在宝贝成长的过程中不对宝贝的同情心予以肯定与强化,那么我们就无法培养出一个充满同情心的宝贝,甚至某一天,那个曾经看着别的宝贝哭他也哭,看着别的宝贝难受会去安慰他人的宝贝也会以冷酷的面貌面对周围的一切,从此变得麻木不仁。培养宝贝同情心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只要妈咪有心,到处都是教育的课堂——

  1.不要扼杀宝贝的同情心

  很多妈咪不了解宝贝心理发育的特点,一旦宝贝看到别的小朋友哭,他也跟着哭,有的妈咪就很不耐烦甚至很生气,会毫不犹豫地将宝贝训斥一通。久而久之,宝贝就会产生认识的偏差,觉得他同情别的小朋友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因此,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形,妈咪最好给予宝贝一些正确的引导,比如给宝贝手绢去给正哭着的小朋友擦擦眼泪,鼓励宝贝用小手轻轻地拍拍哭着的宝贝等等。这样既调整宝贝混乱的同情心,同时也教给宝贝正确的表达同情的方法。

  2.潜移默化地影响宝贝

  宝贝天生具有模仿的能力,因此一个富于同情心的妈咪平时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宝贝的小脑瓜里打下烙印,对宝贝产生非同寻常的影响。想要养育一个富于同情心的宝贝,妈咪首先得富于同情心。比如宝贝不小心将心爱的玩具摔坏了,宝贝正哭闹着呢,此时,妈咪最好不要因为宝贝摔坏了玩具而简单的训斥宝贝,而是应该站在宝贝的立场考虑问题,给予宝贝关注与安慰,并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宝贝诉说,让宝贝意识到你是多么同情他的处境。如果妈咪经常这样处理事情,那么宝贝在遇到类似的事情的时候,他也会寻求到最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柔化宝贝的攻击性

  按照生态学理论的解释,攻击是人一种本能的反应,这种本能必须靠道德的约束才能加以压抑。充满敌意的攻击性往往发生在不相识的对象身上,因此,压抑攻击性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增加认识能力和扩大认识范围。经常带宝贝到动物园、自然博物馆、水上世界去参观,让宝贝建立正确的认识,使宝贝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可以有效地减少宝贝对小动物的残忍行为。如果可能,还可以让宝贝饲养一只小动物,让宝贝在饲养小动物的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可爱与可贵。一个对小动物都充满爱心的宝贝必定是一个富于同情心的宝贝。当宝贝攻击妈咪或他人时,一定要告诉他:“哦,你打了我,我很痛。我不希望你这样。”这样可以帮助宝贝体验他人的感情,同时也明白他人对他的期望究竟是什么。

  4.经常帮助弱势群体

  让宝贝蒙上眼睛,体验体验盲人的痛苦;每次见到残疾人,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他们提供帮助;鼓励宝贝在日常生活中多帮助那些比他小的孩子,让他在帮助弱小者的行动中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支持……所有这一切都会给宝贝一种正确的心理暗示,让宝贝慢慢地培养并巩固他的同情心。

  5.让宝贝明白你也需要他

  当家庭成员生病、受伤或心情不好时,可以以适当的方式向宝贝“诉说”,并向宝贝寻求“帮助”。比如,让宝贝给生病的爸爸拿块糖,帮爸爸摸摸受了伤的部位,或者帮爸爸拿药等等。家庭成员遭遇伤病时,最好不要为了怕麻烦或者为了怕给宝贝施加压力而隐瞒事实真相,限制宝贝表达同情的行为,甚至欺骗宝贝,而应该给宝贝恰当的机会来表达他的同情心。每当宝贝以他独有的方式向你表达同情时,请愉快地接受,并诚恳地向宝贝道谢。这种处理方式会强化宝贝的这种行为。

  6.借助各种媒介教育宝贝

  宝贝喜欢看动画片或者故事书,妈咪可以利用这些媒介向宝贝宣传,让宝贝明白对哪些人和事应该表示同情,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示同情。同时,在观看电视或阅读书籍时,对于其中一些负面的东西,妈咪要及时给予疏导,以免宝贝产生错误的认识。这种疏导不用过分正式,只要在恰当的时机提醒宝贝一声就可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4-23 13:25:27 | 只看该作者
教育要从孩子做起。现在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知识第一的教育.忽略了一些真.善.美和做人的基本道理.大人往往又溺爱孩子,容忍和忽略了对孩子在这方面的教育.还有家长自身的行为也影响了孩子,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典型。很值得我们研究和重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5-4-23 17:43:41 | 只看该作者
转贴
  许多年轻家长对宝宝的成长非常重视但又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加之工作压力大,忙碌之余往往寄希望于幼儿园、小学。可是现在大多数幼儿园只招收3岁以上的孩子。入园之前宝宝的教育该怎幺办?0-3岁是大脑发育最快的3年,孩子各个敏感期一旦错过,要补这一课可就难了。

  0~3岁敏感期量表

  敏感期简单地说,就是孩子身心发展的最可塑时期,如果受到及时的、良性的刺激,会取得超常的发展。     
    一般来说,孩子的各个敏感期与年龄(在孩子小时,要以月龄分)相关。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将目光注视到0~3岁宝宝的早期教育,也是与孩子的敏感期对应起来的。以下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以月龄划分宝宝学习敏感期的量表,以供孩子家长参考使用:

  年龄敏感期

 出生~24个月秩序敏感期(当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会不适应)

  12个月~15个月走路敏感期(以孩子的步调走,孩子能快乐地上一大段)

  18个月~36个月感观、语言敏感期(从出生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

  30个月~36个月社会行为敏感期(模仿别人的行为为主)

  24个月~48个月时间、空间敏感期

  18个月~48个月肌肉协调敏感期

  在敏感期间抓紧时间

  现在很多城市都兴起了宝宝的早期教育热,早教机构正是针对初为人父母的年轻爸爸妈妈非常重视宝宝的教育,但又普遍不具备早期教育专业的知识而设立的。

  0~3岁是人的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宝宝身心发展最敏感的时期,需要父母细心的开发与教育,这也是越来越多家长认可并积极配合早教机的地方。

  悠悠刚来东方爱婴时的智能测试分是88,一些精细动作能力并不是班里最好的,可是悠悠父母非常重视对孩子的主动培养,每次上完课都严格按照老师讲授的内容进行训练,尽量按照老师演示的教具让孩子进行练习,教具买不到的就想办法做。因为家长明白,孩子在敏感期进步最快,抓紧时间,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次悠悠要参加宝宝大赛,其中有一个比赛内容是插小棒,没有现成的教具,只能自己制作,矮小的薯片桶很容易就在超市买到了,而准备塑料小棒却遇到了麻烦,跑遍了各大商场文具柜台都未找到,比赛日期越来越近,怎幺办呢。一次妈妈外出开会,在路上看到一个极不起眼的小文具店,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走进去,真是踏破铁鞋……,那高兴的心情无可言表,比给自己买到急需用品还高兴!通过练习,大赛中,悠悠得了插小棒冠军!更让爸爸妈妈高兴的是,在今年4月24日,悠悠参加了中科院心理所和东方爱婴合作的儿心量表测试,结果让大家非常吃惊:150分!超出“优秀”整整20分(130分以上为优秀)!悠悠妈妈都不敢相信悠悠这幺出色。正是有悠悠妈妈这样的优秀妈妈,正是她对孩子敏感期的重视,千方百计地配合老师的早教,才在悠悠的精细动作发展关键时期创造了奇迹。

  把握3岁前语言敏感期

  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有96.94%的父母赞成给宝宝学英语,认为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让他们接触英语的环境。

  3岁以前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但孩子对母语和外语的敏感期并不一致,2~3岁才是宝宝第一门外语学习的最好时机,宝宝的母语习惯已基本形成,学习外语不会影响宝宝第一语言的发展,但是这个阶段,宝宝又具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可以用外语直接理解身边的事物,不象成年人要通过中文去对照、“一一对应”学外语。

  三岁以前,孩子舌头最具弹性,发音摩仿力最强,如果错过三岁之前的敏感期,没有给予大脑这方面的足够刺激,部分脑神经细胞就会因为无用而萎缩。

  从人际培养自信心

  让宝宝学会与小朋友交往,培养自信是许多家长送孩子去早教中心的另一个理由。

  因为种种原因,轩轩很内向,到两岁多才会开口说一些简单的字词,轩轩一见到东方爱婴里这么多宝宝,还有陌生的爱婴姐姐和教室,哇哇大哭。当轩轩上到第三节课时,竟然自己走到前边唱起了名字。妈妈事后才反应过来,儿子的语言敏感期到了,看似晚了些。

  向同龄孩子说出自已的名字是孩子走向集体的第一步,东方爱婴有专门的唱名练习,配有音乐,好听、好学、更好记!儿子正是在这个敏感期遇到了适当的启发!此后轩轩的变化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爱说、爱笑、爱和人打招呼,在小朋友中非常合群,也非常自信。

  许多家长送孩子参加各种早教培训班、亲子园,初衷是为了让孩子多见见世面,和其它小朋友能玩在一起,自己也能多了解一些教育孩子的经验。我们也客观地认识到早教活动的正确与必要:让孩子不再认生,让孩子离开自己的小家,走进一个全新的、有吸引力的环境,去和与自己一样大小的伙伴一起玩耍。这对现在独生子女家庭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孩子,世界上最贵的“玩具”

  记得不久前《北京晚报》一位颇有名气的女作家写过一篇文章《孩子,世界上最贵的玩具》,不错,孩子也许是世界上最贵的“玩具”了,可是我们发现,千千万万年轻的父母仍一如既往、毫无怨言地为这最昂贵的“玩具”无限地付出,付出他们的爱,付出他们的精力,也付出他们的青春年华。

  怎样让自己的爱付出得更科学,更物超所值,其实其中的学问还是很多的。聪明的家长要及时掌握孩子各个敏感期的正确培养和引导方法与知识,让宝宝的学习变得轻松、自在、更容易。

  

  出生~24个月秩序敏感期(当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会不适应)
教育实例二:


  我最笨吗?

  “妈妈,我是班上最笨的小朋友吗?”女儿多多怯怯地问我。

  我的担心和隐忧得到了证实。

  多多的爸爸是个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的人。可是童年的他却一度心存自卑,地主出身的“先天不足”使他觉得己不如人,因而对老师和同学唯唯诺诺,没有主见,整天游离于小伙伴之外。爸爸不希望童年的阴影在多多身上再现。因此,给女儿一个自信健康的童年一直都是他最大的愿望。

  多多一天天长大,文静而又美丽,就像一个小淑女。但是让我奇怪的是,才3岁的她在和小朋友玩耍时,竟然知道小心翼翼应对周围的人和事,有时甚至对小朋友近乎讨好。而且幼儿园老师告诉我,在图画课上,因为害怕画不好,她不敢落笔;舞蹈课时,明明跳得很好,老师常让她给小朋友示范,可每当老师教完一个动作,问小朋友谁会,她从不敢举手……

  我心里开始有一丝隐忧,多多该不会真的和爸爸儿时一样有自卑心理吧?

  离群的多多

  让我确认多多自卑是发生在她3岁生日前的一件事。那天我特意提前下班为她买了一件小大衣,准备作为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当我兴冲冲地到幼儿园接多多回家时,透过教室的窗户,却看见她一个人窝在一角,坐在小凳上,眼睛直直地盯着一群正在嘻闹的小姑娘,眼神怯怯的,充满羡慕。我鼻子一酸,赶紧从接孩子的家长中间挤进教室,把她搂进怀里。

  “多多,你怎么不跟她们一起玩?”

  多多把怯怯的眼光转向我:“妈妈,我是班上最笨的小朋友吗?”

  “当然不是,你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聪明可爱。”我一本正经地回答她。

  多多疑惑地看着我,一连抛出了几个问题:“那我为什么画不好画?”“为什么其他小朋友不跟我玩?”

  症结在哪里?

  那晚,我辗转难眠。老公幼时的自卑心理虽然在文革后由于家庭出身“摘帽”得到缓解,却一直到高中各方面表现突出才得到根治。由此,他付出了不快乐童年的代价。我不希望多多步父亲后尘,我要帮助她尽快克服自卑心理,越快越好。

  我坚信,自卑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弱点,相反,这个弱点应该与后天成长环境有关。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多多的成长环境很简单,几乎就是家和幼儿园之间两点一线。我和老公都是自信的人,平素对女儿宠爱有加,我们想不出多多在家的环境有什么不对。于是,我决定到幼儿园寻个究竟。

  虽然才3岁,多多的幼儿园还是为她所在的小班设置了不少课程:画画、涂色、简单的手工劳作、儿歌、幼儿舞蹈等。我和多多一项项玩她在幼儿园学过的东西:儿歌和舞蹈她很配合,高高兴兴地给我表演。可是提到画画和手工,她就很反感,催得急了,就把铺在面前的白纸一把团起来扔掉。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她对这两个大多数小朋友都喜欢的项目视为畏途呢?

  老师说的一件事情引起了我的注意。

  幼儿园常把小朋友分成好多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合作完成一组画或者手工后,交上去,完成得好的小组就能获得小礼物。多多画画和手工都不好,经常连累她的小组得不到礼物,因此,别的小朋友不愿跟她分到一个小组。

  联想到多多曾经问我的问题“为什么我画不好画?”“为什么别的小朋友不跟我玩?”我有点明白了:问题的症结也许就在这里。多多画不好画,做不好手工,小朋友不愿跟她同组,所以多多就更不愿意动手,她越来越感到孤立,连带着对自己的其他能力也产生了怀疑,怀疑自己笨,怀疑自己不受欢迎。3岁孩童的思维就是这么简单,但是这种简单想法的累积,却很有可能让她形成遇到事情首先对自己不自信的习惯。


  12个月~15个月走路敏感期(以孩子的步调走,孩子能快乐地上一大段)

  18个月~36个月感观、语言敏感期(从出生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

  30个月~36个月社会行为敏感期(模仿别人的行为为主)

  24个月~48个月时间、空间敏感期

  18个月~48个月肌肉协调敏感期

  在敏感期间抓紧时间

  现在很多城市都兴起了宝宝的早期教育热,早教机构正是针对初为人父母的年轻爸爸妈妈非常重视宝宝的教育,但又普遍不具备早期教育专业的知识而设立的。

  0~3岁是人的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宝宝身心发展最敏感的时期,需要父母细心的开发与教育,这也是越来越多家长认可并积极配合早教机的地方。

  悠悠刚来东方爱婴时的智能测试分是88,一些精细动作能力并不是班里最好的,可是悠悠父母非常重视对孩子的主动培养,每次上完课都严格按照老师讲授的内容进行训练,尽量按照老师演示的教具让孩子进行练习,教具买不到的就想办法做。因为家长明白,孩子在敏感期进步最快,抓紧时间,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次悠悠要参加宝宝大赛,其中有一个比赛内容是插小棒,没有现成的教具,只能自己制作,矮小的薯片桶很容易就在超市买到了,而准备塑料小棒却遇到了麻烦,跑遍了各大商场文具柜台都未找到,比赛日期越来越近,怎幺办呢。一次妈妈外出开会,在路上看到一个极不起眼的小文具店,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走进去,真是踏破铁鞋……,那高兴的心情无可言表,比给自己买到急需用品还高兴!通过练习,大赛中,悠悠得了插小棒冠军!更让爸爸妈妈高兴的是,在今年4月24日,悠悠参加了中科院心理所和东方爱婴合作的儿心量表测试,结果让大家非常吃惊:150分!超出“优秀”整整20分(130分以上为优秀)!悠悠妈妈都不敢相信悠悠这幺出色。正是有悠悠妈妈这样的优秀妈妈,正是她对孩子敏感期的重视,千方百计地配合老师的早教,才在悠悠的精细动作发展关键时期创造了奇迹。

  把握3岁前语言敏感期

  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有96.94%的父母赞成给宝宝学英语,认为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让他们接触英语的环境。

  3岁以前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但孩子对母语和外语的敏感期并不一致,2~3岁才是宝宝第一门外语学习的最好时机,宝宝的母语习惯已基本形成,学习外语不会影响宝宝第一语言的发展,但是这个阶段,宝宝又具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可以用外语直接理解身边的事物,不象成年人要通过中文去对照、“一一对应”学外语。

  三岁以前,孩子舌头最具弹性,发音摩仿力最强,如果错过三岁之前的敏感期,没有给予大脑这方面的足够刺激,部分脑神经细胞就会因为无用而萎缩。

  从人际培养自信心

  让宝宝学会与小朋友交往,培养自信是许多家长送孩子去早教中心的另一个理由。

  因为种种原因,轩轩很内向,到两岁多才会开口说一些简单的字词,轩轩一见到东方爱婴里这么多宝宝,还有陌生的爱婴姐姐和教室,哇哇大哭。当轩轩上到第三节课时,竟然自己走到前边唱起了名字。妈妈事后才反应过来,儿子的语言敏感期到了,看似晚了些。

  向同龄孩子说出自已的名字是孩子走向集体的第一步,东方爱婴有专门的唱名练习,配有音乐,好听、好学、更好记!儿子正是在这个敏感期遇到了适当的启发!此后轩轩的变化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爱说、爱笑、爱和人打招呼,在小朋友中非常合群,也非常自信。

  许多家长送孩子参加各种早教培训班、亲子园,初衷是为了让孩子多见见世面,和其它小朋友能玩在一起,自己也能多了解一些教育孩子的经验。我们也客观地认识到早教活动的正确与必要:让孩子不再认生,让孩子离开自己的小家,走进一个全新的、有吸引力的环境,去和与自己一样大小的伙伴一起玩耍。这对现在独生子女家庭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孩子,世界上最贵的“玩具”

  记得不久前《北京晚报》一位颇有名气的女作家写过一篇文章《孩子,世界上最贵的玩具》,不错,孩子也许是世界上最贵的“玩具”了,可是我们发现,千千万万年轻的父母仍一如既往、毫无怨言地为这最昂贵的“玩具”无限地付出,付出他们的爱,付出他们的精力,也付出他们的青春年华。

  怎样让自己的爱付出得更科学,更物超所值,其实其中的学问还是很多的。聪明的家长要及时掌握孩子各个敏感期的正确培养和引导方法与知识,让宝宝的学习变得轻松、自在、更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4-23 20:18:07 | 只看该作者
Very good.thank you!!!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4-28 11:18:3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5-19 08:44:37 | 只看该作者
加威支持,辛苦了.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5-25 13:51:38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6-17 10:02:5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版主辛苦了。
其中第一篇文章非常好,挫折教育不是简单的体罚或“以针尖对麦芒的方式从物质上心理上全面彻底地“打击”宝宝。”
针对孩子有时提出的非理要求,采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为孩子设置一些障碍,从而锻炼孩子的身心。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6-21 17:20:10 | 只看该作者
好贴,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9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3:09 , Processed in 0.360400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